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课程教育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现当代文明时代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性和小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主题式地方课教育有利于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拓宽知识领域并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小学生对地区人文底蕴的理解。本文对如何借助主题式地方课教育培养小学生的人文底蕴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主题式地方课教育;人文底蕴;建议策略
引言:
地方课教育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地方课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本地文化,包括本地的方言童谣、民间故事、革命斗争历史等等各种从本地抽象出来的文化,并且服务生活。素质教育重视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方课教育就能够全方位满足素質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了解本地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尊重历史等各种优秀的文化品质。
一、了解师生情况,整合学科内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就必须要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充分了解师生现在教育教学的情况。了解学校对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情况、教师对人文底蕴教育的应用情况、学生人文底蕴,教育情况、家长人文底蕴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了解情况我们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从“小学阶段地方课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家长和老师比较认同现在的地方课程教育,有85%左右的问卷填写人员认为小学地方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但仍然有2%左右的人认为地方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没有任何作用,完全否定了该课程设置的意义。但是小学地方课程内容涉及到火灾应急自救方式、如何用电、礼仪行为等各种有关于人为底蕴塑造的内容,这都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固然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但是学科内容繁琐,需要进行内部整合。比如:道德和法治课相融合。其中,《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与《我是小学生》结合在一起。所以应当重视人文底蕴的教育,可以通过校领导带头提倡以及组织主体是地方课,借助主题是地方课,增强学生和家长对地方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和家长认可地方文化接受地方文化主题课,并且能够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践生活。
二、构建教学体系,整合跨学科内容
地方课程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目,近年来地方教育一直不断开展、不断改进,但仍然存在着相关问题。在教材的内容版本和教学方法方面有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因此,要建构新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应当进行学科内容整合。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人认为完全整合到各个国家课程中也是不错的;还有23.88%。有人认为整合到社团活动或者是学校课程中;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我爱我家》与五年级地方课程有关于《自然美景看不够》有相似也有交叉之处,可以将两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补充学习。这两个结合在一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促进知识的整合,解决了考点杂碎的问题。在地方课程教育上出现了教材过多、内容重复、教学任务大等问题,一部分老师认为一学期能够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是有很大压力的,也不能够完全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教学结构体系上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重新编排教学先后顺序,将地方的主题课程以网格化形式呈现出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内在人文底蕴 。
让所学知识更加清晰。在教材内容版本上尽可能的整合成一本教材,解决多本教材的问题。
三、带动人员参与,与各个活动整合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家校联合是最近为提升学习质量提出的一种新方式,在很多问题解决上可以征求各方意见并寻求最佳解决方式。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地方课程相关内容还可以与安全教育等课程融合,所以可以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上渗透人文底蕴塑造教育。比如在学校举行各项社团活动中体现人文底蕴教育,可以是音乐艺术、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展示。同时,要想提升课堂的质量,必须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参与性,还要丰富教材的内容,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学校安全教育与火灾演习、地震演习相结合,充分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意思。为避免踩压事件发生,会进行疏散演习,在演习过程中可以渗透学生安全自救的方法、如何使用应急工具,带动学生全员参与。最后,可以根据地方特色文化补充课本内容,将其整合到国家课程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为了要带动全员的参与,必须要自己的课程设置符合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地方特色和内容特色。在教材中可以穿插游戏、图片、学校文人的介绍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地方课程学习中来。
结语:
地方课教育融合了文化教育、实践教育等多种教育为一体,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标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了解师生情况,重视人文底蕴教育”、“促进方法多样,初步建构教学体系”和“带动人员参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解决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地方课程顺利开展、促进教育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伟芬. 在自然生活中品尝独特的地方味道-”豆文化”渗入主题式民俗课程[J]. 家庭生活指南,2019(1):9.
[2] 李晓慧. 翻转课堂下地方特色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建构[J]. 校园英语(中旬),2018(10):5-6.
[3] 汤永红. 传承地方节庆文化 构建园本特色课程 ——走进大班主题活动”快乐小马灯”[J]. 教师,2020(7):95-96.
[4] 陈娟,安宁. 地方文化园本课程开发初探——以”咸阳是我家”主题活动为例[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10.
关键词:主题式地方课教育;人文底蕴;建议策略
引言:
地方课教育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地方课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本地文化,包括本地的方言童谣、民间故事、革命斗争历史等等各种从本地抽象出来的文化,并且服务生活。素质教育重视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方课教育就能够全方位满足素質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了解本地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尊重历史等各种优秀的文化品质。
一、了解师生情况,整合学科内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就必须要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充分了解师生现在教育教学的情况。了解学校对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情况、教师对人文底蕴教育的应用情况、学生人文底蕴,教育情况、家长人文底蕴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了解情况我们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从“小学阶段地方课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家长和老师比较认同现在的地方课程教育,有85%左右的问卷填写人员认为小学地方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但仍然有2%左右的人认为地方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没有任何作用,完全否定了该课程设置的意义。但是小学地方课程内容涉及到火灾应急自救方式、如何用电、礼仪行为等各种有关于人为底蕴塑造的内容,这都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固然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但是学科内容繁琐,需要进行内部整合。比如:道德和法治课相融合。其中,《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与《我是小学生》结合在一起。所以应当重视人文底蕴的教育,可以通过校领导带头提倡以及组织主体是地方课,借助主题是地方课,增强学生和家长对地方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和家长认可地方文化接受地方文化主题课,并且能够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践生活。
二、构建教学体系,整合跨学科内容
地方课程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目,近年来地方教育一直不断开展、不断改进,但仍然存在着相关问题。在教材的内容版本和教学方法方面有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因此,要建构新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应当进行学科内容整合。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人认为完全整合到各个国家课程中也是不错的;还有23.88%。有人认为整合到社团活动或者是学校课程中;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我爱我家》与五年级地方课程有关于《自然美景看不够》有相似也有交叉之处,可以将两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补充学习。这两个结合在一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促进知识的整合,解决了考点杂碎的问题。在地方课程教育上出现了教材过多、内容重复、教学任务大等问题,一部分老师认为一学期能够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是有很大压力的,也不能够完全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教学结构体系上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重新编排教学先后顺序,将地方的主题课程以网格化形式呈现出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内在人文底蕴 。
让所学知识更加清晰。在教材内容版本上尽可能的整合成一本教材,解决多本教材的问题。
三、带动人员参与,与各个活动整合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家校联合是最近为提升学习质量提出的一种新方式,在很多问题解决上可以征求各方意见并寻求最佳解决方式。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地方课程相关内容还可以与安全教育等课程融合,所以可以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上渗透人文底蕴塑造教育。比如在学校举行各项社团活动中体现人文底蕴教育,可以是音乐艺术、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展示。同时,要想提升课堂的质量,必须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参与性,还要丰富教材的内容,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学校安全教育与火灾演习、地震演习相结合,充分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意思。为避免踩压事件发生,会进行疏散演习,在演习过程中可以渗透学生安全自救的方法、如何使用应急工具,带动学生全员参与。最后,可以根据地方特色文化补充课本内容,将其整合到国家课程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为了要带动全员的参与,必须要自己的课程设置符合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地方特色和内容特色。在教材中可以穿插游戏、图片、学校文人的介绍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地方课程学习中来。
结语:
地方课教育融合了文化教育、实践教育等多种教育为一体,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标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了解师生情况,重视人文底蕴教育”、“促进方法多样,初步建构教学体系”和“带动人员参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解决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地方课程顺利开展、促进教育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伟芬. 在自然生活中品尝独特的地方味道-”豆文化”渗入主题式民俗课程[J]. 家庭生活指南,2019(1):9.
[2] 李晓慧. 翻转课堂下地方特色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建构[J]. 校园英语(中旬),2018(10):5-6.
[3] 汤永红. 传承地方节庆文化 构建园本特色课程 ——走进大班主题活动”快乐小马灯”[J]. 教师,2020(7):95-96.
[4] 陈娟,安宁. 地方文化园本课程开发初探——以”咸阳是我家”主题活动为例[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