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迁移现象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694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回顾了对语言迁移现象的不同时期的研究,主要从对比分析假设时期、中介语假设时期、标记理论和认知理论四个方面入手,并分别对这个四个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释。最后,本文从整体上概述语言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着重具体分析母语迁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迁移 研究 母语迁移 大学英语教学
  一、语言迁移研究回顾
  迁移(transfer) 这一概念取自心理学,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对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在外语学习中,迁移指先前所学的语言及经历,主要是母语及母语学习经历对学习新语言的影响。如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就叫正迁移; 反之,起阻碍作用,产生消极影响的,就叫负迁移,又叫干扰。
  (一)对比分析假设时期
  语言学家弗赖伊斯(C. Fries) 和拉多(R. Lado)从斯金纳(B. F .Skinner)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出发,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强化,习惯的形成与新旧知识的联结,因而在外语学习中,母语习得经验会对新的外语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据此,他们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即将学习者的母语与目标语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两者的差异,解释或预测外语学习中已经或将要出现的困难与错误,并以此指导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对比分析假设理论认为,语言迁移现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的差异上,应当重视母语对目标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因此二语习得过程几乎被看成是克服母语的过程。故其主要观点是:母语干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母语结构与第二语言的结构存在着根本差异;学习者的母语干扰会引起语言错误。
  (二)中介语假设时期
  最先提出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术语的是Selinker,指学习者所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也不同于目标语。二语习得是一个不断构筑新的语言体系的动态过程。中介语理论早期主要有两种语言习得理论,除了乔姆斯基(Chomsky)从理论上运用普遍语法的概念解释语言习得现象,认为普遍语法是人脑中固有的,母语会对外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正迁移作用以外;认知心理学的语言习得观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认为二语习得是一个认知过程,而非对比分析所认为的克服母语习惯,培养起新目标语习惯的过程。错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是认知心理学在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体现。其主要创始人Corder指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的错误出现的原因是多样的,例如,母语负迁移的结果,认知策略的使用不当等。错误分析理论改变了人们对错误本质及其作用的认识。
  (三)标记理论和语言迁移现象研究
  音位学家Trubetzkoy于1931年提出标记概念。有无标记一般指语言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的特征。最先将标记理论引入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是Keller-man、Zobl、Eckman等人。Kellerman (1979)指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会迁移母语中有标记和无标记的成分。此后,随着学习的深入,有标记成分的迁移会逐渐停止。Zobl (1984)则发现一般来说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的所有阶段都会避免迁移有标记成分。Zobl等人作出无标记成分易迁移,有标记成分不易迁移的推论。
  (四)语言迁移研究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Kellerman等人以认知科学为基础的语言迁移研究为第二语言习得及语言迁移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Faerch和 Kasper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激发其母语知识去发展或使用中介语,在此过程中会发生两种迁移:交际中的迁移和学习中的迁移。Kellerman、Ringbom、Palmberg等人也提出觉察上的语际共性、学习者迁移的意愿等理论。Pienemann提出的语言可加工性理论对传统的迁移理论进行了修正,从语言加工程序的角度探讨母语迁移的制约因素,认为母语迁移受学习者语言加工能力的制约,而不受语言类型关系的影响,即只有当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了必要的加工前提时相关的语法特征才会发生迁移。
  二、不同理论对语言迁移的解释
  (一)对比分析假设对语言迁移的解释
  对比分析假设时期的语言迁移研究把二语习得中出现的困难和错误全部归结于来自母语的干扰,有以偏概全之虞。对比分析完全依赖对语言本身的分析,以期解决外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或指导外语教学,而对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的、并深深蕴藏于语言之中的文化因素则未加考虑,呈现出不均衡的一幕——“严重倒向音位学一边,略微倾向句法学一侧,而彻底忽略了语义学、词汇学”。由此可见,尽管对比分析是外语教学中有用的辅助手段,其自身仍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中介语假设理论模式的确立
  中介语这一术语是由Selinker首先提出的,是指学习者所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Zobl指出两种对比分析假说不能解释的现象。其一,有些实验显示语言间的距离和二语学习的难度不成正比。其二,两种语言(A、B)间的异同是一定的,但一语为A、二语为B的学生与一语为B、二语为A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常常不一样。借此,对比分析被错误分析所替代。
  (三)标记理论对语言迁移的解释
  标记理论认为能够代表各种自然语言共性的特征,或者在大多数语言中都出现的特征是“无标记的”,而那些在某一特殊语种中的例外特征,或者只在少数语言中才能发现的特征是“有标记的”。当母语某种结构为无标记的而相应的第二语言结构为有标记时,就容易发生母语迁移现象。“标记理论”较好地回答为什么有的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异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而另一些则不会。外语教师能从“标记”研究中获益,比如,在教学中遇到学生迁移母语时,“标记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学生的学习行为属于正迁移还是负迁移,如果是正迁移,就可预知学习者会学得容易,如果是负迁移,就可了解学习者将会遇到的困难,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语言迁移的认知论解释
  认知心理学中认知结构的相关理论可以解释迁移的发生。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它是某一学习者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原有认知结构中如果存在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就会同化新知识。同时人们在认识与理解环境中有简化的趋势,当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相似而不相同时,往往原有的知识倾向先入为主,新知识常常被理解为原有的知识,被原有的知识取代。因此,迁移往往作为首激发理解机制,在二语理解中最先被激发。认知理论为语言迁移现象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拓宽了研究领域。
  三、语言迁移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从整体框架来看
  通过对语言迁移研究的回顾,我们逐渐清楚认识到:首先,应正确看待对比研究方法,既不应当全盘否定也不可盲目全盘接受。其次,语言迁移理论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外语习得过程,无论是中介语理论还是标记理论都从各自角度解释了语言习得行为,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因此,既然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扮演重要角色,又不可能消除其带来的影响,那么教师就应该通过教学促进母语的正迁移,将来自母语的干扰降到最低。本文下面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着重讨论语言迁移的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假设汉语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母语。
  1.在教学方法中注重对语际共性和异性的平衡
  在世界上纷繁众多的语言当中,英语和汉语可以说是具有非常大的差异的两种语言,两者之间的语际异性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强调语际共性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强调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只要求学习者防范汉语的负迁移,那么学习者满脑子是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面影响,就会认为学习英语特别困难,加重了学习者的精神负担,从而不能充分利用两种语言子系统中的语际共性进行学习。因此,在学习者的汉语和英语在类型学相差甚远的外语学习环境中,探究语际共性更加有必要,这样可以使学习者更为积极地对待自己的母语。然而,这种语际共性不容易觉察,所以对学习者进行明确的指导以激发学习者对元语言感知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2.提高学习者对语际共性的自觉认识,促进英语习得
  研究表明使学习者觉察到语际共性比让学习者觉察到语际异性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更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由于心智发展的相对成熟和理解能力的提高,相比中小学生可以以更加自觉地来理解和发挥语际共性对英语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其英语习得。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从语法理论上更详细地解释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共性,指出英语相对汉语而言的“标记”,帮助学习者建立更加趋近英语母语的中介语,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学习英语。
  (二)具体研究汉语迁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在语言教学领域,有关汉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母语是一把双刃剑,在外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正迁移的效力,努力遏止负迁移的发生。
  1.增加正迁移
  大量的国外研究表明,完全排斥母语来学习外语的方法是不足取的,母语对外语的学习毕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学习者能正确使用与汉语特征相似的英语特征,然后再用英语的结构来替代,这时候汉语的正迁移功能相当有效。教师在课堂语言中也应该适当运用汉语。比如涉及到语法和生词的时候,使用汉语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解释sympathy一词时,若直接说“同情”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但若说“sensitivity to and pity for others’ suffering”,不但费事,而且可能越说越糊涂。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用英语解释费尽口舌,学生依然似懂非懂,甚至完全误解了原意。在非常有限的宝贵的课堂时间内,用汉语解释能够省时省力,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课堂管理、课上讨论、做课后练习和学习课文时适当使用汉语,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清楚地理解教师的真正意图。
  2.减少负迁移
  汉语运用不当或过度使用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学生生成对汉语的依赖,觉得常常要借助翻译才能真正理解英语表达的含义。学生在外语课堂则应尽可能使用外语来进行交流,不能遇到外语交流障碍就习惯性地求助于母语,最终造成过分依赖汉语的不良习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听说的实践机会。通过大量的外语练习使学生逐渐习惯外语的表达形式,自觉克服来自汉语的不良影响,养成用外语进行思维和交流的习惯,提升用外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总之,汉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应被视做障碍。如果使用得当,它就像一根手杖,在学习者站不住走不稳的时候给他支撑,助他学步,以便他尽快获得独立行走的能力。但是要使母语真的成为这样一根理想的手杖,而不是束缚学习者进步的绳索,需要英语教师有效的引导。汉语迁移只是双语教学的一个环节,当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这一环节只有放在由学习者主动参与的具有创造性的整个语言习得机制中才会更有意义。因为迁移是一种心灵过程,而不是行为过程。
  [参考文献]
  [1]陈思妍.语言迁移研究的回顾与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2002(6)
  [3]黄伟杰.迁移理论视角中的双语教学[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4
  [4]王文宇.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教学.1999(1)
  [5]向岚.母语迁移与大学英语教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6]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2)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广州从化)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激活思维从而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促进同伴创造、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期刊
[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一门非必修体育课程,其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兴趣、活动筋骨,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段,愉悦儿童身心。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武术项目很多,在小学阶段开设武术课程,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是为今后的自强、自立、自信的人生奠定了基础,所以具有重要意义。  [关健词]武术教学 适合项目 注意事项 意义  一、概述:小学体育课中增设武术课具体重要意义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仅能强身健体、竞技比赛、防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的与众不同的孩子。“我认为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往往是这些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强,反之这些学生将成为社会的“蛀虫”、“绊脚石”。  [关键词]培养 良好 集体  学生在学校里是老师最头痛的大伤脑筋的调皮捣蛋的最淘气的学生他们所犯的错误,作为每个教师不容忽视,否则,将来会危害社会,给社
期刊
[摘要]本文从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初期就业情况入手,分析技工院校毕业生频繁跳槽的成因,并对如何改变做出分析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 毕业生 频繁跳槽 就业指导.  近年来,技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总体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高就业率的背后却折射出隐忧,即毕业生在就业初期频繁跳槽,这不仅影响企业人才培养和用工稳定性,更影响毕业生个人的职业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使职业教育不但实现高就业率,还能保证高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心理学认为,人的思想品德由三方面组成:思品能力、思品形式和思品内容,这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其中,思品能力是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人的道德品质形成是以思品能力为基础;道德内容转化为道德行为是以思品能力为中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者注重了思品内容和形式的讲解、传授,忽视了思品能力的培养和挖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思品能力在思品教学中有着
期刊
[摘要]本文尝试在产业用纺织品的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教育思想,结合产业用纺织品课程的专业特色,构建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的全英语学习情境,探索教师在建构式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评估建构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对比。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建构主义理论和思想对《产业用纺织品》全英语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建构主义;全英文教学;产业用纺织品;  [
期刊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研究生学位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开始了快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层次日趋丰富。1998年国家启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包括医学博士、硕士两个级别以及科学学位、专业学位两种类型,且以科学学位培养为主体的培养体系。近年来,国家为满足社会对临床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加大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扩大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西部教育硬件投资力度的加大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地区教育的瓶颈因素之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师个人哲学建构,充分吸收课堂文化的滋养,打破地区教育差异短板,通过教师自我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特别是哲学素养的凝练与提升,对教育教学有一个全局性的整体把握,产生整体的教育效应。  [关键词]氧化还原 教师 个人; 哲学  引言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践行者
期刊
[摘要]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青少年读者的需求,在阅读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应用网络技术为青少年读者进行阅读服务  [关键词]网络 公共图书馆 阅读服务  [分类号]G258.7  当今时代,不仅成人对网络产生依赖,而且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也在逐步增强,网络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已不能满足青少年读者的需求,公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在现实教学中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纵观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现还存在如下不足:  1.“为了合作而合作”——形式上的合作。  2.形式上有“合作”,而实际上没“合作”。  真正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教师提炼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分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