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解决学困生问题,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构建和谐关系,标本兼治。减少缺失,转困为优,真正做到“少生优生”,最终“实现每位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策略
Ordinary high school poor student conversion strategy——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u Zongjiao
【Abstract】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student, need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of the trinity,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and symptoms. Reduce absence, trapped for optimal, truly "have fewer healthy birth", "to realize the entire development of every student" in the end.
【Key words】Poor student; strategy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并由此构成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合作关系。而两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的效率和教的成效高低。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一直强调的是一种师徒如父子的从属关系,戒尺或教棍成为执行这种教学理念最常见的管理工具。而应试教育则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应试机器,当然地考分高低成为衡量学生发展状况的唯一标准,也成为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
在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理念模式下,学生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然要求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安全感、积极性和参与性,师生互动,更能让学生接受感染,进而去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才有利于发掘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实现自主创新的学习——尤擅于对学困生的感染、转化,同时也更有利于教师的再学习,使之与时俱进,促使其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由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当然地具有了必要性和迫切性。但现实却给这一理念的实施设置了很多难题。当前,复杂而深刻变化着的社会情况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早恋等消极思想严重腐蚀和干扰着青少年的心灵,学困生不断生成,转化困难;再加上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存在很多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方面,比如: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干扰因素多,中学德育工作的滞后及与现实的脱节;部分教师素质和思想觉悟的欠缺,使得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困难重重,对转化学困生效果不佳,而且还会产生新的学困生。解铃还需系铃人,这种矛盾能否化解还得从教师和学生等几方面着手。
1 教师以“爱” 当先
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完成这一工作,就要求教师用“心”去教育、指导学生。所谓用“心”,一是爱心,在情感上对学生的有满腔爱心,使学生感到温暖,达到感动;二是用心,在教学中要用“心”钻研,想方设法,使学生具有敬佩你,具有向心力;三是细心,在教育教学中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好;四是耐心,要有耐心去研究方法,用最优的办法教育教学、不放弃的去转化;五是恒心,要有恒心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转化工作,把信念记在心里。
首先,对学生要爱。作为一名教师,对工作的爱首先体现为对学生的爱,这正是教育学生的前提。跨时代的学生,注重感觉和情感,渴求得到理解,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架“天平”,权衡着老师爱心的走向和多少,这是一种细致但却很重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才会向老师打开闭锁的心扉,犹如朋友、家人般倾诉自己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这样有助于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自觉的行动,实现问题解决。
同时,爱严要兼备。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培养,又需要恰当方法指点。一个整天懒懒散散的学生,是不可能安心来学习的,即使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也难以实现。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严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只有这样严与爱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和谐。教师的严格管理,既要严而合理,严而适度,又要寓爱于严之中,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从而才能提供正确的路线。我校每学期都在进行评教活动,有些教师教学业务功底好、认真负责、要求严格,但从结果看来学生就不领情。
学生健康的心理也是和谐师生关系一个重要的条件和体现。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因此,老师要以真诚之心、朋友之意,引发学生情感;用师爱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课堂上严肃,课下则要多找学生聊天、谈话,师生同坐而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以合适的方式开导他们,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增强学生应对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以及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摩擦和矛盾。每次谈话后,都力求让学生觉得自己有希望,对自己有信心,增加一分对老师的了解与信任。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和谐。教师要教书,但更要育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十几岁的学生思想不成熟也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加以帮助、指导。学生渴望得到理解与帮助,而教师是他们的主要依赖者。教师一个微笑,几句安慰的话,有时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生活,以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走向新的人生。 其次,教师要自爱。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才可能真正让学生信服。因此,认真用“心“钻研教学工作十分必要。具体来说,首先,作为教师要积极工作,爱岗敬业,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教材,虚心求教,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其次,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一视同仁,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让别的同学参考讨论,最后为他们总结,肯定其正确的,纠正其不足。在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的机会。同时又做到严格管理,狠抓规范,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虚心地对问题探讨,选取最优教学方法,少走弯路;同时抓住机会,认真授课,把每一次授课都提高的过程,通过每一次的授课、评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在每位学生中真正树立起威信、营造出亲和力,才能使师生关系朝健康且积极的方向发展,才能“齐步走”,少生学困生,也能转化学困生。知识在更新,时代在进步,要与时俱进,不能吃老本,要研讨新理念、新方法,追求卓越。
“爱”,这种情感,不单是一个偶然幸运的体验、陶醉的快感,更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和尊重。“心”,是道德的基点。
最后,要做阳光的教师。做一名有见识的教师应具备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用“心”去敞开学生的心扉,用“心”去做好每件事情。如:吊版学生,做好了鼓掌、没做好教师指导帮助施以“阳光”,否责在也不让你去吊版了。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只要教师心中拥有“太阳”,对学生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并持之以恒,确保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少生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主导面在教师。教师必须要提高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态度,并探索相关的规律、途径和方法,用“心”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使教育工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
2 学生贵在参与
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和了解,则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学困生更不例外。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时此地就必须清晰的体现出来,且方法也应是多样化的。比如:学生必须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教研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写下来,融入其中,并乐在其中;在学习上强调打好基础(基础——每天学习的概念、性质、定理、法则、思维方向、运用的原理等),强化与老师的交流,教师则在教研会议上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请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学生共同参加会议,与他们一起商议解决办法……
3 家长重在沟通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除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外,另一个重要因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家长。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处理好坏与否,也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发展。一方面会通过教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之中,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因此,家长是否能积极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尊重和理解教师,与教师充分合作,建立和谐、健康的“合作式”关系,势必会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家长可采取多种方式与教师交流沟通。比如:以家长会等形式为突破口,走进学校访谈,电话交流,融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而通过家长会,家长更能全面认知学生,找出差距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交流探讨转化策略。因而家长应特别予以关注。
综上,解决学困生问题,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构建和谐关系,标本兼治。减少缺失,转困为优,真正做到“少生优生”,最终“实现每位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策略
Ordinary high school poor student conversion strategy——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u Zongjiao
【Abstract】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student, need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of the trinity,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and symptoms. Reduce absence, trapped for optimal, truly "have fewer healthy birth", "to realize the entire development of every student" in the end.
【Key words】Poor student; strategy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并由此构成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合作关系。而两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的效率和教的成效高低。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一直强调的是一种师徒如父子的从属关系,戒尺或教棍成为执行这种教学理念最常见的管理工具。而应试教育则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应试机器,当然地考分高低成为衡量学生发展状况的唯一标准,也成为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
在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理念模式下,学生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然要求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安全感、积极性和参与性,师生互动,更能让学生接受感染,进而去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才有利于发掘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实现自主创新的学习——尤擅于对学困生的感染、转化,同时也更有利于教师的再学习,使之与时俱进,促使其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由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当然地具有了必要性和迫切性。但现实却给这一理念的实施设置了很多难题。当前,复杂而深刻变化着的社会情况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早恋等消极思想严重腐蚀和干扰着青少年的心灵,学困生不断生成,转化困难;再加上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存在很多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方面,比如: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干扰因素多,中学德育工作的滞后及与现实的脱节;部分教师素质和思想觉悟的欠缺,使得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困难重重,对转化学困生效果不佳,而且还会产生新的学困生。解铃还需系铃人,这种矛盾能否化解还得从教师和学生等几方面着手。
1 教师以“爱” 当先
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完成这一工作,就要求教师用“心”去教育、指导学生。所谓用“心”,一是爱心,在情感上对学生的有满腔爱心,使学生感到温暖,达到感动;二是用心,在教学中要用“心”钻研,想方设法,使学生具有敬佩你,具有向心力;三是细心,在教育教学中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好;四是耐心,要有耐心去研究方法,用最优的办法教育教学、不放弃的去转化;五是恒心,要有恒心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转化工作,把信念记在心里。
首先,对学生要爱。作为一名教师,对工作的爱首先体现为对学生的爱,这正是教育学生的前提。跨时代的学生,注重感觉和情感,渴求得到理解,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架“天平”,权衡着老师爱心的走向和多少,这是一种细致但却很重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才会向老师打开闭锁的心扉,犹如朋友、家人般倾诉自己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这样有助于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自觉的行动,实现问题解决。
同时,爱严要兼备。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培养,又需要恰当方法指点。一个整天懒懒散散的学生,是不可能安心来学习的,即使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也难以实现。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严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只有这样严与爱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和谐。教师的严格管理,既要严而合理,严而适度,又要寓爱于严之中,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从而才能提供正确的路线。我校每学期都在进行评教活动,有些教师教学业务功底好、认真负责、要求严格,但从结果看来学生就不领情。
学生健康的心理也是和谐师生关系一个重要的条件和体现。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因此,老师要以真诚之心、朋友之意,引发学生情感;用师爱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课堂上严肃,课下则要多找学生聊天、谈话,师生同坐而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以合适的方式开导他们,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增强学生应对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以及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摩擦和矛盾。每次谈话后,都力求让学生觉得自己有希望,对自己有信心,增加一分对老师的了解与信任。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和谐。教师要教书,但更要育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十几岁的学生思想不成熟也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加以帮助、指导。学生渴望得到理解与帮助,而教师是他们的主要依赖者。教师一个微笑,几句安慰的话,有时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生活,以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走向新的人生。 其次,教师要自爱。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才可能真正让学生信服。因此,认真用“心“钻研教学工作十分必要。具体来说,首先,作为教师要积极工作,爱岗敬业,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教材,虚心求教,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其次,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一视同仁,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让别的同学参考讨论,最后为他们总结,肯定其正确的,纠正其不足。在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的机会。同时又做到严格管理,狠抓规范,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虚心地对问题探讨,选取最优教学方法,少走弯路;同时抓住机会,认真授课,把每一次授课都提高的过程,通过每一次的授课、评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在每位学生中真正树立起威信、营造出亲和力,才能使师生关系朝健康且积极的方向发展,才能“齐步走”,少生学困生,也能转化学困生。知识在更新,时代在进步,要与时俱进,不能吃老本,要研讨新理念、新方法,追求卓越。
“爱”,这种情感,不单是一个偶然幸运的体验、陶醉的快感,更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和尊重。“心”,是道德的基点。
最后,要做阳光的教师。做一名有见识的教师应具备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用“心”去敞开学生的心扉,用“心”去做好每件事情。如:吊版学生,做好了鼓掌、没做好教师指导帮助施以“阳光”,否责在也不让你去吊版了。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只要教师心中拥有“太阳”,对学生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并持之以恒,确保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少生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主导面在教师。教师必须要提高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态度,并探索相关的规律、途径和方法,用“心”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使教育工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
2 学生贵在参与
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和了解,则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学困生更不例外。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时此地就必须清晰的体现出来,且方法也应是多样化的。比如:学生必须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教研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写下来,融入其中,并乐在其中;在学习上强调打好基础(基础——每天学习的概念、性质、定理、法则、思维方向、运用的原理等),强化与老师的交流,教师则在教研会议上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请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学生共同参加会议,与他们一起商议解决办法……
3 家长重在沟通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除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外,另一个重要因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家长。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处理好坏与否,也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发展。一方面会通过教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之中,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因此,家长是否能积极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尊重和理解教师,与教师充分合作,建立和谐、健康的“合作式”关系,势必会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家长可采取多种方式与教师交流沟通。比如:以家长会等形式为突破口,走进学校访谈,电话交流,融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而通过家长会,家长更能全面认知学生,找出差距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交流探讨转化策略。因而家长应特别予以关注。
综上,解决学困生问题,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构建和谐关系,标本兼治。减少缺失,转困为优,真正做到“少生优生”,最终“实现每位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