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中的自主探究的精神。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力图从尊重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由预发反手,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能力 培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激起小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可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望各位不吝同仁指正。
  一、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疑”又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可以根据题目及预习的情况提出问题。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所以他们提问的质量也有差异。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内交流,凡是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这样问题的数量减少了,质量也提高了,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
  例如,我在执教《钱学森》一文时,让学生说出文章题目,然后会有哪些问题,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这样一问,学生就有了疑问,他们就去敢于想象问题了。当学生对课文熟悉之后,我就让孩子们继续进行质疑,以新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当学生学到钱学森的语言时,学生提出他为什么这样说?让学生将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经过认真思考和讨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在学生的主動参与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从而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在理解过程中质疑,能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克服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人人都可以提问,人人都可当老师,互问互答,形成良好的质疑解疑的氛围。
  二、创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条件,不断探索发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主动参与意识,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情感表达艺术牵动学生,使之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兴奋、追随的状态。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学生归纳出黄山奇石的几种命名规律后,个个兴趣浓厚。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让学生为黄山奇石改名,要求名字既体现景物特点,又给人以美感,还要富有吸引力,学生兴趣大增,妙语连珠。“猴子观海”被改成了“猴子看海”、“猴子望海”、“猴子赏海”、“猴子眺海”,接着我让学生比较“看”、“望”、“赏”、“眺”与“观”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只有“观”和“赏”才能突出猴子对云海的着迷,等等。学生活用文本,不知不觉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也深入了许多。
  三、教给学生自行探究的方法
  (一)让学生会发现、善于发现问题
  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那么在课堂上会很踊跃地发问,但是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不懂上,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根本就发现不出问题。例如,在《捞铁牛》一课,甚至有学生提出了铁牛是死是活的问题。这样,问来问去,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对掌握课文内容真正有帮助,我们才来解决这些问题。
  1.通过课文标题发现问题
  如《全神贯注》一文,写谁全神贯注?从哪几方面知道罗丹全神贯注?有的课文在结尾处发现问题,又如《峨眉道上》,最后一句话: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问:平常,我们把什么样的人叫英雄?为什么说铺路人是无名英雄?
  2.通过重点词句发现问题
  如《白杨》一课中,有“沉思”一词,在文中两次出现,爸爸这两次沉思,都想了些什么?说明什么?
  3.根据文章前面要求预习的内容发现问题
  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面都有预习内容,往往揭示出了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
  (二)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就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这“新知”可以是对所有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對别人不新,而对自己却是新的。
  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
  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尽可能从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答案。对难题要推测几种答案,经过周密思考,选择最佳答案。
  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
  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与已有答案不一致,这不一致有可能是学生找到的答案错了,也有可能是答案不止一个。这时可让同桌议一议。
  3.合作讨论,探究问题
  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分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是要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养成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创新人格、创新精神,最终使他们具备不断获取知识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直属蒙古族小学  【摘 要】很多人做过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研究,那么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也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从而也写了点自己的感想感受以及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关键词】数学教学 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要使孩子们把班集体的行为准则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老师的关爱,二是学生自行养成的习惯。教学过
目的 观察单层培养和藻酸盐立体培养对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腰椎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经体外单层培养扩增后取第一代细胞分别同时行单层培养
英语课离不开提问,许多教学环节都与提问紧密相关,提问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适合时机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把握一堂课中英语教学的提问时机,使疑问合理、适当、有意义,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呢?  一、新课导入时提问  如果你前面一单元已学完,想引出下一单元的第一
书法被誉为是“中国文化核心的千年艺术”“无声之乐”“纸上的舞蹈”。它的魅力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来源于书者的深厚功底。只有不断地创新,它才会发出更加璀璨的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着学困生,学困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学困生常常屡教不改。  教师,作为社会新人成长的引路人,担负着迥然不同于其他职业的责任,这份责任是无形的,又是巨大的,需要教师满怀着对教师职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来默默承担。人们常说:“
<正>~~
期刊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成虫生殖的影响。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20d灌服青蒿琥酯300mg/kg,给药后3周解剖小鼠,用灌注法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取肝右叶做石蜡切片,观
目的检测蒿甲醚、血红素及Fe^3+对rSjLDH的抑制作用.探讨蒿甲醚抗血吸虫幼虫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获得rSjiLDH及建立标准酶活性测定体系的基础上,在标准酶活性测定体系中加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数字和例题都是很枯燥的,孩子们很难集中注意力深入有效地学习,由此我经过研究,在学生的身边,发现了各种种样的教学资源,这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数学课程资源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因此,教师教学中应以学生需要整合文本资源,巧妙地借助生活工具小资源,有效促进孩子们学习目标的达成。同时精选学生身边发生的错例作业资源,让反思走进数学课堂,解放学生思想
抗黏附素dysadherin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细胞膜糖蛋白,可促进肿瘤转移的发生。Dysadherin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细胞表型,包括下调上皮-钙黏蛋白E-cad介导的细胞黏附系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