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2年中国民航机场实施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民航安检作为各民航机场的业务部门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其组织形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下面,笔者简要列举由于现行体系弊端而带来的各安检站普遍存在的隐患。
一、民航安检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民航安全检查简称民航安检,是指在民用机场实施的为防止劫(炸)飞机和其它危害航空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旅客、机组人员和飞机安全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的空防安全技术性检查。民航安检是民航空防安全保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民航机场活跃着由民航局授权的安检队伍,为保障航空安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乘坐民航班机的中、外籍旅客及物品以及航空货物、邮件进行公开的安全技术检查,防范劫持、爆炸民航班机和其他危害航空安全的行为,保障国家和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而辛勤工作着,他们的工作具有强制性和专业技术性。
二、中国民航安检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隐忧
安检业务人员流失状况堪忧。民航实施政企分开后,机场公司划归地方属于企业性质,企业行为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目前,安检人员流动之大可谓触目惊心,很多机场安检站成立了安检培训中心或培训部,专门培养新人,但往往是刚培训好一批新人准备上岗,就有一批在岗人员已经辞职了,于是再招人再培训。
执法性和服务性的双重压力。民航运输属于交通运输业范畴,归属在服务性行业中,作为隶属民航运输系统的民航安检又具备了服务的属性,是服务部门。这种双重属性给民航安检带来了空前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执法性要求安检工作依法办事,对客货行邮的安全检查是例行公事,要求被查者无理由配合;服务性要求安检工作以旅客为上帝,注重给旅客快捷、便利的过检服务。很明显,执法性和服务性是矛盾的和不可调和的,民航安检承载着双重压力。笔者认为:民航安检是一个执法部门,为了每个进入民航运输系统的个体的群体利益最大化,牺牲某些个体的尊重体验要求是必要的。
安检工作执行标准多样化的纠结。民航安检在业务层面由民航局统一指导,但是在组织和财务层面则由分属各地方政府的机场公司或集团管理,客观形成了现在的我国民航安检系统的多头管理的格局,视各地方政府和机场对安检工作重视和再投入资源程度的不同,各地安检队伍的软硬件建设参差不齐,这给民航系统安全保障埋下了隐患。不同机场在安检工作中采用的标准存在差异,经常出现旅客在A机场可以携带登机的物品在B机场就可能被要求托运;货主在机场货检被拉下的货物可以在隔壁航空公司货检顺利过机。安检工作执行标准的多样化使得公众对民航安检产生了质疑,让他们误将安检执法行为服务化。
安检员职业满意度较低。对一种体系优劣的评价除了其目标对象的体验外,执行者的体验同样应值得关注。安检人员几乎都要在X光机的辐射下工作,有时还要忍受旅客无端的指示甚至辱骂,安全门检查员为完成旅检需要一天进行几百次下腰运动,航班延误通宵熬夜加班也是时常发生。工作岗位的枯燥和劳累导致安检员的业余生活相对枯燥,下班后首要任务就是睡觉、吃饭,然后再去工作。目前,我国民航安检从业人员整体工作满意度偏低。
三、民航安检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及实施构想
民航安检对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和民航行业安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需要更加安全的民航运输,这是体系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层面积极推进具有根本性、渐进性和可行性的民航安检体系改革。
强调民航安检工作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民航安检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其工作成绩很难体现。民航销售岗位以销售业绩来考核工作效果、机场服务以旅客满意度来衡量服务水平,民航安检总不能指望的天天宣传查出多少违禁品、高呼安全形势严峻来突出安检工作的重要性吧,那样旅客都不敢坐飞机了。民航安检工作的最好结果就是民航运输能安全进行,中国民航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安全记录就是中国民航安检人员尽职尽责工作的最好成绩单。进一步突出安检的执法性特点,民航局应会同公安部、海关等相关职能部门重申安检工作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努力在全社会培养形成“配合安检就是保护自己”的正确意识。
完善新型民航安检组织结构的建立。拟将各地区民航安检站管辖权收回由民航各地区安监局统一直属管理。这种管辖权上移一层的好处在于可以相对的使民航机场安检站工作职能独立,由中国民航局设立民航安检总局负责协调各地区安检工作,积极开展并制定全国民航安检工作统一标准。各地区安监局成立民航安检工作监督办公室,负责监督落实民航安检总局的工作要求。这种管理办法将有效解决安检站现行的“多头管理”局面,使得目前安检工作执行标准多样化的问题从制度上得到根本解决。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机场应该只有一个安检部门采用一个标准,应收回航空公司的货检资格,这将从根本上杜绝航空公司出于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深化安检工资和人事制度改革。民航安检岗位对专业性要求较强,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才可以全面提高安检工作的效率,因此能引入和留住优秀人才从事民航安检工作是全面提升安检工作水平的关键。在国家推行精简机构,合并工作职能的大背景下,提议将民航安检队伍公务员化是不现实的,但民航安检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一种准公务员的人事制度,根据各地方平均工资标准的差异,建立起在统一岗位标准工资乘以地区差异系数的办法。工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最终标准是确保形成相对稳定的民航安检从业队伍,相对稳定的安检队伍是确保民航系统安全的有力保障,缓解安检业务人员流失过多的现状,降低由此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关注安检技术的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鼓励相关科研机构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安检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制出更加安全、可靠、便捷的安检设备,降低安检员的工作强度,为他们创造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除了硬件的提升,基于安检工作流程再造的软件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力争做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安检执法技巧,使得旅客配合安检并最终构建“和谐安检执法规范”。
总之,中国民航安检队伍是中国民航系统中一支不计名利、尽职尽责、敢打硬仗的坚强之师。他们真的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数以万计的安检员无时无刻不在为了中国民航的安全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中国民航安检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完成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蜕变所必须要正视的现实。希望谨以此文能再次唤起中国民航各界对民航安检工作的关注。
一、民航安检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民航安全检查简称民航安检,是指在民用机场实施的为防止劫(炸)飞机和其它危害航空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旅客、机组人员和飞机安全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的空防安全技术性检查。民航安检是民航空防安全保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民航机场活跃着由民航局授权的安检队伍,为保障航空安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乘坐民航班机的中、外籍旅客及物品以及航空货物、邮件进行公开的安全技术检查,防范劫持、爆炸民航班机和其他危害航空安全的行为,保障国家和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而辛勤工作着,他们的工作具有强制性和专业技术性。
二、中国民航安检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隐忧
安检业务人员流失状况堪忧。民航实施政企分开后,机场公司划归地方属于企业性质,企业行为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目前,安检人员流动之大可谓触目惊心,很多机场安检站成立了安检培训中心或培训部,专门培养新人,但往往是刚培训好一批新人准备上岗,就有一批在岗人员已经辞职了,于是再招人再培训。
执法性和服务性的双重压力。民航运输属于交通运输业范畴,归属在服务性行业中,作为隶属民航运输系统的民航安检又具备了服务的属性,是服务部门。这种双重属性给民航安检带来了空前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执法性要求安检工作依法办事,对客货行邮的安全检查是例行公事,要求被查者无理由配合;服务性要求安检工作以旅客为上帝,注重给旅客快捷、便利的过检服务。很明显,执法性和服务性是矛盾的和不可调和的,民航安检承载着双重压力。笔者认为:民航安检是一个执法部门,为了每个进入民航运输系统的个体的群体利益最大化,牺牲某些个体的尊重体验要求是必要的。
安检工作执行标准多样化的纠结。民航安检在业务层面由民航局统一指导,但是在组织和财务层面则由分属各地方政府的机场公司或集团管理,客观形成了现在的我国民航安检系统的多头管理的格局,视各地方政府和机场对安检工作重视和再投入资源程度的不同,各地安检队伍的软硬件建设参差不齐,这给民航系统安全保障埋下了隐患。不同机场在安检工作中采用的标准存在差异,经常出现旅客在A机场可以携带登机的物品在B机场就可能被要求托运;货主在机场货检被拉下的货物可以在隔壁航空公司货检顺利过机。安检工作执行标准的多样化使得公众对民航安检产生了质疑,让他们误将安检执法行为服务化。
安检员职业满意度较低。对一种体系优劣的评价除了其目标对象的体验外,执行者的体验同样应值得关注。安检人员几乎都要在X光机的辐射下工作,有时还要忍受旅客无端的指示甚至辱骂,安全门检查员为完成旅检需要一天进行几百次下腰运动,航班延误通宵熬夜加班也是时常发生。工作岗位的枯燥和劳累导致安检员的业余生活相对枯燥,下班后首要任务就是睡觉、吃饭,然后再去工作。目前,我国民航安检从业人员整体工作满意度偏低。
三、民航安检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及实施构想
民航安检对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和民航行业安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需要更加安全的民航运输,这是体系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层面积极推进具有根本性、渐进性和可行性的民航安检体系改革。
强调民航安检工作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民航安检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其工作成绩很难体现。民航销售岗位以销售业绩来考核工作效果、机场服务以旅客满意度来衡量服务水平,民航安检总不能指望的天天宣传查出多少违禁品、高呼安全形势严峻来突出安检工作的重要性吧,那样旅客都不敢坐飞机了。民航安检工作的最好结果就是民航运输能安全进行,中国民航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安全记录就是中国民航安检人员尽职尽责工作的最好成绩单。进一步突出安检的执法性特点,民航局应会同公安部、海关等相关职能部门重申安检工作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努力在全社会培养形成“配合安检就是保护自己”的正确意识。
完善新型民航安检组织结构的建立。拟将各地区民航安检站管辖权收回由民航各地区安监局统一直属管理。这种管辖权上移一层的好处在于可以相对的使民航机场安检站工作职能独立,由中国民航局设立民航安检总局负责协调各地区安检工作,积极开展并制定全国民航安检工作统一标准。各地区安监局成立民航安检工作监督办公室,负责监督落实民航安检总局的工作要求。这种管理办法将有效解决安检站现行的“多头管理”局面,使得目前安检工作执行标准多样化的问题从制度上得到根本解决。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机场应该只有一个安检部门采用一个标准,应收回航空公司的货检资格,这将从根本上杜绝航空公司出于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深化安检工资和人事制度改革。民航安检岗位对专业性要求较强,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才可以全面提高安检工作的效率,因此能引入和留住优秀人才从事民航安检工作是全面提升安检工作水平的关键。在国家推行精简机构,合并工作职能的大背景下,提议将民航安检队伍公务员化是不现实的,但民航安检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一种准公务员的人事制度,根据各地方平均工资标准的差异,建立起在统一岗位标准工资乘以地区差异系数的办法。工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最终标准是确保形成相对稳定的民航安检从业队伍,相对稳定的安检队伍是确保民航系统安全的有力保障,缓解安检业务人员流失过多的现状,降低由此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关注安检技术的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鼓励相关科研机构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安检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制出更加安全、可靠、便捷的安检设备,降低安检员的工作强度,为他们创造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除了硬件的提升,基于安检工作流程再造的软件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力争做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安检执法技巧,使得旅客配合安检并最终构建“和谐安检执法规范”。
总之,中国民航安检队伍是中国民航系统中一支不计名利、尽职尽责、敢打硬仗的坚强之师。他们真的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数以万计的安检员无时无刻不在为了中国民航的安全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中国民航安检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完成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蜕变所必须要正视的现实。希望谨以此文能再次唤起中国民航各界对民航安检工作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