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作家缪锦国的20万字新作《逐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据悉,这是锦国先生第三部报告文学集,可喜可贺。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每看到像锦国先生这样勤奋而进取,并在文学上不断进步的作家时,总怀着一种特别的感情——而言及锦国先生时,自然还多了一份鄉友之情。
文学是什么?是喜欢文字的人,以艺术的手法和形式,书写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的社会及其情感。报告文学是什么?当然是作者以真诚的生活态度和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热爱之心,去观察和书写他认为值得去书写的人与事。我想缪锦国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因此,我欣赏并褒扬这样的作家。
在今天,有时文学会被社会误解,或者被人说三道四,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文学本身就有许多不被读者满意的地方。我想重要的一点是:可能一些惯常写“批判”的作家们并不能正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并没有真正体味我们国家人民的喜怒哀乐,他们还是以简单的批评者的心态,在审视我们这样一个国家的制度与发展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他们的笔触总是停留在社会的一些阴暗面,甚至难以自拔。人民和读者自然不买账。像缪锦国先生这样的作家之所以要被褒扬的原因在于他与上述那些作家的创作方向不一样,他是以客观的目光和公平的价值观在审视与看待今天的中国,他是从中国的今天和人民所感受的真切心态与情感来判别我们的社会,因此他能看到光明与希望,并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欢呼与呐喊。这就是缪锦国先生和许多优秀报告文学作家为什么书写那些充沛激情、满满正能量作品的原因。
中国的崛起和人民的幸福是连在一起的。文学以何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是由读者和时代决定,而非某些个别有偏见的人决定的。文学总归是温暖和感化人心的东西,所以歌颂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的。相反,任何一个国家,讴歌自己民族的伟大从来都是一件十分体面而必须的事。我们中国作家更应如此,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变化是世界唯一无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扬眉吐气呢?
从这一点意义上讲,缪锦国就是在做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他在为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昂扬发展势态和对全人类的贡献讴歌,这是一个中国当代作家的高尚品质。
缪锦国先生的作品涉及面非常广,各种人物、各种事件都有涉及。其实这是非常需要一个作家的功力的,也是对其驾驭能力的一种考验。更何况,他书写的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人们还需要对他笔下的人物进行文字和内容的重新审视,这其实就是报告文学的难度——从某种意义讲,这个文体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各种素质与能力的考验,既需要作家对人和事进行独立的判断,还要受作品发表之后公众与主人公的审视与评判,所以有人称报告文学是“戴着脚镣跳舞”的文体,是有其道理的。
缪锦国先生和我的同行执着追求的正是这样的“舞蹈”。虽然难度很大,然而我们非常荣幸和欢欣地为自己的国家和热爱的人民讴歌与起舞。这样的讴歌与起舞需要一个作家的激情,而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激情,所以我对缪锦国先生怀有敬意。
他作品的文学价值也是可贵的。
首先,他在处理文学性与新闻性的关系上是正确的,具有趋向深度融合的探索。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中,新闻报道正在发生着一场新的革命,那就是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新闻故事”潮流正风靡传媒界。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杂交产生了新文体的发展元素。报告文学就是这种聚合形态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文体。《逐梦》一书正显现出这一新特点。借助文学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技巧,增强了内容的生动性、故事性和感染力。如《王洪祥:匠心巧手“面人王”》《宋保旺:中国雕版艺术的杰出传人》等文章。文学也在向新闻靠拢,更加注重时代热点和社会需求,因此,最终实现了新闻与文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如《为生命坚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抗疫群体剪影》《中国好人马晓兵:大爱注满公益情》《王红林:问心无愧的最美基层农调员》等篇,在叙事过程中都呈现了报告文学的表现形态,从而使新闻性与文学性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缪锦国作品的第二个特征是很好地把握了时代性与思想性的并行推进。
时代性决定作品的导向与使命,也就是报告文学的现实意义。清初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可以看出,缪锦国先生能够很好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反映历史巨变,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从讴歌时代风物人情中发掘和开拓创作主题,使作品具有张力和生命力。《逐梦》一书以充满独特个性体验的写作,记录新时代,为时代前行提供精神力量,回应时代提出的发展命题,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彰显独有的光芒。文学的思想性决定作品的灵魂与精髓。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要内容丰盈、词汇精炼、逻辑缜密,同时还要带给读者正能量。这种正面积极的力量,就是作品的思想性。报告文学讲究这一点,因此也越来越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最好的一种文学形式。缪锦国的《逐梦》虽然写的是一个又一个人物与事件,但书写对象的事迹所呈现出的思想境界与精神价值是积极的、正面的、阳光的,所以也会给读者们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与领悟人生方面提供保障。这是极其可贵的一点。
艺术性和真实性一直是报告文学的根本和关键点。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好,这其实是个难题,但缪锦国的作品做得比较好。文学或艺术创造的基本价值原则是作品要充分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善、美。这里的“真”特别重要。报告文学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而越来越被人们所热爱,就是“真”,报告文学哪怕有一点儿假,都将是致命的。我相信缪锦国先生深知其理,所以他的作品最过硬的一定是“真”。当然,所谓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实际上也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彻底的真与假,一个好人,不是一点缺点没有的人。这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一个好人,当大家不了解他时,大家往往觉得他十全十美。可一旦把他“好”的部分扩大宣传了,大家往往会开始猜测他也是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有人会指责报告文学作品“假”了。其实不然,只是视角不同和选择不同。报告文学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同时不能放弃作者的主观追求,更重要的是对书写的人和事要从本质意义上去认识它、书写它。只有这样,“真”才是真正的真!有了本质上的真,才可能有善与美。而善与美,同样可以让“真”变得更加有力量。报告文学作品难就难在这里,它不能有丝毫的假。我们说《逐梦》是部好作品,关键点也在于此。
期待缪锦国先生写出更多的好作品,这种期待就像他本人书写这部《逐梦》的“逐梦”,我们希望看到缪锦国先生圆梦。
文学人生就是一场圆梦。
责任编辑/孙明星
文学是什么?是喜欢文字的人,以艺术的手法和形式,书写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的社会及其情感。报告文学是什么?当然是作者以真诚的生活态度和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热爱之心,去观察和书写他认为值得去书写的人与事。我想缪锦国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因此,我欣赏并褒扬这样的作家。
在今天,有时文学会被社会误解,或者被人说三道四,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文学本身就有许多不被读者满意的地方。我想重要的一点是:可能一些惯常写“批判”的作家们并不能正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并没有真正体味我们国家人民的喜怒哀乐,他们还是以简单的批评者的心态,在审视我们这样一个国家的制度与发展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他们的笔触总是停留在社会的一些阴暗面,甚至难以自拔。人民和读者自然不买账。像缪锦国先生这样的作家之所以要被褒扬的原因在于他与上述那些作家的创作方向不一样,他是以客观的目光和公平的价值观在审视与看待今天的中国,他是从中国的今天和人民所感受的真切心态与情感来判别我们的社会,因此他能看到光明与希望,并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欢呼与呐喊。这就是缪锦国先生和许多优秀报告文学作家为什么书写那些充沛激情、满满正能量作品的原因。
中国的崛起和人民的幸福是连在一起的。文学以何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是由读者和时代决定,而非某些个别有偏见的人决定的。文学总归是温暖和感化人心的东西,所以歌颂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的。相反,任何一个国家,讴歌自己民族的伟大从来都是一件十分体面而必须的事。我们中国作家更应如此,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变化是世界唯一无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扬眉吐气呢?
从这一点意义上讲,缪锦国就是在做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他在为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昂扬发展势态和对全人类的贡献讴歌,这是一个中国当代作家的高尚品质。
缪锦国先生的作品涉及面非常广,各种人物、各种事件都有涉及。其实这是非常需要一个作家的功力的,也是对其驾驭能力的一种考验。更何况,他书写的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人们还需要对他笔下的人物进行文字和内容的重新审视,这其实就是报告文学的难度——从某种意义讲,这个文体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各种素质与能力的考验,既需要作家对人和事进行独立的判断,还要受作品发表之后公众与主人公的审视与评判,所以有人称报告文学是“戴着脚镣跳舞”的文体,是有其道理的。
缪锦国先生和我的同行执着追求的正是这样的“舞蹈”。虽然难度很大,然而我们非常荣幸和欢欣地为自己的国家和热爱的人民讴歌与起舞。这样的讴歌与起舞需要一个作家的激情,而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激情,所以我对缪锦国先生怀有敬意。
他作品的文学价值也是可贵的。
首先,他在处理文学性与新闻性的关系上是正确的,具有趋向深度融合的探索。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中,新闻报道正在发生着一场新的革命,那就是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新闻故事”潮流正风靡传媒界。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杂交产生了新文体的发展元素。报告文学就是这种聚合形态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文体。《逐梦》一书正显现出这一新特点。借助文学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技巧,增强了内容的生动性、故事性和感染力。如《王洪祥:匠心巧手“面人王”》《宋保旺:中国雕版艺术的杰出传人》等文章。文学也在向新闻靠拢,更加注重时代热点和社会需求,因此,最终实现了新闻与文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如《为生命坚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抗疫群体剪影》《中国好人马晓兵:大爱注满公益情》《王红林:问心无愧的最美基层农调员》等篇,在叙事过程中都呈现了报告文学的表现形态,从而使新闻性与文学性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缪锦国作品的第二个特征是很好地把握了时代性与思想性的并行推进。
时代性决定作品的导向与使命,也就是报告文学的现实意义。清初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可以看出,缪锦国先生能够很好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反映历史巨变,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从讴歌时代风物人情中发掘和开拓创作主题,使作品具有张力和生命力。《逐梦》一书以充满独特个性体验的写作,记录新时代,为时代前行提供精神力量,回应时代提出的发展命题,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彰显独有的光芒。文学的思想性决定作品的灵魂与精髓。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要内容丰盈、词汇精炼、逻辑缜密,同时还要带给读者正能量。这种正面积极的力量,就是作品的思想性。报告文学讲究这一点,因此也越来越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最好的一种文学形式。缪锦国的《逐梦》虽然写的是一个又一个人物与事件,但书写对象的事迹所呈现出的思想境界与精神价值是积极的、正面的、阳光的,所以也会给读者们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与领悟人生方面提供保障。这是极其可贵的一点。
艺术性和真实性一直是报告文学的根本和关键点。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好,这其实是个难题,但缪锦国的作品做得比较好。文学或艺术创造的基本价值原则是作品要充分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善、美。这里的“真”特别重要。报告文学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而越来越被人们所热爱,就是“真”,报告文学哪怕有一点儿假,都将是致命的。我相信缪锦国先生深知其理,所以他的作品最过硬的一定是“真”。当然,所谓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实际上也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彻底的真与假,一个好人,不是一点缺点没有的人。这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一个好人,当大家不了解他时,大家往往觉得他十全十美。可一旦把他“好”的部分扩大宣传了,大家往往会开始猜测他也是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有人会指责报告文学作品“假”了。其实不然,只是视角不同和选择不同。报告文学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同时不能放弃作者的主观追求,更重要的是对书写的人和事要从本质意义上去认识它、书写它。只有这样,“真”才是真正的真!有了本质上的真,才可能有善与美。而善与美,同样可以让“真”变得更加有力量。报告文学作品难就难在这里,它不能有丝毫的假。我们说《逐梦》是部好作品,关键点也在于此。
期待缪锦国先生写出更多的好作品,这种期待就像他本人书写这部《逐梦》的“逐梦”,我们希望看到缪锦国先生圆梦。
文学人生就是一场圆梦。
责任编辑/孙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