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地理教学,只强调教师的教,在很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当教师走进地理课堂,从开头的导语、结尾的作业布置都是预先设计好的。一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突破都是教师准备好的,这种教学其本质是教师中心论、教案中心论。这种课堂形态的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习上依赖性很大,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或运用自身的能力去主动学习。
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地理课堂教学的面貌,就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通过自学、讨论,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锻炼。自学、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为教师的精解提供明确的依据,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或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问题解决策略。整个教学过程的诸环节多数主要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在这些环节中主要起引导、点拨、反馈作用,这样更有利于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实施过程
1.课前编好导学案
(1)知识能力目标
导学案中应该明确本课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目标,学习目标要与教学大纲要求相一致,不能人为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中对知识要求的难度可以分为“了解”、“掌握”、“运用”不同层次,要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了解,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个情感目标。这并不同于德育,它只是德育的一部分。课堂是让学生认识到“对”与“错”、“真”与“假”、“情”与“理”的基本阵地。例如在一堂《人类的行为与灾害》为主题的自主探究课上,通过各种实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作用越来越强大,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类不合理的改造行为导致了诸多灾害的发生。让学生认识到改造行为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认识到人类在自身发展中遇到问题时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达到了本课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不写进教学目标,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得以达成。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形成与该课程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教育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育人”。
(3)导学案不能是习题集
导学案是学习路线图、方向盘。形象的说就是小孩子的学步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图”。导学案的核心是“学”,是便于学生自学的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方法。导学案要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让学得快的吃饱快跑,让学得慢的有进步和提高。所以,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设计好题的层次和难度,分层教学。
2.导学过程
(1)教学方式的选择
自主学习教学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探究式、讨论式、研究式。
探究式教学方式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和提供的情境中,围绕着预期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最终得出共同的结论。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由于这一方式能够较为综合地达成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所以,应当比以往更多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以运用。但是探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真正的讨论式教学需要有充分的预备知识,要有真正的观点的交锋和活跃的思考。这一方式利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但所用时间较多。
研究式是一种最为开放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课题作较长时间的学习,适于学生按照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得出自己的结论。
信息技术的应用、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运用,都是与上述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同样是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学习是各组学习任务相同,最后将各组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合作学习则是各组的学习任务不同,最后将不同的学习结果综合在一起。不论是小组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必须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分工,不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组合,以致出现“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甚至弱势学生无人组合的情况。
从以上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必须根据其适应性,结合学科特点加以选择。不加选择的盲目使用,或者简单地只运用某一种方式,都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还应当指出,启发式是中小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把启发式原则与讲授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并谈。
(2)导学的步骤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进行的有步骤、有方法的教学,不是对学生听之任之,让学生放任自流。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遇到的普遍问题要有预测,要有相对最佳解决方案,让学生独立或都通过互帮互助完成整个的学习过程。导学案在编写时应分步骤展开该课程的学习顺序,由浅入深,可以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3)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学习方式选择得当可以在课堂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冷暖锋、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应用讨论式学习。
第一步,给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问题,每一段资料的后面要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最终要通过学生自学、对学或群学得到。
第二步,引导学生讨论资料中所体现出来的事物发生、发展原理,进一步总结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做一定的预测。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资料,得出结论。
第三步,给予相关事实验证第二步结论是否正确。正确,则可以相应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否则小组讨论,找到问题症结,重新得出结论。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学生讨论的结果。
(4)注重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
学生群体若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既能增进学生之间信息的沟通,又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在学习地球的运动相关内容时,太阳高度的计算、时间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采用先学后教模式,先让学生读书,根据导学案完成预定目标及练习。此时,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让理解问题的学生教不明白的学生,最后达到“学习上的共同富裕”。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讲解学生存在的语言知识上的漏洞,纠正地理术语中运用不恰当之处,鼓励其他同学说出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以便能更好、更直接地解决问题。
(5)自主学习成果要有展示
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源自学习的成果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同学的认可,所以在自主学习之后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这个成果教师和同学要给予公平、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以便于能更愿意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中,并且积极性有增无减。
三、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
1.学生的参与状态
首先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二看学生是否还参与教,把学和教的角色集于一身。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课堂,不是自主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
2.学生的思维状态
首先看学生是否能自我求知,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并将疑难与其他人一同探讨。二看学生能否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有所与延伸创新。
3.学生的情绪状态
首先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掌控、调节学习情绪,能根据导学案安排的程序有松有紧的完成预定学目标。
4.学生的生成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各尽所能,为成果的得出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二看学生是否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四、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尽管自主学习能力在某些时候可以通过自己发现来获得,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教”会的。这里的“教”,不同于传统讲授式教学中的教,准确地讲是“导”,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示范、引导和支架撑。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其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教师需要创设一些机会让学生实践,必须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时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教学各环节上尽可能地减少讲授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得,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技能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生之中的自主学习榜样的力量。要做到既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又能发挥学生中的榜样作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两种最好的方式。
自主学习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它要求教师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要求教师有能力灵活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问题的设置上,应当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易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有争论性的话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并且要求教师应当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的收集、话题的选择、活动方式的确定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
传统的地理教学,只强调教师的教,在很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当教师走进地理课堂,从开头的导语、结尾的作业布置都是预先设计好的。一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突破都是教师准备好的,这种教学其本质是教师中心论、教案中心论。这种课堂形态的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习上依赖性很大,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或运用自身的能力去主动学习。
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地理课堂教学的面貌,就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通过自学、讨论,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锻炼。自学、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为教师的精解提供明确的依据,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或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问题解决策略。整个教学过程的诸环节多数主要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在这些环节中主要起引导、点拨、反馈作用,这样更有利于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实施过程
1.课前编好导学案
(1)知识能力目标
导学案中应该明确本课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目标,学习目标要与教学大纲要求相一致,不能人为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中对知识要求的难度可以分为“了解”、“掌握”、“运用”不同层次,要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了解,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个情感目标。这并不同于德育,它只是德育的一部分。课堂是让学生认识到“对”与“错”、“真”与“假”、“情”与“理”的基本阵地。例如在一堂《人类的行为与灾害》为主题的自主探究课上,通过各种实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作用越来越强大,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类不合理的改造行为导致了诸多灾害的发生。让学生认识到改造行为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认识到人类在自身发展中遇到问题时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达到了本课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不写进教学目标,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得以达成。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形成与该课程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教育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育人”。
(3)导学案不能是习题集
导学案是学习路线图、方向盘。形象的说就是小孩子的学步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图”。导学案的核心是“学”,是便于学生自学的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方法。导学案要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让学得快的吃饱快跑,让学得慢的有进步和提高。所以,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设计好题的层次和难度,分层教学。
2.导学过程
(1)教学方式的选择
自主学习教学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探究式、讨论式、研究式。
探究式教学方式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和提供的情境中,围绕着预期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最终得出共同的结论。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由于这一方式能够较为综合地达成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所以,应当比以往更多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以运用。但是探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真正的讨论式教学需要有充分的预备知识,要有真正的观点的交锋和活跃的思考。这一方式利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但所用时间较多。
研究式是一种最为开放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课题作较长时间的学习,适于学生按照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得出自己的结论。
信息技术的应用、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运用,都是与上述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同样是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学习是各组学习任务相同,最后将各组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合作学习则是各组的学习任务不同,最后将不同的学习结果综合在一起。不论是小组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必须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分工,不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组合,以致出现“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甚至弱势学生无人组合的情况。
从以上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必须根据其适应性,结合学科特点加以选择。不加选择的盲目使用,或者简单地只运用某一种方式,都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还应当指出,启发式是中小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把启发式原则与讲授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并谈。
(2)导学的步骤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进行的有步骤、有方法的教学,不是对学生听之任之,让学生放任自流。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遇到的普遍问题要有预测,要有相对最佳解决方案,让学生独立或都通过互帮互助完成整个的学习过程。导学案在编写时应分步骤展开该课程的学习顺序,由浅入深,可以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3)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学习方式选择得当可以在课堂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冷暖锋、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应用讨论式学习。
第一步,给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问题,每一段资料的后面要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最终要通过学生自学、对学或群学得到。
第二步,引导学生讨论资料中所体现出来的事物发生、发展原理,进一步总结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做一定的预测。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资料,得出结论。
第三步,给予相关事实验证第二步结论是否正确。正确,则可以相应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否则小组讨论,找到问题症结,重新得出结论。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学生讨论的结果。
(4)注重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
学生群体若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既能增进学生之间信息的沟通,又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在学习地球的运动相关内容时,太阳高度的计算、时间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采用先学后教模式,先让学生读书,根据导学案完成预定目标及练习。此时,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让理解问题的学生教不明白的学生,最后达到“学习上的共同富裕”。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讲解学生存在的语言知识上的漏洞,纠正地理术语中运用不恰当之处,鼓励其他同学说出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以便能更好、更直接地解决问题。
(5)自主学习成果要有展示
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源自学习的成果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同学的认可,所以在自主学习之后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这个成果教师和同学要给予公平、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以便于能更愿意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中,并且积极性有增无减。
三、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
1.学生的参与状态
首先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二看学生是否还参与教,把学和教的角色集于一身。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课堂,不是自主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
2.学生的思维状态
首先看学生是否能自我求知,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并将疑难与其他人一同探讨。二看学生能否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有所与延伸创新。
3.学生的情绪状态
首先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掌控、调节学习情绪,能根据导学案安排的程序有松有紧的完成预定学目标。
4.学生的生成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各尽所能,为成果的得出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二看学生是否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四、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尽管自主学习能力在某些时候可以通过自己发现来获得,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教”会的。这里的“教”,不同于传统讲授式教学中的教,准确地讲是“导”,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示范、引导和支架撑。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其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教师需要创设一些机会让学生实践,必须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时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教学各环节上尽可能地减少讲授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得,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技能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生之中的自主学习榜样的力量。要做到既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又能发挥学生中的榜样作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两种最好的方式。
自主学习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它要求教师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要求教师有能力灵活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问题的设置上,应当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易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有争论性的话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并且要求教师应当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的收集、话题的选择、活动方式的确定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