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小学低年级的计算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如何走好这一步,把好这个关,对今后学习数学至关重要。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的发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谈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掌握算理
教学目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 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①计算33-9是你能想到哪些算法?可以用计数器演示个位不够,要向十位退一当十,有了这种算法的明示,竖式算法个位3-9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迎刃而解。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9是一位数应该和谁对齐,这是为什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②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右手有5只铅笔,左手有4只铅笔,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两手出示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先右手后左手,列式为:5+4=9,先左手后右手,列式为:4+5=9。使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只不过是出示的顺序有所变化,因此,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通过演示,可以直观形象地说明:在加法计算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二、培养计算能力的关键---重视口算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应该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教学时,不仅要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进行直观演示,还要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知识形式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训能力。其规律在培养低年级计算能力中,培养其口算能力尤为重要。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认为口算内容简单,没有讲解的必要,只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一下就算完事。实际上,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做口算题,往往用的是笔算法则,他们往往都是在大脑中列算式,最后口述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误以为口算没有笔算快速,准确,就对口算训练提不起兴趣,甚至还会讨厌口算。因此,加强口算能力的培育,教师一定要重视口算法则的教学,督促学生按口算法则进行练习,养成口算的习惯。
例如:口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高位起,做到眼看、心想、脑记,最后口述结果。这种练习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往往不大习惯,认为这样做是加重记忆负担,因此,不愿意用口算法则进行口算。此时,教师要多加引导,让他们懂得这样做有利于记忆力的增加,只要经常训练,口算能力就会增加,大脑就会变得更加聪明,计算能力将会大大提高。使学生在口算活动中,养成快看、快想、快记、快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竞争能力等。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
三、培养计算能力的核心---思维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 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培養计算能力的途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离不开计算,我们必须课课练,天天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并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习惯的培养不能当做口号去喊,需要每一位教师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抓起。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很多,但学习习惯不好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要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
(一)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因此,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一看,二想,三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
(三)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一、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掌握算理
教学目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 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①计算33-9是你能想到哪些算法?可以用计数器演示个位不够,要向十位退一当十,有了这种算法的明示,竖式算法个位3-9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迎刃而解。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9是一位数应该和谁对齐,这是为什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②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右手有5只铅笔,左手有4只铅笔,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两手出示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先右手后左手,列式为:5+4=9,先左手后右手,列式为:4+5=9。使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只不过是出示的顺序有所变化,因此,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通过演示,可以直观形象地说明:在加法计算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二、培养计算能力的关键---重视口算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应该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教学时,不仅要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进行直观演示,还要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知识形式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训能力。其规律在培养低年级计算能力中,培养其口算能力尤为重要。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认为口算内容简单,没有讲解的必要,只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一下就算完事。实际上,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做口算题,往往用的是笔算法则,他们往往都是在大脑中列算式,最后口述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误以为口算没有笔算快速,准确,就对口算训练提不起兴趣,甚至还会讨厌口算。因此,加强口算能力的培育,教师一定要重视口算法则的教学,督促学生按口算法则进行练习,养成口算的习惯。
例如:口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高位起,做到眼看、心想、脑记,最后口述结果。这种练习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往往不大习惯,认为这样做是加重记忆负担,因此,不愿意用口算法则进行口算。此时,教师要多加引导,让他们懂得这样做有利于记忆力的增加,只要经常训练,口算能力就会增加,大脑就会变得更加聪明,计算能力将会大大提高。使学生在口算活动中,养成快看、快想、快记、快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竞争能力等。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
三、培养计算能力的核心---思维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 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培養计算能力的途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离不开计算,我们必须课课练,天天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并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习惯的培养不能当做口号去喊,需要每一位教师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抓起。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很多,但学习习惯不好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要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
(一)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因此,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一看,二想,三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
(三)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不同层次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