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音乐教育作为农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社会整体认识不足、师资配备不齐全、教学条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急需得到改善。因而加深人们对音乐教育的整体认识,进一步改善农村的教学条件,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对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的音乐教育也逐步走向正规化,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的蹒跚起步给农村的教育增添了色彩。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历史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的音乐教育仍处于薄弱地带。笔者从事农村音乐教育已有10年的历程,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深有认识。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教育也相对落后。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作为农村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严重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下面笔者对自己在工作中所认识到的问题及改善的措施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与大家讨论。
  一、当前农村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的整体认识不足
  首先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的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因为历年来农村的音乐课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学生没有上过一节正规的音乐课,对音乐课的理解只是扯着嗓子唱歌。他体会不到音符里传递的情感,甚至连最基本的音准、节奏、强弱都不能识別。没有认识就更谈不上什么重视了。又因社会及学校机制使学生认为,学不学音乐课没什么,不会影响到自己的考试成绩,也不会因此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所以音乐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虽然有部分学生是非常喜欢上音乐课的,但是基于以上原因,遇上一点困难就放弃了主动学习的机会。试想学生在这种心态下能否上好音乐课呢?
  其次,学校及教师当然会对音乐教学有着正确的认识,但是由于社会认识、学生认识、考核体制等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农村学校不能认真上全上好音乐课。这也是制约农村音乐教学不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三,家长对音乐课的认识就更不够了,同时他们也是制约学生、学校、教师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主要因素。有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没必要学习音乐,用他们的话讲“音乐属于外三行、影响学习、没有前途”。当然会有一些思想比较前卫的家长会考虑到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或是看到孩子爱好发展这方面的特长。但是一个音乐特长生考入大学,投资是文化课考生的几倍,他们承受不起这么大的经济支出,不得不控制学生对音乐的热衷与学习。
  (二)师资配备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的教学水平。乡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音乐教师,虽部分学校也设有音乐教师,但都是兼职其他学科的教师。如某校的音乐教师同时担任数学教学、班主任工作,完成数学教学及繁忙班主任工作之余对音乐教学就有些力不从心了。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国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大力投资,为学校购置了手风琴、电子琴、音响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但大多数农村教师还不知道如何操作。也就很少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评优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置于柜子里如同文物展览。不少乡村教师,尤其是音美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很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交流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教学方法更是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同时即使有些学校配有专业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多数教师对新《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弹唱教学、难度较高的曲目师示范、即兴伴奏能力等要求不能完全上任;还有部分教师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音乐课上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得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在“普九”以来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各校配置了相应的音乐教学设备,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为全面而且高效地开展音乐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制约。
  二、整改措施
  针对农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改变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的认识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加强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开启学生德、智、体、美等“副课”的关系,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2001年,教育部体卫教司的主要工作重点中即包括“有针对性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这说明国家已经开始将乡村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特别关注的问题列入工作日程。
  (二)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音乐教育的发展要合上教育现代化的节拍,就必须有一支现代化的音乐教师队伍。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广大的农村艺术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假期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积极寻求各种培训音乐教育人员的途径;鼓励教师一边学习教科研方法,一边进行音乐教学;县区中学、进修学校可以利用本校的条件为音乐教师开设短期培训班;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文艺活动,这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音乐教师业务水平,也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喜爱。
  (三)根据农村特有的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展音乐教育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浸泡在鸟语花香和民歌民谣之中,对大自然的感受也更为深切。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都曾受过乡村音乐的熏陶。
  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的发展,是要靠学生、家长、教师、领导以及社会的全方位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接受音乐教育与接受其它教育是同样重要的。学习音乐对于提高审美、启迪智慧、提高整体素质有重要作用。如果不接受音乐教育,学生将会因整体素质的缺乏而丧失社会的竞争力,其个人生活也会因缺少音乐修养而显得单调乏味。其次,身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岗位的重要性,并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总结教学经验,认真思考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充分相信,我国农村的音乐教育事业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我国农村的音乐教育贡献力量。让它不断的发展壮大,并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探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谈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
反思教育,我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具体的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研究问题、解
摘要:设疑,是启发式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它从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入手,把学生引入新的求知境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它的根本点就是教者“引而不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让学生从“听而有得”的被动状态移步到“思而有得”的主动状态。  关键词:设疑 兴趣 能力    古人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朱熹语)“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
纵观现在的语文教学,我们的课堂时常会被朗朗的读书声所充斥着,看上去热闹、生动,然而,细细咀嚼这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我们又觉得这样的语文教学似乎已经缺少了一种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