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现实生活的描述和艺术形象的塑 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的价值高低。
关键词:文本主题 多角度
一、从叙事角度探究小说主题
叙事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并进行观察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查就可能 有不一样的发现,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般 讲授小说会从三要素入手,从跌拓起伏的情节,从人物形象的分析 等。国培省级专家麓山国际黄雅丹的讲座“从叙事角度探究小说主题”,引起了我对小说教学的新探索,小说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 即叙述角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常见的视角有作者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人物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是以文本中人物一“我”的角度去观察叙述,例如鲁迅《孔乙己》一文就以“小伙 计”我,十二、三岁的小孩视角来观察咸亨酒店的人与物,塑造这样 一个小人物视角,鲁迅是别有用意的:一方面,他是酒店中人,“孔 乙己”(玩物被看齐)与酒客、掌柜(看客)这两类人的一言一行都 “尽收眼底”;另一方面,他的地位与身份,同时观察与讲述“孔乙己”、的可悲与可笑,看客的麻木与残酷,形成看与被看的模式,被一 十二、三岁的小孩揭开“知识分子”与“群众”的双重悲剧,能更好地 发挥小伙计“我”的“观察者、叙述者”的作用,更能体现“我”存在的 某种独立意义;如文章开买讲我没眼力细不够圆滑;掌柜让我从侍奉长衫主顾赶到温酒的活儿,我在咸亨酒店的“單调”、“无聊”,只有孔乙己主动与我攀谈,主动教我识字,写“茴”字求慰藉,“我”先是应付,既而“不耐烦,懒得答他”,最后“努着嘴走远”时,我越来越向看客靠拢,我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已被封建教育制度、等级观念给慢慢渗透,当叙述者小伙计也无意识中参与到折磨“孔乙己”时,读者会有一种类似狂人“我也吃过人”的有罪的自省,这正是作者创作意图所在。
二、从环境描写探究小说主题
专家黄文志老师讲座谈到了如何从环境描写来把握小说文 本主题。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很重要,它可以交代社会背景,为情节 发展奠定基础,暗示烘托角色心情,衬托角色活动,使人物形象活 灵活现;揭示人物性格,反衬人物形象;增加小说的真实,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小说主题等。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人物 的行动与命运提供生动的舞台,为展示人物的性格形象与发展变 化提供典型的环境。同时,环境描写也暗示了主题理解的指向,我 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存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去探寻对 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破译主题的意蕴,例如:《最后一课》:“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 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透过环境描写反映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了“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三、从主人公人生起点探究小说主题
人生的终点只有一个,起点却有无数种可能。国培中黄雅丹老师、赵焕老师都善于从主人公人生起点这个独特的视角来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黄雅丹老师微课中抓住于勒的人生起伏,他年少在家时是个靠挥霍父母财产的败家子,占用哥哥财产败家的坏蛋、流氓、无赖,人们按照惯例,打发他到美洲去。他在美洲赚了钱,写信回来,希望能赔偿哥哥的损失。菲利普夫妇便从此盼星星、盼月亮般地,每周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只为迎接不知何时返回的财神爷一于勒兄弟。望他带着巨额财产回来拯救家人,让家人从此过上富裕的上层生活。后因二姐结婚,全家在哲尔赛岛(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地方)无意看到一个衣着褴褛的在卖杜蛎的年老水手,竟是那个全家人心中的“财神爷”一于勒叔叔时,父母生怕二姐夫知道了真相,生怕于勒认出自己,从此粘上家里,唯恐避之不及,只有少年约瑟夫侄儿知道真相时多给他十个铜子的小费,心里牵挂叔叔的生活。两位老师都着眼于主人公的人生起点,抓住于勒和菲利普人性的“暖”与“冷”,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凸现人物性格,突现“金钱异化人性,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召唤”主题。
四、从细节描写角度探究小说主题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方面进行 细致入微的刻画,是容易被忽视的细微之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 的性格有着其他手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朱自清《背影》一文中“车站送别”的经典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浸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用细节描写细致地描 写了父亲爬月台时的动作,显出父亲的行动不便,形象地刻画出父 亲吃力的样子,让一个朴实、平易、慈爱的普通父亲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感人至深。
小说主题的几种尝试,不难发现,只要细心、用心,可以多角 度、多层面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课堂上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掌 握这一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开启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的“金钥匙”,还需不断努力。
五、从典型动作探究小说主题
你读明白了,自然就写出来了。读一本被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给吸引。情不自禁关注人物那生动、典型的动作和富有个性的语言。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中,抓住付钱时两个典型动作“排”和“摸”。第一次写孔乙己付款时是“排出九文大钱”,用一个“排”字显示了他穷而炫耀富裕的酸性。那时他虽穷 困,却还能生存下去,偶或想办法还能将赊的帐还了,所以在难得 有九文现钱时,他免不了炫耀一下子,这个经典动作表现了其诚实 迂腐的性格。后面第二次写“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个“摸”字,让人一眼就可看出孔乙己这时一方面已经年老体衰之气全无;一方面又突出了穷困潦倒,生计维艰。
关键词:文本主题 多角度
一、从叙事角度探究小说主题
叙事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并进行观察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查就可能 有不一样的发现,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般 讲授小说会从三要素入手,从跌拓起伏的情节,从人物形象的分析 等。国培省级专家麓山国际黄雅丹的讲座“从叙事角度探究小说主题”,引起了我对小说教学的新探索,小说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 即叙述角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常见的视角有作者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人物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是以文本中人物一“我”的角度去观察叙述,例如鲁迅《孔乙己》一文就以“小伙 计”我,十二、三岁的小孩视角来观察咸亨酒店的人与物,塑造这样 一个小人物视角,鲁迅是别有用意的:一方面,他是酒店中人,“孔 乙己”(玩物被看齐)与酒客、掌柜(看客)这两类人的一言一行都 “尽收眼底”;另一方面,他的地位与身份,同时观察与讲述“孔乙己”、的可悲与可笑,看客的麻木与残酷,形成看与被看的模式,被一 十二、三岁的小孩揭开“知识分子”与“群众”的双重悲剧,能更好地 发挥小伙计“我”的“观察者、叙述者”的作用,更能体现“我”存在的 某种独立意义;如文章开买讲我没眼力细不够圆滑;掌柜让我从侍奉长衫主顾赶到温酒的活儿,我在咸亨酒店的“單调”、“无聊”,只有孔乙己主动与我攀谈,主动教我识字,写“茴”字求慰藉,“我”先是应付,既而“不耐烦,懒得答他”,最后“努着嘴走远”时,我越来越向看客靠拢,我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已被封建教育制度、等级观念给慢慢渗透,当叙述者小伙计也无意识中参与到折磨“孔乙己”时,读者会有一种类似狂人“我也吃过人”的有罪的自省,这正是作者创作意图所在。
二、从环境描写探究小说主题
专家黄文志老师讲座谈到了如何从环境描写来把握小说文 本主题。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很重要,它可以交代社会背景,为情节 发展奠定基础,暗示烘托角色心情,衬托角色活动,使人物形象活 灵活现;揭示人物性格,反衬人物形象;增加小说的真实,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小说主题等。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人物 的行动与命运提供生动的舞台,为展示人物的性格形象与发展变 化提供典型的环境。同时,环境描写也暗示了主题理解的指向,我 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存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去探寻对 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破译主题的意蕴,例如:《最后一课》:“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 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透过环境描写反映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了“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三、从主人公人生起点探究小说主题
人生的终点只有一个,起点却有无数种可能。国培中黄雅丹老师、赵焕老师都善于从主人公人生起点这个独特的视角来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黄雅丹老师微课中抓住于勒的人生起伏,他年少在家时是个靠挥霍父母财产的败家子,占用哥哥财产败家的坏蛋、流氓、无赖,人们按照惯例,打发他到美洲去。他在美洲赚了钱,写信回来,希望能赔偿哥哥的损失。菲利普夫妇便从此盼星星、盼月亮般地,每周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只为迎接不知何时返回的财神爷一于勒兄弟。望他带着巨额财产回来拯救家人,让家人从此过上富裕的上层生活。后因二姐结婚,全家在哲尔赛岛(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地方)无意看到一个衣着褴褛的在卖杜蛎的年老水手,竟是那个全家人心中的“财神爷”一于勒叔叔时,父母生怕二姐夫知道了真相,生怕于勒认出自己,从此粘上家里,唯恐避之不及,只有少年约瑟夫侄儿知道真相时多给他十个铜子的小费,心里牵挂叔叔的生活。两位老师都着眼于主人公的人生起点,抓住于勒和菲利普人性的“暖”与“冷”,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凸现人物性格,突现“金钱异化人性,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召唤”主题。
四、从细节描写角度探究小说主题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方面进行 细致入微的刻画,是容易被忽视的细微之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 的性格有着其他手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朱自清《背影》一文中“车站送别”的经典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浸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用细节描写细致地描 写了父亲爬月台时的动作,显出父亲的行动不便,形象地刻画出父 亲吃力的样子,让一个朴实、平易、慈爱的普通父亲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感人至深。
小说主题的几种尝试,不难发现,只要细心、用心,可以多角 度、多层面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课堂上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掌 握这一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开启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的“金钥匙”,还需不断努力。
五、从典型动作探究小说主题
你读明白了,自然就写出来了。读一本被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给吸引。情不自禁关注人物那生动、典型的动作和富有个性的语言。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中,抓住付钱时两个典型动作“排”和“摸”。第一次写孔乙己付款时是“排出九文大钱”,用一个“排”字显示了他穷而炫耀富裕的酸性。那时他虽穷 困,却还能生存下去,偶或想办法还能将赊的帐还了,所以在难得 有九文现钱时,他免不了炫耀一下子,这个经典动作表现了其诚实 迂腐的性格。后面第二次写“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个“摸”字,让人一眼就可看出孔乙己这时一方面已经年老体衰之气全无;一方面又突出了穷困潦倒,生计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