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知识迁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能力。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通过“学习”影响另外一种“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正序的,有利于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这对学习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着重介绍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词】化学 知识迁移 策略
知识迁移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通过先前学习影响后继学习而进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态度、能力等均衡发展,这也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大有裨益。
在日常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当前的教学内容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构建系统化学认知结构
化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认知结构组织,这是学生在学习内化在头脑中形成的观念和组织,是重要的知识内部联系和规律。奥苏伯尔认为,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发展人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帮助学生建构化学认知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笔者在研究传统的高中化学教材时,发现其编写规律注重知识的逻辑顺序,以章为单元,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相反,在研究新教材时,笔者又发现新教材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更注重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为主。教学目标的不同,这也就造成了新老教材在编写思路上的差异。
在日常教学中,化学教师认当认真研读教材,实现必修教材内容的逻辑整理以及必修与选修知识板块的有机整合,形成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重复认知,减轻了学生的认知负担。
二、深度剖析,重在理解
理解知识是学习中的重要活动环节,这也是形成知识迁移能力的的关键步骤。学生不能理解当前知识,自然就不会形成今后的知识拓展延伸。换而言之,没有理解就没有知识迁移。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应用知识,为了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演变和获取新知识,化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新的应用情境,给学生的知识迁移做嫁衣,让学生在形成知识迁移的过程中,使刚学到的知识得到强化。
例如,以下面例题为例:
已知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2 2H2O=Fe(OH)2 2H ,滴入适当盐酸,溶液颜色会怎样变化( )。
A.绿色变深 B.绿色变浅
C.变黄绿色 D.不变
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存在片面认知以及理解,认为由于Fe(NO3)2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入盐酸,会促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导致亚铁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导致绿色加深。这种相仿忽略了硝酸根离子在随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所以当往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盐酸时,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溶液呈黄绿色,故答案选C。
三、科学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或者学习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死记硬背相关知识内容很容易忘,只有利用一些认知规律和记忆线索才能记得更牢固。例如,在教学“元素周期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系统清晰同类元素的的性质,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一般性规律,让学生沿着这些基本规律进行知识延伸记忆学习,理性认知,科学巩固和延伸、最终达到知识的拓宽和深化,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理性分析和科学归纳总结才是学习迁移的真正本质及要素。又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道这道例题:超临界水是常态水在温度超过374℃、压强超过2.21×107Pa下形成的气、液密度相等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在密闭条件下,超临界水可以任意比溶解O2等,通过氧化反应,在较短时间内以高于90%的效率将废塑料断裂成油状液体,以下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超临界水向固体内部的细孔中渗透能力极强
C.利用超临界水技术治理“白色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超临界水处理废塑料的工艺对设备耐高压、耐高温和耐腐蚀的要求很高
分析:学生在分析这道题的时候,由于题目给学生设置了很多干扰信息,简要的分析,既要的概括就可以轻松理解题意,可以提醒学生将信息简化为“超临界水是常态水……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明确超临界水不过是水的一种状态,就如气态水,固态冰一样,其本质仍是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难选出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在日常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精心选取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进行归纳和总结,实现自主知识迁移。例如,在教学某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可以锻炼学生总结同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在教学某一反应原理时,也可以锻炼学生通过特征现象来推断反应原理;通过解决某一类问题,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该类问题的通用方法及过程;有效地归纳总结助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琴会.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应用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2016.
[2] 刘南安. 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化学 知识迁移 策略
知识迁移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通过先前学习影响后继学习而进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态度、能力等均衡发展,这也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大有裨益。
在日常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当前的教学内容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构建系统化学认知结构
化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认知结构组织,这是学生在学习内化在头脑中形成的观念和组织,是重要的知识内部联系和规律。奥苏伯尔认为,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发展人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帮助学生建构化学认知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笔者在研究传统的高中化学教材时,发现其编写规律注重知识的逻辑顺序,以章为单元,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相反,在研究新教材时,笔者又发现新教材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更注重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为主。教学目标的不同,这也就造成了新老教材在编写思路上的差异。
在日常教学中,化学教师认当认真研读教材,实现必修教材内容的逻辑整理以及必修与选修知识板块的有机整合,形成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重复认知,减轻了学生的认知负担。
二、深度剖析,重在理解
理解知识是学习中的重要活动环节,这也是形成知识迁移能力的的关键步骤。学生不能理解当前知识,自然就不会形成今后的知识拓展延伸。换而言之,没有理解就没有知识迁移。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应用知识,为了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演变和获取新知识,化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新的应用情境,给学生的知识迁移做嫁衣,让学生在形成知识迁移的过程中,使刚学到的知识得到强化。
例如,以下面例题为例:
已知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2 2H2O=Fe(OH)2 2H ,滴入适当盐酸,溶液颜色会怎样变化( )。
A.绿色变深 B.绿色变浅
C.变黄绿色 D.不变
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存在片面认知以及理解,认为由于Fe(NO3)2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入盐酸,会促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导致亚铁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导致绿色加深。这种相仿忽略了硝酸根离子在随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所以当往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盐酸时,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溶液呈黄绿色,故答案选C。
三、科学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或者学习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死记硬背相关知识内容很容易忘,只有利用一些认知规律和记忆线索才能记得更牢固。例如,在教学“元素周期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系统清晰同类元素的的性质,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一般性规律,让学生沿着这些基本规律进行知识延伸记忆学习,理性认知,科学巩固和延伸、最终达到知识的拓宽和深化,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理性分析和科学归纳总结才是学习迁移的真正本质及要素。又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道这道例题:超临界水是常态水在温度超过374℃、压强超过2.21×107Pa下形成的气、液密度相等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在密闭条件下,超临界水可以任意比溶解O2等,通过氧化反应,在较短时间内以高于90%的效率将废塑料断裂成油状液体,以下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超临界水向固体内部的细孔中渗透能力极强
C.利用超临界水技术治理“白色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超临界水处理废塑料的工艺对设备耐高压、耐高温和耐腐蚀的要求很高
分析:学生在分析这道题的时候,由于题目给学生设置了很多干扰信息,简要的分析,既要的概括就可以轻松理解题意,可以提醒学生将信息简化为“超临界水是常态水……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明确超临界水不过是水的一种状态,就如气态水,固态冰一样,其本质仍是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难选出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在日常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精心选取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进行归纳和总结,实现自主知识迁移。例如,在教学某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可以锻炼学生总结同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在教学某一反应原理时,也可以锻炼学生通过特征现象来推断反应原理;通过解决某一类问题,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该类问题的通用方法及过程;有效地归纳总结助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琴会.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应用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2016.
[2] 刘南安. 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