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已成为未来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工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应该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课程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重要性;教学方法;兴趣;上机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69-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何教会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学习工具,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如何实践“教为不教”,已成为教师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挑战。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必须身先士卒,认真组织和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提高认识,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改变未来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工具。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问题,于2000年10月专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也于2000年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必修课程”,提出了“校校通”工程目标:用5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
2 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和管理的现代科学技术,是主要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如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进入学校,极大的影响着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的变革。信息技术课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社会实际需要,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以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增强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课程的教学逐渐规范,教学模式逐渐体现了学科特色。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掌握。虽然“教无定法”,但笔者在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传授基础知识时,采用講授法;在讲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时,采用示范演练法和师生共同操作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采用任务激励法;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法。当然,一堂课的教学,应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和综合运用。
3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因此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1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搜集素材加以整理合成,制作教学课件,将抽象性的知识具体化,指导学生使用学习。
3.2 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网络有效地获取信息、识别信息的真伪,归纳分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主探究学习。
3.3 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的观点,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加强交流,共同进步。
3.4 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尊重别人的成果,培养学生判断发展、创造思维的能力。
4 学生上机操作的指导及作业的落实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操作性强,学生只有通过上机亲自操作,才能巩固理论知识,形成技能。安排学生上机操作练习,教师要作精心的准备布置,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上机操作前应强调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明确上机操作的目的、任务,不能随心所欲乱操作。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寸步不离,巡视指导,发现共性的问题及时集体讲解。学生上机操作练习后,教师要及时总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练习成效。
与其它学科一样,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布置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作业类型大致分为预习、基础知识、操作三类。比如《新北京新奥运主画面》一课的课前作业:①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②奥林匹克格言是什么?③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第几届?操作练习:学生在电脑上制作出5只不同颜色的和平鸽。这些作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 信息技术;重要性;教学方法;兴趣;上机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69-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何教会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学习工具,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如何实践“教为不教”,已成为教师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挑战。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必须身先士卒,认真组织和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提高认识,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改变未来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工具。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问题,于2000年10月专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也于2000年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必修课程”,提出了“校校通”工程目标:用5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
2 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和管理的现代科学技术,是主要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如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进入学校,极大的影响着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的变革。信息技术课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社会实际需要,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以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增强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课程的教学逐渐规范,教学模式逐渐体现了学科特色。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掌握。虽然“教无定法”,但笔者在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传授基础知识时,采用講授法;在讲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时,采用示范演练法和师生共同操作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采用任务激励法;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法。当然,一堂课的教学,应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和综合运用。
3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因此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1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搜集素材加以整理合成,制作教学课件,将抽象性的知识具体化,指导学生使用学习。
3.2 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网络有效地获取信息、识别信息的真伪,归纳分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主探究学习。
3.3 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的观点,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加强交流,共同进步。
3.4 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尊重别人的成果,培养学生判断发展、创造思维的能力。
4 学生上机操作的指导及作业的落实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操作性强,学生只有通过上机亲自操作,才能巩固理论知识,形成技能。安排学生上机操作练习,教师要作精心的准备布置,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上机操作前应强调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明确上机操作的目的、任务,不能随心所欲乱操作。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寸步不离,巡视指导,发现共性的问题及时集体讲解。学生上机操作练习后,教师要及时总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练习成效。
与其它学科一样,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布置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作业类型大致分为预习、基础知识、操作三类。比如《新北京新奥运主画面》一课的课前作业:①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②奥林匹克格言是什么?③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第几届?操作练习:学生在电脑上制作出5只不同颜色的和平鸽。这些作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