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上升与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

来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立在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基础上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静态方面长三角地区工资上升总体促进了出口贸易。动态方面工资与出口额呈现非线性“U型”关系,且总体处于“U型”的后半段,即已经基本越过拐点。通过分地区对平均工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工资与出口额呈正向关系,处于“U型”后半段;安徽的工资与出口额呈负向关系,处于“U型”前半段。
  关键词:工资上升;出口贸易;长三角地区
  中图分类号:F249.24;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9255(2020)04-0021-04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工资上涨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在疫情期间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必然举措。工资水平的上升与我国出口贸易的关系如何,是促进还是阻碍,仍然是学界努力探索且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般认为,工资上升带来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降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阻碍出口贸易的开展,代表性文献有Brecher(1974)、Hartmut Egger(2012)、蔡昉(2010)、孙楚仁(2013)等。[1-4]但是,工资上升并非一定对出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工资上升也可能会对出口贸易产生正面影响。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2000年以来工资与出口额基本保持了相同的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没有随着工资水平的上升而增速减缓或下降。持有这一观点的代表性文献有Harvey E. Lapan(1976)、王燕武(2011)、程承坪等(2012)、王万珺(2015)、崔日明(2019)等。[5-9]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10],研究长三角地区工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具有代表性意义。工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线性的正向或负向效应。不同的行业或地区工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可能不同。如果某一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工资上升无疑会增加企业成本,减弱出口竞争力;如果某地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较多,工资上升往往是技术水平提升、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果,这时的工资上升不仅不会阻碍出口,反而是出口增长的表现。[11]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类型转换是动态的,因此,应该动态研究工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综合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1:从静态来看,长三角地区工资上升对出口额的影响是正向作用,即工资上升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假设2:从动态来看,长三角地区工资与出口额的关系是非线性的“U型”关系,即初期工资上升不利于出口贸易,越过拐点后,工资上升会促进出口贸易。是否越过拐点则取决于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因素。长三角内部不同地区可能处于“U型”的不同阶段。
  本文利用2000—2018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来实证研究平均工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考察工资上升对出口贸易影响的静态和动态效应,并论证以上假设是否成立。
  二、工资上升对长三角地区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描述
  本文的研究基于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724个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被解释变量是各个城市的历年出口额。核心解释变量包括各个城市的历年平均工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由于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统计年鉴并未直接提供各个城市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本文根据以下算式计算:社会劳动生产率=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各城市全社会从业人员人数。根据Li  Gan(2016)的模型,控制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2]数据来源于2001—2019年上海市和安徽、江苏、浙江省统计年鉴。
  (二)模型设计
  结合上文所述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设计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因变量为出口额 ,自变量为平均工资 、社会劳动生产率 、国内生产总值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和外商直接投资 。 表示误差项。 和 分别表示城市和年份。
  模型中,若 ,说明平均工资上升对出口额有阻碍作用;若 ,说明平均工资上升对出口额有促进作用。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促进出口,预计 。模型中加入平均工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交互项 来衡量平均工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协同效应。当 显著不为0时,说明平均工资对出口的影响受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影响。如上文所述,平均工资可能对出口贸易存在非线性影响,即工资与出口额存在“倒U型”关系。为论证这一关系,在模型中加入平均工资对数的二次项 当其系数 且伴随概率显著时,说明平均工资与出口额呈现非线性关系。
  (三)实证分析
  1.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由于面板数据同时反映时间和截面的二维信息,因此,面板数据可能存在单位根现象,有必要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下面对模型中的变量In(ex)、In(aw)、In(slp)、In(gdp)、In(rpi)、In(fdi)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经检验发现,除 变量外,其他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呈平稳状态。 变量的Im, Pesaran and Shin W-stat、ADF-Fisher Chi-square检验的伴随概率P值均大于0.1(分别是0.4892和0.2185),无法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认为 变量存在单位根,需对其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一阶差分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变量四个检验类型的概率值P均为0.0000,从而表明 变量一阶差分没有单位根,即 变量一阶差分是平稳的。由于只有 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且平稳,因此无须再进行协整检验。   2.Hausman检验
  为使模型估计更为准确,根据Hausman检验计量原理,首先估计随机效应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和伴随概率。
  然后进行Hausman检验统计量和伴随概率的计算。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Hausman检验统计量为57.046103,伴随概率是0.0000,因此,可以拒绝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不存在系统差异的原假设,建立固定效应模型。
  3.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和描述性统计
  下面进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结果表明,INAW的回归系数是3.522808,对应的伴随概率是0.0000。因此,认为平均工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为正向且显著,印证了前文假设1的观点。说明从长三角地区整体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作为对劳动者的激励手段,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倒逼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在外部需求不足、规模经济优势减弱的不利条件下,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就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实现。[13]表6中INSLP的回归系数是1.721750,伴随概率是0.0000,说明社会劳动生产率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为正向且显著。
  回归结果显示,平均工资的二次项IN2AW的回归系数是-0.098670,伴随概率是0.0000,说明该变量对出口额的影响显著为负。根据前文所述,显著为负值时,说明平均工资对出口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即长三角地区平均工资对出口的影响呈“U型”,平均工资的上升对出口额先起到阻碍作用,跨越某个拐点时,就会对出口额产生促进作用。从回归结果看,长三角地区总体已经跨越拐点,平均工资的上升对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从而印证了前文假设2的观点。
  表7给出了对数平均工资INAW和对数社会劳动生产率INSLP的描述性统计量。可以发现,上海、浙江、江苏的子样本基本都已跨过拐点,基本处于“U型”的递增部分,而安徽的子样本则相反,依然在“U型”线的递减部分。同时表7还给出2018年的描述统计量。可以看出,平均工资在安徽的子样本中虽然仍处于负向影响出口贸易的区间,但已经出现触及拐点的迹象。因此,如何推动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工资上升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
  4.F检验和LR检验
  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混合横截面的模型设定的F检验和LR检验统计量的计算,以确定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则应建立混合横截面模型。运用Eviews9.0软件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F检验统计量和LR检验统计量分别是70.767954和1176.260002,伴随概率均为0.0000,显著小于0.1,可以认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更为有效,无须建立混合横截面模型。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运用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来评估平均工资上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分地区对平均工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结论如下:
  1.长三角地区工资上升促进了出口贸易。在长三角地区,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伴随工资水平的上升,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促进产品出口。原因是工资水平提高除了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以外,还会促使企业在外部需求不足、規模经济优势减弱的不利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有利于出口。
  2.长三角地区工资与出口额呈现非线性“U型”关系,且总体处于“U型”的后半段,即总体上已基本越过拐点。实证结果中平均工资二次项对数的系数为负,说明工资与出口额存在非线性“U型”关系;平均工资对数系数为正,表明平均工资与出口额是正向关系,两者关系基本越过拐点,基本处于“U型”的后半段。
  3.长三角地区不同省份(市)工资与出口额的关系处于“U型”的不同位置。上海显著处于“U型”后半段,说明伴随工资水平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提升出口的效应显著。江苏、浙江基本处于“U型”后半段。安徽尚处于“U型”前半段,说明出口行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工资水平上升对企业的成本影响较大,部分抵消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效益。
  (二)政策建议
  1.充分认识收入水平提高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意义。提高收入水平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是促进内需、增加进口的重要条件,对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抵御外部市场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提高工资水平,推动制造业两个升级转换。即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换,推进由工业化初期轻工业所代表、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金融、研发、数字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14]通过推动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工资上升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2.引导制造业梯度转移,包括不同梯度地区的国内转移和不同梯度国家的国际转移。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是产业升级、劳动者收入提高进而促进产出和出口的重要战略。国内方面,培育一批东部与中西部共建的加工制造产业园区。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这些产业的技术升级。要“一企一策”地帮助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破解难题,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和服务便利化。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中西部地区。国际方面,通过以我国为桥梁的全球价值循环模式的产业国际转移,使各国产业相互拉动,形成贸易互补,实现价值链循环上的产业协同,涵盖技术、管理制度、标准等“软实力”的跨国合作,扩大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可能性边界[15],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Richard A. Brecher. Minimum Wage Rates and 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4,88(1).   [2]Hartmut Egger,Peter Egger,James R. Markusen. INTERNATIONAL WELFARE AND EMPLOYMENT LINKAGES ARISING FROM MINIMUM WAGES*[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12,53(3).
  [3]蔡昉,都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市场制度[J].吉林大学学报,2005(5):31-37.
  [4]孙楚仁,田国强,章韬.最低工资标准与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J].经济研究,2013,48(2):42-54.
  [5]Harvey E. Lapan. International Trade, Factor Market Distortions, and the Optimal Dynamic Subsid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6,66(3).
  [6]王燕武,李文溥,李晓静.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11,28(10):60-67.
  [7]程承坪,张旭,程莉.工资增长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980-200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4):60-67.
  [8]王万珺,沈坤荣,叶林祥.工资、生产效率与企业出口——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5,41(7):121-131.
  [9]崔日明,张玉兰.工资上涨与增加值出口——基于新兴经济体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9(9):40-53.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N]. 人民日报,2019-12-02(1).
  [11]铁瑛,张明志.工资上升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11):27-38.
  [12]Li Gan,Manuel A. Hernandez,Shuang Ma. The higher costs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Minimum wages and firms' export behavior[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6,100.
  [13]张昕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14]张辉.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引领新型全球化[N].经济参考报,2020-08-11(7).
  [15]钟山.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J].智慧中国,2020(4):8-12.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41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2000 to 2018,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ixed effect model shows that, from a static point of view, the pay ris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promoted the export trade as a whole. From the dynamic point of vie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ys and exports presents a non-linear "U-shaped" relationship, and is general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U shape", which means it has basically crossed the inflection point.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average pays and social labor productiv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ys and exports in Shanghai, Jiangsu and Zhejiang, which ar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U shape" , while Anhui's pays and export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which ar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U shape".
  Key Words: pay rise; export trad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真空回潮对皖南烟叶质量的影响。[方法] 试验对皖南地区生产的烟叶上部、中部、下部3个部位分别采取不同工艺条件真空回潮处理验证和对比分析,以考察其常规化学成分、香味成分、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试验表明,采用真空回潮处理,随着真空回潮强度的增强,烟叶中的总糖含量下降,而其他物质变化无明显规律;香味成分总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高等级烟叶具有焦甜香特征物质的化合物下降明显;感官质量高档烟
期刊
摘要 [目的] 考察在卧式密集烤房出风口处放置引风板对缩短烤烟干筋期的烘烤时间的影响。[方法]试验在烟叶烘烤干筋初期(干球温度56 ℃时)在卧式密集烤房出风口处设置引风板,提高烤房后段的温度及风速,从而使主筋前后干燥一致,缩短烟叶在烘烤后期的烘烤时间。[结果]研究得出,烘烤一炉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设置引风板的烤房处理比未设置引风板的烤房对照分别缩短烘烤时间12~25 h,节省煤炭75~110
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率逐年提高,但居民消费需求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该研究基于1985~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Granger原因,农村居民消费也是推动城市化水平的Granger原因,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相互
期刊
摘 要:“停课不停学”加快了线上教学课程建设的步伐,及时满足了各高校专业学习需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线上教学课程是否受欢迎,学生学习参与度如何,是线上教学课程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对线上教学实施过程及效果的实证研究,总结出影响线上教学课程综合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课程性质、课程兴趣、课程需要和课程服务等,并提出根据课程性质弥补课程综合服务能力指标短板;区分学生学习目的,制定灵活的课程服务方式;
期刊
摘要 [目的]考察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烟篦、烟夹和烟筐3种装烟方式进行烤烟,对烟叶的色泽、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烟夹和烟篦装烟方式下的烟叶L*、a*、b*值均高于烟筐烤烟,3种装烟方式的烟叶a*、b*值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L*值则有显著性差异(P烟筐,且与总酚含量和绿原酸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从烟叶品质和抗氧化能力考虑,3种装烟
期刊
摘要 从多角度分析五常大米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五常大米的界定和加强流通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当地农民增收。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增收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3-00910-02  优质农产品是指:首先,要能够满足相应市场的特殊需求性。针对不同市场对农产品的特殊需求性不同,追求的方向与层次也不同,优质农产品应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酿酒酵母对豆酱发酵过程及豆酱质量的影响,提升传统豆酱人工接种发酵生产技术。[方法]试验在现代酱厂工业化米曲霉制曲的基础上,就豆酱生产过程中的几个工艺操作点进行了工艺条件的选择与优化。[结果]试验得出,大豆最适蒸煮条件为大豆原料含水量49.75%,蒸煮压力0.14 MPa,蒸煮时间21 min;制曲粉碎加盐水量為90%可使得发酵后豆酱品质较佳;发酵中后期加入酿酒酵母进行继续发酵可提
期刊
摘要 对一个因生活环境被污染产生的“癌症村”进行调查后发现,绝大部分村民在集体将污染企业告到法院后还不知道有《环境保护法》。问卷统计的数据显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治理念还没有深入农民的心中,农民的公共精神不足、相关利益主体的反向强化导致农民的学法效能感低等,其中闹大是农民将污染企业告上法庭的动力。解决环保法农村社会基础薄弱的途径在于加强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培养农民的公共精神、提高农民的学法
期刊
摘 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破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蚌埠既面临安徽省内激烈的区域竞争,又担负着建设“两个中心”的重任,必须加快建设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产业体系和经济体制,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加速构建支撑蚌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词:蚌埠;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家庭农场是近年来中国新型农业的经营模式,这对农业的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发展家庭农场背景下,对于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借鉴国外有益的成功经验。本文对此进行若干问题的探析。  关键词 家庭农场;新型农民;美国经验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3-00953-04  1 中国式家庭农场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