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实施思想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落实核心素养,引领活动开展;创设真实情境,建构活动载体;挖掘有效议题,引导活动开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助力活动开展;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优化活动开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1-0034-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把思想政治课定义为活动型学科课程,这是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巨大突破,意味着思想政治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标志着思想政治课进入了新的阶段。思想政治课并非单纯的活动型课程,而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结合体,重在结合学科内容开展活动,使学科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将所学内容转变为可操作的实际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总结了以下几点实施策略。
  一、落实核心素养,引领活动开展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是思想政治课开展教育教学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指南,引领着课程改革的方向。
  从现状来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见成效。如在2020年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的年轻一代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困难所吓倒,他们勇往直前,纷纷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成为最美的逆行者,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精神值得传颂。中国的年轻一代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不会被困难所吓倒,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总会出现一批一往无前的“英雄”。
  二、创设真实情境,构建活动载体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对于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能够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时,笔者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钱学森,生于1911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钱学森家境优越,但他并没有像其他富家子弟一样游手好闲。他从小勤奋好学,于1935年赴美进修,勤奋苦读,1939年学有所成并停留在美国。之后数年,钱学森先生一直希望能够回到祖国,利用自身所学报效国家,但被美国当局所阻栏,直到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他才得以回归祖国。归国后的钱学森先生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对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可谓是鞠躬尽瘁。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先生这样不忘家国的科学家,中国才能在当时混乱的国际局势中站稳了脚跟。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相对贫瘠,而钱学森先生身处美国时,却拥有着极优渥的待遇,面对物質生活条件的悬殊,钱学森先生没有考虑个人利益,毅然回国,这样的家国情怀值得年轻一代学习。
  探究活动:请大家结合钱学森先生的个人经历,谈谈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通过再现钱学森先生的真实经历,学生深刻认识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主观条件,这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挖掘有效议题,引导活动开展
  议题式教学的价值在于能够将活动与课堂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能够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议题式教学能够有效促进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开展。
  议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议题的设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就列举了多个议题,但其具有宏观性、统领性的特点,不完全能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细化,以便于课堂教学使用。
  在教学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为了方便教学,笔者对课标议题进行了再次开发。如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课标议题为“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各具特色是否有悖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笔者将其转换为“为什么说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
  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助力活动开展
  在传统的讲授型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预设好的内容和程序推进,而在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内在的困惑等。有些突发情况是没有办法预设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即时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还要有敏锐的时事嗅觉、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时,为了达到培养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目标,笔者引用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关的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多年的战争,中国的国民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民不聊生,同时还面临着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打击。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方面蒸蒸日上,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速公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一,航天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外交成果丰硕。
  合作探究: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今天的中国,说说中国为什么能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人民具有勤劳勇敢的珍贵品质等角度进行思考。学生激情澎湃,纷纷发言,脸上洋溢着无比自豪的神情。这样教学,学生增强了“四个自信”,政治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五、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优化活动开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评价体系单一,不利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因此我们需要构建科学的教学评價体系,以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如在教学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自主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并汇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制作评价量表(见表1),不仅要评价学生汇报的内容,也要评价学生的交流过程;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也要有学生的互评。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是否对他人的观点给予了恰当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是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能提供符合逻辑的论证;是否具备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等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表现给予其适当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意义重大,虽然当前尚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在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取得重大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庆荣,张作真.例谈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7):36-37.
  [2]  余海志.议题引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1):29-30.
  [3]  许开红.深化课堂教学 培养科学精神[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0):17-19.
  [4]  封雪.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活动型教学的相关建议[J].考试周刊,2019(98):118-119.
  [5]  苏百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性质刍议[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3):132-134.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任何人都具备学习语言的能力,但学习语言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课堂就是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文章针对当前有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语言习得理论,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以促进教学的改进。  [关键词]语言习得;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文章基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高三教学生态背景思考教学的意义,简要介绍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内涵,以深度学习理论和必备知识整合为切入点,结合课堂案例分析,浅谈高三化学实验复习教学策略,即选取科学有价值的情境素材、创设多维有深度的问题系统、提炼分析装置的观念与模型和建立协同学习模式.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HPS教学模式,以教材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为基础,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有机地渗透有关历史、哲学、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内化科学研究的批判性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提升素养.
文章以“挖掘作用—建立模式—课堂实践”为路径,探讨元认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程序性和实效性,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达到减负增效的良好效果.
[摘 要]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作为高中一线教师,应从课堂的角度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衔接初高中思政课、推动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文章从所在地区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现状出发,基于初高中思政课培育目标的阶段性差异,以“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教学为例,说明初高中思政课教师在相同内容的教学处理上的差異,强调在推进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各学段教师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摘 要]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素养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实施法治教育,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法治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