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前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体质与健康。经过各级政府、专家、教育工作者等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发生了质的变化:青少年营养水平根本好转,青少年形态发育水平显著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因此,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亟待加强。
2. 初中生体质现状
每一届全国中學生运动会之后,人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些队能包揽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3项第一,而学生体质却在下降?对中学调查时发现,中学生心肺功能(耐久力)等体质指标依然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中学生体质下降,正在成为困惑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难题。
现状一:初一学生一个班50米短跑3/4不及格。日前,在某中学操场,初一某班刚刚完成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中长跑测试,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要求,初一年级男子1000米跑及格线4分25秒,女子800米跑及格线3分55秒。可全班46个学生,27个男生只有8个及格,19个女生有6个及格,全班及格率不到1/3。笔者了解到,以同样的测试标准,早几天前该班进行的50米短跑测试,全班及格率不到1/4。对多所中学调查发现,学生耐力和爆发力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学的普遍现象。
现状二:初一新生不知"高抬腿"等基本体育名词。现在从小学刚升初中的学生,连"高抬腿"、"后蹬腿"和"小步跑"等基本的体育名词都不懂。事实上,体育从幼儿园时就应严格抓起来。体育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不少学校,一切都围绕考试转,中考考体育,学校就从初三开始重视体育。这种现状必须及时得到纠正。有教师透露,有的学校为了保证学生文化课学习时间,甚至擅自将国家规定的初中生每周3节体育课减少为两节。在一些小学,每周规定的3节体育课也同样被缩减为2节。
现状三:跳山羊、跳马淡出中学课堂。调查发现,跳山羊、跳马、爬竿、爬绳和秋千等体育项目目前几乎已在所有中学体育课上销声匿迹了。一位体育教师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自我保护意识又特别强。有关部门既然对跳山羊、跳马等带有危险性体育项目没有规定和要求,学校一般不会主动去开设。"
3.增强初中生体质的对策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中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为此比这提出如下建议:
3.1让"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学校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与各相关部门应该共同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家长学校等媒介,让"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让体育活动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2进一步改善教育体制
学校应该保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调整作息制度,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延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推广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形成制度并列入课表。课外体育活动也要排进课表,形成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根据学校师资的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进行按兴趣分组学习,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另外,我们可以考虑把体育纳入高中和大学升学考试科目,这样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会重视体育锻炼,从而保证了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也从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从而为终身体育夯实基础
3.3开展好中学生校外体育活动
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3.4积极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除常规的全区综合性学生体育运动会和各学校每年组织召开的春季或秋季运动会外,还可以将中学按区域划分成几个片,利用周末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将竞技性体育竞赛和普及性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持续推进各学校结合传统优势项目组织以学校名字命名的各类杯赛,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课外活动全覆盖;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1~2项学校课程设置以外的体育技能,年中或年末由学校、社区搭建展示的平台,形成体育锻炼的热潮,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成就感。
3.5加强体育教师素质
学校要采取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其素质修养。要正确理解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新的教学目标,注重体验快乐运动的同时,通过技能教学的生物学刺激,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重视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几项运动技能,让学生喜欢运动、学会运动,希望以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带动学生运动体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技能。
另外,在体育教学中,要调整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还要让学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让学生懂得自己需要加强什么以及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要大力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要按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择能有效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6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效益
学校要鼓励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本校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编写校本教材,突出以人为本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单一的基础型课程向既有基础型又有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方向发展,创出学校特色,打出学校品牌。发挥校本研修优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等教研活动,强化专业引领,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体质与健康。经过各级政府、专家、教育工作者等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发生了质的变化:青少年营养水平根本好转,青少年形态发育水平显著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因此,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亟待加强。
2. 初中生体质现状
每一届全国中學生运动会之后,人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些队能包揽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3项第一,而学生体质却在下降?对中学调查时发现,中学生心肺功能(耐久力)等体质指标依然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中学生体质下降,正在成为困惑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难题。
现状一:初一学生一个班50米短跑3/4不及格。日前,在某中学操场,初一某班刚刚完成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中长跑测试,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要求,初一年级男子1000米跑及格线4分25秒,女子800米跑及格线3分55秒。可全班46个学生,27个男生只有8个及格,19个女生有6个及格,全班及格率不到1/3。笔者了解到,以同样的测试标准,早几天前该班进行的50米短跑测试,全班及格率不到1/4。对多所中学调查发现,学生耐力和爆发力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学的普遍现象。
现状二:初一新生不知"高抬腿"等基本体育名词。现在从小学刚升初中的学生,连"高抬腿"、"后蹬腿"和"小步跑"等基本的体育名词都不懂。事实上,体育从幼儿园时就应严格抓起来。体育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不少学校,一切都围绕考试转,中考考体育,学校就从初三开始重视体育。这种现状必须及时得到纠正。有教师透露,有的学校为了保证学生文化课学习时间,甚至擅自将国家规定的初中生每周3节体育课减少为两节。在一些小学,每周规定的3节体育课也同样被缩减为2节。
现状三:跳山羊、跳马淡出中学课堂。调查发现,跳山羊、跳马、爬竿、爬绳和秋千等体育项目目前几乎已在所有中学体育课上销声匿迹了。一位体育教师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自我保护意识又特别强。有关部门既然对跳山羊、跳马等带有危险性体育项目没有规定和要求,学校一般不会主动去开设。"
3.增强初中生体质的对策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中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为此比这提出如下建议:
3.1让"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学校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与各相关部门应该共同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家长学校等媒介,让"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让体育活动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2进一步改善教育体制
学校应该保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调整作息制度,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延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推广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形成制度并列入课表。课外体育活动也要排进课表,形成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根据学校师资的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进行按兴趣分组学习,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另外,我们可以考虑把体育纳入高中和大学升学考试科目,这样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会重视体育锻炼,从而保证了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也从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从而为终身体育夯实基础
3.3开展好中学生校外体育活动
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3.4积极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除常规的全区综合性学生体育运动会和各学校每年组织召开的春季或秋季运动会外,还可以将中学按区域划分成几个片,利用周末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将竞技性体育竞赛和普及性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持续推进各学校结合传统优势项目组织以学校名字命名的各类杯赛,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课外活动全覆盖;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1~2项学校课程设置以外的体育技能,年中或年末由学校、社区搭建展示的平台,形成体育锻炼的热潮,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成就感。
3.5加强体育教师素质
学校要采取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其素质修养。要正确理解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新的教学目标,注重体验快乐运动的同时,通过技能教学的生物学刺激,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重视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几项运动技能,让学生喜欢运动、学会运动,希望以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带动学生运动体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技能。
另外,在体育教学中,要调整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还要让学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让学生懂得自己需要加强什么以及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要大力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要按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择能有效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6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效益
学校要鼓励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本校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编写校本教材,突出以人为本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单一的基础型课程向既有基础型又有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方向发展,创出学校特色,打出学校品牌。发挥校本研修优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等教研活动,强化专业引领,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