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实效性不高。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设计。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精心预设,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寻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割、补、拼等实践活动,去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交流将自己的观点、想法、收获告诉同学,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争辩、互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归纳出了平行四边形积的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a·h。
又如教学“统计”时,教师可设计“统计某路口1分钟通过的车辆的情况”。由于是播放录像,速度比较快,各种车辆目不暇接地从学生眼前通过,学生一时统计不下来。这正是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想到要寻求合作。这样既能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又能很好地感悟集体协作的威力。结果学生分工,有的统计摩托车,有的统计小轿车,而写字太慢的学生就画“正”字来表示车辆通过数……许多办法都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凑出来了。
此外,学生个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的学习内容,答案多样性、问题涉及面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冷静地思考、理智地分析。
总之,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精心预设,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策略
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需要其自身的主体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主体意识的最终形成又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为制约条件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凭自身的学习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借助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可以产生交互影响,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及意义,以达到主体地位的感性实现。“合作”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全程参与“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合作设计——小组活动——反馈评比——归纳点讲”。因此,无论是在哪一个教学阶段,教师都要巧妙设计,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
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组成异质小组,这样才能保证组与组之间同质平衡性和组内成员之间异质的互补性,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特点,为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提供保障。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精心预设,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寻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割、补、拼等实践活动,去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交流将自己的观点、想法、收获告诉同学,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争辩、互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归纳出了平行四边形积的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a·h。
又如教学“统计”时,教师可设计“统计某路口1分钟通过的车辆的情况”。由于是播放录像,速度比较快,各种车辆目不暇接地从学生眼前通过,学生一时统计不下来。这正是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想到要寻求合作。这样既能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又能很好地感悟集体协作的威力。结果学生分工,有的统计摩托车,有的统计小轿车,而写字太慢的学生就画“正”字来表示车辆通过数……许多办法都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凑出来了。
此外,学生个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的学习内容,答案多样性、问题涉及面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冷静地思考、理智地分析。
总之,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精心预设,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策略
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需要其自身的主体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主体意识的最终形成又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为制约条件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凭自身的学习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借助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可以产生交互影响,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及意义,以达到主体地位的感性实现。“合作”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全程参与“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合作设计——小组活动——反馈评比——归纳点讲”。因此,无论是在哪一个教学阶段,教师都要巧妙设计,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
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组成异质小组,这样才能保证组与组之间同质平衡性和组内成员之间异质的互补性,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特点,为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