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祁连县八宝学区 青海 祁连 810400)
在《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艺术长廊里,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一辆四轮车,手扶羽扇,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形象给无数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广博的知识,善于抓住矛盾的能力,善于思考灵活运用战术的思维等等在人们心目中构成了诸葛亮这个完美的艺术典型,他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
当我近日拜读了葛楚英先生的《三国演义与人才学》后对诸葛亮这个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诸葛亮的悲剧中得到了很多启示。纵观《三国演义》,诸葛亮虽呕心沥血终未能匡扶汉室完成先帝的遗愿。究其原因出不是诸葛亮的命短造成的,而在于他身后人才的匮乏,这不能不算是他的一个悲剧。
1. 诸葛亮的才智 他的智慧是大家公认的,也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他的聪明对敌人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对于刘备也是有利有弊的:利在众人有了依靠,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弊在手下的文臣武将在他面前不敢放肆,因为它是一个权威谁也不能提出相反的见解,谁都不能跟他作对。这就使得其他人不能在指挥谋略方面健康地成长,他们得不到锻炼自己、培养自己能力的机会。他还经常使用锦囊妙计,得到“丞相神机,鬼神莫测”的称赞,一般人都不知道所以然,也不想知道,因此大家就养成了一种严重的依赖心理,这位丞相一旦升天,只留下了一批凡夫俗子,如何能支撑大局呢?
2. 权高而独揽 刘备在世时,诸葛亮虽名为军师,实际上军政大权都掌握在他手里,连刘备有时都听他的调遣。时间一久他的声望、权力日益增高,但他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注意拔尖人才的培养,这从反面说是对蜀汉政权的危害极大。谋臣、将帅们不在其位不知其忧,再加上对他十分尊重崇拜,当遇到情况时也不动脑筋,这样,长期下去这些人就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在他的遮盖下也没有发挥才能的舞台了,再加上刘备起家时收罗的人才少,基础薄,也不十分注意分散手中的权力,这样出现诸葛亮死后后继乏人的局面是很自然的。
3. 事必躬亲 “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这话很感人,表达了他对先帝的一片忠心,但“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的说法不仅不符合客观实际,而且对蜀汉政权的稳定极其有害。其实,刘备身边的忠臣良将大有人在,他这种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用人原则必然是不利于手下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也不利于骨干人员的培养。 我们所从事的教书育人的事业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以全新的教育思维、理念、方法去发现学生,去培养学生、去教育学生。随着我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喊得高,应试教育抓得紧”现象将会彻底改变,新课程中的教师已经进发出了新的生命,在这转型时期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认为应从这葛亮的悲剧中吸取教训,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去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克服危机独尊的思想,和学生建立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要彻底改变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现状。爱面子这是自尊的表现,但教师不是圣人,教学中难免会犯错,当学生指正或发现是应该真诚地改正,这并不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班主任在管理、发展班集体时决不应该独专行我行我素,要多下班级听听学生们的意见,广开言路,群策群力。
第二,克服放不下的思想,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由于教师的责任感太强,尤其是班主任时时处处担心学生,怕学生出乱子,怕班干部管不好就自始至终地坐在教室里守着学生、监视学生。班主任追求先进荣誉是好事,但对待学生寸步不离、包揽一切的做法有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不能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温室中的幼苗,人为地让他们弱不禁风,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第三,克服视千里马而不见的传统做法,要勇当伯乐,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以前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技能、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师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优劣,极大地伤害了在其它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身心,在学生成绩的重压下,他们的特长得不到发展,因此当前的班主任们应该善于“慧眼识英雄”,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自信,个性得以张扬,各方面健康地成长。
总之,时代呼唤教师要尽快跳出应试教育的狭小空间,要将眼光放宽放远,要把学生的整体发展带进广阔的教育天地,诸葛亮的悲剧这则生动的例子,能不是一种有价值的借鉴吗?
在《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艺术长廊里,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一辆四轮车,手扶羽扇,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形象给无数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广博的知识,善于抓住矛盾的能力,善于思考灵活运用战术的思维等等在人们心目中构成了诸葛亮这个完美的艺术典型,他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
当我近日拜读了葛楚英先生的《三国演义与人才学》后对诸葛亮这个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诸葛亮的悲剧中得到了很多启示。纵观《三国演义》,诸葛亮虽呕心沥血终未能匡扶汉室完成先帝的遗愿。究其原因出不是诸葛亮的命短造成的,而在于他身后人才的匮乏,这不能不算是他的一个悲剧。
1. 诸葛亮的才智 他的智慧是大家公认的,也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他的聪明对敌人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对于刘备也是有利有弊的:利在众人有了依靠,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弊在手下的文臣武将在他面前不敢放肆,因为它是一个权威谁也不能提出相反的见解,谁都不能跟他作对。这就使得其他人不能在指挥谋略方面健康地成长,他们得不到锻炼自己、培养自己能力的机会。他还经常使用锦囊妙计,得到“丞相神机,鬼神莫测”的称赞,一般人都不知道所以然,也不想知道,因此大家就养成了一种严重的依赖心理,这位丞相一旦升天,只留下了一批凡夫俗子,如何能支撑大局呢?
2. 权高而独揽 刘备在世时,诸葛亮虽名为军师,实际上军政大权都掌握在他手里,连刘备有时都听他的调遣。时间一久他的声望、权力日益增高,但他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注意拔尖人才的培养,这从反面说是对蜀汉政权的危害极大。谋臣、将帅们不在其位不知其忧,再加上对他十分尊重崇拜,当遇到情况时也不动脑筋,这样,长期下去这些人就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在他的遮盖下也没有发挥才能的舞台了,再加上刘备起家时收罗的人才少,基础薄,也不十分注意分散手中的权力,这样出现诸葛亮死后后继乏人的局面是很自然的。
3. 事必躬亲 “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这话很感人,表达了他对先帝的一片忠心,但“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的说法不仅不符合客观实际,而且对蜀汉政权的稳定极其有害。其实,刘备身边的忠臣良将大有人在,他这种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用人原则必然是不利于手下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也不利于骨干人员的培养。 我们所从事的教书育人的事业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以全新的教育思维、理念、方法去发现学生,去培养学生、去教育学生。随着我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喊得高,应试教育抓得紧”现象将会彻底改变,新课程中的教师已经进发出了新的生命,在这转型时期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认为应从这葛亮的悲剧中吸取教训,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去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克服危机独尊的思想,和学生建立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要彻底改变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现状。爱面子这是自尊的表现,但教师不是圣人,教学中难免会犯错,当学生指正或发现是应该真诚地改正,这并不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班主任在管理、发展班集体时决不应该独专行我行我素,要多下班级听听学生们的意见,广开言路,群策群力。
第二,克服放不下的思想,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由于教师的责任感太强,尤其是班主任时时处处担心学生,怕学生出乱子,怕班干部管不好就自始至终地坐在教室里守着学生、监视学生。班主任追求先进荣誉是好事,但对待学生寸步不离、包揽一切的做法有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不能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温室中的幼苗,人为地让他们弱不禁风,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第三,克服视千里马而不见的传统做法,要勇当伯乐,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以前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技能、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师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优劣,极大地伤害了在其它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身心,在学生成绩的重压下,他们的特长得不到发展,因此当前的班主任们应该善于“慧眼识英雄”,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自信,个性得以张扬,各方面健康地成长。
总之,时代呼唤教师要尽快跳出应试教育的狭小空间,要将眼光放宽放远,要把学生的整体发展带进广阔的教育天地,诸葛亮的悲剧这则生动的例子,能不是一种有价值的借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