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方法: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以预防为主,对于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全方位配合治疗。
结果与结论:需要防治结核、早诊早治、强化基层。结核病的预防工作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和降低患病率。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22-01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随着抗生素的发现,人类在与结核病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
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结核杆菌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然而,由于结核病的生物学特性和社会因素,加之近20年来各国对结核病的忽视,使结核病的流行重新加剧。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联合会决定将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其目的旨在增强全世界各层次人群对结核病的关注,以期消灭结核病。
1结核病的现状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入我国法定重大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2001-2010年,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前列。根据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全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92/1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00/10万,也就是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中约有400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有四分之一具有传染性。据此估算2010年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总数为523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总数为134万。同时,我国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高负担国家之一,根据2007-2008年开展的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数约为12万。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全面推行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各级政府积极履行承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国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结核病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加强健康宣教,普及防治知识,对于提升全民防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工作的局面,从而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传播流行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影响结核病控制的因素
2.1传染源不易控制。有近60%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未被发现,使传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据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报告,我国从1982年开始进行全国肺结核病人统计报表,最近10年,我国结核病传染源的发现数明显增加,每年登记的菌阳病人数,已从20世纪80年代不足10万人增加到20余万人,但与流行病调查结果相比较,传染性病人的发现率不足30%。
2.2传染性强。由于结核菌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发现不及时,缺乏卫生健康观念,往往一人得病,全家陆续都成了结核病患者。而移民和流动人口的增加,给结核菌带来了更多传播机会。同时,也给结核病的控制与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2.3治疗困难。治疗周期长,患者很难到专业医院,与专业医生配合完成全疗程治疗。结核病患者必须到结核病治疗的专业医院就诊,并与结核防治专业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坚持长达半年左右的治疗,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2.4耐药问题。由于用药不当或未按方案完成治疗,都会导致结核菌耐药,而耐药结核菌的传播,使受感染的人成了新的耐药病人,用目前的抗结核药物给予治疗,不仅高于平常费用100倍以上,而且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2.5经济因素。结核病与贫困紧密相连。调查显示,我国不同地区疫情差别较大,西部是东部的107倍,农村高于城市近1倍,越是贫困的地方,结核病的发病率越高。我国80%的结核病人在农村,结核病人中63.8%是15~59岁之间青壮年,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使许多人由富变贫,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3预防对策
3.1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结核病患者:①首先对结核病患者多给予关心和鼓励,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为他们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取得病人的合作,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结核病患者需长期服药,对所有结核病患者实施直视下督导化疗,即在专门人员督促下服用药物,按规定剂量服满疗程,否则易致治疗失败,导致耐药菌株增加。③对活动性的结核病患者,应住医院隔离区,接受正规的治疗。④病人使用的垃圾与病人的生活垃圾均为废物,应有专人负责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送焚烧,并做好自我防护。
治疗潜在性结核菌感染:
(1)潜在性感染,一般是指感染结核杆菌,机体首先出现防御反应,从而处于潜伏性感染中。然而潜伏性的结核菌感染随时会发展为结核病,导致新病人出现。通过治疗潜在性结核感染者,也就减少潜在性感染源,不光有助于保护个人,也有助于保护公众的健康。
(2)普通人群,结核菌素试验,显示硬结直径达10mm以上,在高危人群中硬结直径在5mm或以上者为阳性,而且需要排除活动性结核,通常被诊断为潜在性感染。
3.2加强卫生教育。使青年人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烧或药物消毒。
3.3全方位配合治疗。结核病人只要与结防专业的医生合作,按医生指定的治疗方案,接受医务人员监督,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全疗程,几乎全部新病人都可以治愈。对于耐药结核病患者,除按医生指定的化疗治疗方案外,还应根据病情,配合中药治疗。科学研究证明,许多中药虽然在治疗结核方面与西药机理不同,但从治疗效果上完全可以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常用的药物有鳖甲、白及、蛤蚧、知母、红景天、百部、白矾、山药、乌梢蛇、大蒜、大蓟等,同时辅以黄芩、黄连、鱼腥草、夏枯草、苦参等清热解毒药以及黄芪、冬虫夏草、葛根等提高机体免疫的药物,各药协同奏效,效果比较理想。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与个体差异密切相关,且不可人云亦云,贻误了治疗时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长期以来,结核病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了无谓的痛苦。仅在2010年,就有900万人罹患结核病,140万人死亡,其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已成为世界上成人传染病的第二大杀手。他指出,至关重要的是要向无法获得所需护理和治疗的人提供支持,使他们能够过上健康而充实的生活。
潘基文称,我们知道如何消灭各种结核病,包括在大多数国家出现的对多种药物有抗药性的结核病,使之不至于严重到难以治愈的地步并造成更多的痛苦。凡在我们采取了证明有效的有力措施的地方,患结核病的人数就大为减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990年以来,我们的协同努力已使结核病死亡率减少40%。1995年以来,因联合国、各国政府、捐助者、民间社会团体、私营伙伴、公共卫生专家、成千上万的保健工作者以及受影响的家庭和社区的努力,已治愈4600万人,并挽救了700万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结核病的诊断标准.WS 288~2008
[2]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
方法: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以预防为主,对于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全方位配合治疗。
结果与结论:需要防治结核、早诊早治、强化基层。结核病的预防工作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和降低患病率。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22-01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随着抗生素的发现,人类在与结核病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
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结核杆菌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然而,由于结核病的生物学特性和社会因素,加之近20年来各国对结核病的忽视,使结核病的流行重新加剧。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联合会决定将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其目的旨在增强全世界各层次人群对结核病的关注,以期消灭结核病。
1结核病的现状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入我国法定重大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2001-2010年,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前列。根据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全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92/1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00/10万,也就是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中约有400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有四分之一具有传染性。据此估算2010年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总数为523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总数为134万。同时,我国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高负担国家之一,根据2007-2008年开展的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数约为12万。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全面推行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各级政府积极履行承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国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结核病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加强健康宣教,普及防治知识,对于提升全民防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工作的局面,从而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传播流行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影响结核病控制的因素
2.1传染源不易控制。有近60%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未被发现,使传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据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报告,我国从1982年开始进行全国肺结核病人统计报表,最近10年,我国结核病传染源的发现数明显增加,每年登记的菌阳病人数,已从20世纪80年代不足10万人增加到20余万人,但与流行病调查结果相比较,传染性病人的发现率不足30%。
2.2传染性强。由于结核菌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发现不及时,缺乏卫生健康观念,往往一人得病,全家陆续都成了结核病患者。而移民和流动人口的增加,给结核菌带来了更多传播机会。同时,也给结核病的控制与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2.3治疗困难。治疗周期长,患者很难到专业医院,与专业医生配合完成全疗程治疗。结核病患者必须到结核病治疗的专业医院就诊,并与结核防治专业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坚持长达半年左右的治疗,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2.4耐药问题。由于用药不当或未按方案完成治疗,都会导致结核菌耐药,而耐药结核菌的传播,使受感染的人成了新的耐药病人,用目前的抗结核药物给予治疗,不仅高于平常费用100倍以上,而且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2.5经济因素。结核病与贫困紧密相连。调查显示,我国不同地区疫情差别较大,西部是东部的107倍,农村高于城市近1倍,越是贫困的地方,结核病的发病率越高。我国80%的结核病人在农村,结核病人中63.8%是15~59岁之间青壮年,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使许多人由富变贫,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3预防对策
3.1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结核病患者:①首先对结核病患者多给予关心和鼓励,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为他们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取得病人的合作,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结核病患者需长期服药,对所有结核病患者实施直视下督导化疗,即在专门人员督促下服用药物,按规定剂量服满疗程,否则易致治疗失败,导致耐药菌株增加。③对活动性的结核病患者,应住医院隔离区,接受正规的治疗。④病人使用的垃圾与病人的生活垃圾均为废物,应有专人负责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送焚烧,并做好自我防护。
治疗潜在性结核菌感染:
(1)潜在性感染,一般是指感染结核杆菌,机体首先出现防御反应,从而处于潜伏性感染中。然而潜伏性的结核菌感染随时会发展为结核病,导致新病人出现。通过治疗潜在性结核感染者,也就减少潜在性感染源,不光有助于保护个人,也有助于保护公众的健康。
(2)普通人群,结核菌素试验,显示硬结直径达10mm以上,在高危人群中硬结直径在5mm或以上者为阳性,而且需要排除活动性结核,通常被诊断为潜在性感染。
3.2加强卫生教育。使青年人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烧或药物消毒。
3.3全方位配合治疗。结核病人只要与结防专业的医生合作,按医生指定的治疗方案,接受医务人员监督,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全疗程,几乎全部新病人都可以治愈。对于耐药结核病患者,除按医生指定的化疗治疗方案外,还应根据病情,配合中药治疗。科学研究证明,许多中药虽然在治疗结核方面与西药机理不同,但从治疗效果上完全可以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常用的药物有鳖甲、白及、蛤蚧、知母、红景天、百部、白矾、山药、乌梢蛇、大蒜、大蓟等,同时辅以黄芩、黄连、鱼腥草、夏枯草、苦参等清热解毒药以及黄芪、冬虫夏草、葛根等提高机体免疫的药物,各药协同奏效,效果比较理想。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与个体差异密切相关,且不可人云亦云,贻误了治疗时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长期以来,结核病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了无谓的痛苦。仅在2010年,就有900万人罹患结核病,140万人死亡,其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已成为世界上成人传染病的第二大杀手。他指出,至关重要的是要向无法获得所需护理和治疗的人提供支持,使他们能够过上健康而充实的生活。
潘基文称,我们知道如何消灭各种结核病,包括在大多数国家出现的对多种药物有抗药性的结核病,使之不至于严重到难以治愈的地步并造成更多的痛苦。凡在我们采取了证明有效的有力措施的地方,患结核病的人数就大为减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990年以来,我们的协同努力已使结核病死亡率减少40%。1995年以来,因联合国、各国政府、捐助者、民间社会团体、私营伙伴、公共卫生专家、成千上万的保健工作者以及受影响的家庭和社区的努力,已治愈4600万人,并挽救了700万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结核病的诊断标准.WS 288~2008
[2]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