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应用知识、体验生活、积累经验、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主动性、开放性、层次性为特征,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学习领域,这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结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特色,因些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创造设计有数学研究从值的实践活动。
一、操作型实践活动
霍姆林斯基曾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工具的镜子”。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某一教学片段应用较为普遍。比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又如在“认识物体”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的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形、正方体、球体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
二、模拟型实践活动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再如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方案、铺地砖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孩子们边画边想,这样不但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养了数学善感。模拟性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一二个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三、校园实践活动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
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可以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比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四、校外实践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和课题型实践活动等几种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活动。在学习“利率”之前,让学生做以下几项实践活动:查看银行的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化钱存入银行或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请教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存款单和利息清单上的的有关内容,了解利率的相关知识。这就是调查型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大大超越了数学课堂范围,它既需要学生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及实践交往、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
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造设计出有数学研究价值的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放开教师“呵护备至”的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连接实践活动的通道,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创造者吧。
(作者简介:苏小琴(1972-),女,小学一级教师,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板桥小学,现从事小学教学。)
一、操作型实践活动
霍姆林斯基曾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工具的镜子”。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某一教学片段应用较为普遍。比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又如在“认识物体”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的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形、正方体、球体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
二、模拟型实践活动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再如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方案、铺地砖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孩子们边画边想,这样不但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养了数学善感。模拟性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一二个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三、校园实践活动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
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可以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比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四、校外实践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和课题型实践活动等几种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活动。在学习“利率”之前,让学生做以下几项实践活动:查看银行的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化钱存入银行或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请教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存款单和利息清单上的的有关内容,了解利率的相关知识。这就是调查型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大大超越了数学课堂范围,它既需要学生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及实践交往、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
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造设计出有数学研究价值的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放开教师“呵护备至”的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连接实践活动的通道,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创造者吧。
(作者简介:苏小琴(1972-),女,小学一级教师,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板桥小学,现从事小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