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华:桑梓情深献赤诚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0805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刻积累积极奉献
  李群华
  
  李群华
  太平绅士。出生於福建省泉州,1961年移居香港,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荣誉董事长、华侨大学校董会副董事长、香港篮球总会会长、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原主席)、香港福建同乡会荣誉会长(原理事长)、香港福建体育会荣誉会长(原理事长)、旅港福建商会副理事长等职。
  
  K.W.Lee,
  “JP”, he was born in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and migrated to Hong Kong in 1961.Currently, he serves as the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10th CPPCC, director of the Feder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Friendship, honorary president of Mirror Culture Co. Ltd., vice 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 of Overseas Chinese University, the chairman of Hong Kong General Association of Basketball, honorary president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Federation of Fujian Society in Hong Kong, honorary chairman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Fujian Fellowship in Hong Kong, honorary chairman (former president)of Fujian Sports Association in Hong Kong, deputy president of the Fuji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 etc..
  
  岁月可以催生华髮,但无法阻挡他睿智的目光;时间可以改变容颜,但不能消磨他矍铄的精神。他就是香港太平绅士李群华先生,一位温文尔雅、胸怀广阔的长者。谈到家乡福建,他言谈之中洋溢着赤诚;说起闽籍人士,他平静从容的语调中彰显出自豪。
  “闽港台”,是他肩负全国政协委员职责九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爱国爱港爱乡”,是他担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荣誉董事长、华侨大学校董会副董事长、香港篮球总会会长、香港玩具厂商会名誉会长、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香港福建同乡会荣誉会长、香港福建体育会荣誉会长、旅港福建商会副理事长等诸多职务期间一贯坚持的工作重点。积累和准备,让他获得了成功,所沉淀的桑梓之情亦贯穿於他的事业之中。
  
  时刻积累创造成功
  
  福建泉州是李群华的出生地,此地靠山临海,山峦连绵,丘陵起伏,河谷错落,风景秀冠东南,从古至今都是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但随着朝代的更替,战火硝烟数次殃及,泉州人开始远徙異乡创业,遂沿袭成世代出外发展的传统。1961年,秉承这一创业传统,李群华背负行囊来到了香港。
  作为香港早期工业发展的见证者,他和所有来港创业的有志青年一样,选择打工为立足扎根的方式。在一家世界大型玩具公司里,他谋得了工程师的职位。也许公司的名称並不为多数人所熟悉,但其生产的芭比娃娃却伴随千万儿童度过了童年时光,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国际玩具品牌之一。进入这样一家具有垄断性质的跨国公司工作,对於李群华来说,是事业的挑战,更是人生的机遇。站在国际玩具巨人的肩膀上,让他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当然,居高临下的视角让他更加透彻地了解了行业发展情况,掌握了先进的国际管理经验。
  上世纪70年代,当时玩具公司下属的工厂分布於纽约、洛杉矶、墨西哥、台湾、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地。随着香港经济的蒸蒸日上,公司总部决定集中发展香港的工厂,关闭成本相对较高、经营条件较差的工厂,转至香港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李群华先生是此项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他先後接管和关闭了墨西哥、菲律宾、日本等地的工厂,为公司安家於香港牵针引线、架桥铺路。在这过程中,他认真考察了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细致分析了芭比娃娃成功的原因,为独自创业积累和准备了第一手材料。
  1981年,改革开放的阳光正融化着内地经济的积雪,大江南北呈现出勃勃生机。李群华先生感知到祖国春天的到来,他结束了打工生活,选择了自主创业,创建了香港锦多玩具有限公司,厂址就在春暖花开的东莞。如果他继续留在以前的公司,无论从经验、才能,还是从资历上,他的发展前景定会充满阳光。为什麽会放棄,而选择重新开始?这与福建人传统的创业理念有着密切联繫。绝大多数出门在外的福建人,物质上满足之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追求就是组建自己的企业,成为一个领导者。李群华先生当然不会例外。在赶上改革开放的第一班车之後,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经验,与美国大型玩具公司合作,推出了“椰菜娃娃”这一在国际玩具业中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风靡欧美成为当时的潮流。他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品牌意识,只有自主品牌,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从而使企业逐步走向壮大。
  现在,李群华先生虽然已经退休,但他希望公司的新一届管理层,能够总结以往的国际市场经验,将设计中心从美国转至香港,使设计人员和生产环节结合得更为密切,这样有助於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这样评述成功的原因。在希望企业的後继者能做到的同时,他也为所有想要成功的人解开成功的谜底。《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了积累和准备,才能把握住机会,创造出成功。
  
  凝聚乡亲 报答桑梓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之後,李群华先生就和所有闽籍成功人士一样,以回馈家乡、报答桑梓为己任。他曾为尽孝道以父亲的名义在华侨大学建楼,以及设立“李群华奖学金”,後又为母校泉州第七中学贡献了一所体育馆。为了凝聚更多乡亲的力量,他同闽籍有识之士一起於1997年组建了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联会共辖140个福建社团,是香港110万闽籍乡亲的代表组织之一。虽然联会成立仅8年,换届5次,但在“联络乡谊,团结各界人士,积极参与香港事务”的创会宗旨引领下,已经成为香港具有影响力的社团组织。
  作为福建社团联会第3、4四届执行主席,李群华先生认为联会成立时间虽短,但拥有旅港商会、福建同乡会、体育会等有着80年发展历史的社团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也奠定了联会的历史基础。他还介绍,联会的组建不影响各个社团的独立活动,保留各自原有的特色,只有针对重大事务,譬如和台湾的联繫,参与香港事务,以及隻持家乡建设的慈善活动都是由联会统一出面组织。在历届香港政府的重大事务上,例如2004年立法,在港的福建人都形成了整体意向。强劲的凝聚力是福建社团的优势所在,其形成的土壤就是異地创业的乡亲们之间互助、团结的精神。
  李群华先生说:“我在香港已经生活了45年,一直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这是所有在港福建人的共同心声。福建人重乡情,何况香港的社会发展又与我们息息相关,所以大家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无疑是给香港增加了牵引力,促进其发展和进步,这不仅是所有福建乡亲愿意看到的和乐意去做的,也是香港所有社团组织共同努力的方向。”
  或许正是这种对香港的至真情感,让李群华先生作出了这样的一个比喻:“香港是一座高楼,回归不久就遇到东南亚金融风暴等种种危机,为什麽能岿然不动,因为其根是祖国。目前,香港经济处於转型之中,有待於经济类别层次的提高,但只要背靠祖国,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面向世界,一定能在经济发展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凭藉港人坚强拼博的精神和毅力,定能再筑辉煌。”这番豪迈之语足以回击关於香港经济的倒退说。
  如果说积极隻持和参与香港事务是李群华先生的另一种乡情,那麽报答故土当是他和所有福建人的情之所繫。2005年,闽北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对於家乡遭遇災害,作为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执行主席的李群华先生,和联会多位领导一起对家乡災情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並广泛号召会员捐款,不到一天时间即筹得赈災善款,为了尽快帮助家乡災後重建,他们第一时间透过中联办将这批善款转交災区,也将殷殷赤子之情传递给家乡父老,希望乡亲们能咬紧牙关度过困难时期。为了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家乡,李群华先生还发起第二轮捐款,希望能够募集更多的资金,注入到家乡重建的工作中。
  现在,担任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的他,除了积极参与联会活动、指导联会工作之外,还将大量时间用在为在港福建乡亲和社团组织与家乡的合作牵线搭桥上,思考怎样让香港福建社团和东南亚福建乡亲去隻持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他深有感触地说:“在上世纪50年代,一些福建社团是最早挂五星红旗的组织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家乡很大部分的乡村道路、小学、水电、医疗所都是港澳福建乡亲或是海外福建乡亲捐赠。所以这种爱国爱乡的传统,必须要继承和发扬。”
  现在,李群华先生每次回乡,都发现家乡正与时俱进地变化着,让他欣喜的同时也有少许的遗憾,童年的印记都已经不在。当然,这种遗憾其实也正说明家乡发生了日新月異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他这样旅外遊子们的功劳,正是他们以报答桑梓为使命,才促进了家乡的飞速发展。
  参政议政 关注闽港
  
  李群华先生参政逾十年,他是以福建省政协委员的身份步入政坛,而後连续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历时九年。无论是省政协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他都尽职尽责,不以职务谋利,而是以此敦促自己进言献策,关心地方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闽港经济上,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李群华先生认为闽港同处在经济转型阶段,可以互相交流与合作。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丰富的国际经验。而福建有自然和人力资源,如果闽港携手,定然会开拓新局面。产业结构调整上,福建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化产业转变,若能藉助香港的金融优势,和其具有国际化的管理经验,无疑是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福建东部考察时,他曾说:“闽东群众热情很高,加上投资环境及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一定会引来金凤凰。随着软环境的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闽东必然能找到加快自身发展的推动点,取得更快的发展。”其实,说这番话时,他正积极地谋划如何为闽东招商引资。
  当有人提出香港要发展製造业时,李群华先生驳斥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他反问:“伦敦、巴黎、纽约这些大都市有製造工厂吗?发展製造业必须要有资源优势,香港是不是一定要办厂?难道世界营运中心、金融中心、设计中心都到了香港,不足以隻持其发展吗?”他进一步强调,应当以国际眼光看待问题,既要避免夜郎自大,又要防止盲目跟风,香港有自己的特色,必须顺其自然,而不是扭曲或是强迫往其不适应的道路上发展。目前,加大监督力度以及如何平衡各种关係是摆在特区政府面前的重中之重,协调性发展才能使香港更加趋於和谐。对於新特首的上任,他认为曾荫权先生是一个处事果断的人,且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一定会在前任建立的良好基础上,带领所有的港人迈入发展的新纪元。
  
  闽台关係 血浓於水
  
  除了闽港之外,台湾也是李群华先生谈论的重点,因为他是福建人,其情感与海峡一脈相联。他介绍道,台湾有80%的人口祖籍是福建,他们拜共同的神,拥有同一个祠堂,祭奠共同的祖坟,共续同一个族谱,可以说算上五代是同一个祖宗。无论乡情、族情、宗情,还是相互联繫,福建和台湾的关係都比其他省份更为密切。他还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个福建人,更当维繫两岸的兄弟情,参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针对福建目前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圈”的发展战略,李群华先生觉得恰逢其时,很好地把握了当前的机会,从某一方面,这也是一种准备活动,为未来的和平统一打下良好的基础。他同时指出闽台经济的合作不能单纯依靠乡情和地域关係,必须有一个整体发展条件的整合。福建和台湾的自然联繫,在各个层面上会形成自然的共同发展环境,譬如台湾农业和福建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以达到双赢。
  为了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反对台独势力的猖獗活动,李群华先生在香港各界纪念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发表10周年座谈会中曾指出:近10年来,无论是海峡两岸经贸、还是科技文化,以及其他交往都日益密切,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也是广大台胞多年来的殷切期盼。但是由於陈水扁上台以来,台独势力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妄图抛开血浓於水的兄弟之情。但是,有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共识。而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台湾民意的主流,祖国大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是全球华人的福音。只有背靠祖国,台湾人民才能生活得幸福和安稳。”
  面对“台独”势力扰乱台湾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他还义正辞严地说:“中华民族大家庭绝不能分裂,一个统一、强大、繁荣的祖国才是炎黄子孙之福,任何违悖全民族整体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得人心。台独势力应当认清发展形势,顺应历史潮流,顺应主流民意,切勿做民族的千古罪人;同时,以两岸同胞的利益和福祉为重,务实推动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尽早实现两岸‘三通’。”语气之激昂,让人为之欢欣鼓舞;立场之鲜明,令人为之拍案叫好。
  结束採访时,李群华先生说:“人的一生是积累的过程,如果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所准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诚然,他在创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成功奠定了基础。参政之後,他又用经商所积累的经济知识,为闽港台的经济出谋划策。或者说,他的一生就是积累、准备和奉献的过程。
  虽然担任了众多的社会职务,但是他並不感到劳累,因为这同样属於积累的范畴。正如他从积累中获得成功之後,将一片赤诚播洒於故土一样,社会工作的积累,是为永恒的付出而准备。
其他文献
年轻时是雄鹰,飞到英国搏击长天,  三十年修身历炼,完成惊人蜕变;  连锁餐饮店遍地开花时,  走进电视台大显神通,  机缘巧合又投身旅游,再创新高;  异国他乡,他爱我巍巍中华,  何谓赤子,他是有力的回答;  他是精彩的“不倒翁”——郑健文。    郑健文先生,香港人,在英国立业,爱国教育伴随他从小学走到中学,像一支永恒的火炬,在他的心中熊熊燃烧,不可磨灭,让他身处异乡,始终情系中华。不仅英国
期刊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全球多个国家播洒智慧,  收获累累硕果!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  作为华夏儿女,  他以爱国的赤子之心,  投入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投资涵盖多个领域;  他以拳拳的报国之心,  报效祖国。  他是商界成功人士,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践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誓言!  他,就是石丰荣先生。    机缘成就精彩人生  人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
期刊
推广养生文化,她身先士卒,  关注大众健康,她视为己任,  她承古开新,将理论运用实践  她融情于斯,将概念引入现实  不图名,不谋利,只为一个梦想  科学养生,遍布中国,走向世界  工作成为享受,人生便充满乐趣。  从古至今,健康长寿始终是人们永恒的追求之一,追溯至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以利万物”的传说就一度传为美谈,可以说养生文化源远流长,自人类进化以来便开始逐步积淀,现已成为国人一笔巨大的“
期刊
一枚邮票,流转迁徙中,带出的是一段历史;  一座城市,朝夕相守间,熔铸的是一片深情。  收藏邮票,起于兴趣,  而从收藏邮票到收藏与澳门有关的历史物件,  却是源于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这就是姚鸿光先生的收藏之路。  从邮票追寻历史,  以收藏感恩澳门,  用严谨浇铸志趣,  这是一位普通市民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精神,  默默无闻、勤勤恳恳,  坚守的始终是心中执着的信念。      从邮票追寻历史
期刊
历史  永恒而源远流长  文化  传承而精彩纷呈  陈树荣先生是历史文化的  记录与再现者  他,记录着历史变迁  他,找寻着古物旧书  他,探索着百年文化  如此  陈树荣的人生  因记录而博古通今  因记忆而满腹经纶    记录:历史的回顾、文化的传承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本该记忆和纪念的人和事正被有意无意地遗忘,历史如此,文化亦如此,而陈树荣先生则一直在找寻着历史文化、记录着湮灭的人和事。
期刊
他手握图纸,即可旋转乾坤,  亦可让你物我两忘,诗意地栖居;  这是一位香港园境设计八十年代的开路先锋,  伴随着园境学一步步蹒跚走来,  三十年来与之休戚与共;  他既见证了这门科学的历史变迁,  又甘当后辈攀上峰顶的奠基石,  他在这条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  骄傲地为人民服务;  你看那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它们的变迁史上镌刻着他精心打造的一座座丰碑,  他是香港园境师学会会长——姚宝隆
期刊
【本刊讯】3月23日,香港中山侨商会假香港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三楼大会堂隆重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暨庆祝香港中山侨商会成立一百周年庆典。  广东省政协委员会汤炳权副主席、中央驻香港联络办公室黎桂康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李少光局长、广东省侨务办公室吴锐成主任、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陈茂辉、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侨界社团联合会主席余国春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全国政协委员
期刊
一个把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李嘉诚    李嘉诚  1928年7月出生於广东潮州。11岁赴港,先後做过茶楼、钟表公司徒工及推销员。不到20岁,他便以7000美元创办长江塑胶厂,成为“塑胶花大王”。後投资房地产、金融、电信等行业,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凭藉超人的商业智慧,李嘉诚连续十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创
期刊
有一种情感,  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有一种情怀,  是对社会不离不弃的爱。  当他接起“安信”的担子,  他的肩上,承载起看不见的友谊的重量,  他的心中,装进了慈善助人的博大胸怀。  安信,见证他与创始人陈振明先生  高山流水般的厚重的友情;  安信,也托起了他们  所期待的那片慈善的天空。  安信,既是做事业,也是做慈善,  即便是如那大海里的一滴水,  他们也要贡献出一份心意,  让那
期刊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庄世平  1911年1月出生於广东普宁。193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经济系,曾旅居泰国、老挝、越南等国从事经济活动。1947年到香港,1949年创办南洋商业银行,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历40年。1959年起,先后当选为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南洋商业银行名誉董事长、中国银行常务董事、香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