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教材课后习题变化分析及教学建议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教育部批准,2020年下学期,我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高中数学教师应以此为契机, 深化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推动高中数学育人方式变革,实现高中数学学科培养目标。新教材习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深刻性,蕴含丰富的知识和内涵,给师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空间。教师要重视新教材课程理念的变化,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以单纯的就题论题是不够的,要引领学生回归教材、尊重教材主体地位、深挖课后习题蕴含的价值,在一系列的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的习题模块中,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提高解题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真正地跳出无边无际的题海,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增长“枝繁叶茂,下面从新教材课后习题的变化和教学建议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新教材课后习题的变化
  1.习题数量与设置的变化。高中数学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习题数量明显提升,不仅如此,习题设置的环节也不同,老教材习题覆盖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而新教材习题与教学内容的衔接更加紧凑,每个课节后都会设置对应的课后习题。
  2.习题层次结构的变化。老教材习题设置A、B两个层次,A层次属于基本要求范畴,是对课后练习的复习巩固。B层次的习题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难度略有提高,适合有学习能力的学生。新教材习题设置复习巩固、综合运用和拓广探索三个层次。下面从不同的案例分析三个层次的作用:(1)复习巩固。复习巩固习题针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展开,题型与每节课后练习保持一致,但又有不同,在难度和复杂程度上都略有上升,是课后练习的延伸,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习题在复习巩固习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变式训练和跨章节的综合训练,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知识储备。(3)拓广探索。拓广探索习题题型更加丰富、灵活。有探索问题、实践问题、开放问题、动手调查问题等,这类习题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建议
  1.回归教材,摆脱对教辅材料的依赖。新教材中的习题利用三个层次的训练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分阶段的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题目突出典型性和示范性,深入研究新教材课后习题、努力探求题目的作用和价值,彻底跳出对教辅材料的依赖,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回归教材习题要通过对新教材的变化,深刻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寻找新教材蕴含的数学精髓,做到以教材为核心打造学生的综合数学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布置中,更多从课后习题中寻找资源,通过题目的跨知识点整合和重组变形实现教学目标。利用“复习巩固习题”总结基本解题方法、夯实学生基础,利用“综合运用习题”培养学生综合处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利用“拓广探究习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回归教材本质,摆脱对教辅材料的依赖。
  2.发挥教材优势,变式训练、告别题海战术。新教材课后习题内容的选取做到了“少而精”“简而明”的原则,精心选择与组织教材的内容,抓住本质,返璞归真。但课后习题仅是一个媒介,获取答案并非解题的根本目的。而是通过不断解题反复验证学生的已知,使学生逐步树立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知识,并由此提高自身的各项技能、积累经验,懂得用已知探究未知,进而提高解题能力,这才是设立课后习题的最终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解题很难,难在哪里?即难以用已知解答未知,而从教师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教育目标过于单一。用最简单的公式说明:已知+思维+探索=未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更要让学生的思维运转起来。并努力培养学生在不同视角下的探索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解题中不断地提高能力。无数道内容不同但目标相同的习题可能只能提高学生的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将这些习题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总结,通过一题变式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而非单项能力。
  責任编辑    徐国坚
其他文献
教材意味着什么?笔者认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上海特级教师朱浦曾经指出:“教材只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之一,世上没有一套教材是专为你所教的学生而编写的;教师要对教材和教学资源整合、调整和补充。”如何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增值?笔者将以案例的方式呈现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挖掘教材,以实现“例”价值的最大化。  一、挖掘“例”的留白  以下笔者将以深沪版牛津教材1A Unit
期刊
学校是教学的主阵地,在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让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让劳动之花开遍校园。  一、语文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意识  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与学科素养相融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材涵盖有关劳动教育主题的文章和综
期刊
“读后续写”属于“读写一体”教学法中的一种。就英语高考题型而言,读后续写是一种新题型,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一篇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进行后文续写,写作字数约为150词,以此完成逻辑严谨、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  一、读后续写教学策略分析  (一)合理选材,调整阅读材料  教师在读后续写选材时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内容要有趣,并能延伸。王初明教授曾提出训练之初应重视续写内容的有趣性、延伸性和拓展性,以激
期刊
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种创新思考,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典型教育,这样能够增加班级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政治教师需要将案例教学运用到课堂教育中,以案例教学为载体推动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案例资源的搜集和整理,鼓励学生们做好自主预习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政治教师需要根据高中生所体现出的课程基础和学习需求进行案例内容的选择,凸显出班级学生在
期刊
在我国的教育中,大部分采用的是集体式教学,很多教師以统一的理念、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方式去管理学生,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水平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学习差的学生越来越差。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水品的作业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一、目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1.机械重复性较多。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经常出现机械性、
期刊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博导张学新于2014年提出的教学模式,受到高等教育课堂的欢迎。笔者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隔堂对分”和“当堂对分”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隔堂对分案例  以小专题复习——线段中点模型的探究与应用为例,隔堂对分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1.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要求四人小组打开作业,针对指定题目的解题
期刊
所谓个性化朗读,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多元化感知,并且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表达独特感受,使朗读成为学生释放个性、张扬个性的平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确切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个性化朗读的实施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组织学生开展个性化朗读活动呢?具体如下。  一、营造氛围,引发个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愈加受到重视。这种数学建模的方法能够将数学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数学同生活两者进行紧密的关联,并把它们良好地运用到数学运用的训练当中,不仅能够较好的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开展相应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协助老师更好的开展相关教学的效果。下面简述“数学建模”,然后针对其于小学教学的有效应用开展论述,目的在于能够为之后进行小学教学相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