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开展与实施,我们自2010年6月始在儿科就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现已一年,针对在临床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临床路径的修改或补充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在此希望大家共同对下一步的实施开展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临床路径 小儿支原体肺炎 修改或补充建议
中图分类号:R72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234-02
临床路径管理是卫生部下发的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1],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树立行业新风,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医疗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有利于医患关系公开透明,亦可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和降低临床费用,减轻患者负担,保障医疗安全,创建人民满意的公立医院。我院儿科自2010年6月开始实施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并对任务目标的选择与落实、分阶段步骤实施、工作总结与评估,以及对临床路径修改或补充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大家共同对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实施展开深入广泛的研究与探讨。
1 任务目标的选择与落实
1.1为何选择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作为主要任务目标。
在卫生部制定的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中,儿科专业目前共有4个病种的临床路径[2]。根据我院儿科住院病人中支原体肺炎患儿住院率相对比其他病种临床路径的病人比例高,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的实际情况,而首选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作为主要任务目标,对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以及今后的广泛运用、准确把握、规范执行有着深刻的意义,对下一步开展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与实施也有着样板作用。
1.2任务目标的落实。
为了更好地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医院专门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小组的基础上,儿科也专门成立了以科主任,护士长为主,全科医护人员参加的具体工作小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发病过程、临床表现、检查与化验、诊断与治疗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并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的内容要求相结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与执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2 分阶段实施步骤
2.1启动阶段
在科室成立了具体工作小组后,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医院临床路径工作领导小组的任务目标要求深入地开展临床路径的管理要求及主要任务目标的学习与培训,为下一步的组织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建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及临床路径管理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全科医护人员参与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过程。
2.2组织实施阶段
以上工作就绪后,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小儿支原体肺炎表单内容与要求具体开展工作,对住院患儿中符合要求的病人自入院开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全科医护人员认真按照临床路径表单的内容逐项与临床实际治疗方案中的项目内容详细对照后如实填写表单。临床路径表单一式二份,一份随病历存病案中,一份留科内每月汇总上报院医务科,再由医务科逐级上报。
3 工作总结评估及对临床路径的修改与补充意见
3.1通过半年多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的具体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将这一时段的工作情况及时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在开始实施阶段肯定会存在有工作不完善之处,总结的目的是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查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不断创新,为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积累宝贵的经验。一年多来其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病人48例,平均住院日9.2天,平均每床总住院费用4200元,全部治愈出院未出现变异。我们对临床路径的实施给予肯定的意见,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医疗管理,规范临床医疗及护理执业,控制和降低临床费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着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应该在今后不断的实施开展中,逐步完善,进而使其成为一种常规的医疗管理制度。
3.2对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的修改与补充意见:有以下建议:(1)对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中诊断依据发病年龄5~18岁建议扩大为3~18岁,因为在儿科实际住院患儿中5岁以下,3岁以上支原体肺炎患儿很常见。(2)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中抗生素栏建议再分类,如:大环内酯类、头孢类等。因为住院第一天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结果未出时,可能有选择其他抗生素现象或合并有细菌感染而联合用药。(3)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中建议增加每日护理、医疗、检查综合费用栏,以及增加患儿治疗医院的等级类别,为今后临床路径管理中医疗费用的调控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4 总结
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开展是全体医护人员都要参与其中的一项医疗管理与具体一种疾病的临床治疗、综合治疗费用相结合的具有全新意义的质量管理模式,广大医护人员必须要深刻理解临床路径管理的精髓,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的运用临床路径开展诊疗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临床路径管理需要在全社会广大医护人员深入广泛开展实施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种医疗管理与临床治疗有机结合的对任何一种疾病的医疗管理常规,这种常规要具备有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准确把握、规范执行;临床路径在开展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必须要有领导的监管与监督,定期考核与检查具体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与评估,必要时引入奖惩制度,才能广泛、深入、持久的发展下去;我们期望将来开展制定更多的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临床路径管理,以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药费用,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韩旭,辛德莉,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5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12(04):678~679
[2] 刘禧杰,辛德莉,等.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10(22)1987~1988
[3] 辛德莉,史大伟.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检测方法及控制策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1(10):786~787
关键词:临床路径 小儿支原体肺炎 修改或补充建议
中图分类号:R72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234-02
临床路径管理是卫生部下发的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1],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树立行业新风,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医疗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有利于医患关系公开透明,亦可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和降低临床费用,减轻患者负担,保障医疗安全,创建人民满意的公立医院。我院儿科自2010年6月开始实施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并对任务目标的选择与落实、分阶段步骤实施、工作总结与评估,以及对临床路径修改或补充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大家共同对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实施展开深入广泛的研究与探讨。
1 任务目标的选择与落实
1.1为何选择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作为主要任务目标。
在卫生部制定的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中,儿科专业目前共有4个病种的临床路径[2]。根据我院儿科住院病人中支原体肺炎患儿住院率相对比其他病种临床路径的病人比例高,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的实际情况,而首选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作为主要任务目标,对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以及今后的广泛运用、准确把握、规范执行有着深刻的意义,对下一步开展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与实施也有着样板作用。
1.2任务目标的落实。
为了更好地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医院专门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小组的基础上,儿科也专门成立了以科主任,护士长为主,全科医护人员参加的具体工作小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发病过程、临床表现、检查与化验、诊断与治疗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并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的内容要求相结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与执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2 分阶段实施步骤
2.1启动阶段
在科室成立了具体工作小组后,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医院临床路径工作领导小组的任务目标要求深入地开展临床路径的管理要求及主要任务目标的学习与培训,为下一步的组织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建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及临床路径管理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全科医护人员参与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过程。
2.2组织实施阶段
以上工作就绪后,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小儿支原体肺炎表单内容与要求具体开展工作,对住院患儿中符合要求的病人自入院开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全科医护人员认真按照临床路径表单的内容逐项与临床实际治疗方案中的项目内容详细对照后如实填写表单。临床路径表单一式二份,一份随病历存病案中,一份留科内每月汇总上报院医务科,再由医务科逐级上报。
3 工作总结评估及对临床路径的修改与补充意见
3.1通过半年多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的具体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将这一时段的工作情况及时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在开始实施阶段肯定会存在有工作不完善之处,总结的目的是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查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不断创新,为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积累宝贵的经验。一年多来其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病人48例,平均住院日9.2天,平均每床总住院费用4200元,全部治愈出院未出现变异。我们对临床路径的实施给予肯定的意见,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医疗管理,规范临床医疗及护理执业,控制和降低临床费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着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应该在今后不断的实施开展中,逐步完善,进而使其成为一种常规的医疗管理制度。
3.2对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的修改与补充意见:有以下建议:(1)对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中诊断依据发病年龄5~18岁建议扩大为3~18岁,因为在儿科实际住院患儿中5岁以下,3岁以上支原体肺炎患儿很常见。(2)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中抗生素栏建议再分类,如:大环内酯类、头孢类等。因为住院第一天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结果未出时,可能有选择其他抗生素现象或合并有细菌感染而联合用药。(3)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中建议增加每日护理、医疗、检查综合费用栏,以及增加患儿治疗医院的等级类别,为今后临床路径管理中医疗费用的调控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4 总结
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开展是全体医护人员都要参与其中的一项医疗管理与具体一种疾病的临床治疗、综合治疗费用相结合的具有全新意义的质量管理模式,广大医护人员必须要深刻理解临床路径管理的精髓,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的运用临床路径开展诊疗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临床路径管理需要在全社会广大医护人员深入广泛开展实施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种医疗管理与临床治疗有机结合的对任何一种疾病的医疗管理常规,这种常规要具备有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准确把握、规范执行;临床路径在开展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必须要有领导的监管与监督,定期考核与检查具体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与评估,必要时引入奖惩制度,才能广泛、深入、持久的发展下去;我们期望将来开展制定更多的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临床路径管理,以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药费用,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韩旭,辛德莉,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5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12(04):678~679
[2] 刘禧杰,辛德莉,等.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10(22)1987~1988
[3] 辛德莉,史大伟.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检测方法及控制策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1(10):78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