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优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周围人只是关注学优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关注学优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优生的心理问题
(一)无集体意识,交际能力差
学优生大多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虫”。通常,在他们心中,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的都无关紧要,因而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关注社会和他人,也不主动参加集体和社会实践活动,严重缺乏集体意识,从而导致与同学间的关系疏远。再加上他们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从小就处在学校和家庭的关怀中心,一直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往往自我感觉很好,在同学中显得傲慢、冷漠、“高人一等”,以自我为中心,瞧不起那些学习比自己差的同学,自然不受同学的欢迎,引起同学的反感和排斥,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就成了必然现象,融入不到集体中去。
(二)耐挫能力差
在成长道路上处处一帆风顺的学优生,一般自我期望都比较高,自信心强。由于长期生活在家长和教师的赞美和表扬当中,受到的肯定较多,很少听到批评,很少受到挫折,因而受挫心理准备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严重缺乏受挫“免疫力”的他们往往表现得不堪一击,情绪波动大,甚至走向消极封闭,形成自卑的心理或产生心理失衡。教育实践证明,在困难挫折面前,优秀生往往是失落得最早、压抑得最深、承受力最弱的群体。如那些未考上理想学校而轻生,甚至受了老师一点批评就自尽的学优生的悲剧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三)心理负担重
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学优生的过高期望,学优生也对自己实行高要求。表现为争强好胜,处处想超过别人,害怕被人赶上或超越,导致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一方面,为保持他们在学习中的优势地位,他们加大学习力度,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使自己时时处于紧张状态,对自己的学习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他们把考试分数、名次看得太重,常常担心自己考得不好,生怕由于自己考得不好而令父母和老师失望,自己也会被同学们笑话,因而在考试的时候很焦虑,影响正常发挥。在对待其他的事情上,也容易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时常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些心理负担不仅影响着学优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而且容易导致他们身心疲惫,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教育对策
(一)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1 要淡化学优生的个人优越感,让他们把自己看成是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普通学生。许多学优生之所以没有集体意识,就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特殊,不屑与他人交往合作进而融入集体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放弃对学优生的特殊对待,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并要善于发现学优生身上的缺点,哪怕是很细小的,也要及时指出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在表扬时要把握好分寸,淡化学优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是让学优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2 要培养学优生的集体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要使他们对集体活动有个积极正确的认识,明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利大于弊,这些活动不但不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有利于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学习,使其在活动中学会互助,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待到时机成熟时,再鼓励其担任班干部,并给予一定的成功激励,激发其为集体服务的成功感和喜悦感。让学优生在管理班集体的时候增强集体荣誉感,感受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提高与人交际的能力。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二)开展耐挫力教育
1 对学优生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首先要培养其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只有鲜花和掌声,还有荆棘和泥泞,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并不可怕。其次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切不可只抓学优生的学习而忽略其他能力的发展,应该全方位地关心和爱护他们。在敦促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多与他们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沟通。当他们遇到挫折而心情低落时,要像知心朋友那样倾听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加强引导,以便及时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并帮助他们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还可以通过设置适度的高于学优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障碍”,给他们一点“善意的挫折”,让他们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消除他们骄傲自大的心理,增强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2 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大多数的学优生之所以受挫力差,就是因为自视甚高,自我的定位和期望高于自己实际的能力,当目标没达成时,便感到失望、郁闷。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最为了解,所以教师应在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中扮演主要角色,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合理的自我评价,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其制定与其能力相符合的学习目标。
3 鼓励他们多看励志书籍。学优生往往比一般的学生更爱看书,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他们多读些名人传记励志书籍来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从名人的事迹中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的道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优生承受挫折的信念,还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创设良好环境,共同培养学优生的平常心
1 家长和学校应给学优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平常心对待他们的成绩,不提过多过高的要求。学优生心理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是由家长和学校对学优生学习成绩的过高期待造成的。所以,家庭和学校要改变只抓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只看分数的做法,给学优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把更多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优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上去,形成多维的学习评价方式,重视对学优生的综合评价,淡化分数对学优生的影响。
2 社会要改革当前不合理的评价体制和用人体制,转变传统的过分依据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和人才的观念,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学优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对人才的评定既要注重才又要注重德,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以减轻学优生片面追求高分数而带来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把目光也分散到其他能力的培养上去,并自觉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3 外因要靠内因起作用,学优生自身要勇于从功利的追求分数、名次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不陶醉在“优等生”的光环下,以平常心对待每一次的考试、自己的成绩和外界的评价,放弃对自己的高标准。踏踏实实地学习,将自身的学习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从而内化成一种稳定的、理性的学习动机。这样才会从根本上淡化自身的优越感,坦然看待分数和荣誉。这样既达到心理减负的作用,又可以强化他们学习的意志。
学优生的发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让学优生在发展学业的同时,心理素质也得到理想的发展,成为品学兼优的“优生”,最终成为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珊,与厌学孩子的心灵对话[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廖丽华,学优生的心理缺陷问题不容忽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
[3]邵凤鸣,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优生”的全面发展[J],天津教育,2008(1)
一、学优生的心理问题
(一)无集体意识,交际能力差
学优生大多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虫”。通常,在他们心中,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的都无关紧要,因而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关注社会和他人,也不主动参加集体和社会实践活动,严重缺乏集体意识,从而导致与同学间的关系疏远。再加上他们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从小就处在学校和家庭的关怀中心,一直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往往自我感觉很好,在同学中显得傲慢、冷漠、“高人一等”,以自我为中心,瞧不起那些学习比自己差的同学,自然不受同学的欢迎,引起同学的反感和排斥,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就成了必然现象,融入不到集体中去。
(二)耐挫能力差
在成长道路上处处一帆风顺的学优生,一般自我期望都比较高,自信心强。由于长期生活在家长和教师的赞美和表扬当中,受到的肯定较多,很少听到批评,很少受到挫折,因而受挫心理准备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严重缺乏受挫“免疫力”的他们往往表现得不堪一击,情绪波动大,甚至走向消极封闭,形成自卑的心理或产生心理失衡。教育实践证明,在困难挫折面前,优秀生往往是失落得最早、压抑得最深、承受力最弱的群体。如那些未考上理想学校而轻生,甚至受了老师一点批评就自尽的学优生的悲剧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三)心理负担重
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学优生的过高期望,学优生也对自己实行高要求。表现为争强好胜,处处想超过别人,害怕被人赶上或超越,导致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一方面,为保持他们在学习中的优势地位,他们加大学习力度,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使自己时时处于紧张状态,对自己的学习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他们把考试分数、名次看得太重,常常担心自己考得不好,生怕由于自己考得不好而令父母和老师失望,自己也会被同学们笑话,因而在考试的时候很焦虑,影响正常发挥。在对待其他的事情上,也容易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时常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些心理负担不仅影响着学优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而且容易导致他们身心疲惫,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教育对策
(一)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1 要淡化学优生的个人优越感,让他们把自己看成是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普通学生。许多学优生之所以没有集体意识,就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特殊,不屑与他人交往合作进而融入集体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放弃对学优生的特殊对待,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并要善于发现学优生身上的缺点,哪怕是很细小的,也要及时指出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在表扬时要把握好分寸,淡化学优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是让学优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2 要培养学优生的集体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要使他们对集体活动有个积极正确的认识,明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利大于弊,这些活动不但不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有利于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学习,使其在活动中学会互助,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待到时机成熟时,再鼓励其担任班干部,并给予一定的成功激励,激发其为集体服务的成功感和喜悦感。让学优生在管理班集体的时候增强集体荣誉感,感受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提高与人交际的能力。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二)开展耐挫力教育
1 对学优生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首先要培养其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只有鲜花和掌声,还有荆棘和泥泞,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并不可怕。其次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切不可只抓学优生的学习而忽略其他能力的发展,应该全方位地关心和爱护他们。在敦促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多与他们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沟通。当他们遇到挫折而心情低落时,要像知心朋友那样倾听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加强引导,以便及时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并帮助他们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还可以通过设置适度的高于学优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障碍”,给他们一点“善意的挫折”,让他们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消除他们骄傲自大的心理,增强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2 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大多数的学优生之所以受挫力差,就是因为自视甚高,自我的定位和期望高于自己实际的能力,当目标没达成时,便感到失望、郁闷。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最为了解,所以教师应在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中扮演主要角色,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合理的自我评价,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其制定与其能力相符合的学习目标。
3 鼓励他们多看励志书籍。学优生往往比一般的学生更爱看书,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他们多读些名人传记励志书籍来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从名人的事迹中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的道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优生承受挫折的信念,还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创设良好环境,共同培养学优生的平常心
1 家长和学校应给学优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平常心对待他们的成绩,不提过多过高的要求。学优生心理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是由家长和学校对学优生学习成绩的过高期待造成的。所以,家庭和学校要改变只抓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只看分数的做法,给学优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把更多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优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上去,形成多维的学习评价方式,重视对学优生的综合评价,淡化分数对学优生的影响。
2 社会要改革当前不合理的评价体制和用人体制,转变传统的过分依据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和人才的观念,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学优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对人才的评定既要注重才又要注重德,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以减轻学优生片面追求高分数而带来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把目光也分散到其他能力的培养上去,并自觉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3 外因要靠内因起作用,学优生自身要勇于从功利的追求分数、名次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不陶醉在“优等生”的光环下,以平常心对待每一次的考试、自己的成绩和外界的评价,放弃对自己的高标准。踏踏实实地学习,将自身的学习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从而内化成一种稳定的、理性的学习动机。这样才会从根本上淡化自身的优越感,坦然看待分数和荣誉。这样既达到心理减负的作用,又可以强化他们学习的意志。
学优生的发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让学优生在发展学业的同时,心理素质也得到理想的发展,成为品学兼优的“优生”,最终成为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珊,与厌学孩子的心灵对话[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廖丽华,学优生的心理缺陷问题不容忽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
[3]邵凤鸣,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优生”的全面发展[J],天津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