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路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t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亚,大漠戈壁之中,黄沙漫天。在这飞沙走石当中,一位使者踽踽独行。他紧攥着汉帝国的符节,却身着匈奴的服饰——这是13年的囚禁岁月使然。他一边在黄沙中艰难地前行,一边不时回头张望,唯恐匈奴骑兵尾随而来……这时,他隐约在沙漠的中间看到了一抹绿色,赶快揉揉眼睛,不敢相信——不,这不是海市蜃楼,那前面的,明明是一座城市!他加紧脚步,几乎一路小跑,连滚带爬地来到了城脚下,激动地趴在地上,“月氏,我张骞终于来了”!
  两千多年后。依旧是中亚,依旧是大漠戈壁,依旧是黄沙漫天。一头红色的、龙一般长的巨兽咆哮着奔驰在当年张骞走过的路上。每到一处,它都会给当地的人们带来货物,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兴奋与希望。它自太平洋而来,而它的终点,则是遥远的大西洋。很快,它的面前,沙漠的中间,出现了一抹绿色,那是一座城市。城市脚下,许多人极目远眺,“巨兽”出现了,人们开始欢呼雀跃,一位老者激动地淌下了热泪:“中欧班列,你终于来了!”
  两千年前,黄沙中的那位使者,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打通了大汉王朝到西域的道路,从此,欧亚大陆各国间的交流开始密切,沟通开始频繁,货物在两大洋间穿梭,欧亚大陆走向早期整体化,他开辟了一条延续千年的路。两千年后,那头红色的“巨兽”,正是沿着当年的路,往来于欧亚各国之间,让地理上的屏障不再是屏障,让地理上的距离不再遥远。它以汽笛的长鸣声,自豪地宣告着东方大国的崛起与担当!
  这条路,这条千年之路,在欧亚大陆上横亘了两千多年,它曾有过属于自己的繁荣,也曾被黄沙掩埋了昔日的荣光。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条路在新时代的强大感召下,在国家复兴不可阻挡的推动之下,重新找回了当年的辉煌与繁忙,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
  这条路,是一条千年之路。它为沿线国家带来了资源、财富、技术等,将欧洲的市场、中亚的原料、东亚的工厂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条路,也是一条和平之路。它增进了各国的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增进了彼此的互信,使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降低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这条路,也是一条复兴之路。亚洲的古老国家,在这条路的连通之下,迎来新的呼吸,新的未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人可以预测到下一个两千年会发生什么,但这条路的生命力,似可期待!
  这条路,有一个响当当的、延续了千年的、受到世人尊敬的名字——丝绸之路。
  写作,可以不那么规矩
  一古一今,一人一物,兩个不同的场面跨越千年的时光,交叉重叠,这条牵系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的丝绸之路就在这交替穿插中有了生命,有了呼吸。文章运用了蒙太奇手法,一如电影版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场景交错呈现,既巧妙新奇,又条理清晰。比起按照时间顺序规矩陈述,自然会让读者更为之动容。
其他文献
1.蓝条纹领带  燥热的天气。公交车慢吞吞地走着,如同电影里的慢镜头。我第三次抬起左手,看上面“唰唰唰”走得飞快的秒针,确认时间。看来,要想不迟到,只能寄希望于公司的打卡机突然断电了。  嘈杂的声音。车里拥挤的人群像被颠簸成了一锅杂烩菜。我皱起眉头,烦躁地扯开那条被汗水浸湿的蓝条纹领带。但愿老板今天能够大发善心,迟到也不罚钱。  我身边站着一个黑衣女孩,她一只手在斜背着的小包里翻来翻去,不知在寻找
期刊
评判好的高考作文题的标准有哪些?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提出: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命制作文题的目的并不是培养作家或思想家,而在于通过检验学生的审题能力、适应文体要求的能力、逻辑能力和具体的文字运用能力等,综合评判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好的高考作文题目有以下特点:  一是能超越“押题”,需要考生认真审题才能理解题意。不容易被押中的题目能够提升考生作文的区分度,也容易让判卷老师准确分辨考生语文能力
期刊
人生态度没有优劣之分,但我愿意做个不受他人束缚的作者。不求于人,无愧于心。只写读者想看的作品,在无形中被读者操纵的作家,无疑是失败的作家。在这五光十色,风雨兼程的人生里,可贵的不是悉心教导,而是自己一番艰难的探索。人生也是如此,这是属于你自己的人生,又何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风雨人生,需要我们独自前行。  韩寒年少轻狂时曾放言:“天才向来是被别人当作疯子!”欣赏韩寒,不仅因为他的才气,更因为他的那份
期刊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抒写“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的爱国情操,描绘“人人为公,天下大同”的理想蓝图,讲求“修齐治平,慈孝忠恕”的心性修养……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文化从未断流,永葆青春与活力。  我们的文化基因赋予了中华民族以流淌的创新、梦想、奋斗的伟大精神,也蕴含着传承与发展、包容与革新的特质。正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加之独特的民族气节和精
期刊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芳草萋萋,杨柳依依,十里长亭留下的离别愁绪染满诗歌。在交通并不便利的古代,一经离别,再见便不知何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今人习以为常的食物,在古代却是穷奢极欲,耗费国力的见证。每一种交通方式都有着时代的烙印,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刚刚过去的寒假,我们想必有着不少独特体验,有时还会忍不住好奇:古人也面临“春运”吗?他们如何归家?读读与之相关的故事,体验不同
期刊
今话才与志,先观其义。古人以才思横溢为“才”,以政治抱负为“志”。踏入21世纪的大门,“才”与“志”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元,但不论“才”为何物,“志”为何物,唯有“勤学而茂其才,明志以成其事”方可弄开放时代潮,圆中华复兴梦!  新时代的“才”来自传统行业的“术业有专攻”。每个行业的佼佼者都用“十年磨一剑”。而“一朝成器”的工匠精神,用超乎常人的绝冠才华,铸造新时代的传奇。王津“隐居”故宫半生,以平凡
期刊
游弋千寻于汤汤大河,潆卷沥青沙砾,濯洗添了光华,于是经典自历久弥新,似好雪片片,落入那些稚嫩的手掌。  在现代,经史典籍仍是经久不衰,可以超越时空,和当下对话。北宋大家张载道:“为往圣继绝学。”经典自身所具有的永恒性和权威性使之于现代的泥淖中摸爬滚打后,仍露出熠熠朝光,亦使晦涩难懂的文字“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这当然要归功于世人对经典实在内核的挖掘与构建性理解。南怀瑾曾写诗云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的记忆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轮皎洁的月光下,两排陶醉在梦中的小树,一辆蹒跚在石路上的三轮小车……不一会儿,一阵悠扬的敲击声便会从夜色中飘来,蔓延在幽深的小巷里。  那是在过年之前,天气照样寒冷,有时也会下些稀稀拉拉的小雨。  傍晚时分,透过窗子,瞥着窗外瑟缩的大树,我将身体缩在了厚实暖和的羽绒服里。“天这么冷,怎么还不下雪呢?”我将手贴在窗上,望着水汽如胭脂般在空中
期刊
在外漂泊多年,记忆里的味道,全是肉味。自古肉食就有尊崇的地位,在我的老家——代县,更是无肉不欢。  猪肉羊肉鱼肉鸡肉,但凡红白喜事,宴桌上几乎全是肉食。  猪肉、羊肉的吃法,有一种叫作“啃骨头”,并非单纯的骨汤,骨头不会剔得十分干净,而会留下一些肉。骨头与肉从来是两个价钱。如果肉贵而骨头便宜,那么你买骨头,骨头上的肉便会少得可怜;如果骨头贵而肉便宜,那么你买骨头,上面带的肉便多得可怕——吃的时候通
期刊
★你默默地吸着烟★  你默默地吸着烟,显得一脸憔悴——你付出得太多太多了。你不怕强大的统治者,只担心你所钟爱的人们将你“冷落”。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你最宏伟的志向。历史随着水流点点推移,你的聲音却一直清晰。  也许,你的心中只有人民吧!  在黑暗、迂腐的时代,你目睹底层人民凄惨的生活。愤然“弃医从文”,拿起了笔,向腐朽的社会发出了挑战。你拿起笔做武器,用犀利的文笔无情地批判,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