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形势下,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已不局限于在学校从师学习了,媒体、报刊、杂志,其他书上及与他人的交往等都是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方式。所以,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要确确实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目标,用新的理念育人教书。不要再以学校为权威,教师为权威,死教书、教死书,枯燥的传授知识,而忘了“人”,要知道“人”才是我们所要教所要育的对象,所以,要变传统的“教书育人”为“育人教书”。
【关键词】人 育人 教书
过去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教书育人”但教书育人中,只是在教书而没有很好的育人。按道理这是一个并列短语是两件并重的事,但我们过去并没有这样做,只是抓了其中的一种——教书,然后那个人就不管了,认为有知识就自然成人了,这种观念就误导了我们,师德教育的缺失,教育以知识单条腿走路那结果可想而知,扭曲的人才,成才不成人,成为社会的显性现象。社会上都曾一度的质疑我们的学校怎么样了?教育怎么样了?在这样的社会舆论和压力下,我们的教育也进行了反省,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或是不育人”。由此也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观——素质教育。
可谁又能把握这个“素质教育”呢?又能给这个“素质教育”定位呢?所以至今仍没有人给这个“素质教育”下一个定义。在大家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各按各的理解去实行所谓的“素质教育”。有些认为抓一些非文化课就是素质教育,于是有些学校就开展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余还设些兴趣小组如:书法、舞蹈,甚至是京剧等。不可否认,搞这些或多或少都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可是,他们还是忘了一点,理念不对,还只是“教“而没有“育”。有的又说,没有文化知识的提高何来素质,于是变本加厉的抓文化课的教学,加大力度,加大训练量,教师不断的讲题,学生不断的测验、考试以至形成这样一种定势:“讲不会,练不会,练不会,考会”,试想这样下来学生的文化知识是提高了,可这还是一个“人”吗?那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是一个考试的机器,又何来素质?还是观念没有变,理念不对,对素质教育的核心没有把握。所以我们说素质教育的实质是“育人教书”把人放到第一位,然后才授以知识即教书。这是给素质教育的最好定位。
现在提倡的是“以人为本”,教书的对象就是人,也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先才对。具体的操作步骤怎样呢?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教师要先把自己看成一个人
教师把自己看成一个与学生一样的人,而不是知识布道者,更不是神、不是圣,不要学生的顶礼膜拜,做个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人。这样就会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例如在教一个知识前就要想到,学生是怎样认识怎样吸收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又怎样解决,这样教师教起书来学生才会易于接受,学生才会把教师当作知心人。
二、让学生喜欢自己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教师首先在形象、言行举止等方面让学生喜欢自己,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这样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肯定能学得好。常言道“好学不如乐学”这样教师的教学也会轻松多了。要知道,学生喜欢某个科目往往是从喜欢那个教师开始的。
三、尽量了解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角度了解学生
1.关注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的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一切必须是我们教师所关注的,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用“心”来施教,而不只是知识的传声筒。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的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4.教书过程要形式多样,不能千篇一律
要确实转变观念,不要认为课堂就是正儿八经的,静悄悄的,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而不需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机器,是木头,没有应变能力。怎么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呢?
四、对教师的一些要求
1.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
教师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可以迎韧而解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点燃教学之火种。
2.有方法,多点子
光具有知识不行,还要有方法、点子,要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包括课堂的驾驭上,德育上、管理上都有帮助。
3.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严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4.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法制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5.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的特殊关系。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同时要更新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与环境。
6.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热爱学生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的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7.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师要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人 育人 教书
过去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教书育人”但教书育人中,只是在教书而没有很好的育人。按道理这是一个并列短语是两件并重的事,但我们过去并没有这样做,只是抓了其中的一种——教书,然后那个人就不管了,认为有知识就自然成人了,这种观念就误导了我们,师德教育的缺失,教育以知识单条腿走路那结果可想而知,扭曲的人才,成才不成人,成为社会的显性现象。社会上都曾一度的质疑我们的学校怎么样了?教育怎么样了?在这样的社会舆论和压力下,我们的教育也进行了反省,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或是不育人”。由此也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观——素质教育。
可谁又能把握这个“素质教育”呢?又能给这个“素质教育”定位呢?所以至今仍没有人给这个“素质教育”下一个定义。在大家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各按各的理解去实行所谓的“素质教育”。有些认为抓一些非文化课就是素质教育,于是有些学校就开展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余还设些兴趣小组如:书法、舞蹈,甚至是京剧等。不可否认,搞这些或多或少都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可是,他们还是忘了一点,理念不对,还只是“教“而没有“育”。有的又说,没有文化知识的提高何来素质,于是变本加厉的抓文化课的教学,加大力度,加大训练量,教师不断的讲题,学生不断的测验、考试以至形成这样一种定势:“讲不会,练不会,练不会,考会”,试想这样下来学生的文化知识是提高了,可这还是一个“人”吗?那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是一个考试的机器,又何来素质?还是观念没有变,理念不对,对素质教育的核心没有把握。所以我们说素质教育的实质是“育人教书”把人放到第一位,然后才授以知识即教书。这是给素质教育的最好定位。
现在提倡的是“以人为本”,教书的对象就是人,也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先才对。具体的操作步骤怎样呢?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教师要先把自己看成一个人
教师把自己看成一个与学生一样的人,而不是知识布道者,更不是神、不是圣,不要学生的顶礼膜拜,做个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人。这样就会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例如在教一个知识前就要想到,学生是怎样认识怎样吸收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又怎样解决,这样教师教起书来学生才会易于接受,学生才会把教师当作知心人。
二、让学生喜欢自己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教师首先在形象、言行举止等方面让学生喜欢自己,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这样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肯定能学得好。常言道“好学不如乐学”这样教师的教学也会轻松多了。要知道,学生喜欢某个科目往往是从喜欢那个教师开始的。
三、尽量了解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角度了解学生
1.关注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的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一切必须是我们教师所关注的,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用“心”来施教,而不只是知识的传声筒。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的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4.教书过程要形式多样,不能千篇一律
要确实转变观念,不要认为课堂就是正儿八经的,静悄悄的,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而不需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机器,是木头,没有应变能力。怎么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呢?
四、对教师的一些要求
1.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
教师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可以迎韧而解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点燃教学之火种。
2.有方法,多点子
光具有知识不行,还要有方法、点子,要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包括课堂的驾驭上,德育上、管理上都有帮助。
3.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严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4.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法制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5.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的特殊关系。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同时要更新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与环境。
6.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热爱学生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的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7.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师要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