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P51的内容,是一节动手操作类的综合实践课。如何让一年级的孩子积极投入到动手操作活动中,既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这两个片段教学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诠释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片段一】教师引领,初步感知
1.师:刚才有同学提出要研究两个圆片,老师也赞同,我们要探究一个问题,可以采用由易到难的方法。(板书:易→难)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摆一摆吧!
哪位同学上台试试?
第一个学生上台将磁力扣摆入数位表后,教师示范记录的方法。如:在十位上摆了2个圆片,老师就在记录单的十位上画两个圆,写出组成的数是20。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生上台摆磁力扣,另请一个同学将摆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生摆出:20,,11,2。
教师:观察一下这三个数的顺序,你有什么发现?
生:组成的数越来越小。
师:对的,当十位上的圆片移动到个位,这个数就会变小,当个位上的圆移动到十位,这个数就会变大。
【片段二】合作体验,感知有序性
(一)用3个圆片摆数,学会有序
1.学生试摆。
师:刚刚我们用两个圆片变出了3个数,那现在我们该研究几个圆片了?
齐:3个圆片。
小组合作探究:3个圆片能摆出( )个数?
要求:同桌合作,一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另一个同学将摆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展示汇报。
2.交流摆法。
生1:我是这样摆的,将3个圆片全部放在十位,组成30;再将1个圆片放在十位,2个圆片放在个位,组成12。
师:同学讲,我们要——(齐:认真听),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刚刚这组同学用3个圆片只变出了两个数,有没有变出更多的数的同学?
生2:我是这样摆的,把3个圆片全部放在十位,组成30;再把1个圆片放在十位,2个圆片放在个位,组成12;然后把3个圆片全部放在个位,组成3;最后把2个圆片放在十位,1个圆片放在个位,组成21。一共组成了4个数。
师: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摆法吗?
生3:我是这样摆的,先把3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组成的数是30;再从十位上挪一个圆片到个位,组成了21;接着再从十位上挪一个圆片到个位,组成了12;最后把十位上剩下的一个圆片挪到个位上,变成了3。
师:你们听清楚了吗?他用了一个非常好的字——(生:挪!)对!说的很有条理,你真是一个思维逻辑清晰的孩子!
3.学生感知有序排列的优势。
对比投影生2、生3的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种不同的摆法,有什么区别?
生1:右边摆的更整齐。
生2:右边是按一定顺序摆的。
师:那同学们更喜欢哪种摆法呢?
生:按顺序摆。
师:为什么?
生1:按顺序摆不会重复。
生2:按顺序摆就不会漏掉。
师:说的太棒了!这样按顺序来摆既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所以我们在摆数的时候一定要有序地摆。(板书:有序)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摆,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摆呢?(齐:从小到大)
生:先把3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组成3;再从个位上挪一个圆片到十位,组成12;接着再从个位上挪一个圆片到十位,组成了21;最后把个位上剩下的一个圆片挪到十位上,组成30。
师:说的真溜,不动手摆也能迅速地说出操作方法,老师佩服你的抽象思维能力!
师小结:我们可以把3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依次向个位移动,组成的数越来越小;也可以把3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依次向十位移动,组成的数越来越大。
(二)用多个圆片摆数,培养抽象能力
师:刚才我们已经有序地用3个圆片变出了4个数。那么现在你想研究几个圆的问题呢?
生答:4个,5个,6个等。
师:(PPT出示要求)下面请同学们看到数位表,自己选择圆片数,想象着把圆片摆进表中,能组成哪些数?在学习单上记录下来。
学生写数。
师:谁来读一读你写出的数。
生1:我用4个圆片组成了41、32、23、14。
有学生举手:她写的不对,漏了两个数!
师:那请你帮帮她,漏了哪两个数?
生:她没有把所有的圆片全部摆在十位,组成50;也没有把所有的圆片摆在个位,组成5。
师:说得真好!还有同学用更多的圆片组数吗?
生3:我用7个圆片组成了8个数:70、61、52、43、34、25、16、7。
学生表述,教师记录。
【片段三】深入探索,逐步提升
师:刚才我们用圆片摆数,请你用你善于观察的小眼睛看一看。
师:你发现有什么小秘密吗?
生1: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
【课后评析】
这节课主要以操作活动来贯穿教学的主要过程,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效果,再借助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1.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学习。
教师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材料(数位表和圆片)、为学生的全体参与提供了条件。活动的形式先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动笔记录、动手写数,然后是展示交流、给每个学生提供了思考与操作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均能参与其中,并获得成就感,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發学生参与的热情。
2.开放问题,让孩子在交流质疑中思考。
梳理一下本节课教师设计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特点,问题的针对性、层次性、整体性都很强,许多问题又具有开放性。每一个问题都有着明确的指向,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所有的问题都能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并为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面对开放性问题,部分一年级学生不一定能答完整, 但这节课利用小组讨论,交流辨析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呈现了生本课堂的特点。
3. 匠心设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精心设计活动,从用1个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2个数的活动开始一直到自己选择圆片来摆数,学生经历了随意摆并写数、一边摆一边记录并写数、有顺序地边摆边记录并写数几个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有序的思考方法以及由易到难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到最后的不用摆写出所有数,借助活动联系问题诱发学生产生“摆出的数的个数比用的圆片数多1”的直觉,并通过整体观察、类推的方式进行合情推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整个环节中受到重视,推理能力,逻辑思维得以提升。
总之,在低年级安排这样的动手实践课,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要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片段一】教师引领,初步感知
1.师:刚才有同学提出要研究两个圆片,老师也赞同,我们要探究一个问题,可以采用由易到难的方法。(板书:易→难)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摆一摆吧!
哪位同学上台试试?
第一个学生上台将磁力扣摆入数位表后,教师示范记录的方法。如:在十位上摆了2个圆片,老师就在记录单的十位上画两个圆,写出组成的数是20。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生上台摆磁力扣,另请一个同学将摆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生摆出:20,,11,2。
教师:观察一下这三个数的顺序,你有什么发现?
生:组成的数越来越小。
师:对的,当十位上的圆片移动到个位,这个数就会变小,当个位上的圆移动到十位,这个数就会变大。
【片段二】合作体验,感知有序性
(一)用3个圆片摆数,学会有序
1.学生试摆。
师:刚刚我们用两个圆片变出了3个数,那现在我们该研究几个圆片了?
齐:3个圆片。
小组合作探究:3个圆片能摆出( )个数?
要求:同桌合作,一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另一个同学将摆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展示汇报。
2.交流摆法。
生1:我是这样摆的,将3个圆片全部放在十位,组成30;再将1个圆片放在十位,2个圆片放在个位,组成12。
师:同学讲,我们要——(齐:认真听),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刚刚这组同学用3个圆片只变出了两个数,有没有变出更多的数的同学?
生2:我是这样摆的,把3个圆片全部放在十位,组成30;再把1个圆片放在十位,2个圆片放在个位,组成12;然后把3个圆片全部放在个位,组成3;最后把2个圆片放在十位,1个圆片放在个位,组成21。一共组成了4个数。
师: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摆法吗?
生3:我是这样摆的,先把3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组成的数是30;再从十位上挪一个圆片到个位,组成了21;接着再从十位上挪一个圆片到个位,组成了12;最后把十位上剩下的一个圆片挪到个位上,变成了3。
师:你们听清楚了吗?他用了一个非常好的字——(生:挪!)对!说的很有条理,你真是一个思维逻辑清晰的孩子!
3.学生感知有序排列的优势。
对比投影生2、生3的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种不同的摆法,有什么区别?
生1:右边摆的更整齐。
生2:右边是按一定顺序摆的。
师:那同学们更喜欢哪种摆法呢?
生:按顺序摆。
师:为什么?
生1:按顺序摆不会重复。
生2:按顺序摆就不会漏掉。
师:说的太棒了!这样按顺序来摆既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所以我们在摆数的时候一定要有序地摆。(板书:有序)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摆,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摆呢?(齐:从小到大)
生:先把3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组成3;再从个位上挪一个圆片到十位,组成12;接着再从个位上挪一个圆片到十位,组成了21;最后把个位上剩下的一个圆片挪到十位上,组成30。
师:说的真溜,不动手摆也能迅速地说出操作方法,老师佩服你的抽象思维能力!
师小结:我们可以把3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依次向个位移动,组成的数越来越小;也可以把3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依次向十位移动,组成的数越来越大。
(二)用多个圆片摆数,培养抽象能力
师:刚才我们已经有序地用3个圆片变出了4个数。那么现在你想研究几个圆的问题呢?
生答:4个,5个,6个等。
师:(PPT出示要求)下面请同学们看到数位表,自己选择圆片数,想象着把圆片摆进表中,能组成哪些数?在学习单上记录下来。
学生写数。
师:谁来读一读你写出的数。
生1:我用4个圆片组成了41、32、23、14。
有学生举手:她写的不对,漏了两个数!
师:那请你帮帮她,漏了哪两个数?
生:她没有把所有的圆片全部摆在十位,组成50;也没有把所有的圆片摆在个位,组成5。
师:说得真好!还有同学用更多的圆片组数吗?
生3:我用7个圆片组成了8个数:70、61、52、43、34、25、16、7。
学生表述,教师记录。
【片段三】深入探索,逐步提升
师:刚才我们用圆片摆数,请你用你善于观察的小眼睛看一看。
师:你发现有什么小秘密吗?
生1: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
【课后评析】
这节课主要以操作活动来贯穿教学的主要过程,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效果,再借助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1.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学习。
教师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材料(数位表和圆片)、为学生的全体参与提供了条件。活动的形式先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动笔记录、动手写数,然后是展示交流、给每个学生提供了思考与操作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均能参与其中,并获得成就感,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發学生参与的热情。
2.开放问题,让孩子在交流质疑中思考。
梳理一下本节课教师设计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特点,问题的针对性、层次性、整体性都很强,许多问题又具有开放性。每一个问题都有着明确的指向,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所有的问题都能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并为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面对开放性问题,部分一年级学生不一定能答完整, 但这节课利用小组讨论,交流辨析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呈现了生本课堂的特点。
3. 匠心设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精心设计活动,从用1个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2个数的活动开始一直到自己选择圆片来摆数,学生经历了随意摆并写数、一边摆一边记录并写数、有顺序地边摆边记录并写数几个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有序的思考方法以及由易到难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到最后的不用摆写出所有数,借助活动联系问题诱发学生产生“摆出的数的个数比用的圆片数多1”的直觉,并通过整体观察、类推的方式进行合情推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整个环节中受到重视,推理能力,逻辑思维得以提升。
总之,在低年级安排这样的动手实践课,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要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