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怎么做才能让口味越来越刁的观众满意呢?戏说不行,不戏说还是不行,囧,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
新版《红楼梦》是场噩梦?
万众期待的李少红版《红楼梦》在各地方台播映后,一时间褒贬不一。褒者以为画面唯美美女养眼,怎一个美字了得;贬者则反唇相讥,称旁白弱智,音效是雷声隆隆,简直就是鬼片。
闻听此言,导演李少红按捺不住,接受采访时回应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不但写了美梦,也有噩梦,有天堂仙境,也有阴曹地府。有警幻仙子,也有黑白无常和判官。有风月淫欲,也有纯美爱情。自然有光明也有黑暗。曹雪芹善恶分明。”
李少红说得没错,“有美梦也有噩梦”,但网友为什么只看到了噩梦,没看到美梦呢?画面唯美,可是那些幽怨空灵到诡异的背景音乐,就实在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些《聊斋》似的联想。真不知道李少红导演在配乐方面是怎么考虑的,莫非还沉浸在《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的阴冷故事之中无法自拔?
用心良苦却成空
平心而论,新版《红楼梦》是众多名著改编剧中最忠实于原著的一部,至少我们还没看到某某某“被自杀”的雷人桥段,看得出来,李少红为此剧可谓呕心沥血。在北影超大影棚内搭建一个5000平方米的大观园,然后用最大的一个摄影棚搭建贾府,整个房间按旧时大户人家的豪宅1:1搭建,圆形拱门、卧室的雕花门等都用木匠手工雕刻而成,哪是一般粗制滥造的中国电视剧可以比拟?
李少红说她几易其稿,光顾小白写的神话开篇就改了七八遍,“最后四集我也改了十几遍”。在文学统筹郑万隆的带领下,根据红学家的意见完成删减归纳分集。最后红学家审阅,李少红统稿。光剧本方面,其中甘苦,也只有导演自知。
在拍摄之初,李少红临危受命接替掉链子的胡玫,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从最后呈现给大家的影像来看,还没有差到要收获板砖一箩筐的程度。所以,观众是否应该给予导演更多的理解和宽容,而不是一味骂杀?
可惜,春已走,花又落,用心良苦却成空,她的痛怎么形容?
既然有87版经典《红楼梦》珠玉在前,很难不拿新版与之比较。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手心手背都是肉,倘若同时开播尚可PK,定是一场收视恶战,胜负未晓。可是23年的记忆,童年时无数遍重播打下的深深烙印,“林妹妹”陈晓旭先出家后仙逝引出人生无常的感慨,岂是一部新版简简单单就可以覆盖得了的?
所以一开始,新版《红楼》就输了一半,导演也只能郁闷空悲切:“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少归少,一两个重量级人物的出场还是能够撑场面的,比如87版《红楼梦》的总导演王扶林已经站出来力挺李少红:“少红,你一定要顶住压力坚持下去,当年我拍完《红楼梦》也没有人说是经典,我也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包括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一开始也没有人承认她。你拍了就是超越,因为时代已经不一样了。”只是可惜,这是李少红面对媒体时自己爆出的料,老导演看完新版后究竟是什么态度,尚未见其正面回应。
另外几位力挺李少红的,都是李的手下爱将。不是晴雯的扮演者杨幂,就是王夫人的扮演者归亚蕾,都是李少红公司里和她合作多次的旧爱新欢。除此之外,乏人可陈。就现在的事态来看,新版《红楼梦》开播至今,还是批评的声音大大超过了支持的力量。在天涯论坛关于新版《红楼梦》的网友调查中,76.1%的网友认为“无法接受,与原著相差太远,坚决抵制”,19.8%的网友感觉“对新版很失望,不想关心了”,2.4%的网友认为“还可以接受,但希望能修改得更好”,1.7%的网友认为“感觉很好,很惊艳,很有创意,没必要非得按照原来的套路设计”。2.4% 1.7%,挺李派仅占观剧人数的4.1%,如此惨淡的支持率,不知道新版《红楼梦》剧组闻之作何感想,是否也有许多需要自己总结反思的地方?
当然,可以让《红楼梦》剧组稍感慰藉的是,一条中国电视剧收视率的金科玉律正在悄悄起着作用,即骂得越凶,播得越火。新版《红楼》亦不能免俗。该剧在青岛、宁波、上海、温州、成都等地播出,收视率频频告捷。特别在青岛,首日便取得了9.37748%的高收视率,创下青岛台电视剧首日播出收视率最高纪录。在上海,它是近三年来古装戏收视率之新高,可见观众对李少红版《红楼梦》的期待之高,只是在世界杯开打之后才有所回落。
天上掉下个傻妹妹?
80年代的观剧节奏和23年后已经大相径庭,仍然以缓慢的节奏表现,能拉住多少观众的心?
新版《红楼梦》走到了极致,缓慢则缓慢矣,倘若加重演员的内心修养,将剧中角色的内心挣扎以现代的方式——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演绎出来也算因祸得福。几集观罢,场景奢华无与伦比,大段大段直接从原著里摘来的台词想来一定是一众演员的梦魇。听着黛玉说:“我不困,只略歇歇儿,你且别处去闹会子再来。”怎么听怎么别扭。
演员的内心戏却付之阙如,罢罢罢,电视剧者,不加以革新,只求形似,似直追87版神韵,实则南辕北辙,如镜花水月缘木求鱼,如此而已。
忠实于原著之余,我们也会发现许多与原著难符的问题。
与“面如满月”的欧阳奋强相比,下巴尖尖的于小彤能担当得起“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明明写的是“中秋之月”,缘何李少红导演要选一位尖嘴猴腮的小毛孩,神形皆失,难堪重任。
与宝玉相对的当然是黛玉。黛玉同学本来就是个病秧子醋坛子,所谓“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不是苗条,是瘦,用北京话说大概得叫“柴火妞”,用模特术语说是“骨感”。可是新版《红楼梦》中的黛玉却因为脸盘子的关系,婴儿肥,多少给人一点黛肥宝瘦之慨,宝玉选得太过瘦小,此消彼长,予人一种印象:宝黛像在谈“姐弟恋”,可叹:这难道就是李导“忠实于原著”的又一明证?
1962年,徐玉兰出演越剧电影《红楼梦》时已经41岁“高龄”,可是观众绝不会因为徐玉兰的真实年龄而抱怨越剧《红楼梦》太老。用这个极端的例子当然不是说宝玉越成熟越好,只是想说明,拘泥于原著中的宝玉究竟应该多大意思并不是很大,因为小说同样是一种虚构,当然,如果有恰当人选则另当别论。
海选风波横挑鼻子竖挑眼,结果竟是如此,难免让人大失所望,更有网友说出“天上掉下个傻妹妹”的气话,至于说什么“陈晓旭版的林妹妹,像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新版《红楼梦》的那个林妹妹,像从天上人间出来的”,那则是恶语伤人不足为训,但过度期望之后的失望情绪,也可见一斑。
演技方面,看得出来,每个人都大用功,光背文绉绉的台词,脑瓜子不好使的估计都给扫地出门了,连欧阳奋强看后都感叹:“我们那个时候的台词还是比较口语化的,不像现在这版基本都是原著半文半白的语言。我看新版《红楼梦》非常忠实于原著,对白都是原著里面半文半白的台词,那么小的孩子,能记住那么长那么拗口的对白,还是很不错的。”可是也许是年纪的关系,一个个中学生模样的要在这部万众期待的古装大戏中显得胸有成竹,举止谈吐既大家闺秀亮丽动人又内心戏十足,实在是难为他们了。纯真本是他们这个年纪少男少女的革命本钱,但是《红楼梦》绝不仅仅有纯真而已,要知道,宝玉梦游仙境之后就不是处男了,纯真者何用?贾琏、贾芸、贾赦、贾政乃至老祖宗与家族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让多少政治家看得如痴如醉?而如新版的王熙凤,辣姐不再,温柔倚人,贾琏与鲍二家的捉奸在床时也撒泼打闹,但怎么看都不像泼妇,只能用一个字概括:嫩。
取是一门学问,舍也是一种境界
死忠原著的结果是连中文系的教授都跑出来说看着累。
87版《红楼梦》播出时将高鹗续本加以修改,接受了红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宝玉出家改为流落街头,估计都是那些红学家们从前80回的伏笔中考证出来的。尽管有那么多新发现,但正是因为轻视高鹗的缘故,后几集的电视剧不免流于草率,在当年也引起过不小的争议。
此次,李少红没有理会什么新发现,而是径直按照后40回高鹗的叙述拍摄,显然是要将死忠精神发挥到底。但是也会碰到许多问题,李少红觉得最困难的,还不是是否要忠实于高鹗的问题,她说,“而是黛玉死后有相当一个篇幅女主角的缺失”。
还没播到后40回的内容,不晓得李少红死忠原著的结果究竟能否上演惊天大逆转。现在的情况是,死忠给人的感觉就是太拘泥。新版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台词用原著,旁白也用原著。王家卫的电影也大量运用旁白,造成一种疏离感,但是也得“有理有利有节”,用得恰到好处,像新版《红楼梦》那样生怕大众看不懂,加上旁白,纯粹是说明,用得太多,一集中倘若占了一半还多,这男中音又一律是平静的诉说,毫无情绪上的变化,恍惚中以为在看纪录片,观众自然不耐烦起来,一时焦躁,换台,板砖,大家来找茬,专家变砖家,口水泛滥,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看来李少红只能期待9月卫视开播时能出现乌拉圭对加纳似的奇迹了。
87版《红楼梦》不用大段原著,并没有观众觉得这一版的《红楼梦》过于现代,反而是新版,一方面极为复古,一方面背景音乐又像是李劲松的先锋音乐,其造成的断裂与反差反而更对照出各自两极的尴尬怪异。
没有张爱玲般细密的内心,读《红楼梦》者,往往只看到才华横溢的诗词,男女之间暧昧的情感,看不到悲金悼玉的大慈悲大悲悯,多少女子的人生悲剧繁华落幕,与曹雪芹时代的政治、文化、社会、宗教、权力争夺等等,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构成一部大悲剧。一部《红楼梦》绝不是砸多少钱造座园林的事,显然,从导演到演员,都没有做好理解这部旷世奇书的思想准备,所以就简而化之,把忠实于原著作为了挡箭牌,结果网民还不买账,该怎么做才能让口味越来越刁的观众满意呢?戏说不行,不戏说也不行,囧,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
如果说文言台词还可以用老祖宗曹雪芹这座大靠山让批评者闭嘴的话,那么滥用快进镜头就是李少红本人一大不可推卸的罪状。这么多的快进镜头使人暗自揣测:莫非原来拍了100集,一看实在太慢又不舍得剪,就把走路快进,缩成50集?《红楼梦》包罗万象,120回更是头绪纷繁,如果用侯孝贤的慢镜头来拍,天晓得可以拍多少集。
不舍得删是自恋情结在作怪,有时候,就是要像德国队那样,该断则断。华丽盘带,空留余恨,取是一门学问,舍也是一种境界。导演以为然否?
新版《红楼梦》是场噩梦?
万众期待的李少红版《红楼梦》在各地方台播映后,一时间褒贬不一。褒者以为画面唯美美女养眼,怎一个美字了得;贬者则反唇相讥,称旁白弱智,音效是雷声隆隆,简直就是鬼片。
闻听此言,导演李少红按捺不住,接受采访时回应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不但写了美梦,也有噩梦,有天堂仙境,也有阴曹地府。有警幻仙子,也有黑白无常和判官。有风月淫欲,也有纯美爱情。自然有光明也有黑暗。曹雪芹善恶分明。”
李少红说得没错,“有美梦也有噩梦”,但网友为什么只看到了噩梦,没看到美梦呢?画面唯美,可是那些幽怨空灵到诡异的背景音乐,就实在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些《聊斋》似的联想。真不知道李少红导演在配乐方面是怎么考虑的,莫非还沉浸在《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的阴冷故事之中无法自拔?
用心良苦却成空
平心而论,新版《红楼梦》是众多名著改编剧中最忠实于原著的一部,至少我们还没看到某某某“被自杀”的雷人桥段,看得出来,李少红为此剧可谓呕心沥血。在北影超大影棚内搭建一个5000平方米的大观园,然后用最大的一个摄影棚搭建贾府,整个房间按旧时大户人家的豪宅1:1搭建,圆形拱门、卧室的雕花门等都用木匠手工雕刻而成,哪是一般粗制滥造的中国电视剧可以比拟?
李少红说她几易其稿,光顾小白写的神话开篇就改了七八遍,“最后四集我也改了十几遍”。在文学统筹郑万隆的带领下,根据红学家的意见完成删减归纳分集。最后红学家审阅,李少红统稿。光剧本方面,其中甘苦,也只有导演自知。
在拍摄之初,李少红临危受命接替掉链子的胡玫,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从最后呈现给大家的影像来看,还没有差到要收获板砖一箩筐的程度。所以,观众是否应该给予导演更多的理解和宽容,而不是一味骂杀?
可惜,春已走,花又落,用心良苦却成空,她的痛怎么形容?
既然有87版经典《红楼梦》珠玉在前,很难不拿新版与之比较。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手心手背都是肉,倘若同时开播尚可PK,定是一场收视恶战,胜负未晓。可是23年的记忆,童年时无数遍重播打下的深深烙印,“林妹妹”陈晓旭先出家后仙逝引出人生无常的感慨,岂是一部新版简简单单就可以覆盖得了的?
所以一开始,新版《红楼》就输了一半,导演也只能郁闷空悲切:“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少归少,一两个重量级人物的出场还是能够撑场面的,比如87版《红楼梦》的总导演王扶林已经站出来力挺李少红:“少红,你一定要顶住压力坚持下去,当年我拍完《红楼梦》也没有人说是经典,我也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包括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一开始也没有人承认她。你拍了就是超越,因为时代已经不一样了。”只是可惜,这是李少红面对媒体时自己爆出的料,老导演看完新版后究竟是什么态度,尚未见其正面回应。
另外几位力挺李少红的,都是李的手下爱将。不是晴雯的扮演者杨幂,就是王夫人的扮演者归亚蕾,都是李少红公司里和她合作多次的旧爱新欢。除此之外,乏人可陈。就现在的事态来看,新版《红楼梦》开播至今,还是批评的声音大大超过了支持的力量。在天涯论坛关于新版《红楼梦》的网友调查中,76.1%的网友认为“无法接受,与原著相差太远,坚决抵制”,19.8%的网友感觉“对新版很失望,不想关心了”,2.4%的网友认为“还可以接受,但希望能修改得更好”,1.7%的网友认为“感觉很好,很惊艳,很有创意,没必要非得按照原来的套路设计”。2.4% 1.7%,挺李派仅占观剧人数的4.1%,如此惨淡的支持率,不知道新版《红楼梦》剧组闻之作何感想,是否也有许多需要自己总结反思的地方?
当然,可以让《红楼梦》剧组稍感慰藉的是,一条中国电视剧收视率的金科玉律正在悄悄起着作用,即骂得越凶,播得越火。新版《红楼》亦不能免俗。该剧在青岛、宁波、上海、温州、成都等地播出,收视率频频告捷。特别在青岛,首日便取得了9.37748%的高收视率,创下青岛台电视剧首日播出收视率最高纪录。在上海,它是近三年来古装戏收视率之新高,可见观众对李少红版《红楼梦》的期待之高,只是在世界杯开打之后才有所回落。
天上掉下个傻妹妹?
80年代的观剧节奏和23年后已经大相径庭,仍然以缓慢的节奏表现,能拉住多少观众的心?
新版《红楼梦》走到了极致,缓慢则缓慢矣,倘若加重演员的内心修养,将剧中角色的内心挣扎以现代的方式——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演绎出来也算因祸得福。几集观罢,场景奢华无与伦比,大段大段直接从原著里摘来的台词想来一定是一众演员的梦魇。听着黛玉说:“我不困,只略歇歇儿,你且别处去闹会子再来。”怎么听怎么别扭。
演员的内心戏却付之阙如,罢罢罢,电视剧者,不加以革新,只求形似,似直追87版神韵,实则南辕北辙,如镜花水月缘木求鱼,如此而已。
忠实于原著之余,我们也会发现许多与原著难符的问题。
与“面如满月”的欧阳奋强相比,下巴尖尖的于小彤能担当得起“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明明写的是“中秋之月”,缘何李少红导演要选一位尖嘴猴腮的小毛孩,神形皆失,难堪重任。
与宝玉相对的当然是黛玉。黛玉同学本来就是个病秧子醋坛子,所谓“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不是苗条,是瘦,用北京话说大概得叫“柴火妞”,用模特术语说是“骨感”。可是新版《红楼梦》中的黛玉却因为脸盘子的关系,婴儿肥,多少给人一点黛肥宝瘦之慨,宝玉选得太过瘦小,此消彼长,予人一种印象:宝黛像在谈“姐弟恋”,可叹:这难道就是李导“忠实于原著”的又一明证?
1962年,徐玉兰出演越剧电影《红楼梦》时已经41岁“高龄”,可是观众绝不会因为徐玉兰的真实年龄而抱怨越剧《红楼梦》太老。用这个极端的例子当然不是说宝玉越成熟越好,只是想说明,拘泥于原著中的宝玉究竟应该多大意思并不是很大,因为小说同样是一种虚构,当然,如果有恰当人选则另当别论。
海选风波横挑鼻子竖挑眼,结果竟是如此,难免让人大失所望,更有网友说出“天上掉下个傻妹妹”的气话,至于说什么“陈晓旭版的林妹妹,像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新版《红楼梦》的那个林妹妹,像从天上人间出来的”,那则是恶语伤人不足为训,但过度期望之后的失望情绪,也可见一斑。
演技方面,看得出来,每个人都大用功,光背文绉绉的台词,脑瓜子不好使的估计都给扫地出门了,连欧阳奋强看后都感叹:“我们那个时候的台词还是比较口语化的,不像现在这版基本都是原著半文半白的语言。我看新版《红楼梦》非常忠实于原著,对白都是原著里面半文半白的台词,那么小的孩子,能记住那么长那么拗口的对白,还是很不错的。”可是也许是年纪的关系,一个个中学生模样的要在这部万众期待的古装大戏中显得胸有成竹,举止谈吐既大家闺秀亮丽动人又内心戏十足,实在是难为他们了。纯真本是他们这个年纪少男少女的革命本钱,但是《红楼梦》绝不仅仅有纯真而已,要知道,宝玉梦游仙境之后就不是处男了,纯真者何用?贾琏、贾芸、贾赦、贾政乃至老祖宗与家族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让多少政治家看得如痴如醉?而如新版的王熙凤,辣姐不再,温柔倚人,贾琏与鲍二家的捉奸在床时也撒泼打闹,但怎么看都不像泼妇,只能用一个字概括:嫩。
取是一门学问,舍也是一种境界
死忠原著的结果是连中文系的教授都跑出来说看着累。
87版《红楼梦》播出时将高鹗续本加以修改,接受了红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宝玉出家改为流落街头,估计都是那些红学家们从前80回的伏笔中考证出来的。尽管有那么多新发现,但正是因为轻视高鹗的缘故,后几集的电视剧不免流于草率,在当年也引起过不小的争议。
此次,李少红没有理会什么新发现,而是径直按照后40回高鹗的叙述拍摄,显然是要将死忠精神发挥到底。但是也会碰到许多问题,李少红觉得最困难的,还不是是否要忠实于高鹗的问题,她说,“而是黛玉死后有相当一个篇幅女主角的缺失”。
还没播到后40回的内容,不晓得李少红死忠原著的结果究竟能否上演惊天大逆转。现在的情况是,死忠给人的感觉就是太拘泥。新版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台词用原著,旁白也用原著。王家卫的电影也大量运用旁白,造成一种疏离感,但是也得“有理有利有节”,用得恰到好处,像新版《红楼梦》那样生怕大众看不懂,加上旁白,纯粹是说明,用得太多,一集中倘若占了一半还多,这男中音又一律是平静的诉说,毫无情绪上的变化,恍惚中以为在看纪录片,观众自然不耐烦起来,一时焦躁,换台,板砖,大家来找茬,专家变砖家,口水泛滥,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看来李少红只能期待9月卫视开播时能出现乌拉圭对加纳似的奇迹了。
87版《红楼梦》不用大段原著,并没有观众觉得这一版的《红楼梦》过于现代,反而是新版,一方面极为复古,一方面背景音乐又像是李劲松的先锋音乐,其造成的断裂与反差反而更对照出各自两极的尴尬怪异。
没有张爱玲般细密的内心,读《红楼梦》者,往往只看到才华横溢的诗词,男女之间暧昧的情感,看不到悲金悼玉的大慈悲大悲悯,多少女子的人生悲剧繁华落幕,与曹雪芹时代的政治、文化、社会、宗教、权力争夺等等,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构成一部大悲剧。一部《红楼梦》绝不是砸多少钱造座园林的事,显然,从导演到演员,都没有做好理解这部旷世奇书的思想准备,所以就简而化之,把忠实于原著作为了挡箭牌,结果网民还不买账,该怎么做才能让口味越来越刁的观众满意呢?戏说不行,不戏说也不行,囧,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
如果说文言台词还可以用老祖宗曹雪芹这座大靠山让批评者闭嘴的话,那么滥用快进镜头就是李少红本人一大不可推卸的罪状。这么多的快进镜头使人暗自揣测:莫非原来拍了100集,一看实在太慢又不舍得剪,就把走路快进,缩成50集?《红楼梦》包罗万象,120回更是头绪纷繁,如果用侯孝贤的慢镜头来拍,天晓得可以拍多少集。
不舍得删是自恋情结在作怪,有时候,就是要像德国队那样,该断则断。华丽盘带,空留余恨,取是一门学问,舍也是一种境界。导演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