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剧场总监,Josie Rourke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在演出开始之前要求观众关闭手机,不过,去年在James Graham创作的新戏《隐私》中,他却要求观众务必全程开着手机,并且让他们在演出过程中玩起了自拍。
Graham承认,在首演前,他还对这一大胆的尝试完全没底,也不清楚观众是否愿意互动。当首演当天全场观众兴奋地端起手机的时候,他才算松了一口气。
这些自拍照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实时发送给幕后的一名电脑助理,连同每晚观众入场前搜集来的个人信息,在整场戏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也就是说每一场演出都不会完全一样。
“每晚七点半开演之前,我们才能收集齐今晚剧中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元素,这个过程很让人兴奋,但也有点跟着感觉走。”Rourke说。这对演员的要求也非常高,当他们每晚走上舞台的时候,并不百分百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伦敦西区轮番上演的极有限的几部经典作品,除了还能吸引大批游客,实在很难让戏迷们提起兴趣。这也就是为什么像《隐私》这样关注当下热点的新戏会受到疯狂的追捧。
英国国家剧院艺术管理总监Robin Hawkes把西区的剧院描述为一个“残酷的行业”:“上座率是西区选戏的绝对标准,每场必须坐满75%。如果连续一个星期没有达到,这部戏就会被撤下,新剧马上就会顶上来。”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投资者和制作人往往不敢将新戏放在西区首演。完全商业化的演出运作方式使西区日益缺失冒险和创新的精神。
当英国国家剧院总监Nicholas Hytner在2007年把投资赌在《战马》上的时候,看好的人并不多。同样的,Richard Bean的喜剧创作天分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终于在对Goldoni的改编作品《分身乏术》(One Man Two Guvnors)中绽放光芒,在那期间,英国国家剧院始终对他不离不弃。Hytner总是如此强调自己的战略:“一部像《战马》这样大卖的作品可以资助英国国家剧院旗下那些看起来资金困难的新作,比如说音乐剧。”音乐剧就像是风险投资,尽管最火的戏非常赚钱,但10个中能赚钱的可能只有1个。保守的剧院自然倾向于把现有成熟的剧目重新排练演出,以控制成本和风险。而先锋的创作者选择离开商业化压力太大的西区。
Punchdrunk就是其中成功的典范,这家位于伦敦东部Shoreditch的戏剧公司几乎可以说是“浸没戏剧”(Immersive Theatre)的开创者。演出不设台上台下的界线,观众可以自由地四处晃荡。有的时候,演员还会与观众互动,让他们成为演出的一部分。精心设计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环境,把观众引入到一个完整的世界,就像寻宝一样惊险刺激。随着人的移动,剧情的先后顺序也被打乱,即便是导演也没办法控制故事的进程。Punchdrunk引发的浸没戏剧已经红到了美国。
不少看似当代的先锋戏剧是由历史上的经典剧目改编而成。Punchdrunk的代表作Sleep No More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虽然这可以被看做是出于商业化考虑的保守做法,但如何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改编得有新意则是对剧作者的又一个挑战。“对于一些经典作品,没必要为了保留历史原著而原封不动照搬。剧院的意义在于它是有呼吸有生命的,是需要与观众有联动和共鸣的。所以当我们在重新制作一部历史剧目的时候,我们问导演的首要问题就是他会如何使这部剧与今天的观众产生联系。”Hawkes说。
改编剧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有时甚至意味着完全重写。英国国家剧院目前正在排演的一部新作Wonder.land改编自《爱丽丝梦游仙境》。在这个改编的故事中,女主角名叫Aly,是个并不快乐的女孩,她希望能通过上网摆脱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而她在虚拟世界中的名字叫做Alice,Alice拥有她想要拥有的一切。英国国家剧院正在和这部剧的创意团队以及数字部门一起讨论是否有什么创新的办法能在演出中融入数字技术。
更多技术的手段正在不断突破着传统戏剧舞台设计所带来的想象空间。获得7项奥利维亚奖的舞台设计师William Dudley对此深有体会。他第一次在戏剧舞台布景设计中使用影像投射是2002年在英国国家剧院上演的《彼岸乌托邦》。他还记得导演Tom Stoppard当时对他说:“我把它写得跟电影一样,接下来就是你的任务了。”“我告诉他这个问题解决了,全靠视频投影。”
在过去的5年中,视频在戏剧舞台设计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你会看到由电脑生成的虚拟剑斗武士和舞台上的演员过招,或者是舞台上静止画布中的景象活了起来。随着硬件和软件成本的一再降低,这些手法也不再局限于实验先锋戏剧,而是被更多主流戏剧所接纳。
创意设计公司Knifedge接到了越来越多来自戏剧公司的邀请,参与数字化的舞台设计。“真正的数字革命是将2D的影像投射到某个场地的特定舞台布景上,而不仅仅是将它们投射在一个平整的表面,这样能让投射出来的影像呈现出3D的效果。”Knifedge的创始人也是公司创意总监的Timothy Bird说。目前,更新的尝试是让舞台上的演员触动的互动型装置。Knifedge正在试验利用Xbox Kinect摄像机完成这样的效果。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开发一种经过化学处理的玻璃,充电后能呈现透明,这样在表演过程中舞台上就能瞬间出现一个好用的投影幕了。
“我们的确越来越多地在演出中使用视频技术,当它刚出现的时候,确实有人担心这是否会毁掉戏剧的本质,而越来越向着电影院的方向发展,但我们现在真正看到的是用这些技术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剧院体验。”Hawkes说。
英国国家剧院还为视频技术找到了一个迅速商业化的入口。它是全球第一个推出直播形式的剧院,名为National Theatre Live(以下简称NT Live)。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要为观众提供一个电影院般的体验,而是要为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提供一个剧场般的体验。
每一场NT Live都是实时直播,而不是事先录好后再在电影院里播放。剧目中场休息时,电影院里的观众会看到幕后故事以及现场后台花絮等内容,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剧院氛围。NT Live现在已经在超过40个国家上演,直播的剧目不仅仅是英国国家剧院的原创剧,也包括伦敦地区其他剧院的优秀作品,甚至还有百老汇的舞台剧。而在下个月,NT Live也将首次来到中国。
Graham承认,在首演前,他还对这一大胆的尝试完全没底,也不清楚观众是否愿意互动。当首演当天全场观众兴奋地端起手机的时候,他才算松了一口气。
这些自拍照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实时发送给幕后的一名电脑助理,连同每晚观众入场前搜集来的个人信息,在整场戏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也就是说每一场演出都不会完全一样。
“每晚七点半开演之前,我们才能收集齐今晚剧中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元素,这个过程很让人兴奋,但也有点跟着感觉走。”Rourke说。这对演员的要求也非常高,当他们每晚走上舞台的时候,并不百分百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伦敦西区轮番上演的极有限的几部经典作品,除了还能吸引大批游客,实在很难让戏迷们提起兴趣。这也就是为什么像《隐私》这样关注当下热点的新戏会受到疯狂的追捧。
英国国家剧院艺术管理总监Robin Hawkes把西区的剧院描述为一个“残酷的行业”:“上座率是西区选戏的绝对标准,每场必须坐满75%。如果连续一个星期没有达到,这部戏就会被撤下,新剧马上就会顶上来。”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投资者和制作人往往不敢将新戏放在西区首演。完全商业化的演出运作方式使西区日益缺失冒险和创新的精神。
当英国国家剧院总监Nicholas Hytner在2007年把投资赌在《战马》上的时候,看好的人并不多。同样的,Richard Bean的喜剧创作天分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终于在对Goldoni的改编作品《分身乏术》(One Man Two Guvnors)中绽放光芒,在那期间,英国国家剧院始终对他不离不弃。Hytner总是如此强调自己的战略:“一部像《战马》这样大卖的作品可以资助英国国家剧院旗下那些看起来资金困难的新作,比如说音乐剧。”音乐剧就像是风险投资,尽管最火的戏非常赚钱,但10个中能赚钱的可能只有1个。保守的剧院自然倾向于把现有成熟的剧目重新排练演出,以控制成本和风险。而先锋的创作者选择离开商业化压力太大的西区。
Punchdrunk就是其中成功的典范,这家位于伦敦东部Shoreditch的戏剧公司几乎可以说是“浸没戏剧”(Immersive Theatre)的开创者。演出不设台上台下的界线,观众可以自由地四处晃荡。有的时候,演员还会与观众互动,让他们成为演出的一部分。精心设计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环境,把观众引入到一个完整的世界,就像寻宝一样惊险刺激。随着人的移动,剧情的先后顺序也被打乱,即便是导演也没办法控制故事的进程。Punchdrunk引发的浸没戏剧已经红到了美国。
不少看似当代的先锋戏剧是由历史上的经典剧目改编而成。Punchdrunk的代表作Sleep No More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虽然这可以被看做是出于商业化考虑的保守做法,但如何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改编得有新意则是对剧作者的又一个挑战。“对于一些经典作品,没必要为了保留历史原著而原封不动照搬。剧院的意义在于它是有呼吸有生命的,是需要与观众有联动和共鸣的。所以当我们在重新制作一部历史剧目的时候,我们问导演的首要问题就是他会如何使这部剧与今天的观众产生联系。”Hawkes说。
改编剧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有时甚至意味着完全重写。英国国家剧院目前正在排演的一部新作Wonder.land改编自《爱丽丝梦游仙境》。在这个改编的故事中,女主角名叫Aly,是个并不快乐的女孩,她希望能通过上网摆脱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而她在虚拟世界中的名字叫做Alice,Alice拥有她想要拥有的一切。英国国家剧院正在和这部剧的创意团队以及数字部门一起讨论是否有什么创新的办法能在演出中融入数字技术。
更多技术的手段正在不断突破着传统戏剧舞台设计所带来的想象空间。获得7项奥利维亚奖的舞台设计师William Dudley对此深有体会。他第一次在戏剧舞台布景设计中使用影像投射是2002年在英国国家剧院上演的《彼岸乌托邦》。他还记得导演Tom Stoppard当时对他说:“我把它写得跟电影一样,接下来就是你的任务了。”“我告诉他这个问题解决了,全靠视频投影。”
在过去的5年中,视频在戏剧舞台设计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你会看到由电脑生成的虚拟剑斗武士和舞台上的演员过招,或者是舞台上静止画布中的景象活了起来。随着硬件和软件成本的一再降低,这些手法也不再局限于实验先锋戏剧,而是被更多主流戏剧所接纳。
创意设计公司Knifedge接到了越来越多来自戏剧公司的邀请,参与数字化的舞台设计。“真正的数字革命是将2D的影像投射到某个场地的特定舞台布景上,而不仅仅是将它们投射在一个平整的表面,这样能让投射出来的影像呈现出3D的效果。”Knifedge的创始人也是公司创意总监的Timothy Bird说。目前,更新的尝试是让舞台上的演员触动的互动型装置。Knifedge正在试验利用Xbox Kinect摄像机完成这样的效果。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开发一种经过化学处理的玻璃,充电后能呈现透明,这样在表演过程中舞台上就能瞬间出现一个好用的投影幕了。
“我们的确越来越多地在演出中使用视频技术,当它刚出现的时候,确实有人担心这是否会毁掉戏剧的本质,而越来越向着电影院的方向发展,但我们现在真正看到的是用这些技术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剧院体验。”Hawkes说。
英国国家剧院还为视频技术找到了一个迅速商业化的入口。它是全球第一个推出直播形式的剧院,名为National Theatre Live(以下简称NT Live)。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要为观众提供一个电影院般的体验,而是要为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提供一个剧场般的体验。
每一场NT Live都是实时直播,而不是事先录好后再在电影院里播放。剧目中场休息时,电影院里的观众会看到幕后故事以及现场后台花絮等内容,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剧院氛围。NT Live现在已经在超过40个国家上演,直播的剧目不仅仅是英国国家剧院的原创剧,也包括伦敦地区其他剧院的优秀作品,甚至还有百老汇的舞台剧。而在下个月,NT Live也将首次来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