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化教育模式已经把人文关怀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范畴。但是,还是有一些高校在思想教育方面只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不尊重学生个性等,最终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达成预想目标。因此,只有注重人文关怀,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被学生接纳,老师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逐渐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个人的生活情况的了解,还包括对人的情感、价值、心理的关怀,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个人道德素养的提高[1]。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制定教学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创造力,在教学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途径。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从高校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高校的现代化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致力于教学的创新。但是在人文关怀方面的改革还欠佳,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人文关怀问题放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1、旧有教育理念削弱人文关怀的成效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坚持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位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重视。我国固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老师单方面的传授模式让学生形成被动的定向思维,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多样、深入的知识需求方面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被动的吸收知识让学生很难提起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课本上,由于老师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教学任务上,因此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忽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因此老师已经习惯于在千篇一律的课程模式下不断的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基本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这就是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2]。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化越来越来强,老师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思维完全统一起来,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老师不能一味的追求完成教学指标,而是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质量,思想教育工作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重施教主体轻受教主体
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以老师为课堂的教学模式,作为受教群体的学生基本处于被动而渺小的位置。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因此很多老师不愿意在有效的教学方式上花心血,大部分都喜欢根据自己的意志对教学方式进行简化、以简单的知识灌输模式进行教学[3]。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了,只能被动的吸收知识,和老师不能进行友好的交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然就无从开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我们不能武断的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毫无可取之处,因为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必经的程序,只是不能一味扩大的适用范畴,而是应该在向学生灌输只是的同时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要不断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把知识以互动方式进行呈现,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4、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未得到全面贯彻
时代在进步,教育管理模式也应该紧跟时代脚步进行革新,因此,要尽快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水平。有些老师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就不够,认为政治课程只是一种表面化的理论知识,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背后的伟大价值意义,在教学中,自然也无法做到以人为本。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将学生看成单纯的知识学习者,忽略了学生作为社会主体之一的身份,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总是处于教学主导地位,进行单方的知识灌输,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
1、将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
人文关怀有很大的范畴,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处于不同的环境模式时,可以冷静应对,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4]。高校要寻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遵循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轨,在进行教学活动规划时,要时刻秉承以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主的宗旨,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要以包容理解的态度对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或者生活表现的不当行为,老师不能进行一味的谴责,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更正错误,进行指导,为学生解决难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做为老师,还需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鼓舞学生。
2、注重对大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大学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初衷不应该单纯的是向学生传授政治理论知识,由于一个班级里的大学生是来自于不同省份或者地区的,每个人有自己的成长经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因此,老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要重视学生个性,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由于高校的财力、人力、资源都较为丰富,因此,学校可以多组织相关课题的讲座、进行问卷调查和校园实时采访,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搜集学生的建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从而帮助思想政治教学寻求切入点。老师在肯定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规划,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不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3、建构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的积极关系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亟待革新,特别是要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做为教师应该不断尝试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倾听者、指引者,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疑虑耐心详细的解答,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虽有不同,但是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相互之间通过交流就能不断的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对方,老师通过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听取老师的教诲,不断的改变提升自我。教育是相互的,师生关系也是互通的,这样的积极关系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能力
教育者要一改在传统教育中的绝对领导形象,在课堂上以朋友的形式同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以外,都要给予学生关爱和呵护,在课堂上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课堂外倾听学生的烦恼,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思想交流,寻找相互之间的共同点,从而产生共鸣,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对于老师的古板、不近人情的固化印象,树立老师“灵魂伴侣”、“良师益友”的美好形象。因此,要想提高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能力,就必须首先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老师要有优良的品质修养,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达到千百次的说教效果,一个拥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往往可以得到学生的喜爱,对学生有深远影响,因此,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力可以在思想、情感、心理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气氛,形成可以体现人文关怀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化教育改革要注重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要做到对学生的关爱和呵护,时刻了解学生动向,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琏,刘思林.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4):93-96.
[2]赵新霞.以人为本视域下解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延边党校学报,2013(1):115-118.
[3]王丽莉,张思悦.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途径[J].世纪桥,2011(5):258-259.
[4]丁元秀.人文关怀理念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J].知识经济,2010(10):125-126.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个人的生活情况的了解,还包括对人的情感、价值、心理的关怀,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个人道德素养的提高[1]。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制定教学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创造力,在教学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途径。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从高校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高校的现代化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致力于教学的创新。但是在人文关怀方面的改革还欠佳,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人文关怀问题放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1、旧有教育理念削弱人文关怀的成效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坚持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位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重视。我国固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老师单方面的传授模式让学生形成被动的定向思维,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多样、深入的知识需求方面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被动的吸收知识让学生很难提起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课本上,由于老师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教学任务上,因此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忽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因此老师已经习惯于在千篇一律的课程模式下不断的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基本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这就是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2]。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化越来越来强,老师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思维完全统一起来,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老师不能一味的追求完成教学指标,而是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质量,思想教育工作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重施教主体轻受教主体
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以老师为课堂的教学模式,作为受教群体的学生基本处于被动而渺小的位置。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因此很多老师不愿意在有效的教学方式上花心血,大部分都喜欢根据自己的意志对教学方式进行简化、以简单的知识灌输模式进行教学[3]。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了,只能被动的吸收知识,和老师不能进行友好的交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然就无从开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我们不能武断的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毫无可取之处,因为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必经的程序,只是不能一味扩大的适用范畴,而是应该在向学生灌输只是的同时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要不断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把知识以互动方式进行呈现,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4、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未得到全面贯彻
时代在进步,教育管理模式也应该紧跟时代脚步进行革新,因此,要尽快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水平。有些老师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就不够,认为政治课程只是一种表面化的理论知识,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背后的伟大价值意义,在教学中,自然也无法做到以人为本。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将学生看成单纯的知识学习者,忽略了学生作为社会主体之一的身份,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总是处于教学主导地位,进行单方的知识灌输,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
1、将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
人文关怀有很大的范畴,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处于不同的环境模式时,可以冷静应对,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4]。高校要寻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遵循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轨,在进行教学活动规划时,要时刻秉承以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主的宗旨,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要以包容理解的态度对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或者生活表现的不当行为,老师不能进行一味的谴责,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更正错误,进行指导,为学生解决难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做为老师,还需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鼓舞学生。
2、注重对大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大学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初衷不应该单纯的是向学生传授政治理论知识,由于一个班级里的大学生是来自于不同省份或者地区的,每个人有自己的成长经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因此,老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要重视学生个性,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由于高校的财力、人力、资源都较为丰富,因此,学校可以多组织相关课题的讲座、进行问卷调查和校园实时采访,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搜集学生的建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从而帮助思想政治教学寻求切入点。老师在肯定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规划,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不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3、建构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的积极关系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亟待革新,特别是要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做为教师应该不断尝试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倾听者、指引者,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疑虑耐心详细的解答,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虽有不同,但是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相互之间通过交流就能不断的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对方,老师通过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听取老师的教诲,不断的改变提升自我。教育是相互的,师生关系也是互通的,这样的积极关系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能力
教育者要一改在传统教育中的绝对领导形象,在课堂上以朋友的形式同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以外,都要给予学生关爱和呵护,在课堂上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课堂外倾听学生的烦恼,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思想交流,寻找相互之间的共同点,从而产生共鸣,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对于老师的古板、不近人情的固化印象,树立老师“灵魂伴侣”、“良师益友”的美好形象。因此,要想提高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能力,就必须首先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老师要有优良的品质修养,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达到千百次的说教效果,一个拥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往往可以得到学生的喜爱,对学生有深远影响,因此,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力可以在思想、情感、心理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气氛,形成可以体现人文关怀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化教育改革要注重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要做到对学生的关爱和呵护,时刻了解学生动向,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琏,刘思林.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4):93-96.
[2]赵新霞.以人为本视域下解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延边党校学报,2013(1):115-118.
[3]王丽莉,张思悦.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途径[J].世纪桥,2011(5):258-259.
[4]丁元秀.人文关怀理念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J].知识经济,2010(1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