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社会化是引導、培养和塑造符合既定政治秩序和政治要求的公民的过程。“90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对其参与政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因此,要认识和把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所表现出的政治认知偏差、政治认同弱化、 政治信仰迷茫、政治参与冷漠、功利化色彩明显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126-01
政治社会化,从个体学习的角度而言,是个体通过各种方式的政治学习,获取政治知识、政治价值意识,并由此产生某种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形成特定的政治人格,实现由“自然人”向“政治人”的转变。身处国内外复杂政治文化环境中的“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水平仍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把握“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探寻大学生政治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是促进其政治社会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一、“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状况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有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社会化水平总体上是好的,但同时,“90后”大学生理解能力强,不拘于现状,追求个性,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在政治社会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正确的引导。
(一)政治认知偏差,政治认同弱化
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政治社会化的前提,当前“90后”大学生中存在着政治知识欠缺和政治认知不够清晰的问题。在关于对北京市43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中现实,被调查者对马克思主义“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分别为7.6%、32.7%,“了解一点”的为54.5%,在另一项调查中,问卷关于大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的认知情况,虽然有超过一半(52.33%)的学生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但也有有45.98%的学生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相混淆。对于中国公民特别的大学生群体应具备的基本政治常识的考察,这样的知晓率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缺乏对一些基本政治知识的了解,是我国大学生在政治认知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其了解和判断政治现象的能力,导致政治情感上的困惑,影响政治社会化的顺利发展。
(二)政治信仰迷茫、政治价值观多元化倾向明显
“90后”大学生在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认同主流政治思想的同时存在着政治信念模糊的状况。调查显示, 认为自己拥有信仰的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6.49%, 认为自己没有信仰的占调查人数的48.57%, 不清楚自己有无信仰的占调查人数的14.94%。上述数据显示出,“90后”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政治信仰迷茫的状况比较突出,同时,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倾向明显,并表现出明显的个人色彩。学生政治信仰迷茫、政治观显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和个人主义,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政治观的选择和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三)政治关注热情不高,政治参与冷漠、功利化色彩明显
人生来就是一种政治性的动物”90后”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政治生活的浪潮之中。“90” 后大学生精力旺盛,对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在政治发展中也应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度。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5%的学生“用手机上网做得最多”的是看新闻,远远没有用手机登陆QQ和浏览人人、微博的关注度高。同时,大学生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以明显的政治冷漠态度相待,并且参与动机功利化色彩明显。调查显示,他们面对“加入学校新政策、新规章不合理而造成学生利益受损时,他们的反应”主要是26.2%的学生“在方便时顺便说一下”。在调查中还发现,有22.4%的学生的选择入党的动机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甚至分别有7.4%、2.3%的学生选择入党的动机仅仅是为了“寻求政治荣誉感”和受“周围同学都争着入党”的同辈群体影响。
“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和参与动机的功利化色彩将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导致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愈加缺失,同时由于长此以往的政治冷漠难以唤醒对政治乃至对社会的必要热情,久之形成政治人才匮乏的局面,势必影响未来中国政治人才的培养。
二、提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水平的途径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水平的提升主要取决于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90后”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应以符合“90后” 大学生特点及建立其上的政治社会化目标为指引,多途径、多举措的促进其政治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明示与暗示相一致
担负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机构和媒介以什么样的方式完成政治社会化的任务,关系到政治社会化的结果与质量。关于社会化的方式,人们强调最多,也是最为基本的方式是明示与暗示。明示的方式,也被称为直接的方式,是指人们通过直接的、公开的、明确的方式接受政治知识和政治训练,形成政治人格。暗示的方式,也被称为间接的方式,是指“非政治态度的传递,而这类非政治态度也影响热门对政治体系中这些角色和对象的态度。”也就是说,人们通过非政治性的经历和学习,而把获得的特定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移用于政治生活的过程。
(二)学校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统一
身处开放、多元、信息化环境中的“90后”大学生认知方式、学习特点较之以往学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课堂、教学、教材”为中心的单一的学校教育难以满足其认知要求,发挥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等特点指导其自主学习,实现学校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统一是对“90后”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着大学生个人主体性的提升以及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生活学习的网络化,使得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以课堂、教材、教学为中心的教育、学习方式,他们的学习更加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开放性与创造性。因此,对“90后”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学校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利用大学生学生的新特点,指导其开展自主学习,以更好地促进其政治学习的内化。
(三)政治灌输与政治宣传相结合
尽管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但是由于西方社会政治思潮的涌入以及“西化”、“分化”中国力量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的政治教育仍需要坚持灌输。
灌输强调的是复杂社会环境中政治教育的外在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并不总是表现为僵化的“填鸭式”方法,而是讲究方式的多样性与针对性。同时高校的政治宣传也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电影、报纸、杂志、广播以及谈话、访问、演说等多种途径向大学生传达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重大意识形态进行导向的过程。总之,政治宣传重在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此深化学生的政治认识,激发政治情感,造就爱国之志,践履爱国之行。
参考文献
[1] 孔德元.政治社会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
[2] 梁丽萍.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3]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张建荣(1989—),女,山西阳泉人,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尚乃期(1989—),男,山西运城人,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126-01
政治社会化,从个体学习的角度而言,是个体通过各种方式的政治学习,获取政治知识、政治价值意识,并由此产生某种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形成特定的政治人格,实现由“自然人”向“政治人”的转变。身处国内外复杂政治文化环境中的“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水平仍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把握“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探寻大学生政治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是促进其政治社会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一、“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状况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有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社会化水平总体上是好的,但同时,“90后”大学生理解能力强,不拘于现状,追求个性,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在政治社会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正确的引导。
(一)政治认知偏差,政治认同弱化
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政治社会化的前提,当前“90后”大学生中存在着政治知识欠缺和政治认知不够清晰的问题。在关于对北京市43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中现实,被调查者对马克思主义“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分别为7.6%、32.7%,“了解一点”的为54.5%,在另一项调查中,问卷关于大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的认知情况,虽然有超过一半(52.33%)的学生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但也有有45.98%的学生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相混淆。对于中国公民特别的大学生群体应具备的基本政治常识的考察,这样的知晓率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缺乏对一些基本政治知识的了解,是我国大学生在政治认知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其了解和判断政治现象的能力,导致政治情感上的困惑,影响政治社会化的顺利发展。
(二)政治信仰迷茫、政治价值观多元化倾向明显
“90后”大学生在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认同主流政治思想的同时存在着政治信念模糊的状况。调查显示, 认为自己拥有信仰的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6.49%, 认为自己没有信仰的占调查人数的48.57%, 不清楚自己有无信仰的占调查人数的14.94%。上述数据显示出,“90后”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政治信仰迷茫的状况比较突出,同时,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倾向明显,并表现出明显的个人色彩。学生政治信仰迷茫、政治观显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和个人主义,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政治观的选择和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三)政治关注热情不高,政治参与冷漠、功利化色彩明显
人生来就是一种政治性的动物”90后”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政治生活的浪潮之中。“90” 后大学生精力旺盛,对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在政治发展中也应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度。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5%的学生“用手机上网做得最多”的是看新闻,远远没有用手机登陆QQ和浏览人人、微博的关注度高。同时,大学生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以明显的政治冷漠态度相待,并且参与动机功利化色彩明显。调查显示,他们面对“加入学校新政策、新规章不合理而造成学生利益受损时,他们的反应”主要是26.2%的学生“在方便时顺便说一下”。在调查中还发现,有22.4%的学生的选择入党的动机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甚至分别有7.4%、2.3%的学生选择入党的动机仅仅是为了“寻求政治荣誉感”和受“周围同学都争着入党”的同辈群体影响。
“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和参与动机的功利化色彩将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导致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愈加缺失,同时由于长此以往的政治冷漠难以唤醒对政治乃至对社会的必要热情,久之形成政治人才匮乏的局面,势必影响未来中国政治人才的培养。
二、提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水平的途径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水平的提升主要取决于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90后”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应以符合“90后” 大学生特点及建立其上的政治社会化目标为指引,多途径、多举措的促进其政治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明示与暗示相一致
担负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机构和媒介以什么样的方式完成政治社会化的任务,关系到政治社会化的结果与质量。关于社会化的方式,人们强调最多,也是最为基本的方式是明示与暗示。明示的方式,也被称为直接的方式,是指人们通过直接的、公开的、明确的方式接受政治知识和政治训练,形成政治人格。暗示的方式,也被称为间接的方式,是指“非政治态度的传递,而这类非政治态度也影响热门对政治体系中这些角色和对象的态度。”也就是说,人们通过非政治性的经历和学习,而把获得的特定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移用于政治生活的过程。
(二)学校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统一
身处开放、多元、信息化环境中的“90后”大学生认知方式、学习特点较之以往学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课堂、教学、教材”为中心的单一的学校教育难以满足其认知要求,发挥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等特点指导其自主学习,实现学校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统一是对“90后”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着大学生个人主体性的提升以及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生活学习的网络化,使得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以课堂、教材、教学为中心的教育、学习方式,他们的学习更加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开放性与创造性。因此,对“90后”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学校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利用大学生学生的新特点,指导其开展自主学习,以更好地促进其政治学习的内化。
(三)政治灌输与政治宣传相结合
尽管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但是由于西方社会政治思潮的涌入以及“西化”、“分化”中国力量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的政治教育仍需要坚持灌输。
灌输强调的是复杂社会环境中政治教育的外在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并不总是表现为僵化的“填鸭式”方法,而是讲究方式的多样性与针对性。同时高校的政治宣传也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电影、报纸、杂志、广播以及谈话、访问、演说等多种途径向大学生传达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重大意识形态进行导向的过程。总之,政治宣传重在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此深化学生的政治认识,激发政治情感,造就爱国之志,践履爱国之行。
参考文献
[1] 孔德元.政治社会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
[2] 梁丽萍.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3]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张建荣(1989—),女,山西阳泉人,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尚乃期(1989—),男,山西运城人,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