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表格是一种思维的体现,具有简洁明了、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引导学生用一些简单的图表来梳理主要内容、突破重点段落、迁移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 表格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59
图表,通常被应用于数学、科学这两门学科的教学中,用来呈现数据与结果。它是一种思维的体现,具有简洁明了、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一些简单的图表,指导学生进行梳理、概括、比较、复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下面,我就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我的一些尝试。
一、巧用图表梳理主要内容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可以根据课题进行补充,还可以运用文中的过渡句(段)来梳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尝试着让学生通过运用画图表的方法来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借图表,理段意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引导他们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并以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经过梳理,大致内容如下:(见表一)
这样,学生就借助图表,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梳理,每一自然段的意思一目了然。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读图表,促优化
学生提炼了每一段的信息后,我让他们将这些信息组合起来,连起来说说。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如果照着“图表一”的样子一字不变地说下来,就会显得重复啰嗦。于是,他们主动对自己的图表进行了修改,使它更优化。(见表二)
这样,学生不仅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而且明白了语言的表达应该简洁明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三)巧归类,明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方面的内容。学生们借助提纲一下子就明白了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都是写爬山虎的脚,同时也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脚这三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读课文,填图表,不仅提升了梳理信息、概括和思维能力,而且习得了一种新的梳理文章内容的方法。
二、巧用图表突破重点段落
通过前面对主要内容的梳理,本课的重点段就已经一目了然了,即三、四自然段。那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两段呢?下面,就以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为例来谈谈。
(一)把握段意
要读懂一段话,一般说来,先要明白有几句话,理清楚每句话写了什么。面对这一环节,我们通常会选择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概括句意。这样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主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无从体现。而表格的运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的台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课堂效率。
首先,我出示了一张空白表格,并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并填写表格。在学生明白了学习要求后,我引导他们数一数这段有几句话,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第一列“有几句”填写完整。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去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第一句话由师生合作来读懂,这是为学生的学习降低难度,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后面的部分由学生自主填写。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出现了以下两种形式:(见表三)
这样,学生借助表格,通过自己的思考读懂了每句话的意思,初步了解这段话的内容,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自己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了解写法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所以,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关注“写什么”的同时更应该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在学生读懂了第三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把握了段意后,我将上面的两份表格放在一起,通过投影仪出示出来。通过两份表格的对接比较,学生们很自然地发现,虽然两份表格填写方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作者就是从“位置”“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同时,也明白了第六句其实是三、四、五句的小结。
学生借助表格,通过自己的思考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了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介绍清楚的,这是他们自主进行语言实践的成果。
(三)积累语言
在学生了解了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怎么写后,我就引导学生借助上面的两张表格尝试介绍爬山虎的脚。由于两张表格一张是概括地来填写的,一张是摘录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填写的,这为学生有条理地介绍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搭建了坚实的“脚手架”。
学生借助自己填写的表格将爬山虎的脚介绍得十分清楚,特别是对脚的位置的介绍非常准确。在这一过程中,我随机引导学生将他们介绍时用的比较准确、形象的词句摘录在表格中。随着表格的逐步完善,学生介绍爬山虎的脚就更加清楚而有序了。(见下表)
这样,学生从整段的连续性文本中,提取信息,建构成简单的图表,现在又要将这张图表,经过自己的内化,表达成连续性文本。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扎实的语言实践的过程。学生的介绍已经不仅仅是对文本内容的复制,而是抓住重要信息的内在联系,用自己的话来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而且通过内化,规范了口头语言,提高了学生理解、记忆等多种能力。
三、巧用图表迁移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方法的习得。本节课中,表三和表四的创建与运用,其实渗透着一种阅读方法:构建一个框架来梳理、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表达特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方法的习得是关键,而学以致用才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于是,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学习要求、自行设计表格,真正从“他主”走向自主。
(一)自提要求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先出示了表四和一张空白表;接着,我让学生思考:如果老师给你这样一张空白表格来学习第四自然段,你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提出什么要求呢?对学生们来说,给自己提学习要求并不算太难,但要把要求提清楚却并非易事。这时,如果能给学生一点提示,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所以,我出示了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完成下面的表格。”这样,学生就会去回顾刚才自己是怎样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的。他们就能举一反三,对自己的学习提出比较清晰的要求:
仔细读第四自然段,想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完成下面的表格。
模仿第三自然段的学法,学习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虽然有些要求提得不怎么明确、到位,但这些都是他们独立思考的成果,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步明确第四自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目标意识。
(二)尝试制表
在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后,我就让他们自主设计、填写表格来学习第四自然段。由于有前面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作铺垫,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因此他们能够运用自如。有些孩子这样设计:
仔细读第四自然段,想想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完成下面的表格。(见下表)
学生们设计的表格虽然并不是那么完美,可这些都是他们学习状况的真实展现,是他们自己的思维和语言,我们应该期待和呵护。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一种设计、规划的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一些简单的图表,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表格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59
图表,通常被应用于数学、科学这两门学科的教学中,用来呈现数据与结果。它是一种思维的体现,具有简洁明了、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一些简单的图表,指导学生进行梳理、概括、比较、复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下面,我就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我的一些尝试。
一、巧用图表梳理主要内容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可以根据课题进行补充,还可以运用文中的过渡句(段)来梳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尝试着让学生通过运用画图表的方法来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借图表,理段意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引导他们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并以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经过梳理,大致内容如下:(见表一)
这样,学生就借助图表,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梳理,每一自然段的意思一目了然。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读图表,促优化
学生提炼了每一段的信息后,我让他们将这些信息组合起来,连起来说说。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如果照着“图表一”的样子一字不变地说下来,就会显得重复啰嗦。于是,他们主动对自己的图表进行了修改,使它更优化。(见表二)
这样,学生不仅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而且明白了语言的表达应该简洁明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三)巧归类,明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方面的内容。学生们借助提纲一下子就明白了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都是写爬山虎的脚,同时也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脚这三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读课文,填图表,不仅提升了梳理信息、概括和思维能力,而且习得了一种新的梳理文章内容的方法。
二、巧用图表突破重点段落
通过前面对主要内容的梳理,本课的重点段就已经一目了然了,即三、四自然段。那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两段呢?下面,就以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为例来谈谈。
(一)把握段意
要读懂一段话,一般说来,先要明白有几句话,理清楚每句话写了什么。面对这一环节,我们通常会选择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概括句意。这样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主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无从体现。而表格的运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的台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课堂效率。
首先,我出示了一张空白表格,并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并填写表格。在学生明白了学习要求后,我引导他们数一数这段有几句话,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第一列“有几句”填写完整。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去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第一句话由师生合作来读懂,这是为学生的学习降低难度,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后面的部分由学生自主填写。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出现了以下两种形式:(见表三)
这样,学生借助表格,通过自己的思考读懂了每句话的意思,初步了解这段话的内容,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自己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了解写法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所以,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关注“写什么”的同时更应该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在学生读懂了第三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把握了段意后,我将上面的两份表格放在一起,通过投影仪出示出来。通过两份表格的对接比较,学生们很自然地发现,虽然两份表格填写方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作者就是从“位置”“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同时,也明白了第六句其实是三、四、五句的小结。
学生借助表格,通过自己的思考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了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介绍清楚的,这是他们自主进行语言实践的成果。
(三)积累语言
在学生了解了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怎么写后,我就引导学生借助上面的两张表格尝试介绍爬山虎的脚。由于两张表格一张是概括地来填写的,一张是摘录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填写的,这为学生有条理地介绍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搭建了坚实的“脚手架”。
学生借助自己填写的表格将爬山虎的脚介绍得十分清楚,特别是对脚的位置的介绍非常准确。在这一过程中,我随机引导学生将他们介绍时用的比较准确、形象的词句摘录在表格中。随着表格的逐步完善,学生介绍爬山虎的脚就更加清楚而有序了。(见下表)
这样,学生从整段的连续性文本中,提取信息,建构成简单的图表,现在又要将这张图表,经过自己的内化,表达成连续性文本。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扎实的语言实践的过程。学生的介绍已经不仅仅是对文本内容的复制,而是抓住重要信息的内在联系,用自己的话来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而且通过内化,规范了口头语言,提高了学生理解、记忆等多种能力。
三、巧用图表迁移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方法的习得。本节课中,表三和表四的创建与运用,其实渗透着一种阅读方法:构建一个框架来梳理、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表达特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方法的习得是关键,而学以致用才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于是,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学习要求、自行设计表格,真正从“他主”走向自主。
(一)自提要求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先出示了表四和一张空白表;接着,我让学生思考:如果老师给你这样一张空白表格来学习第四自然段,你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提出什么要求呢?对学生们来说,给自己提学习要求并不算太难,但要把要求提清楚却并非易事。这时,如果能给学生一点提示,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所以,我出示了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完成下面的表格。”这样,学生就会去回顾刚才自己是怎样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的。他们就能举一反三,对自己的学习提出比较清晰的要求:
仔细读第四自然段,想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完成下面的表格。
模仿第三自然段的学法,学习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虽然有些要求提得不怎么明确、到位,但这些都是他们独立思考的成果,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步明确第四自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目标意识。
(二)尝试制表
在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后,我就让他们自主设计、填写表格来学习第四自然段。由于有前面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作铺垫,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因此他们能够运用自如。有些孩子这样设计:
仔细读第四自然段,想想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完成下面的表格。(见下表)
学生们设计的表格虽然并不是那么完美,可这些都是他们学习状况的真实展现,是他们自己的思维和语言,我们应该期待和呵护。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一种设计、规划的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一些简单的图表,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