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苏轼、朱熹等人的影响下,陶渊明对朝鲜诗坛的影响逐渐扩大,很多朝鲜诗人都在创作和生活选择上对陶渊明的隐逸之性进行效仿,并创作了大量的崇陶诗歌。而其中一部分崇陶诗被历代画家解读,并以不同风格表现在画作上。而这些朝鲜题画诗中的酒意象与陶渊明诗歌中的酒意象所反应的哲学思想近乎相同,但是在心性超脱的境界中崇陶题画诗又逊色于陶诗之风。通过对朝鲜题画诗中的“酒”意象与陶渊明诗歌中的“酒”意象比较,有助于对朝鲜诗歌与中国诗歌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更好的对诗歌进行理解分析。
[关键词]朝鲜题画诗 陶渊明 酒意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0-0017-02
何为题画诗,传统的题画诗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画先成,文人为画而题诗。另一种是,诗已作,画家因文化情感等因素为诗歌所绘。其中也有诗人自书自画,这种集画家和文人于一身的在古代亦十分多见。题画诗使诗、书、画三者之间的美交辉呼应,增强了作品的美感体现,题画诗在古代中国和朝鲜都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艺术形式。而在中国魏晋以及朝鲜李朝时期,都处于社会动荡时期,文人都处于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感之中。正是此时期的隐居诗歌数量越来越多,隐居诗歌多以山水风光寄托情愫,正是因此而促发了题画诗的大量产生。在这一时期朝鲜与中国古代的题画诗中,酒意象则多次出现,而三种意象之中,又存在内在关联性与审美依托性。
一、儒、道思想影响下的酒意象
李朝时期的朝鲜以儒教治国,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朝鲜在这样的前提下为题画诗中的“酒”意象提供了儒、道二家的哲学基础。而陶渊明自小受家庭熏陶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亦有“猛志逸四海,赛翻思远霭”之志。加之晋代门阀制度严重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争权夺利十分激烈,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入世与隐居之间徘徊,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歌,而“酒”意象更是频繁出现,陶渊明的“酒”意象蕴含着儒家“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思想以及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
1、朝鲜题画诗中“酒”意象的儒道思想
如在《太白醉归图》【三韩诗龟鉴】(卷五,洪侃)中:
“天子呼来不上船,醉吟风月几千篇,三山鹤驭寻常事,故跨青驴作地仙(为一图),三月杨花满杏香,金龟换酒酒盈觞,四明狂客真相义,物我俱忘醉一场(为二图)荡荡乾坤是我家,醉宜即止醉归何,记他今夜醒时节,黄鹤楼前月似波”1
在此诗中,“酒”意象富有张力,在外延含义之外富含哲学内涵,“醉”、“酒”、“觞”三处表现饮酒的行为,在首句“天子呼来不上船”作为开场,烘托了文人对酒的迷恋,既是天子呼唤也并不所动,既是如此迷恋的状态,而在后句中的“醉宜即止醉归何”,一个“宜”字体现了饮酒的节制与微醺的舒适度,一个“止”字则是道出了自律的意味,即便是在天子来呼都不弃酒的好酒程度上,也会在醉宜时停止,正显现出了儒家孔子思想的“唯酒无量,不及乱”。诗中在由酒及醉之后的“物我俱忘”,因“酒”这一媒介是身到达“醉”,而使心达到“物我俱忘”,这种超脱本我的境界正是体现了“法天贵真”的道家思想。以及“荡荡乾坤是我家”浩荡的自然皆为家的壮阔大气,皆提箱了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以及“醉来倒葛巾……”(疑阉集 渊明饮酒图 裴尚益)、“作我良辰,醉倒花前……”(沧浪集 渊明帖 )“残醉自懵懵……”(秋江集 梨花醉归图)此题画诗句也体现出了倡导饮酒自律的儒家思想。
在《月轩集》(卷三,浣花醉归图,郑寿岗)中:
“万里孤臣[缺]剑村,百花潭水抱荒园,田翁溪友竞邀饮,稚子老妻相侯门,落日蹇驴方倒驮,回头故国正销魂,一生忠愤太生瘦,醉面依然带泪痕”2
此诗多次出现“孤”、“荒”、“蹇”、“泪”等字眼,此几处以直给的方式勾勒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整首诗通读而下便是一幅荒凉悲愤之境,首先第一句中的“万里”与“孤”的对比,“百花”与“荒”对比,更突出了荒凉孤寂的气氛。此种大环境的悲凉孤寂是在为后来“饮酒”做引,可见在如此的苦闷悲凉的情绪中作者希望可以通过用“酒”来达到解脱,超然物外,寄情与此间田乡。“田翁溪友竞邀饮”邀请了田间乡友一起饮酒,而饮酒之后则是骑着跛脚的驴归家。虽然是在酒醉之后但也没能超脱物外,仍是报国无门的忠愤,醉时仍泣泪满面。而造成这种酒意象无法超然的悲愁现象,正是说明了诗人受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影响,在报国无门之时心中苦闷,“酒”也不能将其解脱。而再看诗中场景便是田间农园,说明报国无门的诗人已经归隐田园,这种归隐选择也正体现了儒家“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思想。而在“病眼感时空洒泪,悲容忧国谩含愁”(秋江集 卷三 梨花醉归图)也同样体现着儒家的入世思想。
二、酒意象“酒-醉-真”的逐步升华之境
朝鲜题画诗中,“酒”意象的出现基本都伴随着“醉”的字眼再到“真”的境界,这样一个链条似的连接。如“金龟换酒酒盈觞,四明狂客真相义,物我俱忘醉一场”此句明显的由“酒”及“醉”,而其中的“醉”是“物我俱忘”的醉。這正是体现了“酒-醉-真”的逐步升华境界。再如“孤坐怅望,白衣何来,有酒盈盎,一酌陶然,作我良辰,醉倒花前……”(沧浪集 卷一 渊明饮酒图)3此诗句反应的酒-醉-真的链条式没有前文所说的那样,明显表露于字句之中。此诗先是“孤坐”、“怅望”,表露了苦愁孤寂的内心情感。而在这样的内心情感之下需要饮酒来达到解脱,酣畅饮酒之后,达到了“陶然”式的超脱,醉倒在了花前自然之境中,这句诗中的酒-醉-真链条既是清晰可见。
再如(痴庵集 卷一 渊明饮酒图)“柴桑在何处,路远不可寻,况生千载下,梦想徒自深,书中忽见之,陶令留在今,引觞独自酌,闲坐五柳阴,目送出峀云,膝横无弦琴,醉来倒葛巾,翳翳山日沉,令人散尘累,悠然共披襟,宛对古人面,还有古人心,与我相好伴,且莫向东林,樽中酒不尽,复欲为君斟,”4 此朝鲜题画诗中直接提到了“柴桑”、“陶令”,也就是陶渊明以及陶渊明的所在之处,可以说这是一首崇陶题画诗。诗人崇尚陶渊明的清隐之境。首句既问“柴桑”之所在,想追寻陶渊明的境界,后句紧接着说明“路远”、“千载”在距离和时间上客观因素,使得无法与陶渊明相见。但在书中与陶渊明达到了精神上契合,通过“酒”媒介,由独自饮酒再到醉后与古人陶渊明到达心灵上相契,与古人推杯换盏通过“酒”醉后达到心灵层面的唤醒,也可以说是心灵上的寄托。这也正是由“酒”及“醉”再到与心灵照面的“真”,正是酒-醉-真的链条式表现。
而“酒-醉-真”的链条式升华更体现出了,朝鲜题画诗所作以“酒”意象寄托情感,或愁、或喜、或悲痛、或无奈,由酒既醉,也是诗人饮酒的目的,借用酒的效用达到醉醉后寄托自己的心绪。
三、朝鲜题画诗与陶诗之中的超脱差异
朝鲜题画诗与陶渊明诗歌中的“酒”意象,都富含着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也都有着酒-醉-真的逐步升华之境,由“酒”达到了通向内心的超脱,但是题画诗中“酒”意象与陶渊明诗歌中“酒”意象的超脱程度不同,陶渊明的“酒”后超脱更深层,摒弃苦闷的程度更高,而朝鲜题画诗中“酒”后超脱只是在缓解的程度上贴近自我,朝鲜题画诗中的超脱对比于陶渊明诗歌的超脱境界程度上略有逊色。
在朝鲜题画诗《月轩集》(卷三,浣花醉归图,郑寿岗)中:
“万里孤臣[缺]剑村,百花潭水抱荒园,田翁溪友竞邀饮,稚子老妻相侯门,落日蹇驴方倒驮,回头故国正销魂,一生忠愤太生瘦,醉面依然带泪痕”。 5
在此诗中诗人闲居乡间,一副归隐田园的生活图景。但是此诗开篇便是“万里”、“孤臣”、“荒原”几处,渲染整个悲凉孤寂的气氛,可见诗人的心中苦楚。而后的邀田间乡友一起饮酒,醉酒之后与自己的心灵照面。在此饮酒目的上虽是想要排遣苦闷,但是最终却没有超脱世俗的苦闷,醉后依然是带泪而泣。没有达到超脱与释怀的境界,酒真正成为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媒介。
再如“骑驴酩酊过溪头,白发萧条应绿洲,病眼感时空洒泪,悲荣忧国谩含愁,胡戈满地江边老,鸟道横天剑外游,莫谓宽心须酒力,醉来心事转悠悠 ”。6(十省堂集 浣花醉归图)整首诗都在叙述悲愤忧国的情绪,如“白发”与“绿洲”的比对效果,作为悲凉情绪的开端。“忧国”是悲愁的原因,加之“胡戈满地江边老,鸟道横天剑外游”的凄凉之景。而在末两句诗人主动提出酒的功效不能够排遣心中苦闷之愁,表明了“酒”无法解脱愁闷,“酒”无法带来超脱。又是一种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境地,并没有达到超脱。
陶渊明的诗歌有的借工笔画手笔,将“酒”意象渗透在自己诗中,描绘出一幅冲淡祥和的田园生活和墟里风光抒发自己退隐官场后的怡自得醉、恬淡静穆与平和欣喜,为诗歌开辟了全新的境界,如: “一觞聊独进,杯尽壶自倾……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饮酒》第七) 再如: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移居》其二)以上两首便是在归隐之中的闲淡安适。有的借酒之名,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如:“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第二十) ,陶渊明的饮酒没有仅仅停留在悲苦无奈之情绪之中,而是清醒的评析或是感怀,超脱了世俗的纷扰悲愤。纵观以上此些完全可以看出陶渊明主要酒意象表达出的思想情感更为积极超脱,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愁苦的层面上,超脱了苦楚与哀愁。
超脱的差异成因
首先,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加之其对政治的态度不同。陶处于东晋衰乱之世,军阀为了权利相互争夺,致使民不聊生,社会充满肮臟和血腥。身为贵族后裔的陶渊明厌恶了官场的明争暗斗,鄙视门阀士族,辞官归隐。所以,其酒象质朴淡然。如“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第十一) 7陶的超脱境界是在多次在仕宦和田园中徘徊多次之后的历练结果,多次的徘徊痛苦之后使陶渊明彻底从黑暗的社会现实之中走出来。而朝鲜题画诗虽然也是大多创作与社会动荡黑暗时期,诗人们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背景之下,可是真能像陶渊明如此甘心弃去官位主观希望生活在田园之中的诗人却是寥寥无几,大多都是以酒诗书法心中痛痒,所以“酒”意象所体现额超脱境界要相差甚远一些。
参考文献
【1】《陶渊明论稿》(天津出版社,90年)。
【2】公陈植粤《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元〕方回《滋奎律髓汇评》(上)(李庆甲集评效点,上海古籍,86年)。
【4】钟优民《陶渊明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5】《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注:
1.《太白醉归图》【三韩诗龟鉴】(卷五,洪侃),《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2.月轩集(卷三,浣花醉归图,郑寿岗)《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3.沧浪集 卷一 渊明饮酒图 《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4.痴庵集 卷一 渊明饮酒图《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5.《月轩集》(卷三,浣花醉归图,郑寿岗)《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6.十省堂集 浣花醉归图《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7.《陶渊明诗集》 (晋)陶渊明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2年
[关键词]朝鲜题画诗 陶渊明 酒意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0-0017-02
何为题画诗,传统的题画诗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画先成,文人为画而题诗。另一种是,诗已作,画家因文化情感等因素为诗歌所绘。其中也有诗人自书自画,这种集画家和文人于一身的在古代亦十分多见。题画诗使诗、书、画三者之间的美交辉呼应,增强了作品的美感体现,题画诗在古代中国和朝鲜都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艺术形式。而在中国魏晋以及朝鲜李朝时期,都处于社会动荡时期,文人都处于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感之中。正是此时期的隐居诗歌数量越来越多,隐居诗歌多以山水风光寄托情愫,正是因此而促发了题画诗的大量产生。在这一时期朝鲜与中国古代的题画诗中,酒意象则多次出现,而三种意象之中,又存在内在关联性与审美依托性。
一、儒、道思想影响下的酒意象
李朝时期的朝鲜以儒教治国,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朝鲜在这样的前提下为题画诗中的“酒”意象提供了儒、道二家的哲学基础。而陶渊明自小受家庭熏陶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亦有“猛志逸四海,赛翻思远霭”之志。加之晋代门阀制度严重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争权夺利十分激烈,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入世与隐居之间徘徊,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歌,而“酒”意象更是频繁出现,陶渊明的“酒”意象蕴含着儒家“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思想以及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
1、朝鲜题画诗中“酒”意象的儒道思想
如在《太白醉归图》【三韩诗龟鉴】(卷五,洪侃)中:
“天子呼来不上船,醉吟风月几千篇,三山鹤驭寻常事,故跨青驴作地仙(为一图),三月杨花满杏香,金龟换酒酒盈觞,四明狂客真相义,物我俱忘醉一场(为二图)荡荡乾坤是我家,醉宜即止醉归何,记他今夜醒时节,黄鹤楼前月似波”1
在此诗中,“酒”意象富有张力,在外延含义之外富含哲学内涵,“醉”、“酒”、“觞”三处表现饮酒的行为,在首句“天子呼来不上船”作为开场,烘托了文人对酒的迷恋,既是天子呼唤也并不所动,既是如此迷恋的状态,而在后句中的“醉宜即止醉归何”,一个“宜”字体现了饮酒的节制与微醺的舒适度,一个“止”字则是道出了自律的意味,即便是在天子来呼都不弃酒的好酒程度上,也会在醉宜时停止,正显现出了儒家孔子思想的“唯酒无量,不及乱”。诗中在由酒及醉之后的“物我俱忘”,因“酒”这一媒介是身到达“醉”,而使心达到“物我俱忘”,这种超脱本我的境界正是体现了“法天贵真”的道家思想。以及“荡荡乾坤是我家”浩荡的自然皆为家的壮阔大气,皆提箱了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以及“醉来倒葛巾……”(疑阉集 渊明饮酒图 裴尚益)、“作我良辰,醉倒花前……”(沧浪集 渊明帖 )“残醉自懵懵……”(秋江集 梨花醉归图)此题画诗句也体现出了倡导饮酒自律的儒家思想。
在《月轩集》(卷三,浣花醉归图,郑寿岗)中:
“万里孤臣[缺]剑村,百花潭水抱荒园,田翁溪友竞邀饮,稚子老妻相侯门,落日蹇驴方倒驮,回头故国正销魂,一生忠愤太生瘦,醉面依然带泪痕”2
此诗多次出现“孤”、“荒”、“蹇”、“泪”等字眼,此几处以直给的方式勾勒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整首诗通读而下便是一幅荒凉悲愤之境,首先第一句中的“万里”与“孤”的对比,“百花”与“荒”对比,更突出了荒凉孤寂的气氛。此种大环境的悲凉孤寂是在为后来“饮酒”做引,可见在如此的苦闷悲凉的情绪中作者希望可以通过用“酒”来达到解脱,超然物外,寄情与此间田乡。“田翁溪友竞邀饮”邀请了田间乡友一起饮酒,而饮酒之后则是骑着跛脚的驴归家。虽然是在酒醉之后但也没能超脱物外,仍是报国无门的忠愤,醉时仍泣泪满面。而造成这种酒意象无法超然的悲愁现象,正是说明了诗人受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影响,在报国无门之时心中苦闷,“酒”也不能将其解脱。而再看诗中场景便是田间农园,说明报国无门的诗人已经归隐田园,这种归隐选择也正体现了儒家“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思想。而在“病眼感时空洒泪,悲容忧国谩含愁”(秋江集 卷三 梨花醉归图)也同样体现着儒家的入世思想。
二、酒意象“酒-醉-真”的逐步升华之境
朝鲜题画诗中,“酒”意象的出现基本都伴随着“醉”的字眼再到“真”的境界,这样一个链条似的连接。如“金龟换酒酒盈觞,四明狂客真相义,物我俱忘醉一场”此句明显的由“酒”及“醉”,而其中的“醉”是“物我俱忘”的醉。這正是体现了“酒-醉-真”的逐步升华境界。再如“孤坐怅望,白衣何来,有酒盈盎,一酌陶然,作我良辰,醉倒花前……”(沧浪集 卷一 渊明饮酒图)3此诗句反应的酒-醉-真的链条式没有前文所说的那样,明显表露于字句之中。此诗先是“孤坐”、“怅望”,表露了苦愁孤寂的内心情感。而在这样的内心情感之下需要饮酒来达到解脱,酣畅饮酒之后,达到了“陶然”式的超脱,醉倒在了花前自然之境中,这句诗中的酒-醉-真链条既是清晰可见。
再如(痴庵集 卷一 渊明饮酒图)“柴桑在何处,路远不可寻,况生千载下,梦想徒自深,书中忽见之,陶令留在今,引觞独自酌,闲坐五柳阴,目送出峀云,膝横无弦琴,醉来倒葛巾,翳翳山日沉,令人散尘累,悠然共披襟,宛对古人面,还有古人心,与我相好伴,且莫向东林,樽中酒不尽,复欲为君斟,”4 此朝鲜题画诗中直接提到了“柴桑”、“陶令”,也就是陶渊明以及陶渊明的所在之处,可以说这是一首崇陶题画诗。诗人崇尚陶渊明的清隐之境。首句既问“柴桑”之所在,想追寻陶渊明的境界,后句紧接着说明“路远”、“千载”在距离和时间上客观因素,使得无法与陶渊明相见。但在书中与陶渊明达到了精神上契合,通过“酒”媒介,由独自饮酒再到醉后与古人陶渊明到达心灵上相契,与古人推杯换盏通过“酒”醉后达到心灵层面的唤醒,也可以说是心灵上的寄托。这也正是由“酒”及“醉”再到与心灵照面的“真”,正是酒-醉-真的链条式表现。
而“酒-醉-真”的链条式升华更体现出了,朝鲜题画诗所作以“酒”意象寄托情感,或愁、或喜、或悲痛、或无奈,由酒既醉,也是诗人饮酒的目的,借用酒的效用达到醉醉后寄托自己的心绪。
三、朝鲜题画诗与陶诗之中的超脱差异
朝鲜题画诗与陶渊明诗歌中的“酒”意象,都富含着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也都有着酒-醉-真的逐步升华之境,由“酒”达到了通向内心的超脱,但是题画诗中“酒”意象与陶渊明诗歌中“酒”意象的超脱程度不同,陶渊明的“酒”后超脱更深层,摒弃苦闷的程度更高,而朝鲜题画诗中“酒”后超脱只是在缓解的程度上贴近自我,朝鲜题画诗中的超脱对比于陶渊明诗歌的超脱境界程度上略有逊色。
在朝鲜题画诗《月轩集》(卷三,浣花醉归图,郑寿岗)中:
“万里孤臣[缺]剑村,百花潭水抱荒园,田翁溪友竞邀饮,稚子老妻相侯门,落日蹇驴方倒驮,回头故国正销魂,一生忠愤太生瘦,醉面依然带泪痕”。 5
在此诗中诗人闲居乡间,一副归隐田园的生活图景。但是此诗开篇便是“万里”、“孤臣”、“荒原”几处,渲染整个悲凉孤寂的气氛,可见诗人的心中苦楚。而后的邀田间乡友一起饮酒,醉酒之后与自己的心灵照面。在此饮酒目的上虽是想要排遣苦闷,但是最终却没有超脱世俗的苦闷,醉后依然是带泪而泣。没有达到超脱与释怀的境界,酒真正成为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媒介。
再如“骑驴酩酊过溪头,白发萧条应绿洲,病眼感时空洒泪,悲荣忧国谩含愁,胡戈满地江边老,鸟道横天剑外游,莫谓宽心须酒力,醉来心事转悠悠 ”。6(十省堂集 浣花醉归图)整首诗都在叙述悲愤忧国的情绪,如“白发”与“绿洲”的比对效果,作为悲凉情绪的开端。“忧国”是悲愁的原因,加之“胡戈满地江边老,鸟道横天剑外游”的凄凉之景。而在末两句诗人主动提出酒的功效不能够排遣心中苦闷之愁,表明了“酒”无法解脱愁闷,“酒”无法带来超脱。又是一种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境地,并没有达到超脱。
陶渊明的诗歌有的借工笔画手笔,将“酒”意象渗透在自己诗中,描绘出一幅冲淡祥和的田园生活和墟里风光抒发自己退隐官场后的怡自得醉、恬淡静穆与平和欣喜,为诗歌开辟了全新的境界,如: “一觞聊独进,杯尽壶自倾……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饮酒》第七) 再如: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移居》其二)以上两首便是在归隐之中的闲淡安适。有的借酒之名,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如:“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第二十) ,陶渊明的饮酒没有仅仅停留在悲苦无奈之情绪之中,而是清醒的评析或是感怀,超脱了世俗的纷扰悲愤。纵观以上此些完全可以看出陶渊明主要酒意象表达出的思想情感更为积极超脱,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愁苦的层面上,超脱了苦楚与哀愁。
超脱的差异成因
首先,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加之其对政治的态度不同。陶处于东晋衰乱之世,军阀为了权利相互争夺,致使民不聊生,社会充满肮臟和血腥。身为贵族后裔的陶渊明厌恶了官场的明争暗斗,鄙视门阀士族,辞官归隐。所以,其酒象质朴淡然。如“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第十一) 7陶的超脱境界是在多次在仕宦和田园中徘徊多次之后的历练结果,多次的徘徊痛苦之后使陶渊明彻底从黑暗的社会现实之中走出来。而朝鲜题画诗虽然也是大多创作与社会动荡黑暗时期,诗人们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背景之下,可是真能像陶渊明如此甘心弃去官位主观希望生活在田园之中的诗人却是寥寥无几,大多都是以酒诗书法心中痛痒,所以“酒”意象所体现额超脱境界要相差甚远一些。
参考文献
【1】《陶渊明论稿》(天津出版社,90年)。
【2】公陈植粤《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元〕方回《滋奎律髓汇评》(上)(李庆甲集评效点,上海古籍,86年)。
【4】钟优民《陶渊明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5】《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注:
1.《太白醉归图》【三韩诗龟鉴】(卷五,洪侃),《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2.月轩集(卷三,浣花醉归图,郑寿岗)《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3.沧浪集 卷一 渊明饮酒图 《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4.痴庵集 卷一 渊明饮酒图《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5.《月轩集》(卷三,浣花醉归图,郑寿岗)《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6.十省堂集 浣花醉归图《韩国文集从刊》,汉城;韩国民族推进会,1990年
7.《陶渊明诗集》 (晋)陶渊明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