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需改变传统的一些教学诟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真正正地把握知识技能,从课堂中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喜悦,培育学生对未来美好的世界观、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有效课堂;美术;教学方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高效率教学,尽可能多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体验求知的过程,在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和谐、持续的发展。
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新課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学情,主动研究教材,优化或开发“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点本地乡土气息,以致在课堂上真正的实现教学目标的确立,克服困难、掌握技巧。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深化着生活,丰富着环境,改造我们的生活经验”。因此,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岭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海风、海潮、渔歌》一课,教材上编排以海边、渔民生活的场面为主题,并且是一个新鲜接触的、具有一定技巧性的版画制作课程。为了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考虑的是题材选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倡挖掘地方特色。合理地设计学生身边的、印象深刻的景物、事例为题材,可为课堂有效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考虑版画制作的特殊性,传统的版画制作与其它绘画种类相比,其整个制作过程包括刻版、拓印都显复杂性、技巧性,要经过多个工序才能完成。因此,结合各个阶段学生自身条件,为适合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课堂实施的可行性,如像传统版画制作那样开展,运用水印木刻、石版画、金属版画等等的材料进行版画制作,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难度,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缩手缩脚,不敢拓宽思维,不敢大胆动手,甚至致使学生的厌倦情绪萌生,或者学生会将就地完成课堂习作以应付检查,或者渐渐的逃避、放弃。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合理地疏导,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当学生面对一幅绘画作品时,教师要如何迅速燃起学生的激情?在美术鉴赏作品中有很多美术作品画面没有生动的内容形式来展示,缺少渲染气氛环境,画面内容本身也是出于静态中,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千篇一律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意听的,或显枯燥无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相关的“情节”入手,或者从作品的侧面、其它渠道,甚至是与作品素材、典故的反面情节进行感染学生思维,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学生对学科知识及美术作品的兴趣浓厚了,审美水平或鉴赏能力提高了,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就容易得多,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点、克服难点,为实现教学目标已打下良好的基础。
2.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紧密联系的。任何富于创新的思维要加以深化、发展,必定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才能得以成功或提高。
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陈旧、一味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其次,要发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再次,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中,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思想。
最后,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3.直观演示,突破难点,抓住教学成功的关键
实施有效性的美术课堂教学,教师的直观演示是必不可少的,起着榜样作用,梳理思路,感化学生心灵。教学示范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绘画始终保持兴趣,而兴趣的保持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如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里(岭南美术出版社)的《明暗造型》一课,素描的明暗表现比较枯燥乏味,繁杂且缓慢,明暗表现既要整齐,又要有变化节奏感。教师要考虑挖掘学生对明暗素描的兴趣点及好奇心,当然了,不能直接了当地传授素描知识与表现技巧,而要先从侧面渗透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人文意识。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近现代中国的徐悲鸿,他们都有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及传奇色彩,且对明暗素描做出卓著的贡献,以此引入课题,保持学生感兴趣的关键。进而教师开展简明、快捷的示范,抓住明暗塑造的要点进行表达,学生也乐意观看教师演示,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与技巧,从而使学生灵感迸发。接下来再个别示范,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强师生情感,从而加快了学生技能提高的步伐。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得到启发,明确表现思路,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实践效率,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绘画方法。因此,教学示范可使学生少出差错、少走弯路,从而掌握了正确的绘画技能、技法,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千变万化的,要做到适时适度“表里合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有所获”,使学生真正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美学原理、掌握美术的基本功,激发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也激励我们不断去追求真实、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有效课堂;美术;教学方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高效率教学,尽可能多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体验求知的过程,在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和谐、持续的发展。
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新課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学情,主动研究教材,优化或开发“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点本地乡土气息,以致在课堂上真正的实现教学目标的确立,克服困难、掌握技巧。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深化着生活,丰富着环境,改造我们的生活经验”。因此,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岭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海风、海潮、渔歌》一课,教材上编排以海边、渔民生活的场面为主题,并且是一个新鲜接触的、具有一定技巧性的版画制作课程。为了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考虑的是题材选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倡挖掘地方特色。合理地设计学生身边的、印象深刻的景物、事例为题材,可为课堂有效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考虑版画制作的特殊性,传统的版画制作与其它绘画种类相比,其整个制作过程包括刻版、拓印都显复杂性、技巧性,要经过多个工序才能完成。因此,结合各个阶段学生自身条件,为适合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课堂实施的可行性,如像传统版画制作那样开展,运用水印木刻、石版画、金属版画等等的材料进行版画制作,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难度,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缩手缩脚,不敢拓宽思维,不敢大胆动手,甚至致使学生的厌倦情绪萌生,或者学生会将就地完成课堂习作以应付检查,或者渐渐的逃避、放弃。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合理地疏导,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当学生面对一幅绘画作品时,教师要如何迅速燃起学生的激情?在美术鉴赏作品中有很多美术作品画面没有生动的内容形式来展示,缺少渲染气氛环境,画面内容本身也是出于静态中,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千篇一律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意听的,或显枯燥无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相关的“情节”入手,或者从作品的侧面、其它渠道,甚至是与作品素材、典故的反面情节进行感染学生思维,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学生对学科知识及美术作品的兴趣浓厚了,审美水平或鉴赏能力提高了,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就容易得多,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点、克服难点,为实现教学目标已打下良好的基础。
2.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紧密联系的。任何富于创新的思维要加以深化、发展,必定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才能得以成功或提高。
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陈旧、一味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其次,要发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再次,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中,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思想。
最后,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3.直观演示,突破难点,抓住教学成功的关键
实施有效性的美术课堂教学,教师的直观演示是必不可少的,起着榜样作用,梳理思路,感化学生心灵。教学示范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绘画始终保持兴趣,而兴趣的保持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如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里(岭南美术出版社)的《明暗造型》一课,素描的明暗表现比较枯燥乏味,繁杂且缓慢,明暗表现既要整齐,又要有变化节奏感。教师要考虑挖掘学生对明暗素描的兴趣点及好奇心,当然了,不能直接了当地传授素描知识与表现技巧,而要先从侧面渗透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人文意识。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近现代中国的徐悲鸿,他们都有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及传奇色彩,且对明暗素描做出卓著的贡献,以此引入课题,保持学生感兴趣的关键。进而教师开展简明、快捷的示范,抓住明暗塑造的要点进行表达,学生也乐意观看教师演示,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与技巧,从而使学生灵感迸发。接下来再个别示范,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强师生情感,从而加快了学生技能提高的步伐。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得到启发,明确表现思路,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实践效率,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绘画方法。因此,教学示范可使学生少出差错、少走弯路,从而掌握了正确的绘画技能、技法,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千变万化的,要做到适时适度“表里合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有所获”,使学生真正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美学原理、掌握美术的基本功,激发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也激励我们不断去追求真实、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