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社会效应投资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投资真的是为了赚钱吗?
  如果你以传统的方式投资,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你会权衡风险、回报和流动性,如果在一定风险和流动性水平下能提供满意的回报率,那么你会做这项投资。投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基本面价值投资(巴菲特式);另一种是动量投资,追随大众趋势。
  传统投资方法最大的问题在于,你假定你的钱会被用到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上,同时为你创造回报。但是正如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所看到的,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某些时候,你可能投资于一家违背你的宗教信仰或者良心的公司。
  事实上,投资有时候会产生第二轮的副作用。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些公司大股东把股票借给其他投资者,以提高他们的收益率和流动性,但最后发现这些股票被用于卖空,打压了公司股价。我一直怀疑,一些央行投资于宏观对冲基金,但这些基金为了赚快钱却在卖空他们的货币。
  社会效应投资的出现,是因为很多进步的投资者下决心想要改善社会或环境,但是不只通过捐赠慈善。慈善资金是有限的,而且免费资金也是不可持续的。免费资金或援助可能会助长对援助的依赖性,这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利用市场中的企业家精神,却可以带来巨大的效应,尤其对于底层民众而言。穷人不需要慈善——他们更希望被告知如何依靠自己赚钱,并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在2010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让摩根大通做一项关于“效应投资”的研究,将其定义为在财务回报以外创造正面效应的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末,很多慈善组织和政府意识到,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解决很多社会问题。他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动员庞大的私人资本参与到社会福利的改善中来。
  当然,说比做容易,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私人公司的投资哲学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这种借股东效率之名义,用私人贪婪创造社会福利的想法往好的方面说是天真,往坏的方面说是损害社会福利。它采取短期行为牺牲了长期的价值,这不仅是对于公司,有时也是对于社会大多数人。
  洛克菲勒-摩根大通的研究把社会效应投资作为一种新的另类资产类别。这种资产类别并不是资产群体,例如房地产或商品,而是关于寻求创造积极社会效应的公司的项目。
  社会效应投资包括投资于寻求社会或环境积极改变的可持续社会企业。可持续社会企业有双重成功标准。他们寻求财务回报以及可衡量的社会和环境效应。然而计算财务回报相对容易,但是衡量社会和环境的成果就要困难很多,因为在计算和报告这些产出方面缺乏一致的标准。这意味着,投资者和可持续社会企业必须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他们产生了社会效应。
  做出有些投资比较容易,比如世界银行或他们的环保专家认定的环保项目所在公司发行的绿色债券。在多边机构帮助下,凭借他们的高信用等级,可持续社会企业或在社会和环境领域进行变革的政府,可以获得长期的低成本资金。
  效应投资对于所有的新创企业都存在几个普遍问题。首先,效应投资平均的交易规模较小,所以基金不容易扩展。第二,投资者担心项目的起始阶段,这时的风险最高。第三,主流的投资者仍然在探索如何给这种新的资产类别做资产配置,因为没有标准衡量基金管理者是否带来需要的结果。
  本月,我聆听了克莱斯勒(Kleissners)夫妇的演讲,关于他们如何用在硅谷赚到的钱影响社会和环境。他们学会如何应用专业准则和纪律投资可持续社会企业。他们首先筛选出更有可能成功的可持续社会企业,再决定为那些能成功的企业提供资金或帮助募集资金。
  目前效应投资的市场有近250个基金,管理规模约260亿美元,并可能在2020年增长到6000亿至1万亿美元之间。近期已有保险公司、养老金公司和家族办公室开始把社会效应投资作为主要的投资类别。
  掌管家族财富的家族办公室对于反映家族价值观的投资具有战略性的长期眼光。作为香港效应投资的先驱者,荣盛集团(RS Group)的陈安妮最近说:“我们向世界证明,财富所有者也可以做好事,而且做得好,并显示管理财富不仅是为了后代,也是为了公共利益。”
  金钱应该是改善公众福利的工具,而不是钱生钱的游戏。那才是企业家精神的真正内涵。
  作者为中国银监会首席咨询顾问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证监会前主席、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其他文献
作为20世纪最为知名的美国文人偶像,埃德蒙·威尔逊的形象游离在文学批评家、新闻从业者、历史学家,以及公共知识分子之间。在有生之年,威尔逊出版了大量作品,涵盖从小说、诗歌、剧本、文学评论、历史研究、文化批评、游记和日记在内的各种文体数百万字,著作数十本,堪称一位“文艺复兴”式的文化巨擘。以赛亚·伯林评价威尔逊是他所访谈过思想者中最具穿透力的一位,身上洋溢着“对书籍的热爱和服膺道德的坦诚”。美国历史学
期刊
十多年来,关于中国存在房地产泡沫的声音从未中断,持“泡沫论”的人包括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在内。希勒等人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房价与收入之比最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数据是,中国人买一套房子平均下来需要15年的收入,国际上是4年-6年。房价上涨趋势与推动因素  用房价与收入之比来评价房价,其理论基础在于,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会将自己收入的某一个比例用于住房开支,这个住房开支
期刊
是高房价阻碍了城市化进程,还是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高了房价?如果高房价只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结果,那么可能不需要担心房地产市场有“泡沫”,因为这属于需求带动的价格上涨,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现象。但如果是前者,其后果可能十分严重,不仅是高房价阻吓外来务工者入城定居,更可能因为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而累及银行和金融系统,带来经济危机。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判断中国的高房价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应对特大城市房价和中小城
期刊
国家荣誉是国家奖励的最高形式,国家荣誉制度是指以国家名义对品行与业绩优良且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做出杰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给予褒奖的制度安排。  国家荣誉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设立并由国家主席或全国人大颁授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分别颁授或联合颁授的各类勋章、奖章、荣誉称号等。国家荣誉制度体现国家意志与公民意志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品行肯定与贡献肯定的统一、以精神奖励为主导的精
期刊
提到南非破除种族隔离制度的那段历史,图图主教和曼德拉是最常被人们纪念的。但熟悉南非历史和社会处境的人,会添上另外两个重要人物。其中一位是荷兰神学家亚伯拉罕·凯波尔(Abraham Kuyper, 1837-1920)。他之所以和南非相关,正是他著名的“领域主权”(Sphere Sovereignty)神学,被一些南非教会领袖扭曲,作为种族隔离制度的神学支持。此时,凯波尔已经过世20多年了。我们假想
期刊
4月28日至29日,奥巴马将首次拜访马尼拉,随之将是美国和菲律宾防卫合作协定的签署。在此协定下,美军将可以使用菲律宾的基地,也会增加驻扎在菲律宾的船舰、飞机和地面部队。  美国和菲律宾在军事上的进一步合作是美国军事再平衡的一环。  美菲曾经因为菲律宾1992年要求美国撤出苏比克湾等基地,关系一度冷却。但随着亚太局势发生变化,两国近年加深合作,在去年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马尼拉时宣布将提供4000万美元
期刊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新时期中国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对衡量金融创新与推进金融发展都发挥着指导作用。  然而,在现实理解中,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诠释,“服务”有时被理解得过于狭隘,以至于机械地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进而影响到了金融改革的步伐与质量。  因此,只有更全面、更清晰和更准确地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金融事业的发展,确保实现国民经济稳中求进的最终目标。金融情感
期刊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4月底开启自2012年11月再次当选总统后的第一次亚洲之行。4月24日,他将首访日本,而后依次到访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本次亚洲之行原计划于2013年10月成行,但由于美国政府彼时深陷债务危机、临时关门而延迟至今。  奥巴马的核心外交智囊、副国务卿伯恩斯(William Burns)4月8日在美国亚洲协会发表演说阐释美国当下的亚太政策,指出美国将进一步从安全、经济、治理和人类尊
期刊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大幅上升成为经济领域的突出矛盾,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对住宅限购、限价的计划管理方式。然而不同地区在限购的同时又在“暗度陈仓”,用各种方式松绑。在中国的其他产业领域,也会出现限价与涨价的矛盾交织,成为该领域产业链的“肠梗阻”。  这种“肠梗阻”总是伴随着改革的推进与停滞、经济的起落交替发作;每每发作,又反过来成为阻止改革推进的理由。其发病机理何在?我们仍然以房地产的产业链进行
期刊
党的十八大之后,在中国启动新一轮经济体制配套改革的关键时期,财税改革再次成为研讨和推进配套改革的切入点和重头戏,其中又以具有明显争议的如何认识和深化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改革为廓清基本思路的核心问题。  近些年来,因现实运行中出现的诸如县乡财政困难、地方隐性负债、土地财政和以专项补助为代表的“跑部钱进”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次又一次地将分税制的评判问题推向风口浪尖,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热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