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故事(连载之五)

来源 :大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1983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雅思风暴
  
  1999年留学热潮席卷国内,雅思考试悄然兴起,它的中文全称是“国际英语水平测试系统”,英文缩写为“IELTS”,专为留学与移民英联邦国家的申请者设置。这一年恰恰是我最忙碌的一年,主讲托福阅读,创办四、六级和考研英语培训项目,还要面对大量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校领导多次找我,希望我能把雅思做起来,因为这项考试注重综合能力,要研发它必须有多年的学术底蕴和教学经验,他们认为我是最佳人选。
  经过考虑我接下了这个项目。当时国内雅思培训刚刚起步,第一个培训班开课时,根本没有可以信赖的教材,基本上是边上课边编教材。两个月培训结束,第一套内部教材也基本搞定,教学效果还算不错。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雅思,保证培训质量,我决定到位于英国伦敦的雅思考试主管机构——英国文化委员会走一趟。经过调研,我了解到英国文化委员会雅思总裁名叫肖恩·海德(Sean Hyde),通过国际友人的引荐,肖恩·海德接见了我。坐在他对面,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提了出来,他一一作答,聊到托福考试时,肖恩·海德说了一句话:“TOEFL is an empire.(托福是一个帝国)”言下之意雅思无法与之抗衡。
  我则充满信心地说:“雅思考试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肯定会异军突起。” 听了我的话,肖恩·海德开心地笑了。
  之后我访问了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走遍了几乎所有相关书店,购买了大量雅思考试类书籍。当我离开英国时,知道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拿到了雅思的核心资源,可以把培训做得更好了。
  归国航程9个小时,我没有休息,而是抓紧时间学习带回来的书。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着手研发国内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雅思教材,由于客观条件及时间限制,它借鉴了国外雅思教材的部分内容。我相信,假以时日,我肯定会研发出完全本土化的雅思教材。
  教材开发完成,我开始全国巡回演讲。根据我对雅思的理解,我总结了四句话概括雅思:留学新途径、移民直通车、外企通行证、英语大课堂。演讲中我反复说明雅思考试的科学性:能够全面评估应试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平,参加有些语言考试可能会高分低能,但参加雅思考试一定是高分高能。这次巡回演讲,我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先后举办了数十场免费演讲,使国人对雅思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为英语培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在国内掀起了第一场雅思风暴。
  2001年,在充分准备之后,我认为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雅思教材的时机已经成熟,经过我领导下的研发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第二代雅思教材的编写。这套教材共17本,经测试题目的仿真度达到85%以上,仅这一点就是许多国内外培训机构至今未能达到的。由于教材的独创性、可操作性和高效性,很快在学员当中赢得了巨大的知名度,许多已经在国外学习的学员,也回国求购这套教材。与此同时雅思成绩先后受到多个国家的承认,这种内外呼应的结果是,雅思考试如日中天,考生对雅思学习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学员和同行开始称呼我为“胡雅思”,这可以说是我在雅思领域制造的第二场风暴。
  2002年澳大利亚宣布根据雅思成绩录取留学生,受这个消息的鼓舞,6月我亲赴澳大利亚,到各个学府与同行深入交流,广泛接触中国留学生。接触中我发现,留澳学生年龄普遍偏小,语言基础薄弱。回国后,我马上设计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雅思基础班培训基地,全面解决低龄学员的学习问题。第一期招生就爆满,两个月里招了近千名学生,在业内引起巨大轰动,许多培训机构争相模仿这种教学模式。同时我的第三代雅思教材也被隆重推入市场,由此全国各地雅思培训进入爆发期,仅新东方暑期雅思培训就达3万人,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回国接受培训,其他雅思培训机构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雅思风暴三度抢滩成功,一举成为培训业的宠儿。各大报刊争先刊登我在雅思培训方面的言论,一家主流媒体甚至刊登了一篇题为《雅思风暴,胡敏制造》的文章来形容当时的学习热潮。最近出版的《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说:“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个长着细长眼睛和高高额头的家伙旋风般地成为雅思考试的代名词。”那段时间,我每次参加网上举办的对话活动,短短一两个小时就会有成千上万的问题涌入聊天室,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使我深受感动。曾经有个年轻人在学校找了我十多天,把他的雅思听力理解教材拿出来给我看,里面做满了各种记号,笔迹力透纸背,把书都划破了。而在此之前他一句英语都不懂,一个单词没学过,完全是靠毅力和信念的支撑,最大程度地信任了我所教授的方法,在三个月内使自己的雅思成绩达到了5.5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年轻人,从表面上看,是我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让他获益良多,在我看来,是他的积极向上、永不服输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功夫不负苦心人。
  时至今日,雅思考试在全国建立了25个考点,每年举办35次考试,已经有了与托福平分秋色的态势。而在英联邦留学的人员当中有70%以上参加过我主持的雅思培训,绝大部分雅思考生学习过我主编的教材。回想我制造的一次又一次雅思风暴,再看看自己接受的一次又一次洗礼,我深深体会到了弄潮人的快乐与幸福。
  
  十四、驻足沉吟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技巧与方法,让我们眼花缭乱、心绪不宁,让我们总是感觉自己一定刚刚错过什么精彩的事情,丧失某种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我们想要抓住身边的每样东西,好像溺水者以为一棵稻草就能救命,好像博彩者以为百万大奖就在下一张彩票当中。最终我们检视自己,发现仍然一无所有,梦想虽在,日见远兮。
  现在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没时间。”那么我们到底在忙些什么?忙着上班、上网、上吧,跌跌撞撞追赶时髦,忙到连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么忙的时间都没有,忙到连停下来看一眼路边风景的时间都没有,我们一方面一路饕餮,生怕错过美味,一方面因营养不良而日益憔悴。
  现在让我们驻足沉吟,来审读曾经和将来的跋涉。回头看一看来路,脚印是否歪斜;抬头看一看远方,目标是否明确。其实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奋斗的过程当中,太多的选择、太多的方法、太多的捷径已经使我们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偏离了航向。我们在一步步不停行进,但脚步并没有指向那个应该坚持的方向。结果是多年之后,发现路已经不是原来的路,人也不是原来的人,终点也不是梦想的模样。
  现在让我们驻足沉吟,来勘探我们的心灵真正需要什么。是实现我们的理想,还是满足我们的欲望;是需要短暂的快感,还是制订长远的计划。
  现在让我们驻足沉吟,来寻找达到人生目标的方法。是在追逐时尚的过程中,永远被引领;还是沉下心做一番事业,从而引领时尚。
  现在让我们驻足沉吟,来衡量为了未来的事业,我们必须投入多少,如何付出——是麻木于既有的包围,让世俗与庸碌蚕食自己,还是不辞辛劳不计得失奋起突围,去作人生价值的拓进和事业品位的提升;是把人生的资本放入貌似安逸的轮盘,斤斤计较输赢,还是用一种持久的倾情去争取最终的辉煌。
  
  十五、歌唱生命
  
  据说:鹰是有两次生命的,一次是40年,一次是40年后的又30年,有的鹰可以活40年,却无法突破这一大限,有的鹰能够突破,就可以活70年。
  鹰活到第40个年头时,锋利的爪子开始老化,再也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翅膀上的羽毛凌乱厚重,再也无法支持它在天空中飞翔。丧失了这些利器的鹰要么慢慢地等死,要么重新塑造自己,这种塑造自己的修炼需要漫长的150天,在150天里或者默默地死去,或者痛苦地重生。
  准备重生的鹰必须尽全力飞到一个孤高寒苦的悬崖,只有在这里筑巢,它才不会遭遇到任何敌人。
  巢筑好之后,鹰开始了重新塑造自己的历程。首先不断晃动头颅用喙击打石头,直到喙完全碎裂,而且必须是全部脱落,否则新的喙就无法生长出来。没了喙的鹰静静地呆在悬崖上,等待着新的喙长出来,许多鹰没有幸运到能够渡过这一关,因为虚弱的身体或者变化的气候以及许多其他的偶然。
  喙长成了,鹰就用它把自己的脚爪上的老皮啄掉,使它重新恢复灵活,之后鹰就用这有力的脚爪把一身蓑衣似的羽毛剥掉,使自己重新变成刚刚从蛋壳里钻出来的样子,完全像新生的鹰一样。所有的羽毛都需要一片一片地拔。拔光之后依旧是等待,等待羽毛的成长,等待奇迹的发生。许多鹰在这个阶段的开始就已经奄奄一息,根本等不到羽翼丰满的那一天。 最终有那么一天,在最险绝、最荒芜、最寒冷的崖顶突然传来一声清亮的长啸,一只全新的鹰向着温暖的大地盘旋而下。(全文完)
其他文献
某日和某国家级媒体一记者吃饭,席间他跟我说,知道吧,我实际只是高中毕业,但我现在是某某大学的客座教授。  该记者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他经历的年代我们都知道,所以虽然学历低但还是成为了国家媒体的记者,这无可厚非。可当客座教授,则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错了。   翻翻报刊杂志,我们经常见到的就是某某被聘为客座、兼职教授,就比如近日周星驰被聘为人民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成龙被聘为北大艺术系特座教授,
期刊
编者按:本刊在2005年2月号和3月号分别推出了《“微型创业”你做主》和《SOHO青春代》专题,从追寻“微型创业”的创业潮流到“拥抱SOHO”的工作时尚,我们试图洞察、梳理青年一代在这个社会中的职业痕迹和趋向。本期,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隐性就业”。  隐性就业,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尚未被显化,但却已逐步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职场转向。尽管它现在还只露出冰山一角,但我们已经初步觉察到它涌动的
期刊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界普遍存在。    1935年,在纽约市一个最贫困最脏乱地区的法庭上,一名老妇人因偷窃面包正被审问。老妇人头发凌乱,手在微微发抖,嗫嚅着说:“原谅我。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得直哭的孙儿,他们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她抬手去抹眼角的泪水。法官依然冷若冰霜,当庭宣称:“我必须秉公办事,你可以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10天的拘役。”  判决宣布后,时任纽约
期刊
四、 经典收听     从我开始表现出学习英语的热情之后,父母就在各个方面给予我帮助。在当时的条件下除了课堂之外,惟一能够接触英语的方式就是收听英语广播教学节目。为了能够让我听到这些节目,父亲从自己有限的收入中挤出钱来给我买了一台收音机,是那种便携式的,现在除了公园里的老人还用它听新闻之外,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用它,但那时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件宝贝。我天天把它揣在口袋里,同时还费尽心机,把所有能收听到的英
期刊
如今创业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商品经济活跃、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人们对创业致富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某省会城市不久前对高校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办公司、当老板。但是,调查也显示,资金问题是他们创业的最大顾虑,因为无论做什么生意都需要本钱,而创业伊始,多数人积蓄较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筹集资金成为广大创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创
期刊
编者按:大学生是知识型人才,尤其需要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以便掌握自己职业生涯的航向。为此,我们开辟了“职业规划”这个栏目,希望能够给读者朋友一些有益的启示。同学们可以将自己对职业规划、职业素质发展和自我认识、成长困惑等问题发至本刊特约职业规划顾问高清玲女士的专用邮箱(见文后),我们将给予认真回复,并选取典型个案在本栏目刊载。  感谢《大学时代》杂志给我这个机会来和大家共同探讨职业生涯设计这个热门话
期刊
打工遭遇尴尬    2000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肖雅应一位同乡女孩之邀到温州打工。在肖雅眼里,温州是个盛产富翁的地方,自己又精通英语,在大公司找份高薪的翻译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可是到温州后肖雅才发现,这里的英语、日语、俄语翻译多如牛毛,就连很冷门的西班牙语都有人懂。一句话,自己根本就算不上“人才”。后来经那位女孩介绍,她总算在一家本地老板开的饮料公司的分公司找了份工作,平时主要负责接听电话和接
期刊
扩招升级遭遇文凭降温  本刊记者/杨剑特约记者/牛浩江    一直以来,“扩招”这个词是与“大学”连在一起的。人们所理解的“大学扩招”往往也就是本科生的扩招。但如今,“扩招”似乎开始换上了新的名词搭档。在Google上键入“研究生扩招”的字样,立即跳入210,000项搜索结果。“研究生扩招”,正在以极高的引用频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研究生扩招”走在高速路上  1990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
期刊
声音是人的第二张脸。如果一个人唱歌跑调,声似破锣,即使长相出众,气质高雅,一开口也会使整体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导致沟通困难,影响事业发展。于是,“我们健声去!”成了时尚男女新一轮的健康口号。    为爱“变声”     1998年,郑州小伙王易考入了河南财经学院。此时,18岁的他已经拥有1.81米的高大身材,加上英俊洒脱的形象,堪称大学校园里的“一匹白马”。但唯一的缺陷就是他那五音不全的公鸭嗓,许多
期刊
“牵犬手”是什么行当?如果您参加了2004年上海国际名犬赛,就会对这种新职业有所了解。在各类“名犬选美大赛”上,都有气质优雅的靓女牵着宠物犬“走台”,展示名犬风采。她们就是时尚的“职业牵犬手”。在欧美,这已经是相当成熟的行业。但在我国才刚刚出现,目前上海拥有资格证书的牵犬丽人不足百名,堪称“温柔金领”一族。    申城第一牵犬手林露:小爱好成就大事业     今年24岁的林露是一位济南女孩,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