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n9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进行扩散派生以形成各种新信息.它对推广原命题、引申旧知识、发现新方法等具有积极的开拓作用,因此创新能力更多地寓于发散思维之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实现.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们在教学过程中都要以“一题多问”或“一题多思”作为启发诱导以生成解法链和命题链.从思维方式的构成来看,“一题多解”是命题角度的集中——集中目标是证题或解题,解法角度的发散——发散对象是解题方法.而“一题多变”则是命题角度和解法角度两个方面的同时发散.由此可见,“一题多变”的发散性更强,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适时地加以运用,更容易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怎样探求点的轨迹”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图 1如图1,C是定圆A内的一个定点,D是圆上的动点,求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与AD的交点F的轨迹方程.
  分析 注意EF是CD的垂直平分线,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点F到D的距离与F到C的
  距离相等,即FD=FC.这样
  FA FC=FA FD=R,其中R是定圆的半径,是定值.由于点C是圆A内的一点,所以|AC|<|AD|=R.根据椭圆的定义,点F的轨迹是以A,C为焦点,R为长轴长的椭圆.(解法略)
  变题1 如图1,E是 CD中点,求E的轨迹.
  解法1 由于|OE|=12|AD|=a,是定值,所以E是以O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其方程为x2 y2=a.
  变题2 如图2,变“E是 CD中点”为“G是直线CD上的一点”,求G点的轨迹.
  解法1 过G作AD的平行线,交AC于H,HG|AD|=CGCD,若CGCD是一个定值,则HG就是一个定值,所以G点的轨迹是以H为圆心、HG为半径的一个圆.
  解法2 设Gx,y,CGGD=λ,则D1 λx-cλ,1 λλy,而D点的坐标满足圆A的方程x c2 y2=a2,
  则有1 λλx-1-λλc2 1 λλy2=a2,表示一个圆.
  由Fx′,y′满足椭圆方程x2a2 y2b2=1得到x-c22a24 y2b24=1.这是两个离心率相同的椭圆(长、短轴的比不变,离心率也不变).
  解法2 ∵|OK||AF|=|CK||CF|=12,∴|OK| |CK||AF| |CF|=12.
  而|AF| |CF|=2a,|OK| |CK|=a,是定值,所以点K的轨迹是以O,C为焦点,以a为长轴长的椭圆,其方程为x-c22a24 y2b24=1.
  变题4 在直线CF上任意取一点L(不是C),探求点L的轨迹,并求出方程.
  分析 设λ′=CLLF,点Lx,y,则有F(1 λ′)x-cλ′,1 λ′λ′y,代入椭圆方程 x2a2 y2b2=1便可求出L的轨迹方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选择数学知识中的发散素材恰当选择典型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多方向、多角度地思考.对发散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变换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对一般性的问题则要通过教师的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散,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
其他文献
平面向量模的最值问题是浙江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也是其他省份的常考内容.在高考复习中学生对向量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对这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总是把握不好,对向量模的最值问题更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处理.  向量的模,我们有两方面可以考虑:首先向量的模即向量的大小,可以利用几何意义考虑线段长度的最大(小)值;其次向量的模可以计算,利用代数意义考虑转化为函数的最值(或恒成立问题).下面就向量的模最值
【摘要】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有关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数学教育家的重视.本文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数学问题解决的发展、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解、数学问题解决的几种模式、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问题解决;模式;影响因素  一、数学问题解决的发展  虽然有关问题解决的教学与研究早就有了,但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中的口号还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少持久力,注意力容易涣散,感觉学习数学很乏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 所谓的数学活动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其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以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种学习活动. 而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新颖别致的新课导语可以唤醒学生对新知学习的重视,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成绩. 那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达到引人入胜,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复习旧知,自然过渡  数学是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的生成都是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作为基础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复习已学
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利用图形面积求解相关问题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和手段,这种方法非面積而求面积,是利用面积关系求线段长度或线段之间关系问题等,常常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 小学数学日记是从现阶段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方法和数学生活等入手的,关键在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水平,形成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日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本文就从学生的自我评价、师生的交流互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讨论,以更好地开展数学中的日记教学.  【关键词】 数学日记;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日记是学生与教
【摘要】 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已经成为摆在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这就使得很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问题教学法. 本文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分析了在当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提出了几点利用问题来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建议,对相关的初中数学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初中教学;问题教学法;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
【摘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是了解学情的最快的信息反馈手段,也是攻破难点、突破重点、体现观点、解决疑点、克服弱点的关键. 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更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 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致. 但作为始作问者
【摘要】在20世纪初,数学家就开展了一场数学的教育改革的运动,其主要的观点即“在高观点下看高等数学”.这一倡导的提出,首先体现的是“学生的思考方式应该以函数的形式”,即应该采用近现代的微积分与数学的函数进行改革,代替过去的代数中的内容.其次,这一倡导体现的是几何应该采用一种几何中的几何这种变化视角来看待.然而在最近,人们又开始将焦点放在了“高观点”上,与此同时,世界性的研究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强.  
【摘要】用教学中的实践案例阐述选用直观有效的例子让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技巧.主要途径有多举例子,举身边的例子,举学科前沿的例子,用例子解释定义和定理,把定理回归应用到例子,旨在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抽象代数;案例;生动  “近世代数”是研究代数系统的一门学科,所谓代数系统就是带有运算的集合,群、环、域就是三种带有运算的集合,它们是把集合中运算共同点抽象出来做成不同的代数体系,从这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