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根据我国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不同的麻醉措施对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8年1-8月收治的6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联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手术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麻醉情况。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的MAP、SpO2、HR均下降,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全静脉麻醉的效果更好,生命体征更稳定,术后认知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措施;效果探究
引言
颅脑外伤是临床急危重症,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脑缺氧等会加重脑部组织损伤,发病率致死率较高。颅脑外伤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为急诊脑血肿清除术,由于脑部结构复杂,功能特殊,术中麻醉要求高,需在手术过程中良好地保护脑部组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7年1-8月收治的6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意识障碍,且Babinski征阳性。本研究中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6~68岁,平均(49.3±9.7)岁;损伤原因:19例交通事故伤,13例坠落伤;临床诊断:硬膜下血肿12例,硬膜外血肿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合并症:四肢骨折14例,血气胸1例,脑疝2例,器官损伤8例,骨盆骨折5例,肾损伤2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6例,9~12分13例,12~14分13例;颅脑损伤程度:重度颅脑损伤6例,中度颅脑损伤13例,轻度颅脑损伤13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8岁,平均(48.7±10.1)岁;损伤原因:18例交通事故伤,14例坠落伤;临床诊断:硬膜下血肿13例,硬膜外血肿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合并症:四肢骨折15例,血气胸1例,脑疝2例,器官损伤7例,骨盆骨折5例,肾损伤2例;GCS评分:<8分7例,9~12分13例,12~14分12例;颅脑损伤程度:重度颅脑损伤7例,中度颅脑损伤13例,轻度颅脑损伤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本次课题组副主任医师完成该手术,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和或去骨瓣减压术。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给予0.5mg长托宁针剂(静脉注射;以舒芬太尼0.5~0.7μg/kg、罗库溴胺0.6~0.8mg/kg、依托咪酯0.25~0.30mg/kg诱导。诱导后,通过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给予间歇正压通气,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8~10ml/kg,呼气比为1∶2。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使用20号套管针独立开放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道,然后以下列速度注射丙泊酚:第1个10min内10mg/h;第2个10min内8mg/h;20min后至手术结束以6mg/h维持。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联合静脉麻醉,给予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浓度为为1.5%。术前和术中,观察患者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術中均用6%羟乙基淀粉或乳酸林格氏液补液。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第一,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第二,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认知功能,该量表共30个问题组成,满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第三,比较两组麻醉情况,评价内容包括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AP、SpO2、HR情况
麻醉前,两组患者MAP、SpO2、HR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的MAP、SpO2、HR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出现打瞌睡或醒来后再次陷入昏迷状态;也可能出现精神错乱,癫痫,恶心,呕吐,甚至失语;脑脊液耳漏或颅骨后脑脊液外流,容易导致脑干损伤,呼吸障碍,可能会出现脑疝而导致死亡。因此,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使用麻醉剂的治疗目标是稳定血流动力学以保证呼吸正常,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灌注压力及脑血流量,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所以适当的利用麻醉方法和药物对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及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异丙酚作为一种短效镇静药物,能有效保护大脑,降低颅内压,广泛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另外,异丙酚通过控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可以改善脑组织氧合量,减少脑氧代谢率。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保护的效果与使用剂量大小有关。本研究证实MAP、SpO2、HR水平变化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基础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采用MMSE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该量表可以避免因神志异常、情绪等因素对患者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的而产生的影响。此外,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因此,对于中重度颅脑外伤合并急诊手术患者,异丙酚全静脉麻醉较异氟醚静脉吸入联合麻醉效果更加显著,可以使患者生命体征更加稳定,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1]孙继龙,刘春宏.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g2+含量变化对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3):146-147.
[2]冯毅,杨理坤,王玉海.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脊液动力学障碍[J/OL].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7,3(3):179-184.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措施;效果探究
引言
颅脑外伤是临床急危重症,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脑缺氧等会加重脑部组织损伤,发病率致死率较高。颅脑外伤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为急诊脑血肿清除术,由于脑部结构复杂,功能特殊,术中麻醉要求高,需在手术过程中良好地保护脑部组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7年1-8月收治的6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意识障碍,且Babinski征阳性。本研究中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6~68岁,平均(49.3±9.7)岁;损伤原因:19例交通事故伤,13例坠落伤;临床诊断:硬膜下血肿12例,硬膜外血肿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合并症:四肢骨折14例,血气胸1例,脑疝2例,器官损伤8例,骨盆骨折5例,肾损伤2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6例,9~12分13例,12~14分13例;颅脑损伤程度:重度颅脑损伤6例,中度颅脑损伤13例,轻度颅脑损伤13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8岁,平均(48.7±10.1)岁;损伤原因:18例交通事故伤,14例坠落伤;临床诊断:硬膜下血肿13例,硬膜外血肿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合并症:四肢骨折15例,血气胸1例,脑疝2例,器官损伤7例,骨盆骨折5例,肾损伤2例;GCS评分:<8分7例,9~12分13例,12~14分12例;颅脑损伤程度:重度颅脑损伤7例,中度颅脑损伤13例,轻度颅脑损伤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本次课题组副主任医师完成该手术,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和或去骨瓣减压术。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给予0.5mg长托宁针剂(静脉注射;以舒芬太尼0.5~0.7μg/kg、罗库溴胺0.6~0.8mg/kg、依托咪酯0.25~0.30mg/kg诱导。诱导后,通过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给予间歇正压通气,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8~10ml/kg,呼气比为1∶2。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使用20号套管针独立开放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道,然后以下列速度注射丙泊酚:第1个10min内10mg/h;第2个10min内8mg/h;20min后至手术结束以6mg/h维持。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联合静脉麻醉,给予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浓度为为1.5%。术前和术中,观察患者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術中均用6%羟乙基淀粉或乳酸林格氏液补液。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第一,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第二,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认知功能,该量表共30个问题组成,满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第三,比较两组麻醉情况,评价内容包括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AP、SpO2、HR情况
麻醉前,两组患者MAP、SpO2、HR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的MAP、SpO2、HR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出现打瞌睡或醒来后再次陷入昏迷状态;也可能出现精神错乱,癫痫,恶心,呕吐,甚至失语;脑脊液耳漏或颅骨后脑脊液外流,容易导致脑干损伤,呼吸障碍,可能会出现脑疝而导致死亡。因此,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使用麻醉剂的治疗目标是稳定血流动力学以保证呼吸正常,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灌注压力及脑血流量,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所以适当的利用麻醉方法和药物对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及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异丙酚作为一种短效镇静药物,能有效保护大脑,降低颅内压,广泛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另外,异丙酚通过控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可以改善脑组织氧合量,减少脑氧代谢率。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保护的效果与使用剂量大小有关。本研究证实MAP、SpO2、HR水平变化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基础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采用MMSE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该量表可以避免因神志异常、情绪等因素对患者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的而产生的影响。此外,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因此,对于中重度颅脑外伤合并急诊手术患者,异丙酚全静脉麻醉较异氟醚静脉吸入联合麻醉效果更加显著,可以使患者生命体征更加稳定,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1]孙继龙,刘春宏.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g2+含量变化对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3):146-147.
[2]冯毅,杨理坤,王玉海.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脊液动力学障碍[J/OL].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7,3(3):17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