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打破常规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教育應该积极回应21世纪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伴随着人们对传统教育认识的改变,强制性学习的传统学校日渐衰落。我们不可低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实施“互联网+”的经典篇目的阅读指导,从而实现教学生命的成长呢?
  一、实施背景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者变成了主动探求知识的个体。在互联网影响社会每个角落的时代,我们不可低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直接摧毁传统守旧的教育形态,从而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新的教育生态。而在互联网时代,课堂上PAD的使用成为趋势,可是PAD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在语文教学中又该如何高效使用?在传统经典篇目的学习中怎样使用PAD呢?这些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一第四册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中的一篇必读经典文本。在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之前,我曾经对所任三个班级的学生做过统计,三个班120人,完整读过《红楼梦》的一共5人,其中有三个人还是读的青少年版。可以说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我校实施PAD教学已经一年,如何在“互联网+”模式下让经典文本焕发新的生机,如何让学生产生对经典的阅读兴趣,如何让课堂在“互联网+”模式下变得更高效,是我们一直在探究的问题。
  二、课前准备
  我们在高一下学期将《红楼梦》作为本学期的经典阅读书目。在学期初,我们就介绍了《红楼梦》与曹雪芹,介绍《蒋勋说红楼》中蒋勋从现代视角对《红楼梦》的相关解读,播放《红楼梦》中相关电视电影资料,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然后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分工合作,有的小组负责介绍相关的人物关系,有的小组负责介绍《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有的小组负责研究建筑陈设,有的小组负责探究不同人物角色的人生历程。然后每天选取《红楼梦》的一个章节、相关的名家解读和相关电视剧片段上传到PAD平台,便于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小组将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也传到PAD平台上,大家互相分享,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一周后,就经常有学生催促我上传资料。在互联网平台的帮助下,《红楼梦》成功地借助PAD平台抢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平台上的互动答疑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将自己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思考的问题上传,在这个答疑区中互相解答、互相点评、互助合作,教师也可随时提问、随时指点。最重要的是,我借助这个平台迅速把握住学情。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①《西江月》读不太懂。这首词展现了怎样的宝玉形象?②宝黛相见这一情节中为什么要加上探春和宝玉的一段对话?作者写这一情节有什么深意吗?③宝玉听说林黛玉没有玉为什么会生气?为什么要摔玉?④林黛玉为什么跟贾母说她读过《四书》,而对贾宝玉只说“些须认得几个字”?⑤为什么作者花了那么多笔墨写王熙凤的长相与服饰,但林黛玉的长相、服饰却没有详写?
  通过以上问题,我了解到学生阅读《林黛玉进贾府》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人物形象把握得过于浅显、不够深入。所以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和问题,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为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宝黛之间的情感,并选取了学生最具代表性的问题用以完成对宝黛形象的探究。
  三、课堂实施
  在上课前,我将本节课学生可能会用到的助读资料上传到平台上去。针对学生的问题,我上传了《红楼梦》前两回的内容、名家对《西江月》的解读。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梳理自己在课前自主学习中的所得。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在自学中所运用的解读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的方法自主地细细解读黛玉、宝玉。
  并且在上课过程中,利用PAD平台进行即时写作,将自己对人物的分析进行即时互评,即时修改;大家相互评价,互相借鉴,这突破了以前时空的限制,使分享交流更为高效。研究发现,当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协作和交互性学习时,其学习效果最显著。
  以下是部分学生分享的习作:
  黛玉从方才与贾母谈话时,贾母所说的“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得知贾母并不主张女孩子读书,为了迎合贾母的态度,所以在宝玉问他可曾读书时,改了口说“些须认得几个字”。此处运用语言描写,同一个问题前后不同回答形成对比,体现了黛玉初进贾府时事事小心,谨言慎行,察言观色,处事机敏留心。这大概是黛玉寄人篱下的敏感与自卑。(学生习作1)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这段话运用外貌描写,将林妹妹的两道眉形容成像烟雾笼着一般,勾画出一个眉目生情、清新脱俗的林黛玉。通过对林黛玉神态外貌的描写,勾勒出林妹妹楚楚可怜、弱不禁风、我见犹怜的形象,静止时如水中花一般,行动时如柔弱的柳枝在风中微微摆动,林妹妹清新脱俗飘逸的气质由此看出。她不必多言,坐在那里自成一幅画。与后面宝玉口中“神仙似的妹妹”相呼应,进一步突出了林黛玉似神仙般超俗、孤高的气质。(学生习作2)
  文章第十二段林黛玉在贾母府中吃饭这一情节,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一一答应、推让”两个动作可以看出黛玉对待长辈谦让讲礼,尊重长辈;又从“告座、改、接、漱”几个动词中可以看出黛玉在贾母府上吃饭时遵守家中规矩,小心谨慎;最后通过黛玉在贾母府中吃饭时看到的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的心理描写,看出黛玉为了迎合众人习惯,不惜饮食伤身也要改过来,这十分符合她寄人篱下的孤女身份,也体现出她具有强烈自尊心、识大体的性格特点。(学生习作3)
  四、突破拓展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学生发现宝黛二人在地位与性格、处事上皆不同,但两人刚一见面就产生了认同感。我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宝玉与黛玉的这种认同感及性格上的共性。我在助读资料中节选了红楼梦第三十二回的一段文字以及林黛玉在一次诗会上写的一首诗《问菊》,请学生通过这个片段及代表黛玉心声的诗歌,再深入体会宝黛之间的心有灵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互联网+”敲开了教育的大门,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人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教育不能坚守避战,而是应该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让语文教学在“互联网+”的“风口”飞得更高、更稳、更远。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二中分校(266071)
其他文献
肯尼爷爷让三个小孩帮他整理修理间,他打算扔掉几个贴有“危险”标签的大纸箱,可是纸箱里装的真是一些没有用的零碎杂物吗?箱子里面到底是什么?   “林肯,”迈特敬慕地说,脸上显出真诚和极大的兴趣,那是一个让成年人爱戴和信任的人啊。“你是说他是我们国家曾经有过的最好的总统?”  “非常正确,”老人大声说,“如果林肯在内战的时候没有当总统,我们的国家很可能就会一分为二,我们现在就会住
期刊
散文是高中阅读教学的难点,但关于散文解读的理论知识却不多。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总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浮于表面,只讲文本,忽略对文本深层次的解读,比如作者的情感;也有的散文阅读课抛掉了课本,大讲特讲“外在的言说对象”;更有甚者对文本进行了所谓的“现代化解读”,比如认为《背影》中的父亲爬过月台的行为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怎样才能在散文阅读教学中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裸读
期刊
在当前新课标已经出台,而相关配套教材还未呈现的情况下,笔者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尝试参照新课标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相关理念,在现有教材文本中进行探索实践。在此以《葡萄月令》的教学活动为例,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互文阅读这一过程中的尝试和体会。全文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态度,表现出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因此,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本文的结构;品味语言特点;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此课例属于指向单
期刊
安徽省高考语文在2006年开始自主命题至今的10年中,只有2007年文言文的选文是游记类文本,其余的9年,均为人物传记类文本。那么如何准确定位此类文章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实现文言传记阅读的有效教学呢?现以《项羽之死》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为例,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忽略文体特点不可取  《项羽之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选文,本单元教材
期刊
“浴缸里的鸟儿需要我照顾;我的朋友需要我打第三垒,想要我和他们一起开始新的冒险历程。”小作者布鲁克·罗杰斯在救助了一只鸬鹚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需要。人活着,如果能时时感到并满足来自他人的需要,这样的生命也许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主持人:雨 田  大约8岁的时候,我去和住在海边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以前从未见过海,所以那时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黄昏时分我们驶入车行道,我看见房子后面有
期刊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師要基于创新视角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语文的学科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涉及到教学内容安排、问题设计、文本理解、教学内容等多个因素,并不是单纯的教学论,也不是纯粹的课程论,而是教学与课程的有机结合。为了确保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结合新课改要求不断进行创新。下面笔者以《桃花源记
期刊
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和老师、学习伙伴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进行会话,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古典诗词“言不尽意”的特点对学生准确把握文本造成了“遮蔽”,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由教师预设,学生自主提出和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构成课堂主线,针对问题建构课堂会话,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从而实现认知上的“去蔽”,拥有真切的获得感。  中国古典诗词
期刊
读写同步教学是让学生在课内、课外的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积累词汇和素材,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逐步增强学生谋篇布局和词汇运用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深化学生的语文情感体验,逐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以便让学生在读写同步学习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精读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读写同步教学的过程
期刊
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方法之一的阅读,它按深度分为不同层次:浅层叫做“见而识”,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深层称为“悟后思”,领会作者精神意图后推及己身,引之为用。深度阅读是读者对作品所处时代文化盛宴的跨时空参与,这是实用阅读、功利阅读无法提供的享受。因此,高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以深度阅读为主。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高中生处于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级阶段,综合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
期刊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有机组成,又是不容忽视的“重头戏”和“基础项”。在高考体制大变革的今天,“得阅读者得语文”的教育现象越发地凸显出来。时至今日,“语文阅读”成为一项受高度重视并备受关注的时新课题,并已形成一种无可逆转的强烈发展态势。在教育体制处于“大改革、大发展”的紧要关头,教师只有瞄准“传统与时代”这一有机结合点,积极开展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才能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