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乔治·利盖蒂(Gyorgy Ligrti,1923—2006)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优秀的作品无疑是带给人类的一笔无价财富。本文通过对学习“利盖蒂音樂创作研究”的总结,来阐述自己对利盖蒂音乐创作历程中一些方面的深刻认识以及它给尚处在重要学习阶段的我们带来的一些重要启示。
关键词 利盖蒂 音乐创作 结构思维 风格
“利盖蒂音乐创作研究”的学习,使我得以有机会较为系统而深入地了解这位20世纪新音乐阵营中殿堂级大师的生平、主要经历,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类型的代表作和其极富创造性的作曲技法。通过学习这些,使我清楚地认知到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是如何在用一生追求自己“独辟蹊径,永不重复”的创作道路,其独树一帜的创作思想观念也是我在此学习过程中的重大收获之一。
利盖蒂曾在采访中谈到有关自己“音乐遗传密码”的问题,这里所谓的“音乐遗传密码”我想恐怕指的是作曲家的一种“师承关系”,即由于深受某种音乐风格、体系、思潮或者作曲家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与继承关系。从利盖蒂早期在匈牙利创作的作品来看,其“音乐遗传密码”无疑是来自于匈牙利民间音乐与巴托克的。在较为详细地了解了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利切卡组曲》、《第一弦乐四重奏》(又名《变形夜曲》)及《大提琴独奏奏鸣曲》之后,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作曲家在继承这些“音乐遗传密码”的同时还在对新的音乐语言的组织方式及织体写法进行积极地尝试。通过深入分析这些作品,我进一步意识到:无论多么伟大,多么特别,多么富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其必定具有深厚而扎实的传统音乐修养和写作功底!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铁律”!没有这些传统基础的积累与沉淀,任何一个作曲家都不可能在音乐创作这条路上走得更远。那么,在很好地掌握基础之后,富有责任感的作曲家们所需要的便是不断超越与创新,利盖蒂的成功正是因为其音乐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与传统音乐完全相反的特征,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其鬼斧神工的创作性技巧建立起来的,它们与其训练有素的传统作曲技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随着对利盖蒂独特创作观念和在这当中产生的作品的认知,我渐渐感受到,他实际上是一个纯粹为音乐本身而生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不是为了给人以启示,也不是赋予音符以意义,他从不宣扬某种精神,某种主义,也不是表现某一价值观的艺术家,在他看来,音乐就是目的,任何技术手法、艺术形式乃至其他领域所带来的思维方式都是他为达到自己音乐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手法。他也从不随大流,在各种音乐思潮中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追求,而这种精神正是处于成长阶段的我们所最为需要的。
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中国现代音乐史就可以知道,中国的现代音乐起步晚,基础薄弱,为了发展,一直以来都在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的音乐文化与教育体制,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很容易深受某些创作观念与思潮的影响,在学习中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全盘接受,并最终丧失自己内心深处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独立自由的创作精神。从利盖蒂的创作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从不拒绝任何一种他所不了解的音乐形式、作曲技法以及思想观念,同时他会对它们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并掌握其中的结构思维方式及写作规律,并且将其与自己的创作实践相结合,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又始终是以自己的音乐为中心,对他来说,首先考虑的是音乐,其次还是结构,并以想象力为第一位。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对音乐艺术独特而坚定不移的信仰与追求,利盖蒂始终能在林林总总的各种规则、形式及观念中“洁身自好”,并最终走向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颠峰。
记得在一篇访谈中有人曾问利盖蒂,他的作品中有哪些是他引以为傲的,他回答道:“我不会说出‘引以为傲’这个字……”,并且坦言自己是个对自身及他人都要求相当严厉的人。通过分析他的作品我们能看出,利盖蒂具有数学家一般严谨、精确的思维——密集繁杂的微复调织体和交叉错位的复合节拍律动都是得益于他这种缜密细致的处理手法。曾经有人提到他的手稿上“尽是用彩色画笔勾划的记号及注解,满纸都是”,虽然我们没有这个幸运能亲眼看到,但是不难想象,原本整洁纤细的音乐主体部分最终被淹没在这些充满激情的“混乱字迹”中,而那些令我们耳鸣心跳的声音正是产生自这些“不修边幅”的手稿中。对于大师来说,同样是一个音符,一个片断,可能在他们的心中会产生许多不同层面的效果,于是他们会尽所能地将这些存在与他们想象中的现象全部记录下来,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此我们往往会发现,在许多优秀的现代音乐作品的总谱当中,各种表情记号、演奏说明会比音符本身还要多,这种素质对于从事专业学习的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当以一种严谨客观的态度来对待知识。
通过对利盖蒂音乐创作较为深入的学习,使我对这为大师的成功经验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而其独特的结构思维方式及包括在其中的具体技术手法也都将成为有益于我学习创作的重要知识储备。然而,对我来说除了这些外在的“养分”以外,最大的收获则莫过于体会到在这些“养分”背后所存在的一种更为平实而深刻的东西——扎实且默默无闻的基本功训练,坚定独立的自我追求以及严谨客观的治学态度,我想不光是利盖蒂,这些应该是属于站在任何一个领域之巅的大师们所具有的一种共性吧。
参考文献:
[1]陈鸿铎【中】.利盖蒂的结构思维特征、表现形式及其意义[J].中国音乐学,2005(4).
[2]陈鸿铎【中】.《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2007年11月第1版
[3]钱泥【德】.笔尖下的遐想追忆里盖蒂[J].音乐爱好者,2006(09).
[4]谢立昕【中】.里盖蒂的音符轨迹 杜法罗与里盖蒂的交谈(上)[J].音乐爱好者,2006(09).
[5]谢立昕【中】.里盖蒂的音符轨迹 杜法罗与里盖蒂的交谈(下)”[J].音乐爱好者,2006(10).
作者简介:汪恋昕(1983- )女,湖南衡阳人,201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获作曲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肇庆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关键词 利盖蒂 音乐创作 结构思维 风格
“利盖蒂音乐创作研究”的学习,使我得以有机会较为系统而深入地了解这位20世纪新音乐阵营中殿堂级大师的生平、主要经历,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类型的代表作和其极富创造性的作曲技法。通过学习这些,使我清楚地认知到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是如何在用一生追求自己“独辟蹊径,永不重复”的创作道路,其独树一帜的创作思想观念也是我在此学习过程中的重大收获之一。
利盖蒂曾在采访中谈到有关自己“音乐遗传密码”的问题,这里所谓的“音乐遗传密码”我想恐怕指的是作曲家的一种“师承关系”,即由于深受某种音乐风格、体系、思潮或者作曲家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与继承关系。从利盖蒂早期在匈牙利创作的作品来看,其“音乐遗传密码”无疑是来自于匈牙利民间音乐与巴托克的。在较为详细地了解了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利切卡组曲》、《第一弦乐四重奏》(又名《变形夜曲》)及《大提琴独奏奏鸣曲》之后,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作曲家在继承这些“音乐遗传密码”的同时还在对新的音乐语言的组织方式及织体写法进行积极地尝试。通过深入分析这些作品,我进一步意识到:无论多么伟大,多么特别,多么富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其必定具有深厚而扎实的传统音乐修养和写作功底!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铁律”!没有这些传统基础的积累与沉淀,任何一个作曲家都不可能在音乐创作这条路上走得更远。那么,在很好地掌握基础之后,富有责任感的作曲家们所需要的便是不断超越与创新,利盖蒂的成功正是因为其音乐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与传统音乐完全相反的特征,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其鬼斧神工的创作性技巧建立起来的,它们与其训练有素的传统作曲技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随着对利盖蒂独特创作观念和在这当中产生的作品的认知,我渐渐感受到,他实际上是一个纯粹为音乐本身而生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不是为了给人以启示,也不是赋予音符以意义,他从不宣扬某种精神,某种主义,也不是表现某一价值观的艺术家,在他看来,音乐就是目的,任何技术手法、艺术形式乃至其他领域所带来的思维方式都是他为达到自己音乐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手法。他也从不随大流,在各种音乐思潮中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追求,而这种精神正是处于成长阶段的我们所最为需要的。
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中国现代音乐史就可以知道,中国的现代音乐起步晚,基础薄弱,为了发展,一直以来都在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的音乐文化与教育体制,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很容易深受某些创作观念与思潮的影响,在学习中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全盘接受,并最终丧失自己内心深处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独立自由的创作精神。从利盖蒂的创作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从不拒绝任何一种他所不了解的音乐形式、作曲技法以及思想观念,同时他会对它们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并掌握其中的结构思维方式及写作规律,并且将其与自己的创作实践相结合,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又始终是以自己的音乐为中心,对他来说,首先考虑的是音乐,其次还是结构,并以想象力为第一位。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对音乐艺术独特而坚定不移的信仰与追求,利盖蒂始终能在林林总总的各种规则、形式及观念中“洁身自好”,并最终走向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颠峰。
记得在一篇访谈中有人曾问利盖蒂,他的作品中有哪些是他引以为傲的,他回答道:“我不会说出‘引以为傲’这个字……”,并且坦言自己是个对自身及他人都要求相当严厉的人。通过分析他的作品我们能看出,利盖蒂具有数学家一般严谨、精确的思维——密集繁杂的微复调织体和交叉错位的复合节拍律动都是得益于他这种缜密细致的处理手法。曾经有人提到他的手稿上“尽是用彩色画笔勾划的记号及注解,满纸都是”,虽然我们没有这个幸运能亲眼看到,但是不难想象,原本整洁纤细的音乐主体部分最终被淹没在这些充满激情的“混乱字迹”中,而那些令我们耳鸣心跳的声音正是产生自这些“不修边幅”的手稿中。对于大师来说,同样是一个音符,一个片断,可能在他们的心中会产生许多不同层面的效果,于是他们会尽所能地将这些存在与他们想象中的现象全部记录下来,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此我们往往会发现,在许多优秀的现代音乐作品的总谱当中,各种表情记号、演奏说明会比音符本身还要多,这种素质对于从事专业学习的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当以一种严谨客观的态度来对待知识。
通过对利盖蒂音乐创作较为深入的学习,使我对这为大师的成功经验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而其独特的结构思维方式及包括在其中的具体技术手法也都将成为有益于我学习创作的重要知识储备。然而,对我来说除了这些外在的“养分”以外,最大的收获则莫过于体会到在这些“养分”背后所存在的一种更为平实而深刻的东西——扎实且默默无闻的基本功训练,坚定独立的自我追求以及严谨客观的治学态度,我想不光是利盖蒂,这些应该是属于站在任何一个领域之巅的大师们所具有的一种共性吧。
参考文献:
[1]陈鸿铎【中】.利盖蒂的结构思维特征、表现形式及其意义[J].中国音乐学,2005(4).
[2]陈鸿铎【中】.《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2007年11月第1版
[3]钱泥【德】.笔尖下的遐想追忆里盖蒂[J].音乐爱好者,2006(09).
[4]谢立昕【中】.里盖蒂的音符轨迹 杜法罗与里盖蒂的交谈(上)[J].音乐爱好者,2006(09).
[5]谢立昕【中】.里盖蒂的音符轨迹 杜法罗与里盖蒂的交谈(下)”[J].音乐爱好者,2006(10).
作者简介:汪恋昕(1983- )女,湖南衡阳人,201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获作曲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肇庆学院音乐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