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哲人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兴趣是人们的向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对于小学生,他们的主要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思维,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巧妙设计导语,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设计中设计成功的导语,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语言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课堂的进行打好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明明的妈妈已42岁了,但只过了10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要想弄清为什么,就得学好“年、月、日”这节课。同学们听了这番话,一个个瞪大双眼,都想弄个明白。于是好奇的火花被引发了,这样既水到渠成地导入了新课,又实现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好的学习状态又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素质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有效学习。
1.创设故事情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置于故事情节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的意思,我运用故事激趣法向学生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说到这里,我停了下来,让学生把故事内容反复地说,学生觉得很奇怪,反复说这些干什么呢?老和尚到底想对小和尚说什么呢?等学生理解了“反复出现”的概念后,我再稍微引导,学生就很容易的理解了“循环”的概念。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也好。
2.创设竞争情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表,我把全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固定的“小对子”,经常进行“一对一”竞赛评比,今天抽这几对,明天抽那几对,让他们到讲台前面进行口算或乘法口诀练习,要求二人间对答如流,像舞台上对台词那样熟练、迅速、流畅,使大部分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准确、脱口而出的程度。此外,我还经常用“接力比赛”、“开火车”、“分组竞赛”等方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3.創设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让学生通过购物亲身体会,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创设多元化情景
数学学科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单凭粉笔加黑板,学生是很难
接受的。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乏味变有趣,使抽象变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感觉轻松愉快,巩固率也提高了。比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难点,课件上出现两个大小一样的角,运用动画重合两个角,学生发现两个角的大小是一样的。然后把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延长,问:现在两个角的大小一样吗?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优化课堂练习,增强兴趣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练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还能诱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激发学习兴趣。在练习指导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改变。让学生感到问题的新鲜,由好奇心到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发展到探索、解惑的欲望。如指导学生把“1+3+5+7+9+11+13美化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学生觉得有趣易学。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
一、巧妙设计导语,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设计中设计成功的导语,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语言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课堂的进行打好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明明的妈妈已42岁了,但只过了10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要想弄清为什么,就得学好“年、月、日”这节课。同学们听了这番话,一个个瞪大双眼,都想弄个明白。于是好奇的火花被引发了,这样既水到渠成地导入了新课,又实现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好的学习状态又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素质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有效学习。
1.创设故事情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置于故事情节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的意思,我运用故事激趣法向学生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说到这里,我停了下来,让学生把故事内容反复地说,学生觉得很奇怪,反复说这些干什么呢?老和尚到底想对小和尚说什么呢?等学生理解了“反复出现”的概念后,我再稍微引导,学生就很容易的理解了“循环”的概念。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也好。
2.创设竞争情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表,我把全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固定的“小对子”,经常进行“一对一”竞赛评比,今天抽这几对,明天抽那几对,让他们到讲台前面进行口算或乘法口诀练习,要求二人间对答如流,像舞台上对台词那样熟练、迅速、流畅,使大部分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准确、脱口而出的程度。此外,我还经常用“接力比赛”、“开火车”、“分组竞赛”等方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3.創设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让学生通过购物亲身体会,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创设多元化情景
数学学科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单凭粉笔加黑板,学生是很难
接受的。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乏味变有趣,使抽象变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感觉轻松愉快,巩固率也提高了。比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难点,课件上出现两个大小一样的角,运用动画重合两个角,学生发现两个角的大小是一样的。然后把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延长,问:现在两个角的大小一样吗?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优化课堂练习,增强兴趣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练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还能诱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激发学习兴趣。在练习指导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改变。让学生感到问题的新鲜,由好奇心到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发展到探索、解惑的欲望。如指导学生把“1+3+5+7+9+11+13美化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学生觉得有趣易学。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