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

来源 :应用技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烃是一类难降解的全球性污染物,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一直是环境学者面临的挑战性课题.微生物固定化技术(MIT)拥有高效、稳定、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的优点,在土壤修复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研究方兴未艾.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已成为提高微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污染降解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固定化过程中载体材料、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和影响因素的不同特点及对于固定化效果的影响,阐述了固定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文章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进行浅析,提出围绕企业创新战略发展目标,从产业竞争情报、企业竞争情报和技术竞争情报三方面构建技术创新情报体系;在技术创新情报体系的支撑下,从需求与价值出发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路线图,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规划;根据技术创新实施规划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建立技术创新组织推动创新行动,并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以根据实施绩效不断优化技术创新发展路线图.文章所论述的围绕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建立的技术创新情报体系、技术创新路线图、技术创新实施规划及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的“四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在作者
文章根据GB 17354-1998法规的试验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汽车防撞梁低速碰撞性能预测方法.通过将防撞梁的几何结构进行参数化表征,构建防撞梁几何结构数据集;结合几何参数和布置参数,构建简化的摆锤冲击工况,进而形成机器学习训练数据集.以摆锤对防撞梁的侵入量作为性能指标,采用三种预测模型进行侵入量的预测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和多层感知器模型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并在实际工况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该方法可在整车开发中实施应用,能够大幅缩短防撞梁摆锤冲击性能的评估周期,同时可为几何结构
文章主要进行某款车型的IP Trim及Console的异响研究.建立装备车身模型并细化IP Trim及Con-sole有限元模型,采集不同路面及车速下关键位置的车身激励及振动加速度.将采集的激励加载于整车模型,进行整车动力学响应分析,计算装备车身关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对比分析IP Trim及Console的关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测试值与仿真值,以验证整车动力学响应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IP Trim及Console的异响风险分析及控制.
文章从横向控制原理和车辆动力学域角度解析车辆运动过程,分别搭建转向和车辆系统数学模型,分析横向控制环节的影响因素,并搭建考虑转向摩擦、阻尼等特性的精准转向模型,集成为整车ADAMS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分析的影响因素进行DOE,在验证原理的科学性的同时,为横向控制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生物炭具有碳含量高、比表面积大、孔结构发达和吸附性能好的优点,其在土壤质量改良、环境污染修复和固碳减排等领域应用广泛.针对生物炭自身体积密度小、固液分离难及长效性和稳定性亟待进一步提高等实际问题,将生物炭与金属材料、光催化剂和黏土矿物等结合,制备对污染环境具有更高修复效能的生物炭复合材料备受关注.通过系统综述生物炭基复合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环境污染控制应用,分析了其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提出了生物炭材料的未来研发趋势,以期为高效生物炭基复合修复材料制备及其实际应用提供新思路.
日本在19世纪后期的矿山开采以及20世纪50至7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了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本在1960年代开始通过实施《公害基本法》及《农用地土壤污染对策法》等法律治理土壤污染,并于2003年开始实施《土壤污染对策法》.随着环境保护法制的强化及企业土地转让时土壤调查的增加,近年来被发现的污染场地的件数不断增加,土壤污染日益处于显在化状态.现在,日本在土壤污染标准、行政管理、土壤污染调查及治理技术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与技术体系.系统概述了日本土壤污染的发生历程、相关法律法规、
某车型主驾油门踏板在正碰RGB/MPDB等工况中无法及时断裂,有右小腿损伤风险,主要原因是踏板面与旋转轴之间有Y向偏置,在碰撞过程中偏置增加,会导致比较大的X向扭矩,同时,脚面不能被踏板限制往前的运动趋势,引起比较大的Y向扭矩,需要重新设计油门踏板使踏板在碰撞过程中尽早断裂并且断裂位置要尽量出现在踏板臂根部.文章通过建立带失效的踏板瞬态分析模型,并提取断裂时刻踏板能量,从仿真和试验两个维度,验证断裂设计能满足动态断裂要求的同时也能满足静强度要求.
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水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工农业快速发展导致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针对典型有机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绿色可持续的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的特点、优势和实施模式,分析了其原位修复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对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有机污染地下水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进行了展望.
中国大中城市化工企业的大规模搬迁,致使大量工业污染场地遗留在城市周边.研发高效和成本低廉的修复技术,对于实现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有物化和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综述,指出生物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的重要性,并从土壤环境和微生物两方面,分别总结了当前有机污染场地修复面临的挑战,并在高效、持久、稳定的菌剂和酶制剂,以及具有协同效应的生物修复助剂与微生物菌剂配合使用等方面,对有机污染场地生物修复技术研发提出建议.
石油的泄露和排放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迪茨氏菌(Dietzia)具有较强的石油烃降解能力,它能降解正构烷烃(C6~C44)、姥鲛烷、植烷、多环芳烃等多种石油组分,是一种可用于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潜在菌种.近期关于Dietzia菌与不同物种微生物互作、菌群构建和示范应用的研究结果,为该菌的实际应用以及现场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对Dietzia菌的系统分类与生理特性,分离来源和分布,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