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历史老师永恒的追求。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这要求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的角色,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看成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来设定。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观;教师观
  学史可以明智,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可以增长见闻,开阔眼界。我国的教育形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教学最重要的实现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当属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能不能有效地完成学期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效果怎么样都与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关联。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都以高考为指挥棒,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普遍存在着低下的现象。
  随着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传统的教学角色中解放出来。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处理好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民主、平等地看对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性的个体,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情况、思维和学习的规律,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怎样才能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呢?以下几点是笔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备好课是教学的关键和基础
  备好课对成功上每一门课程都很重要,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教材的结构布局,重难点的知识点在哪里?疑点又在哪里?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经过备课,也才能更好地了解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知识都是递进性的,有些知识如果在本单元没有学好,那么是会影响下个单元的学习的。还有就是,教师经过备课之后,课堂上会更加合理的布局,应该先讲哪个知识点,后讲哪个知识点,重点讲哪里等等这些,教师都会明了于心。等到教师知晓这些之后,那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会被准确的制定出来。教师要想备好课,需要做到对教材十分熟悉,必要的时候还要做到能对教材进行创新。
  二、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师观
  传统的教师观,仅仅把教师当作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现代教师观就是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激发着和辅导者,以及各种学习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把传授知识当成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和中心,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自己所讲的知识上。现在的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而不是自己的教上,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除了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之外,还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学生毕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这也就是说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极容易接受积极因素的影响,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他们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设置路标,引导他们不走弯路,而是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从教育的角度上讲,学生是在教育的而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因此,学生能不能健康的成长,快乐地学习,都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
  三、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地独立的个体,他们是有自己的头脑的,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学习,感知,分析,观察等等。教师是无法把自己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的,不是教師让学生干什么,学生就跟什么的。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的学为主,而不是自己的教为主,自己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知识的过程,而教师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引导学生正确地发现知识罢了。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多向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地了解并掌握自己所教的知识,学生是否掌握了,掌握的情况怎么样,然后才能及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就可以在整体上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了。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来设计,争取照顾到全班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在追求问题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问题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教师为了实现所谓的与学生的互动,片面地追求问题的数量,看似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频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为一些问题毫无价值可言,根本无法准确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精心准备一些问题,兼顾问题的数量和质量。
  四、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方法是在某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无根据的,它需要满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的特点、教师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教学经验、业务水平等。当下,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实在是太快,因而教材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教学方法没有过时一说,只是要求教师要推陈出新,即使是运用老方法也会教出新成果。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等等。教学方法如此之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学任务等的不同来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比如,高中历史老师可以运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这两种方法,课堂上,先由教师讲解知识,然后在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讨论完之后,让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来陈述自己的观点,相信进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懂得团结的力量,还能够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首先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对学生来说要自己去发掘历史的趣味性,改变学习方法,对老师来说,要树立全新的教师观,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是很多老师(包括有些领导)都比较轻视的一个现象。通过我自身的实践,我深知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意义非常深远。  我的女儿已上小学六年级,语文成绩很好,但数学成绩一直不够稳定,忽高忽低,看似计算失误,题抄错,有时没理解题意,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我这几年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经验,我才知道我女儿数学成绩不稳定的原因,是小学数学的启蒙教育不够好,孩子的数学
摘 要:政治课属于传统文史类,需要记忆和理解的东西比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新课改深入要求我们转变观念,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方法。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中学政治课教改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教改;转变观念;改变方法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變化,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如何适应变化,探求新路,就成了思想政治
新课程标准的施行让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了核心素养养成教育的时代,发展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前期基础,卓越课程的建设是教师教育的核心.针对当前教师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