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服务作为大学三大主要职能之一,对一所大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从分析美国州立技术型大学服务社会的特点和缘由出发,以期对我国地方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有所借鉴。
美国大学主要分为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一般来说,美国各州至少拥有一所州立大学,它们由州高等教育董事会管理,其费用由州政府拨款,相当于我国的公立大学。而美国州立大学又分为若干层次,综合起来,主要分为研究型、综合型和技术型。其州立研究型大学位于金字塔顶端,相当于我国的“985工程”学校,其科研放在学校任务的第一位,服务的范围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州立综合型大学位于金字塔中端,相当于我国的“211工程”学校,其精力多在于积极学习先进科研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形成新的学科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群,服务的范围面向区域,辐射全国;州立技术型大学位于金字塔最底端,相当于我国为数最多的地方院校,它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其主要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当地企业、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其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服务主要面向地方,辐射区域。为此,本文借此对美国技术州立型大学服务地方的特点和缘由做一分析,以期对我国地方院校服务地方职能的发挥有所启示。
美国州立技术型大学服务社会的特点
1、服务意识强
美国大学教学、利研、社会服务三结合的体制是一百多年来根据国会立法逐步完善和确定的。从1787年《西北法令》开创了赠地办高等教育的先河开始,1862年颁布的《摩里尔法案》,完善了大学的服务功能,1890年又诞生了《第二摩里尔法案》,对大学特别是赠地学院的服务职能的发展起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随后通过的《哈奇法案》、《莫里尔法案修正案》、《史密期—利费法》、《班克赫德—琼斯法》、《国家与社会服务法》、《为国服务义务法》等若干法令,为州立技术型大学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不仅国家、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高校服务社会进行支持,各高校为激发其教职员工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也制定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服务的激励政策和有效机制,学校将教职员工为社会服务的业绩与评估、奖励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服务社会的意识,为教师服务社会增加了另一个筹码。
2、服务定位准
由于技术型大学处于美国州立大学金字塔的最底层,从而决定了其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者之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服务技术型大学主要承担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其服务主要面向地方,服务与地方联系最紧密,它有快速、灵活、应变能力强的特点,能够结合社会最新的形势,满足地方不断变化的需要。因此,美国州立技术型大学能够依据地方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招生规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专业学科的设置,从而形成办学特色和自身竞争力。
3、服务领域广
经济方面:州立大学凭借自身学科的优势,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区域发展增添动力。如通过与企业签定一定期限的科研合同,由相关学科的教师带队进行科学研究;与企业合办科技园,把大学的科研力量与企业的技术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双方互利合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术咨询、推广与转让活动等。
教育方面: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进行调整,设立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培养能够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为地方农民、工人开设培训班、函授班等短长期教育形式,为居民开设各种免费讲座等,为当地居民继续教育提供方便,更新当地居民的知识结构,提高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政治方面:由于州立大学是由州政府拨款,因此州立大学通过加深与政府的合作伙伴关系,参与公共政策讨论,提供建议咨询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大学社会服务水平。目前,州政府每年制定重要决策时,通常都要邀请州立大学参与其中,大学作为智囊团,可以为其决策提供有效的调研与分析,减少不避要的风险。另一方面,州立大学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为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分析、技术支援、政府官员培训等服务项目,帮助政府解决一系列的社会棘手问题,如卫生保健、失业培训、教育援助及青少年犯罪等问题。
文化方面:面向地方举办高水准的戏剧、舞蹈和艺术展览会等丰富的文化活动;定期为地方提供义务技术培训、法律咨询和医疗等相关服务;设立面向社会的非商业性的电台和电视台,播放内容健康的寓教于乐的节目;大学的图书馆、体育馆、娱乐中心等各类设施均面向社会开放,很多中、小学利用州立大学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体育馆、活动中心举办丰富多彩的竞技比赛活动,越来越多的地方居民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来到州立大学的篮球馆、游泳馆、网球馆等各类健身场所做体育运动,加强身体锻炼。
我国地方院校服务社会存在的问题
1、服务意识缺乏
由于我国部分地方院校以前是由国家统一拨款,统一管理,长期以来处在“等、靠、要”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自我封闭的教学模式,导致了至今教师不适应也不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一些教师仅热衷于发表论文、晋升职称等,不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部分教师有知识分子的清高情绪,在开展社会服务方面,放不下知识分子的架子,不能主动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去。以上种种,导致了我国地方院校的教师社会服务意识差,积极性不高。
2、服务定位偏离
学校的定位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服务分工,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院校以研究型本科院校为模本,学校重心落在科研上,而忽视了社会服务,这就使得地方院校的科学研究“闭门造车”,与外界脱节,得不到地方社会各界的认同,在当地更没有地位。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按照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造成一方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奇缺, 一方面由于地方院校为与研究型大学看齐而设置与研究型大学类似的专业大量招生造成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由此制约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3、服务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校较注重基础理论研究,较轻视应用性研究,科技成果成果转化率低,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宏观理论问题,而一些与地方经济发展直接联系的问题却几乎无人问津,导致地方高校教学、科研等与地方社会发展无法实现衔接,这样,就弱化了地方高校对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和贡献率。同时,地方高校大多近几年新建的本科院校,总体力量还较弱,目前主要还停留在搞好专业自身建设方面,与地方联系的重点主要是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有限的合作也仅局限于与城市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对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深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尚无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尚未将专业和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美国州立技术型大学对我国地方院校服务社会的启示
1、增强教师社会服务意识
高等学校从“僧侣的村庄”到“知识分子垄断的城镇”再到“变化无穷的城市”, 已完成了从“象牙塔”到“服务站”的蜕变。范?希斯提倡的“为国家服务的大学”己处处可见。美国州立大学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是世界高等教育职能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完善, 必须从思想观念入手,更新教师们的观念,使教师们形成开放意识,教师们也不再只满足于埋头做学问,而要积极参与到社会经济尤其是现代农业发展各个层面,教师们的科研成果尽快步入了社会化和产业化轨道,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地方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2、对学校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
我国大部分的地方院校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如处在中小城市,而且是地方的最高学府,生源也大多来自当地,实训基地基本都设在当地等,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地方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地方院校必须依赖于地方,其社会服务首先应该定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地方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建设上另辟蹊径,拾“遗”补“缺”,为地方提供独具特色的服务,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更好的发展。
3、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由于我国地方院校虽然地处地方,但是由于党组织关系、行政领导、经费供给等方面直接隶属省上级政府,且在行政级别上,一般与所在地、市政府级别相当,因此,导致了地方院校产生一种地方政府管不着,也没必要管的心态;地方政府对地方院校的认可程度不高,地方各方面的发展引进人才时宁可“舍近求远”,结果导致了地方院校的优良资源浪费,造成了地方院校与地方政府的脱节。要解决这种两难局面,地方高校只有主动、积极地与地方联系与沟通,争取得到地方政府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地方政府在科研立项、经费支持等方面才能对地方高校有所倾斜,才能实现地方高校参与地方决策的目的,推动学校的社会服务的发展。
4、学校内部设立激励社会服务的机制
学校在鼓励教职工进行社会服务时,应该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在教师工作量分配上,不仅应该将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量计入其中,而且还应对不同职称的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量有硬性规定,与教师津贴挂钩;不仅如此,还要建立一套教师社会服务的评价机制,根据社会服务质量的好坏确定教师工作量的多少。现在大部分地方院校都在提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所谓双师型教师即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指导的优秀教师。学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时,可以让教师在企业工作一到两年,工作期间按计入一定教学工作量,企业工作期结束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相应的教学,以此促进产学研结合,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5、拓宽社会服务渠道
(1)开放校园,使大学成为地方的文化中心,将学校图书馆、体育馆等对外开放;承办各种各样的娱乐文化活动,如体育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等,在促进了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同时,又融入了社会生活,向居民传播先进文化。与此同时,在开发和保护地方文化资源上做出地方最高学府应有贡献:如对本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研究,弘扬地方文化等。
(2)加强成人教育,针对农民、企业、政府等开展各种各样的长期或短期培训,培训形式多样化,可采取函授、自考、夜大、远程教育等,通过培训,提高当地民众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加大大学的开放度,加强大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满足社会各界对知识的需求。
(3)主动联系政府,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和人才优势。如为政府出谋划策,从理论的角度为政府决策提供理性的支撑,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鼓励高职称的教师到政府部门兼职,担任管理和决策等职务。
(4)改变过去高校较注重纵向课题,轻视横向课题的现象,科研课题立项多从地方经济发展最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关键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和市场的链接;主动与企业联系,为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咨询,与企业人员做好集体攻关;产生科技成果后,要注意宣传,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使科研成果得以推广与应用,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地方高校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在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州立技术型学院对于学校“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定位,以及其为地方服务所建立的一套体系及所采取的途径,对于我国地方高校进行合理定位,形成办学特点,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美国大学主要分为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一般来说,美国各州至少拥有一所州立大学,它们由州高等教育董事会管理,其费用由州政府拨款,相当于我国的公立大学。而美国州立大学又分为若干层次,综合起来,主要分为研究型、综合型和技术型。其州立研究型大学位于金字塔顶端,相当于我国的“985工程”学校,其科研放在学校任务的第一位,服务的范围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州立综合型大学位于金字塔中端,相当于我国的“211工程”学校,其精力多在于积极学习先进科研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形成新的学科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群,服务的范围面向区域,辐射全国;州立技术型大学位于金字塔最底端,相当于我国为数最多的地方院校,它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其主要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当地企业、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其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服务主要面向地方,辐射区域。为此,本文借此对美国技术州立型大学服务地方的特点和缘由做一分析,以期对我国地方院校服务地方职能的发挥有所启示。
美国州立技术型大学服务社会的特点
1、服务意识强
美国大学教学、利研、社会服务三结合的体制是一百多年来根据国会立法逐步完善和确定的。从1787年《西北法令》开创了赠地办高等教育的先河开始,1862年颁布的《摩里尔法案》,完善了大学的服务功能,1890年又诞生了《第二摩里尔法案》,对大学特别是赠地学院的服务职能的发展起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随后通过的《哈奇法案》、《莫里尔法案修正案》、《史密期—利费法》、《班克赫德—琼斯法》、《国家与社会服务法》、《为国服务义务法》等若干法令,为州立技术型大学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不仅国家、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高校服务社会进行支持,各高校为激发其教职员工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也制定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服务的激励政策和有效机制,学校将教职员工为社会服务的业绩与评估、奖励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服务社会的意识,为教师服务社会增加了另一个筹码。
2、服务定位准
由于技术型大学处于美国州立大学金字塔的最底层,从而决定了其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者之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服务技术型大学主要承担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其服务主要面向地方,服务与地方联系最紧密,它有快速、灵活、应变能力强的特点,能够结合社会最新的形势,满足地方不断变化的需要。因此,美国州立技术型大学能够依据地方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招生规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专业学科的设置,从而形成办学特色和自身竞争力。
3、服务领域广
经济方面:州立大学凭借自身学科的优势,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区域发展增添动力。如通过与企业签定一定期限的科研合同,由相关学科的教师带队进行科学研究;与企业合办科技园,把大学的科研力量与企业的技术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双方互利合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术咨询、推广与转让活动等。
教育方面: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进行调整,设立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培养能够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为地方农民、工人开设培训班、函授班等短长期教育形式,为居民开设各种免费讲座等,为当地居民继续教育提供方便,更新当地居民的知识结构,提高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政治方面:由于州立大学是由州政府拨款,因此州立大学通过加深与政府的合作伙伴关系,参与公共政策讨论,提供建议咨询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大学社会服务水平。目前,州政府每年制定重要决策时,通常都要邀请州立大学参与其中,大学作为智囊团,可以为其决策提供有效的调研与分析,减少不避要的风险。另一方面,州立大学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为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分析、技术支援、政府官员培训等服务项目,帮助政府解决一系列的社会棘手问题,如卫生保健、失业培训、教育援助及青少年犯罪等问题。
文化方面:面向地方举办高水准的戏剧、舞蹈和艺术展览会等丰富的文化活动;定期为地方提供义务技术培训、法律咨询和医疗等相关服务;设立面向社会的非商业性的电台和电视台,播放内容健康的寓教于乐的节目;大学的图书馆、体育馆、娱乐中心等各类设施均面向社会开放,很多中、小学利用州立大学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体育馆、活动中心举办丰富多彩的竞技比赛活动,越来越多的地方居民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来到州立大学的篮球馆、游泳馆、网球馆等各类健身场所做体育运动,加强身体锻炼。
我国地方院校服务社会存在的问题
1、服务意识缺乏
由于我国部分地方院校以前是由国家统一拨款,统一管理,长期以来处在“等、靠、要”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自我封闭的教学模式,导致了至今教师不适应也不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一些教师仅热衷于发表论文、晋升职称等,不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部分教师有知识分子的清高情绪,在开展社会服务方面,放不下知识分子的架子,不能主动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去。以上种种,导致了我国地方院校的教师社会服务意识差,积极性不高。
2、服务定位偏离
学校的定位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服务分工,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院校以研究型本科院校为模本,学校重心落在科研上,而忽视了社会服务,这就使得地方院校的科学研究“闭门造车”,与外界脱节,得不到地方社会各界的认同,在当地更没有地位。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按照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造成一方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奇缺, 一方面由于地方院校为与研究型大学看齐而设置与研究型大学类似的专业大量招生造成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由此制约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3、服务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校较注重基础理论研究,较轻视应用性研究,科技成果成果转化率低,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宏观理论问题,而一些与地方经济发展直接联系的问题却几乎无人问津,导致地方高校教学、科研等与地方社会发展无法实现衔接,这样,就弱化了地方高校对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和贡献率。同时,地方高校大多近几年新建的本科院校,总体力量还较弱,目前主要还停留在搞好专业自身建设方面,与地方联系的重点主要是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有限的合作也仅局限于与城市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对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深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尚无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尚未将专业和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美国州立技术型大学对我国地方院校服务社会的启示
1、增强教师社会服务意识
高等学校从“僧侣的村庄”到“知识分子垄断的城镇”再到“变化无穷的城市”, 已完成了从“象牙塔”到“服务站”的蜕变。范?希斯提倡的“为国家服务的大学”己处处可见。美国州立大学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是世界高等教育职能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完善, 必须从思想观念入手,更新教师们的观念,使教师们形成开放意识,教师们也不再只满足于埋头做学问,而要积极参与到社会经济尤其是现代农业发展各个层面,教师们的科研成果尽快步入了社会化和产业化轨道,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地方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2、对学校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
我国大部分的地方院校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如处在中小城市,而且是地方的最高学府,生源也大多来自当地,实训基地基本都设在当地等,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地方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地方院校必须依赖于地方,其社会服务首先应该定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地方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建设上另辟蹊径,拾“遗”补“缺”,为地方提供独具特色的服务,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更好的发展。
3、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由于我国地方院校虽然地处地方,但是由于党组织关系、行政领导、经费供给等方面直接隶属省上级政府,且在行政级别上,一般与所在地、市政府级别相当,因此,导致了地方院校产生一种地方政府管不着,也没必要管的心态;地方政府对地方院校的认可程度不高,地方各方面的发展引进人才时宁可“舍近求远”,结果导致了地方院校的优良资源浪费,造成了地方院校与地方政府的脱节。要解决这种两难局面,地方高校只有主动、积极地与地方联系与沟通,争取得到地方政府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地方政府在科研立项、经费支持等方面才能对地方高校有所倾斜,才能实现地方高校参与地方决策的目的,推动学校的社会服务的发展。
4、学校内部设立激励社会服务的机制
学校在鼓励教职工进行社会服务时,应该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在教师工作量分配上,不仅应该将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量计入其中,而且还应对不同职称的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量有硬性规定,与教师津贴挂钩;不仅如此,还要建立一套教师社会服务的评价机制,根据社会服务质量的好坏确定教师工作量的多少。现在大部分地方院校都在提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所谓双师型教师即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指导的优秀教师。学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时,可以让教师在企业工作一到两年,工作期间按计入一定教学工作量,企业工作期结束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相应的教学,以此促进产学研结合,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5、拓宽社会服务渠道
(1)开放校园,使大学成为地方的文化中心,将学校图书馆、体育馆等对外开放;承办各种各样的娱乐文化活动,如体育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等,在促进了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同时,又融入了社会生活,向居民传播先进文化。与此同时,在开发和保护地方文化资源上做出地方最高学府应有贡献:如对本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研究,弘扬地方文化等。
(2)加强成人教育,针对农民、企业、政府等开展各种各样的长期或短期培训,培训形式多样化,可采取函授、自考、夜大、远程教育等,通过培训,提高当地民众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加大大学的开放度,加强大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满足社会各界对知识的需求。
(3)主动联系政府,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和人才优势。如为政府出谋划策,从理论的角度为政府决策提供理性的支撑,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鼓励高职称的教师到政府部门兼职,担任管理和决策等职务。
(4)改变过去高校较注重纵向课题,轻视横向课题的现象,科研课题立项多从地方经济发展最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关键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和市场的链接;主动与企业联系,为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咨询,与企业人员做好集体攻关;产生科技成果后,要注意宣传,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使科研成果得以推广与应用,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地方高校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在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州立技术型学院对于学校“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定位,以及其为地方服务所建立的一套体系及所采取的途径,对于我国地方高校进行合理定位,形成办学特点,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