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N”模式的高校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k303968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在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转型学校应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要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信管专业按照岗位需求导向,以“3+1”模式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目标,实施“2+N”双证书制,提升信管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信管技术人才。
  关键词: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应用型;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推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和贵州省加快“两加一推”主基调、“四化同步”的步伐,贵州省地方区域经济得以加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行业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别是毕节试验区被列为2013年“智慧城市”建设对象,毕节学院2014年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同年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标志着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全面融入到应用型高校建设之中。
  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学科专业体系重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必然。
  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1]学校的转型带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按照政策导向和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2014年申请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门类管理学学士学位转型为工学学士学位,未来10年,以工科为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会更广阔。
  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的发展时期,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按照岗位需求导向,[2]对应用型信管人才培养,制订具体的方案和计划,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各地方高校急需思考的问题。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信管专业转型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是在原来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现就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修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校转型发展后的信管专业建设提出创新性的改革思路。
  1.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剖析
  高校信管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1)教育发展方面。高校转型意味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学院校肩负起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教育发展要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因此,一些传统的学科的专业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而限制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阻碍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2)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具有创新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大学生求知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而传统的培养模式限制了学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之间的不对称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是限定于专业性质,而不是基于行业导向和市场需求。学生在进校之前是看专业是热门,也许毕业时该专业已成为冷门了。学生无法判断几年后专业的发展状况,导致学生就业困难而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人才。
  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3]满足行业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消除行业需求与学生能力与之间不对称性,成为学校转型发展首需考虑的问题。
  (4)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方面。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结构的课程模块设置,限制了高校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能力的培养。
  2.应用型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思路
  (1)明确转型发展目标,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方案。从培养基本要求、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到模块化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布设置等方面,结合行业需求,要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全面修订。
  第一,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对本专业的基本要求,结合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实际,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岗位需求,按照学校“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定位的“四种能力”为主线,对学生开展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第二,专业技能。按照学校“四能型”人才培养思路,制订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能编程、能设计、能沟通、能创新”为专业培养目标,努力提高信管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调整信管专业为工学学科,实现学校转型发展。2014年,学校将信管从管理学学科申请转为工学学科。这符合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学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第二,实行模块学分制,推进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新模式。实行模块学分制,提高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创业模块环节的学分比例。加强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创业模块环节教学,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实行夏季小学期制。将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内容列为集中性实践环节。并实行夏季小学期制,针对实践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进行2~4周的夏季小学期课程实训,着力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第一,教学内容。按模块化课程优化师资,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融合,课堂理论与企业实践结合,各类资格认证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对渗透;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比例。
  第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专业建设中注重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式灵活、师资队伍充实、教学水平提升。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软件教学等多种形式,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网络课程建设,逐步实现课程建设规划、教学文档建设,开展网上教学及服务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建设课外课内综合训练实验室、组织学生集中实训、现场生产实习、参与项目研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认证考试等,按照“148”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四能”水平,如图所示。
  第四,考核方式。积极探索新的课程考核方式,灵活考试形式,严格考风考纪,加强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考核,建立学校、用人单位、行业部门和教学部门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考评标准,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4)构建职业能力导向,明确专业对接产业链、能力对应岗位需求。按照专业对接产业链,本专业必须根据学校对专业和职业(岗位群)对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核心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课程结构模块化和课程内容模块化建设的“双模块”教学体系结构,按方向培养学生基于信息系统集成、电子商务与互联网营销、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领域的专业技能;按照能力对接岗位需求,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系统集成、电子商务与互联网营销、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岗位需求能力。
  (5)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建立特色人才培养优势。以就业岗位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推动“3+1”的教学模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坚持与企业互动共赢,探索一条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开展了“菜单式”人才培养,建立了特色人才培养优势。
  (6)建立质量与评价标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的MOOCs教学体系,构建以大数据为契机的协同创新平台和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不断深化“政、产、学、研、用”对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提升作用。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企合作”和“院际合作”,补充师资力量,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应用型师资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学校要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和方案,共建优势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卓越工程师”队伍。
  (8)建立企业化人才培养标准,强化实践教学。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整个“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环节,注重教学组织形式、实践环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坚持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学生实践实习的考核评价机制;使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设计水平高超、综合能力突出;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3.结束语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对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重点要以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面对信息化时代对信管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学校的转型发展,高校能够即时转变办学理念,合理定位办学目标,深化与校企合作,建立“岗位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坚持以“四能型”人才培养为标准,按照“2+N”的双证书制,实现学科专业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努力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明英.区域性大学转型发展及其路径探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4,(4):11-17.
  [2]崔 琳,路红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信管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5):121-125.
  [3]《教育与职业》课题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建设框架与实施保障[J].教育与职业,2016,(1).
其他文献
摘 要:隐性课程强调受教育者通过主动接受、认同、内化等心理过程达到转变思想观念,以实现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本文在分析隐性课程对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机制基础上,探求隐性课程对中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隐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一、隐性课程概念的提出  隐性课程就其内涵而言,并不是一种具体的课程安排,而是借用课程以表达在学校教育中除传统课
期刊
摘 要:广西文学是根植于广西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人文地理的精神的形象而具体的展示。同时,它又把自己融入文化发展中,丰富和推动着地区文化的发展。广西文学必须深深植根于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才能形成自己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广西文学;地域文化;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G119  文献标识码:B  1.从广西文学与地域文化角度探讨地域性文学传承平台的重要性  文学的创作需要
期刊
摘 要: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差或者行为品德差或者两者兼有的学生群体。后进生这一角色出现在每一所学校的班级中,作为班主任和教师,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并解决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关键词:班级;后进生;转化策略  一、了解成因,改变态度  任何问题的形成都有其根本原因,只有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从根本出发,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后进生的形成也不例外,任何一个后进生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并且原因各有不同。我
期刊
摘 要:校长必须学会发挥学校的优势作为本校发展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既要努力实现全面发展,更要突出特色发展,并以特色发展工作为自己独特的办学优势,唯有如此,才能给学校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关键词:校长;办学特色;内涵发展;教育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7.1  文献标识码:B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养正小学(以下简称“养正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校园面积由于广园西路的扩建而不断地
期刊
摘 要: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充市两所公办示范园为例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了解当前幼儿园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现状,从中发现幼儿园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存在内容不完善、材料缺乏、流于形式、缺乏指导等问题。从而提出重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完善区角内容设置、加大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等策略,为幼儿园改善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由课内向课外、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是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以课文为
期刊
摘 要:新疆妇女干部学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下属的公益性学校,承担全区妇联系统干部及其他妇委会各族女干部的培训任务。近年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妇联党组的关怀支持下,新疆妇女干部学校在妇女干部培养方面已申请到专项经费,妇女教育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探讨也取得了累累硕果。2015年,新疆妇女干部学校妇女干部培训工作量达历史新高,工作全面创新,取得新成绩。  关键词:妇女干部;干部学校;培训  中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使用,人机对话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与彼此交流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表达要做到清楚、准确、简明、周密、规范。在语文课中增设“课前五分钟口头作文训练”环节,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素质,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可谓“一举多得”,五分钟时间蕴含巨大的效益,它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应该大力推广。  关键词:口头作文;五分钟;
期刊
摘 要: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活动中,同时存在两个过程:一是感受——思维——知识能力过程;二是感受——情感——情绪意志过程。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情感在教学中不仅有着动力功能,而且有消除疲劳、激活创造力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作品间进行情感交流,能够得到心灵的交融、形神的契合、美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情感;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G633.3 
期刊
摘 要:让学生探究就是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不断探究中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物理学家说过,“教育无非是把一切已学过的知识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提出探究假设、明确探究方向,并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并彼此共享探究成果。  关键词: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