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系统性强,而且相比其他科目来说,有很多术语和记号需要学生去记忆,由于这两点,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吃力。因此,在辅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数学学习;培养兴趣;发散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获得成功的重要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始终是教师们一贯追求的目标。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时候,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在观察的时候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辅导学生数学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列举一些学生熟的实例,运用幻灯片、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不至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迷失方向,同时促使学生自己主动持久地观察。
二、加强直观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充分发展,形象思维占着主导地位。运用直观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轻松理解、掌握,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针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如果单纯地使用抽象的语言讲解,学生是不能真正理解的,必须运用比较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在传统的数学课外任务中,我们关注的是认知目标的达成,就是为了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而设置的数学习题为了所谓的高效,我们设置的这些习题往往又表现出太多的封闭、常规,给学生的感觉就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做数学习题成了学生在课外接触数学的唯一方式,而最终学生失去的是一份对数学的亲近感。
学生学完几课时的小数的初步知识后,我问学生:你们觉得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的多不多?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不怎么用小数!他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学生竟在学着他们认为没有多大用处的数学!于是,细细思考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数学课外实践作业:让我们一起去找生活中的小数!
作业布置的第二天一早,学生见到我就兴奋地告诉我:“我找到了许多小数!”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调查情况交流:生1(举起一本数学书):我们的数学书的封面上就有小数“定价:4.57元”(其他学生立刻拿起书看了看,并感叹道“哦,果然是!”)生2:昨晚我和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买果冻,我把果冻放到电子称上,电子称上显示出5.60,这是单价,重量是2.20千克,最后显示的是总价:12.3;最后我们付了12元3角钱;生3:我和爸爸妈妈去买水果了,每斤苹果0.8元,售货员把苹果放到电子称上后,我发现他按的单价却是1.6元。每斤苹果0.8元,他怎会按1.6元呢?售货员告诉我:电子称用的单位是千克,1千克就是2斤,所以单价要按1.6元;(我补充:你很会观察,并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斤是我国通用质量单位,千克是国际上通用单位。)生4带来了自己家的电费单、水费单、电话费单:这些单上有许多小数;生5我家喝的饮料瓶上有小数“1.5L”,我问了妈妈才知道,这表示1.5升,升是一个容积单位;生6:我的自动铅笔上有“0.7m”,表示用的鉛笔芯粗0.7毫米;生7:我家隔壁是一个小店,店门口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冰淇淋零售每支1.10元,批发每支0.95元……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得不亦乐乎。“我找到了许多小数”!我发现学生说这句话的时候充满了兴奋与激动!“我找到了许多小数”!学生对小数的认识由“不怎么用”转变到了“生活中有很多”;学生与小数的距离一下子就缩近了许多,学生对小数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哦!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学生了解到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了生活其实充满着数学。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辅导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非常密切,而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辅导气氛,让学生热爱学习并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高丽娟.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000(022):223,210.
[2]李广林.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才智,2015,000(007):203-203.
关键词:数学学习;培养兴趣;发散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获得成功的重要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始终是教师们一贯追求的目标。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时候,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在观察的时候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辅导学生数学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列举一些学生熟的实例,运用幻灯片、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不至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迷失方向,同时促使学生自己主动持久地观察。
二、加强直观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充分发展,形象思维占着主导地位。运用直观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轻松理解、掌握,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针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如果单纯地使用抽象的语言讲解,学生是不能真正理解的,必须运用比较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在传统的数学课外任务中,我们关注的是认知目标的达成,就是为了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而设置的数学习题为了所谓的高效,我们设置的这些习题往往又表现出太多的封闭、常规,给学生的感觉就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做数学习题成了学生在课外接触数学的唯一方式,而最终学生失去的是一份对数学的亲近感。
学生学完几课时的小数的初步知识后,我问学生:你们觉得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的多不多?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不怎么用小数!他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学生竟在学着他们认为没有多大用处的数学!于是,细细思考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数学课外实践作业:让我们一起去找生活中的小数!
作业布置的第二天一早,学生见到我就兴奋地告诉我:“我找到了许多小数!”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调查情况交流:生1(举起一本数学书):我们的数学书的封面上就有小数“定价:4.57元”(其他学生立刻拿起书看了看,并感叹道“哦,果然是!”)生2:昨晚我和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买果冻,我把果冻放到电子称上,电子称上显示出5.60,这是单价,重量是2.20千克,最后显示的是总价:12.3;最后我们付了12元3角钱;生3:我和爸爸妈妈去买水果了,每斤苹果0.8元,售货员把苹果放到电子称上后,我发现他按的单价却是1.6元。每斤苹果0.8元,他怎会按1.6元呢?售货员告诉我:电子称用的单位是千克,1千克就是2斤,所以单价要按1.6元;(我补充:你很会观察,并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斤是我国通用质量单位,千克是国际上通用单位。)生4带来了自己家的电费单、水费单、电话费单:这些单上有许多小数;生5我家喝的饮料瓶上有小数“1.5L”,我问了妈妈才知道,这表示1.5升,升是一个容积单位;生6:我的自动铅笔上有“0.7m”,表示用的鉛笔芯粗0.7毫米;生7:我家隔壁是一个小店,店门口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冰淇淋零售每支1.10元,批发每支0.95元……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得不亦乐乎。“我找到了许多小数”!我发现学生说这句话的时候充满了兴奋与激动!“我找到了许多小数”!学生对小数的认识由“不怎么用”转变到了“生活中有很多”;学生与小数的距离一下子就缩近了许多,学生对小数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哦!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学生了解到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了生活其实充满着数学。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辅导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非常密切,而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辅导气氛,让学生热爱学习并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高丽娟.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000(022):223,210.
[2]李广林.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才智,2015,000(007):2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