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隨着我国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对科学教育尤为关注,在幼儿阶段教育中,教师对于健康、社会、语言、艺术领域教学活动都可以熟练地开展,但针对幼儿科学教育存在较为薄弱的认知、理解,因此导致现阶段幼儿科学教育形成幼儿园教学难点。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日臻完善,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改善传统教育的不足,也可以提高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自主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科学教育;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146
引言:
在幼儿阶段的科学学习中,以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培养幼儿探究能力为教育核心,教师应用多元化教育方式,引导幼儿对实际生活进行观察、比较,进而拓展幼儿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但现阶段幼儿科学领域课程教育存在部分教学突显的问题,利用信息给予与科学教学整合,不仅可以改善传统教育薄弱环节,也是为幼儿构建丰富有趣的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抽象性、严谨性,幼儿阶段科学教育中,主要涵盖了幼儿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特点,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学习兴趣,是推动幼儿综合发展的有效措施。此外,幼儿年龄过低,在理解事物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直观进行感受,其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在构建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开展科学活动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强调,忽略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导致幼儿无法提高科学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象,幼教者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利用用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整合的方式,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结合引导性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幼儿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推动幼儿综合素质发展,进而实现科学活动有效性[1]。
2.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措施
2.1将抽象转为形象,便于幼儿直观理解
基于理论立足科学教育活动与幼儿阶段受教者而言过于抽象,从感性思维上升理性思维也过于遥远,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元化、多维度策略,培养幼儿思维循循渐进,推动幼儿综合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科学领域,也是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中,教师就可采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明确科学教育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视频、图片等具象性描绘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在观看中激发探索兴趣,进而拓展幼儿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在观看中建立基础科学思维。此外,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在研究时,首先关注的是实验对象、现象,但幼儿理解能力较为薄弱,仅靠单一的讲解无法促使幼儿内化教学知识,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利用视频、图片方式进行渗透,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实施树立,也让幼儿于观看中理解自然现象,激发幼儿科学兴趣,建立良好学习模式。笔者在构建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导,为幼儿播放有趣的声音视频如鼓、梳子等物理制造声音,在幼儿观看中,利用引导性问题点明要点,如:“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为什么梳子在发出声音的过程中会抖动,不抖动了也就没有声音了呢?”利用问题引发幼儿猜想,加强幼儿探究兴趣,进而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科学教学内容,也实施了良好的课堂导入,通过导入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积极自主参与教学内容,并集合幼儿认知规律、认知特点进行优化,不仅帮助幼儿直观理解,也让幼儿在观看中对科学教学产生浓烈兴趣。
2.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加强自主探究能力
在幼儿阶段教育中,依托信息技术为核心要素构建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件、视频等多元化、多维度兴趣,其目的调动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欲望,并在活动中加强幼儿科学体验,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利用网络信息优化幼儿阶段教学内容,利用幼儿较为喜欢的元素、视频、图片呈现,是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加强幼儿科学情感体验的核心要素[2]。
例如:笔者在讲授《认识鸟类》这一课中,为了满足幼儿情感体验,加强幼儿科学认知,笔者根据幼儿喜欢的元素、图片、动漫为依托,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的形式,通过收集各种形态的鸟类的图片,在用以图片处理器进行动漫化处理,搭配Flash动态效果,用以动漫形象呈现,并根据相应鸟类搭配不同的叫声,激发幼儿好奇心理,从而根据不同鸟类展开针对性讲解,促使幼儿对鸟类有明确的认知。此外,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笔者组织幼儿开展分类游戏,针对于所学内容对鸟类实施分类,不仅加强了幼儿的科学知识,也让幼儿在活动中建立思路能力、研究能力,全面拓展幼儿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为幼儿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幼儿科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科学认知,也是拓展幼儿感知生活、认知生活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正伟.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0):138-139.
[2]李海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及注意的问题例说[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01-05.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科学教育;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146
引言:
在幼儿阶段的科学学习中,以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培养幼儿探究能力为教育核心,教师应用多元化教育方式,引导幼儿对实际生活进行观察、比较,进而拓展幼儿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但现阶段幼儿科学领域课程教育存在部分教学突显的问题,利用信息给予与科学教学整合,不仅可以改善传统教育薄弱环节,也是为幼儿构建丰富有趣的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抽象性、严谨性,幼儿阶段科学教育中,主要涵盖了幼儿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特点,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学习兴趣,是推动幼儿综合发展的有效措施。此外,幼儿年龄过低,在理解事物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直观进行感受,其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在构建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开展科学活动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强调,忽略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导致幼儿无法提高科学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象,幼教者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利用用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整合的方式,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结合引导性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幼儿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推动幼儿综合素质发展,进而实现科学活动有效性[1]。
2.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措施
2.1将抽象转为形象,便于幼儿直观理解
基于理论立足科学教育活动与幼儿阶段受教者而言过于抽象,从感性思维上升理性思维也过于遥远,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元化、多维度策略,培养幼儿思维循循渐进,推动幼儿综合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科学领域,也是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中,教师就可采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明确科学教育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视频、图片等具象性描绘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在观看中激发探索兴趣,进而拓展幼儿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在观看中建立基础科学思维。此外,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在研究时,首先关注的是实验对象、现象,但幼儿理解能力较为薄弱,仅靠单一的讲解无法促使幼儿内化教学知识,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利用视频、图片方式进行渗透,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实施树立,也让幼儿于观看中理解自然现象,激发幼儿科学兴趣,建立良好学习模式。笔者在构建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导,为幼儿播放有趣的声音视频如鼓、梳子等物理制造声音,在幼儿观看中,利用引导性问题点明要点,如:“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为什么梳子在发出声音的过程中会抖动,不抖动了也就没有声音了呢?”利用问题引发幼儿猜想,加强幼儿探究兴趣,进而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科学教学内容,也实施了良好的课堂导入,通过导入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积极自主参与教学内容,并集合幼儿认知规律、认知特点进行优化,不仅帮助幼儿直观理解,也让幼儿在观看中对科学教学产生浓烈兴趣。
2.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加强自主探究能力
在幼儿阶段教育中,依托信息技术为核心要素构建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件、视频等多元化、多维度兴趣,其目的调动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欲望,并在活动中加强幼儿科学体验,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利用网络信息优化幼儿阶段教学内容,利用幼儿较为喜欢的元素、视频、图片呈现,是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加强幼儿科学情感体验的核心要素[2]。
例如:笔者在讲授《认识鸟类》这一课中,为了满足幼儿情感体验,加强幼儿科学认知,笔者根据幼儿喜欢的元素、图片、动漫为依托,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的形式,通过收集各种形态的鸟类的图片,在用以图片处理器进行动漫化处理,搭配Flash动态效果,用以动漫形象呈现,并根据相应鸟类搭配不同的叫声,激发幼儿好奇心理,从而根据不同鸟类展开针对性讲解,促使幼儿对鸟类有明确的认知。此外,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笔者组织幼儿开展分类游戏,针对于所学内容对鸟类实施分类,不仅加强了幼儿的科学知识,也让幼儿在活动中建立思路能力、研究能力,全面拓展幼儿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为幼儿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幼儿科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科学认知,也是拓展幼儿感知生活、认知生活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正伟.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0):138-139.
[2]李海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及注意的问题例说[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