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鲁木齐市第110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语文基础知识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处处贯穿着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在新课程改革淡化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并且分别从概念、作用、具体操作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应对策略
要谈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基础知识设置的特点,有必要先明确一下什么是语文基础知识。以我所见,所谓语文基础知识,归纳起来就是:字、词、句(语法、标点、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五个方面的内容。纵观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活跃了课堂,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把“三维目标”作为语文课追求的目标,既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把学生变成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教材在知识的设置上,由于淡化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淡化了语法知识、文体知识),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于提高,甚至出现了“滑坡”现象。如:学生没有掌握语法知识,病句、错句到处都是;淡化文体知识,直接导致学生的写作缺乏逻辑性,甚至颠三倒四。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学生不会写应用文。缺失的这些语文知识,恰恰是武装学生头脑的法宝,是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现实的问题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基础知识的设置上忽略了这些。
为了弥补语文教材基础知识设置的不足,让学生重新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弥补。
1. 帮助学生宏观认知语文基础知识体系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认识同化的过程,即把新的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如果学生缺乏合理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就不能实现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就会使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困难。所以,必需使学生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结构,这对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把基础知识用知识树的形式系统地为学生列出来,使学生从宏观上建立基础知识体系。实践证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从宏观去把握认知语文基础知识的整体结构,这对他们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非常有帮助,非常重要。
2. 继续坚持传统教学中重诵读、重积累的方法 传统教学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像新课标所提出的“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和生活中的语言材料”等要求,就与我们过去常强调的“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精髓是一致的。因此,在学习成语、歇后语、谚语、格言警句、对联、古诗词等语文知识时,我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促进理解,增强积累,灵活运用。像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所列出的词语或短语都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准确运用。每册书后面编列的课外古诗词,都要求学生能准确背诵、默写。
3. 通过互评作文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为了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和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我要求学生互评作文。做法如下:我先告诉学生互评作文的要求,如:格式是否符合文体要求,错别字有几个,有几处病句,别点符号有几处错误,语言是否流畅,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前后是否照应等。在学生评改作文时要求他们划出错误的地方,并在旁边进行修改。当然,修改作文的要求会因年级不同而有所偏重。学生在修改别人作文的同时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又加强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4.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品读、仿写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精彩的片段,我会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看看那些词语用的好、作者在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并要求学生当堂进行仿写。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对于课文的第二段我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然后问学生好在什么地方。学生有的说修辞用得好,有的说不仅写出了紫藤萝的颜色而且写出了紫藤萝的形状。于是我要求学生用“颜色+形状”的格式,并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一种自己熟悉的花草。当然,在语文教材中这样的片段是非常多的,我都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
5. 以文体知识划分单元教学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人物经历、亲情、战争等话题来划分单元,淡化了文体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记叙、说明、议论等文体分开,以文体各自组织教学单元,形成三个阅读链条。在重新组织单元教学时不同的学段、学年有所有所偏重。七年级偏重于记叙文,八年级侧重于说明文,九年级侧重于议论文。以文体知识组织教学单元,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其他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结合教学实际,遵循教学原则,抓住规律,讲究方法,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一定可以取得显著成效的。
【摘 要】语文基础知识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处处贯穿着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在新课程改革淡化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并且分别从概念、作用、具体操作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应对策略
要谈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基础知识设置的特点,有必要先明确一下什么是语文基础知识。以我所见,所谓语文基础知识,归纳起来就是:字、词、句(语法、标点、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五个方面的内容。纵观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活跃了课堂,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把“三维目标”作为语文课追求的目标,既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把学生变成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教材在知识的设置上,由于淡化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淡化了语法知识、文体知识),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于提高,甚至出现了“滑坡”现象。如:学生没有掌握语法知识,病句、错句到处都是;淡化文体知识,直接导致学生的写作缺乏逻辑性,甚至颠三倒四。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学生不会写应用文。缺失的这些语文知识,恰恰是武装学生头脑的法宝,是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现实的问题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基础知识的设置上忽略了这些。
为了弥补语文教材基础知识设置的不足,让学生重新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弥补。
1. 帮助学生宏观认知语文基础知识体系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认识同化的过程,即把新的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如果学生缺乏合理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就不能实现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就会使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困难。所以,必需使学生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结构,这对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把基础知识用知识树的形式系统地为学生列出来,使学生从宏观上建立基础知识体系。实践证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从宏观去把握认知语文基础知识的整体结构,这对他们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非常有帮助,非常重要。
2. 继续坚持传统教学中重诵读、重积累的方法 传统教学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像新课标所提出的“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和生活中的语言材料”等要求,就与我们过去常强调的“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精髓是一致的。因此,在学习成语、歇后语、谚语、格言警句、对联、古诗词等语文知识时,我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促进理解,增强积累,灵活运用。像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所列出的词语或短语都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准确运用。每册书后面编列的课外古诗词,都要求学生能准确背诵、默写。
3. 通过互评作文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为了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和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我要求学生互评作文。做法如下:我先告诉学生互评作文的要求,如:格式是否符合文体要求,错别字有几个,有几处病句,别点符号有几处错误,语言是否流畅,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前后是否照应等。在学生评改作文时要求他们划出错误的地方,并在旁边进行修改。当然,修改作文的要求会因年级不同而有所偏重。学生在修改别人作文的同时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又加强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4.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品读、仿写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精彩的片段,我会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看看那些词语用的好、作者在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并要求学生当堂进行仿写。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对于课文的第二段我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然后问学生好在什么地方。学生有的说修辞用得好,有的说不仅写出了紫藤萝的颜色而且写出了紫藤萝的形状。于是我要求学生用“颜色+形状”的格式,并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一种自己熟悉的花草。当然,在语文教材中这样的片段是非常多的,我都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
5. 以文体知识划分单元教学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人物经历、亲情、战争等话题来划分单元,淡化了文体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记叙、说明、议论等文体分开,以文体各自组织教学单元,形成三个阅读链条。在重新组织单元教学时不同的学段、学年有所有所偏重。七年级偏重于记叙文,八年级侧重于说明文,九年级侧重于议论文。以文体知识组织教学单元,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其他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结合教学实际,遵循教学原则,抓住规律,讲究方法,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一定可以取得显著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