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学物理学科的教师的“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接收―理解―解题”被动模式,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当然对于物理实验的教学同样如此,笔者结合自己的问卷调查和自己在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的一点体会,那就是把实验的自主分析权交给学生。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 教学模式 能力培养
纵观目前的教育形式,中学物理学科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广大物理同仁都觉得: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偏深、练习偏多;主要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学生一味的沿袭完全接受的被动模式。当然对于物理实验的教学同样如此,有时做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基于以上现状,尝试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动起来”的“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在这种物理模式下,才能让学生积极去探索实验、发现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去验证实验、或者干脆的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
一、把实验的自主分析权交给学生,要充分备好实验课
实验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不必管得太死。说实在的,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两怕”(一怕学生不能按实验步骤去做实验、不按实验规则使用一起仪器,损坏了实验仪器,从而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实验;二怕实验结论产生偏差或误差很大)。教师为了避免这“两怕”,先介绍实验的原理、器材、步骤、要观察的现象、记录的数据、要得出什么结论、产生误差的原因等等,甚至连实验报告中的表格都替学生设计好。这样一来,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本不用自己思考,只是看热闹般地“观察”,仅仅被表面现象所吸引而忽略内在原因的考虑;或者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操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会想有没有其它等效的或更好的操作方法,更不会想重新设计此实验的做法。长此下去,实验的教育功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提高,反而下降。
教师要充分把握讲解的“度”,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解脱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二、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教师不要直接回答
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往往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和问题,如果教师一手包办急于给予正确的答案,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开发。我觉得有时教师有时要故意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去发现问题的所在,自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意识,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实验课上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理解能力差、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物理实验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看到现象这一层面,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出包含的物理本质,得出结论。学生的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学生也只有亲身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成功与失败,应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所带来的喜悦与挫折,教师适时讲述科学家当时的经历,他们面对困难所需的勇气和毅力,面对失败所需要的信心,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培养。另外,同学们通过共同做实验探索物理规律,互相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良好人际关系。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 教学模式 能力培养
纵观目前的教育形式,中学物理学科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广大物理同仁都觉得: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偏深、练习偏多;主要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学生一味的沿袭完全接受的被动模式。当然对于物理实验的教学同样如此,有时做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基于以上现状,尝试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动起来”的“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在这种物理模式下,才能让学生积极去探索实验、发现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去验证实验、或者干脆的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
一、把实验的自主分析权交给学生,要充分备好实验课
实验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不必管得太死。说实在的,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两怕”(一怕学生不能按实验步骤去做实验、不按实验规则使用一起仪器,损坏了实验仪器,从而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实验;二怕实验结论产生偏差或误差很大)。教师为了避免这“两怕”,先介绍实验的原理、器材、步骤、要观察的现象、记录的数据、要得出什么结论、产生误差的原因等等,甚至连实验报告中的表格都替学生设计好。这样一来,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本不用自己思考,只是看热闹般地“观察”,仅仅被表面现象所吸引而忽略内在原因的考虑;或者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操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会想有没有其它等效的或更好的操作方法,更不会想重新设计此实验的做法。长此下去,实验的教育功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提高,反而下降。
教师要充分把握讲解的“度”,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解脱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二、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教师不要直接回答
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往往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和问题,如果教师一手包办急于给予正确的答案,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开发。我觉得有时教师有时要故意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去发现问题的所在,自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意识,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实验课上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理解能力差、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物理实验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看到现象这一层面,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出包含的物理本质,得出结论。学生的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学生也只有亲身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成功与失败,应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所带来的喜悦与挫折,教师适时讲述科学家当时的经历,他们面对困难所需的勇气和毅力,面对失败所需要的信心,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培养。另外,同学们通过共同做实验探索物理规律,互相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良好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