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对小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当中最活泼最具有想象力的成长阶段,对于任何事情都有着足够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此类心性,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娱乐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活泼天性,营造一种生活化和娱乐化的学习氛围。本文针对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及生活化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生活化;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285-01
引言
小学生天性好动,体育课是他们十分向往的课程,而现有体育课堂教学死板、枯燥,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厌学。趣味化与生活化教学法注重寓教于乐,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因此,将趣味化与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体育教育中已成必然。
1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行趣味化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背景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全面发展,为孩子报艺术课培训班、文化课辅导班等,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在面对各种培训班及辅导班的压力时,往往会觉得不堪重负,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大多数小学生还是会老老实实的学习,把时间基本上都花费在了书本上,但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若长时间处于这样按部就班的紧张状态,必定会感到枯燥乏味、力不从心,再加上小学生天性爱玩,这种做法只能扼杀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得不偿失。体育教学能让小学生暂时忘却学习的烦恼,缓解身心压力,在趣味化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之下,他们不仅能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放松心情,同时也能了解体育对于日常生活的实际意义。
1.2 有利于小学生提升文化课的学习效率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了体育课程的教学,绝大部分家长和教师都认为文化课比体育课重要得多,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积累科学文化知识,这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代表体育课程就不重要,事实上,文化课和体育课是息息相关的,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若长时期处于文化课的学习中,必定会感到身心疲?小學体育更注重体育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教学,意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与生活方式,从而为今后的健康与体育学习打下基础。综合性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征,让体育教学辐射到更多领域,以此提高课程应用价值。在体育学习中,通过积累认知,结合课程要求,改善运动方式与生活形式,提高教学成果。如:在体育与健康前滚翻学习中,该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将运动技能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然后领会滚翻要领,以达到提高反映速度、协调度与平衡性的目的。假设同学在骑车时摔倒,该如何是好?然后再将翻滚引入生活。当学生思考时,将课程内容带入,请同学在垫子上模拟,然后得到解决方法。这种方式充分运用了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动活泼等特点,让学生主动将思维放到生活中。学生在探索自救自护时,更多的是侧滚翻与前滚翻,此时老师可以直接放入重点,为学生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2.2 认真落实教学安排
小學作为事物认知、接受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学生通过接触世界,形成良好的个性,如:兴趣、喜好等。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包含整体落实教学安排,也就是在教学设计中,综合学生特长、身体与兴趣,进行求同存异,以差异的视角对体育教学进行综合设计,这样才能在既定的范围完成学习。如:对于五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有排球、篮球、兵兵球等单元教学,此时老师可以结合课程进行调整。切入课程前,先将学生分成兵兵球、篮球、排球组与待定组。前面三组结合个人爱好进行,待定组通过体验观察,找出容易上手的运动,并且加入该组。一次性将多项课程引入期间,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增强课程整合,也就是在短时间内进行长战线教学。另外,在期末考试中,对球类考核比例进行调整,重点始终在所选项目中。
2.3 创新教学形式
除了综合性与基础性以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要求注重健身性与实践性。实践性要求注重课堂参与力度,让学生发挥主体功能;健身性要求注重运动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课程散漫与过度带来的浪费,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针对以上特征,小学体育老师必须及时改变教学形式,整合小学生喜好、知识接收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力度,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达成。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情境与儿歌编排,并不是互相割裂的策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全面提高教学趣味性与生活性,通过帮助学生刺激感官,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立定跳远课中,两只脚同时起跳是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关键部分,跃起之后平稳落地是必须掌握的部分。
对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等特点,老师必须对教学进行指导与训练。小学生一直是充满童真的群体,可以利用拍皮球的游戏,由老师扮演卡通人,学生模仿排球,然后再结合儿歌进行跳跃。在跳一跳、拍一拍中,帮助学生激发模仿兴趣,这样学生就能认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另外,还可以设计出大灰狼在小兔家门口睡觉,带领学生思考怎样跳跃不引起大灰狼的注意,或者分组讨论,由老师扮演大灰狼,师生共同参与,这样不仅能增加情感交流,也是提高学习进度的体现。为了促进活动发展,还可以在活动中设计陷阱,让垫子假装陷阱,促进师生交流,看谁跳得更好、更远。
3 总结
趣味化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对小学体育教学来说是必要的,体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都离不开体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小学生体验到体育教学的乐趣,也不能将体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相反,在进行趣味化和生活化的体育教学之后,小学生对体育的热情逐渐提升,实践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
参考文献
[1] 董霞.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5):47-48.
[2] 赵洪波.小学田径类教学内容优化策略研究——兼谈少儿趣味田径开展的可行性[J].运动,2016(5):57-59.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生活化;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285-01
引言
小学生天性好动,体育课是他们十分向往的课程,而现有体育课堂教学死板、枯燥,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厌学。趣味化与生活化教学法注重寓教于乐,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因此,将趣味化与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体育教育中已成必然。
1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行趣味化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背景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全面发展,为孩子报艺术课培训班、文化课辅导班等,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在面对各种培训班及辅导班的压力时,往往会觉得不堪重负,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大多数小学生还是会老老实实的学习,把时间基本上都花费在了书本上,但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若长时间处于这样按部就班的紧张状态,必定会感到枯燥乏味、力不从心,再加上小学生天性爱玩,这种做法只能扼杀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得不偿失。体育教学能让小学生暂时忘却学习的烦恼,缓解身心压力,在趣味化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之下,他们不仅能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放松心情,同时也能了解体育对于日常生活的实际意义。
1.2 有利于小学生提升文化课的学习效率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了体育课程的教学,绝大部分家长和教师都认为文化课比体育课重要得多,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积累科学文化知识,这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代表体育课程就不重要,事实上,文化课和体育课是息息相关的,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若长时期处于文化课的学习中,必定会感到身心疲?小學体育更注重体育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教学,意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与生活方式,从而为今后的健康与体育学习打下基础。综合性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征,让体育教学辐射到更多领域,以此提高课程应用价值。在体育学习中,通过积累认知,结合课程要求,改善运动方式与生活形式,提高教学成果。如:在体育与健康前滚翻学习中,该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将运动技能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然后领会滚翻要领,以达到提高反映速度、协调度与平衡性的目的。假设同学在骑车时摔倒,该如何是好?然后再将翻滚引入生活。当学生思考时,将课程内容带入,请同学在垫子上模拟,然后得到解决方法。这种方式充分运用了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动活泼等特点,让学生主动将思维放到生活中。学生在探索自救自护时,更多的是侧滚翻与前滚翻,此时老师可以直接放入重点,为学生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2.2 认真落实教学安排
小學作为事物认知、接受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学生通过接触世界,形成良好的个性,如:兴趣、喜好等。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包含整体落实教学安排,也就是在教学设计中,综合学生特长、身体与兴趣,进行求同存异,以差异的视角对体育教学进行综合设计,这样才能在既定的范围完成学习。如:对于五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有排球、篮球、兵兵球等单元教学,此时老师可以结合课程进行调整。切入课程前,先将学生分成兵兵球、篮球、排球组与待定组。前面三组结合个人爱好进行,待定组通过体验观察,找出容易上手的运动,并且加入该组。一次性将多项课程引入期间,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增强课程整合,也就是在短时间内进行长战线教学。另外,在期末考试中,对球类考核比例进行调整,重点始终在所选项目中。
2.3 创新教学形式
除了综合性与基础性以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要求注重健身性与实践性。实践性要求注重课堂参与力度,让学生发挥主体功能;健身性要求注重运动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课程散漫与过度带来的浪费,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针对以上特征,小学体育老师必须及时改变教学形式,整合小学生喜好、知识接收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力度,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达成。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情境与儿歌编排,并不是互相割裂的策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全面提高教学趣味性与生活性,通过帮助学生刺激感官,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立定跳远课中,两只脚同时起跳是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关键部分,跃起之后平稳落地是必须掌握的部分。
对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等特点,老师必须对教学进行指导与训练。小学生一直是充满童真的群体,可以利用拍皮球的游戏,由老师扮演卡通人,学生模仿排球,然后再结合儿歌进行跳跃。在跳一跳、拍一拍中,帮助学生激发模仿兴趣,这样学生就能认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另外,还可以设计出大灰狼在小兔家门口睡觉,带领学生思考怎样跳跃不引起大灰狼的注意,或者分组讨论,由老师扮演大灰狼,师生共同参与,这样不仅能增加情感交流,也是提高学习进度的体现。为了促进活动发展,还可以在活动中设计陷阱,让垫子假装陷阱,促进师生交流,看谁跳得更好、更远。
3 总结
趣味化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对小学体育教学来说是必要的,体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都离不开体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小学生体验到体育教学的乐趣,也不能将体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相反,在进行趣味化和生活化的体育教学之后,小学生对体育的热情逐渐提升,实践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
参考文献
[1] 董霞.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5):47-48.
[2] 赵洪波.小学田径类教学内容优化策略研究——兼谈少儿趣味田径开展的可行性[J].运动,2016(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