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qiang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0月25日上映的《少年的你》,再一次将校园欺凌现象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一则“女生宿舍内遭学生狂扇被逼下跪”的视频在网上热播;甘肃一名初二男生被五名学生殴打,导致颅骨严重损伤,抢救无效死亡。中学生打架斗殴视频在网上屡见不鲜,提起一件件校园欺凌事件,让人触目惊心。这些校园暴力事件无论对施暴者还是对受欺凌者都产生了严重不良的影响。一方面,败坏了校园的风气,影响校园的环境,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这些施暴者以后还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对受欺凌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电影《少年的你》中陈念和小北经常被殴打的遍体鳞伤,胡小蝶走上绝路。即使他们身体的伤痕能随着时间渐渐好去,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很难在短时间得到徹底治愈。
  造成校园欺凌现象的主要原因和每个学生成长生活的环境相关。一是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学校教育的缺失,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原生家庭对于每个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在电影《少年的你》中,学校里陈念要时刻提防欺凌者对她的施暴,回到家她还要躲避回来追债的人。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的母亲却独自丢下陈念一人在家外出躲债,家庭没有给她哪怕一丝的保护。而校园欺凌者魏莱,魏莱的母亲要求她与“高质量”的人交朋友,父亲因为女儿第一次高考失败,整整一年没有理她。母亲的纵容,父亲的严苛,他们谁也没来尽到管教的义务,谁也没有教给她什么是正常的交往与友谊,以至于魏莱孤独、矛盾、没有安全感,只能通过欺凌别人来获得优越感和掌控感。魏莱的跟班罗婷是最有暴力倾向的一个。在她的观念里,无论是非对错,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武力去解决。因为她父亲就是用这种“不打不成才”的方式来教育她的。即使在警察和全班同学的面前,她的父亲对她也是拳打脚踢一顿暴打,丝毫不顾及她的颜面和自尊。她把自己所受到的这种欺凌发泄到了别人的身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且持久。
  学校教育的缺失。现在大多数校园是以学习作为主要的目标,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在校园欺凌方面很容易产生认识不到位、相对片面的问题。作为教师,在有教学压力的情况下,很少关心学生的心理,很少了解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生活,可能注意不到学生的异常行为,这些异常行为就有可能转化为校园欺凌行为。学生在相对于封闭和单一的校园环境中,容易引发校园欺凌事件。几个少年群殴一个少年,当场把这个少年打死了,而当事者竟没有想到这样的群殴还能打死人。很多学生认为同学之间的伤害不会涉及到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学校教育或记过处分。
  社会环境影响校园欺凌是多方面的。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事情缺乏长远的眼光和看法,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多暴力影片、视频和图片借助于现代社会媒体和网络快速传播、过分宣扬,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模仿。上世纪90年代,《古惑仔》系列电影误导青少年去模仿、去追随。从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方面看,校园欺凌是法律的空白地带,没有具体统一的归责原则和处理标准。
  现实中,校园欺凌事件即使报警也只是警察找校长,校长找老师,老师找家长,而家长哪,有的在外面打工,好几年没见到过孩子了。
  应对校园欺凌,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协作、合理应对、共同解决。
  家庭方面的预防策略。根据调查发现,宠溺型、专制型、放任型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学生更容易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而在民主型家庭氛围成长的学生中,内心积极阳光,不容易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多些陪伴和参与,特别是一些寄宿制学校里,不能简单的认为孩子到学校以后就是学校的责任了。家长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不好的情绪状态,配合好学校的工作,做到家校共育,让孩子有个健康向上的心态,远离校园欺凌。
  建立系统的校园反欺凌机制。学校作为校园欺凌的主战场,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领域抓起,始终把德育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积极地用先进的文化引导学生的思想。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反欺凌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校园欺凌行为严重的、有暴力情节的,能够按照相关的校规校纪及时处理,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开设相关的教育课堂,召开反欺凌教育主体班会,对班内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处理,努力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增强班级团结意识。
  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对网络环境进行优化,加大对社会上暴力文化的管理力度,积极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形成全社会联动机制,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欺凌者所受到的惩罚成本太低所造成的。在推进校园欺凌的法制化进程中,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相关一些成熟的法律体系制度,推进防范校园欺凌。
   如果家庭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氛围,学校能够制定严格的反校园欺凌措施并遵守实施,国家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律法规,必将有效的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还校园一片干净的天空。
其他文献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是老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教师课堂讲得过多会造成学生思维被限制,从而缺乏创造能力。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时间自学,教师尽可能少讲。这样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实现少教多学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前提  课堂上“多教少学”、“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少教多学”正是针对课堂教学的这个
期刊
内容摘要: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途径,是教师将解读文本时的所思所得、所感所悟教给学生的必走途径,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教学设计的优劣是决定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首先要从文本解读开始。  关键词: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   每当外出听课,都会感叹他们那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脑海里总时刻在问自己,为什
期刊
语文教材的使用限制了老师的教学,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我们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數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这新兴的教学方式无疑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诸多弊端,显示出巨大的优点。议题的选择决定了选文的组合。只有确定了阅读的议题,才能根据议题选择相关的文章进行组合。  为避免群文
期刊
一、拒绝浮躁,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的教育不再稳步前进,而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我们的教师也不再心平气和,变得越来越浮躁。以自己为例,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小学教师,本以为可以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简简单单地教书育人,却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再对他们悉心教导、耐心劝慰,而是多了几分严厉的批评与指责;不再为学生的长久发展而努力,更多的是考虑眼前的分数与利益而拔苗助长。
期刊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本文从质疑标题、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文章矛盾的质疑、在标点符号处质疑以及对文章结构的质疑等方面摆事实讲道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学生质疑 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从而切实有效地
期刊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频频出现在中考中,越来越受到中学生的关注。 但对于在平时作文训练中,怎样写好话题作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话题的审题要“清”   审题就像下棋一样,"走错一个子,输一盘棋"。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话题虽然可以自由拟题,但不是信马游缰,而是像放风筝一样,不
期刊
摘要: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发展和提升学生科学、实践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实验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本文将从数字化实验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攻克教学疑点难点,强化学生知识巩固三方面出发,分析与探究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数字化实验 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
期刊
一、设计理念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苏醒、激越、成长的过程,能从新课程观的高度,从生命成长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目光,演绎一种开放的语文课堂文化。本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理解、体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给人以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的印象;以朗读为载体、以感悟为主线、以引领学生探究《月光曲》音律、联想画一般意境为重点,感受音乐大师诗一样的情怀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中学生物学实验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大多来源于前人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学生通过重复既定的实验步骤,验证已知的实验结果。探究性实验则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展开未知的实验,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深入探究,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认识,实验本身没有明确的结果导向。如何优化探究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呢?我
期刊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结构特征,而且要强化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探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一、积极诱导,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因此要努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内驱力。如学习“工程问题”时,先出示准备题:  “一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